生活不会善待“输不起”的孩子,如何帮孩子树立正确的输赢观呢?

小连翘


为了满足孩子的好胜心,很多家长会故意让这孩子,久而久之养成了孩子赢了就高兴,输了就哭的习惯,也把孩子培养成了经不起挫折的人。

如何帮助孩子正确的面对输赢,作者有以下几点建议,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家长要输得起

相信很多家长都跟作者一样,深深的感受过“别人家的孩子”的痛苦,所以也就不要再让“别人家的孩子”出现在我们的孩子身上了。不但会摧毁孩子的信心,也会让孩子认为,输给别人家的孩子,爸爸妈妈会不高兴,增加孩子的精神负担。

二、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输赢

很多孩子都有听睡前故事的习惯,家长们就不妨利用这个机会,给孩子多读一些励志的故事,同时可以与孩子讨论故事的含义,让孩子懂得输赢并不是最重要的,要学会享受过程,输了不要丧气,要学会总结,还有下次,赢了不要骄傲,要学会安抚对方,尊重对手。

三、父母可以亲身示范


相比滔滔不绝的大道理,还是亲身示范更实用,建议大家可以多与孩子互动,比如:妈妈跟孩子一组,爸爸一组(男同志实力比较强),来比拼做家务,输的一方要为赢得一方捶背,或者其他惩罚措施。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孩子乐意接受输赢的事实,同样也可以增加家庭幸福感。

四、引导孩子多参加同龄儿童比赛活动

相比于家长跟孩子的游戏比赛,同龄儿童的游戏比拼,实力会更加接近,孩子也更容易接受输赢的结果。



胖老爸的怀抱


孩子如果输不起那就值得家长深思了,这个问题得尽快解决,我说说我的看法?

孩子从小就得教育,比如孩子摔倒了,就得自己爬起来,我们的家长呢,会拍拍地,打打地,怪地不好,这就是典型的“脚不好,怪地不平”,给孩子灌输不是他的错,是地的错。还有就是有些家长,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孩子时间长了就以自己为中心,所有人都得围着他转,他什么都得拿第一,然后哪天自己失败了,就钻牛角尖,就会想不通,甚至走上了绝路,这对孩子成长影响是很大的。

作为家长的我们适当的给孩子一些失败的经历,要他自己觉得世界很大,自己是多么渺小,失败乃是常事,成功才是偶然。要想赢,是得付出代价的。为什么别人比你学的好,因为人家比你努力。你要想超过他就去努力,而不是每次人家就得让着你。输是有原因的,只有找到突破口,才弄赢。相信自己,加油💪💪





一心渭婉


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思维层面的东西。

不要只认为“输的起”才是好的,不妨去思考一下“输不起”到底有哪些好处。

一个孩子不喜欢输的感觉,实则可能是人格维度里就带有“完美”“竞争”等维度,这种孩子是天然的科研者,创业家等(很多我们世俗意义上的学霸,都是竞争感很强的),他们不愿意服输,力求做到最好。

为什么我们会常希望孩子“能服输”甚至“输的起”呢?那是因为我们害怕孩子由于不甘心输而做出“攻击他人”“攻击自己”的行为,甚至会变成规则破坏者。

所以真正的我们不是要改变孩子的气质类型,而是正面的引导,输了大不了再来,我们输在了哪儿,比别人差在了哪儿,哪些方面值得我们下功夫..等等

去分析关键问题,进而完善自身,要知道良性的竞争是好的,如果一个人对重要事件的输赢都不在乎,甚至毫无情绪波澜,这很可能不是他看开了输赢,而是佛了,无所谓了,甚至于麻木了,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


儿童心理大讲堂


可以从侧面引导通过自己经历和讲故事的方式引领正确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