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行业如何加上互联网思维?

陈安阳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已经渗透入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下面列举三个方面,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视角。

机器阅卷

目前人工智能参与阅卷已经处于学业测试阶段,从全国多省份的中考、高考、成人高考,到大学的四六级考试,机器阅卷已经替代了大量的人工阅卷量,而且精准的图文识别以及海量文本检索技术,可以迅速提取相似答卷,快速整理出疑似作弊的问题答卷。经验证,完全能达到现场阅卷教师的水平,并且大幅度节省阅卷时间。

教学管理

智慧教学方案可以覆盖教务处、校办、学生处等多个部门,参与常态化的校园管理工作。伴随高考改革逐渐深入,“走班制”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学校面对学生们多样化的选课需求,如何合理排课成为头疼问题。人工智能算法则可以提供解决方案,只要学生提交了选课申请,后台系统就会根据师资力量、选课需求、教室数量、课程安排等进行智能快速的排课,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个性教学

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即时收集学生过往作业中的数据信息,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常错题型进行分类整理,对不同学生暴露的知识点纰漏进行个性化分析,从而为老师提供数据指导,老师从而可以针对不同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作业布置,真正让“因材施教”有了实现的可能。


简视智媒


我是数学李老师,来说说我的看法。

其实对于现在的教育界来说,互联网早已走入了课堂。

以我现在听过的展示课来说,就在课堂上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出现了平板教学课,点阵笔教学课,物联网教学课,网页教学课等。

利用多种电子产品或软件,这种互联网思想其实早已开始帮助教师开展教学。

课堂上学生借助互联网和电子设备学习,课堂外则再借助软件完成教师的作业并能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对同学作品进行学习和评价等。

这样的路其实一直有先驱者在探索,有些研究出的方式方法已经成为了课堂常态。

我在做老师前曾经对互联网的相关领域有一些研究和学习,对于这些教学的方法,我一直在思考的是,互联网对于教师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但这当中还是还是更多的局限在了传统课堂。如果能够打破这种教与学的关系,也就是说在确保知识传递正确的大前提下,如果学生与教师的身份可以随需求转换,这样的大教育氛围是否会对教育本身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数學李老师


互联网思维,就是要活用网络资源和设备资源。

1、微课制作

通过制作解析单个知识点的微课小视频,扩大教学影响力。

2、直播互动

利用网络直播平台,进行在线互动。

3、视频解析

通过传来的视频,进行内容解析,制作个性化的的问题解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