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不會早於“楷書”,但是學習草書可以早於楷書

【千千千里馬原創-草書】謝謝大家討論這個問題。現在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現象非常嚴重。說到底,還是書法理論普及有問題。

一個是理論有問題,一個是普及有問題

理論上例如草書先於楷書,實際上是誤解。

最早的草書章草和今草不是一個母體。章草是隸書的草書,今草就已經脫離隸書了。

但是,歷史是一回事,現實又是一回事。

草書不會早於“楷書”,但是學習草書可以早於楷書
張芝的章草書法《秋涼帖》隸書母體筆法明顯。

漢代人只能寫章草,唐代人就章草今草都可以寫了。

唐代以前沒有“楷書”,但是,也不是從章草學書法,必須從隸書學書法,而且還有篆書的基礎。

我們今天,既不學楷書,也不學篆書。書法是一種純粹的書法了。

從哪種書體開始書法學習,沒有一個必然的可能性。

草書不會早於“楷書”,但是學習草書可以早於楷書
王羲之的今草書法,已經沒有明顯的楷書母體筆法了。王羲之是章草今草兼之的書法家。

可能楷書容易入門一些。但是,如果理論上實踐上草書也可以作為楷書學,對知難而進者,未必沒有可能。

但是這與草書先於楷書是沒有邏輯聯繫的。

歷史是歷史,現在是現在

唐代以前的書法比較多樣。唐代以後,逐步穩定在楷書、行書、草書三大書法以內。

唐代以後,隸書不是必學的書法,屬於自修。

但是篆書要學,屬於基礎課,不過,學篆書屬於應知,沒有規定必須應會。

草書不會早於“楷書”,但是學習草書可以早於楷書
王羲之的章草書法《豹奴帖》。明顯以隸書為母體。

所以,正常情況下,楷書、行書、草書是常態書法。尤其楷書、行書最為常態。

我們可以推測,沒有任何一個時代,會先學草書。

因為草書是輔助書法

只有進入唐代以後,草書才成為書法藝術的範疇。

所以,草書也有獨立的書法價值了。學習草書應該比楷書的學習成本要高一些。

因為,任何一個人的書法第一認識是“楷書”而不是草書。

草書不會早於“楷書”,但是學習草書可以早於楷書
草書不會早於“楷書”,但是學習草書可以早於楷書
黃庭堅的草書。已經完全沒有隸書母胎的遺蹟了。

所以,學習草書,起碼在潛意識中,是以“翻譯”楷書為基礎的。那麼,學習草書,已經具有楷書支持了。

現在,我們僅僅是從筆法結構論書法。在筆法結構之上,還有常規範式的限度。

例如,張芝寫草書,他的常規範式不會是“楷書”而是隸書。

而張旭寫草書,他的常規範式怎麼可能是隸書呢?今天,學習草書,我們更像張旭而不是張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