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太子把江充殺死,衛子夫自殺

小說:太子把江充殺死,衛子夫自殺

江充陷害太子的事情很快就傳遍了太子所在的博望苑,所有的人都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謀逆在任何朝代都是十惡不赦的大罪。皇權從來就不能與他人分享,哪怕親如父子也不行。一旦江充的誣告被漢武帝相信是事實,太子輕則被廢,重則立即被處死。比太子更慘的則是他的家臣和門客,如果說漢武帝有可能因為太子是親身骨肉而免其一死的話,等待這些家臣和門客的則是無可避免的死亡。

無路可走的太子劉據向少傅石德詢問對策。石德是萬石君石奮的孫子,一直以謹小慎微而著稱。

石德一直認為,成為太子的老師是他一生的榮幸,他很有信心太子即位以後將是一位仁慈的明君。

石德知道江充迫害太子的行動後,氣憤不已,一生謹慎的他不想落入被誣陷的圈套中。皇上已經多日不公開露面,皇后見不到他,太子見不到他,他的身邊除了宦官就是江充這樣的小人。也許皇上已經不在人世,所有的事情都是奸臣們打著皇上的旗號做出來的。一百多年前,秦始皇死後,宦官趙高秘不發喪,假借皇帝的命令發佈詔書迫使太子扶蘇自殺,另立胡亥為秦二世。

歷史的教訓不容忘卻,石德覺得有義務提醒太子。他勸太子先發制人:“公孫丞相父子、兩位公主以及衛伉等人都是因為被誣陷犯有‘巫蠱’之罪而被處死,如今太子您又被栽贓陷害,難以自明,形勢緊急,您應該當機立斷,借用聖旨逮捕江充一夥,徹底查清他們的陰謀。”

太子聽了以後覺得這樣做不妥,回答說:“江充是奉父皇詔書而來,又怎麼能夠擅自對他們進行逮捕和審訊呢?”

石德說:“只要我們對江充及其黨羽嚴加審訊,查清他們的陰謀,一旦證據在手,自然皇上面前好交待。”

太子還是不願幹,說:“我做兒子的怎麼能夠擅自逮捕父皇的手下大臣呢?這樣做不是最好的辦法。我不如親自前往甘泉宮請罪,訴說冤情,或許還能倖免於難。”家臣們勸說道:“人們只知道皇上現在深居於甘泉宮養病,但是,皇后和太子派去請安的使者幾個月來都沒有親眼見到皇上,誰能保證太子扶蘇的悲劇不會重演?”

此時的太子已經沒有選擇餘地,只好接受了石德的建議。

這一年的七月九日,太子假傳聖旨,徵調武士,前去抓拿江充一夥人。江充沒有想到太子竟敢以武力相逼,而且來得這麼快,一點防備都沒有,一下子被捆了起來,胡巫檀和也被太子手下捆了起來。案道侯韓說懷疑使者的身份,被門客當場殺死。御史章贛拒捕,受傷後逃跑。宦官蘇文也在混亂中逃跑,跑到長安城外的甘泉宮向漢武帝彙報去了。

章贛和蘇文的逃跑也可以看到太子及其手下的計劃準備很不充分。太子的行動根本不是謀反,而是被逼無奈一時性起。

太子劉據見到被手下帶上來的江充,氣得兩眼冒火,指著江充的鼻子怒罵:“你這個趙國的囚徒,陷害了趙王父子還不夠,難道還要離間我們父子嗎?”說罷,劉據喝令手下立即將江充斬首,又將胡巫檀和拉到上林苑中,用火活活燒死。太子做這些事的時候純粹是由著自己的性子來,根本就沒有想到審判他們,獲得證據,以便將來漢武帝追究的時候有個解釋。

太子的反擊使得長安城裡陷入了混亂,效忠於太子的士卒和鎮守長安城的羽林軍在多處出現對峙甚至出現火併,太子的倉促行動未能有效控制長安的局勢。而章贛、蘇文等人的逃跑,更使得整個京城陷入了混亂,“太子造反”的小道消息在漢帝國的京城一夜傳遍,並以很快的速度向帝國的各個角落擴散。

漢武帝聽到蘇文和章贛彙報了太子擅自捉拿江充的報告後,並沒有驚惶失措,他認為一向謹慎處事的太子不可能造反,只是淡淡地說:“太子因為宮中挖出木頭人,定然遷怒於江充,因為這個才會生變,把太子喊過來問一下情況就清楚了。”

漢武帝派了一個內侍去召太子進宮,這位內侍大概是受了蘇文的暗示,也可能因為當時的混亂狀態害怕莫名其妙地丟了性命,所以根本沒有去見太子,找到一個地方躲了一會兒,然後回來報告說:“太子已經造反了。他不肯來,還要殺了我。”

內侍的話印證了蘇文的報告,漢武帝這才信以為真。

在長安城的丞相劉屈氂聽說太子造反,嚇得逃之夭夭,慌亂之間連丞相的印信都沒有帶走。

太子造反,這是帝王家事,處理不好會掉腦袋。劉屈氂也是皇族出身,這裡面的名堂知道得很清楚。所以,他沒有采取任何措施,而是首先派了手下的一名長史去向漢武帝彙報情況,順便請示該怎麼辦。劉屈氂的這種做法最穩妥,請示好了再動手,可以免於承擔處置不當的責任。但是漢武帝不喜歡這種婆婆媽媽的辦事風格。漢武帝問長史:“丞相現在在幹什麼?”

長史回答:“丞相正在封鎖消息,不敢擅自行動。”

漢武帝聽了以後很生氣,大聲說:“事情鬧到這個地步,整個長安城都在哄傳太子造反,還有什麼好保密的,丞相難道就沒有聽說過周公大義滅親誅殺管叔和蔡叔的事嗎?”漢武帝說這話已經很明顯地是準備對太子的行動採取武力鎮壓了。

於是,漢武帝下令劉屈氂率領正規軍殺回長安,討伐太子,他本人則由甘泉宮到達長安城西郊的建章宮,親自指揮對太子的軍事行動。漢武帝命令劉屈氂說:“抓到或者斬殺謀反者的人重重有賞,應該用牛車堵住街道,避免短兵相接式的肉搏,儘可能不要濫殺無辜。關閉所有的城門,不要讓造反者漏網。”

太子劉據已經無路可走,城外的軍隊越來越多,正在完成對於長安城的合圍。形勢危在旦夕,要麼束手待縛,要麼魚死網破,太子選擇了後一條路。

當時,長安周邊有可能為太子所用的軍隊一共有三支,駐紮於長水和宣曲的兩支胡人騎兵部隊和駐紮於城北的護北軍。太子沒有兵符,只能憑節杖調兵。漢武帝估計太子有可能會去調兵,早就派人通知了兩支胡人騎兵部隊,改變了節杖的規格,在原來的赤節上加上了黃旄。劉據派去調兵的人不知情況有變,都被殺掉了。劉據親自去護北軍調動部隊。護北軍使者任安是衛青一手提拔上來的,太子希望任安看在舅舅面子上拉自己一把。幫不幫太子對於任安來說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跟著太子反對皇帝是死路一條,萬一太子成功了,自己該表現的時候不表現也是死路一條。左右為難的任安走了一條中間路線,他接受了太子的節杖,但是關閉軍營大門不肯出兵,準備看看形勢再說。

任安的騎牆使太子失去了最後的機會。太子劉據聽從手下門客的建議,把關押在長安監獄中的犯人全部釋放,同時打開武庫,臨時組織了一支隊伍。由於太子向來有仁善之名,在民間比較得人心,誅殺江充的行為得到了長安市民的擁護,許多市民自發參加了太子的隊伍。

太子的軍隊和丞相的軍隊在長安城廝殺了三天三夜,長安城裡血流成河,雙方在混亂中被殺死的人都不止一萬。到了第四天的時候,有人傳來消息,說漢武帝仍然健在,並且已經從甘泉宮移駕到了建章宮。這時人們才知道太子矯詔謀反,於是太子的部下軍心渙散,膽大的反而出助丞相,同討太子。長安市民得知太子造反,也沒有人再敢站出來幫助他。

到了七月十七日那一天,太子的手下基本上被殺光了。太子劉據領著兩個兒子和幾名隨從準備離開長安城先保住命再說。

長安城南東側的第一座門是覆盎門。把守覆盎門的司值田仁看到劉據父子惶恐悲哀的樣子,認為他們到底是皇帝的親生骨肉,而且又是受了委屈,他心中不忍阻攔,就打開城門放走了太子一行。

丞相劉屈氂得知田仁放走了太子,當場就要處決他。這個時候,隨同在丞相身邊的御史大夫暴勝之勸阻道:“司直為朝廷兩千石大員,即使要處罰他,也要先奏請皇上,怎麼能夠擅自斬殺呢?”劉屈氂於是放了田仁。

漢武帝知道這件事後大發雷霆:“田仁放走謀反的人,丞相殺他是執行國家法律,你為什麼橫加阻止?”暴勝之聽了漢武帝的話嚇得心驚肉跳,知道自己惹怒了皇上,為了避免連累家人,在被捕入獄後自殺身亡。

緊接著,漢武帝派宗正劉長、執金吾劉敢前往皇宮收繳衛子夫的皇后印信。衛子夫把印信交出,大哭一場,上吊自殺身亡。她臨死前嘆息自己還不如做個平陽歌女快活自在。這場皇帝與女奴的愛情故事以這樣一種方式畫上了句號。

護北軍使者任安,被認為是坐觀成敗,對朝廷懷有二心,與田仁一起投入死牢。不過,比田仁幸運的是,任安的好友司馬遷為他寫了一篇《報任安書》。這篇文章為任安在歷史上留下一道較深的痕跡。而太子的門客,一律被處死,追隨太子起兵的家臣和官吏士卒,一律按謀反之罪滿門抄斬,被捲入其中的市民則全部流放敦煌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