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思维习惯,往往是人越过越差的诱因

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仅仅只有原生态家庭的起步不同,不可否定那会造成一定的助力,可却不会是必然的决定作用,差异的关键在于,思维,眼界,格局间的不同,逐渐将层次拉开的差距。然而身边那些人或者他们不是不努力,也不是智商低于别人多少,有些人甚至比成功人付出过更多的艰辛与精力,但最终还是事与愿违得不到预期的回报和圆满的结局。

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是相互依存的必然关系,所以不知不觉中你打造了怎样的自己,看似不起眼的习惯,模式引导下,必然造就属于你自己的独特运势,因此从儿时养成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就注定影响了自己后半生的成败与得失。

3种思维习惯,往往是人越过越差的诱因

被动思维

多少人不经意间都灌输了自己被动思维,一边喊着想脱单,一边又不断拒绝着追求者,嘴里叫嚷着宁缺毋滥,可又从来不会去主动争取自己的幸福。多少人一边喊着口号从今天起一定努力,但日复一日仍然重复着自己敷衍了事不思进取的毛病。多少人一边坚定的下着决心一定要减肥健身,而又有多少人这个计划,永远都只是停留在明天做起。他们永远不能自律,永远都需要凡事被逼到墙角才能行动与现实。他们的要求仅在于嘴头,他们的梦想从来不会付诸于实际。

主动和被动,一字之差,却差之千里。主动争取的人,总是离机会更近,之所以混得差,那是由于被动思维的人在等待机会或者拖延的同时,主动思维的人已经开始为自己创造新的机会了。人和人的差距,因此也就这样被拉开了。

所以不管是工作、学习、生活,我们都自律,主动规划自己的生活,成为自己生活的掌舵者,而不是被动的被安排成为扯线木偶,任人操控摆布才会有所行动。

受害者思维

有一些受害者思维的人,体现于祥林嫂,整天碎碎念好似全世界都亏欠了自己,满心的委屈。当被关怀的时候,嘴里那句“都挺好的”其实心却在滴血。但受害者思维的人,也并不全是看起来像受害者,悲观、消极,弱势的一群人。恰恰相反,他们有不少人自己有颇强的能力且具攻击性。

这类人,往往很容易敏感的察觉到,感知下的被侵犯和不被尊重的感觉,因此很容易因为一点在外人看来鸡毛蒜皮的小事发脾气或愤愤不平。但其实这类受害者思维人内心不会如表面的那么冷酷无情,他有一颗柔情善良的心,只是由于思维下的原因让自己本能的都要先保护自己。从而影响本来良好的人际关系。

但人脉决定财脉,当自己总是以一种惊弓之鸟的心态去处事,很难让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提高一个阶梯。因而日子久了,不进则退也成为这类人最大的悲剧。

固定型思维

在斯坦福教育理念中,有“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概念。然而二者之间的区别是:

固定思维的人往往是:规避挑战的,痛恨变化的,不接受批评的,喜欢呆在舒适区中的,认为毕业后无需过多学习的,甚至有时候会定义为努力是在做无用功的一类人。

成长思维的人则不同他是:欢迎挑战的,拥抱变化的,喜欢创新探索新领域总是寻找机会的,珍视反馈、主动学习也懂得学习是终身事业的,他会将每次失败视为成长中最为有价值的一课,他的内心中会坚持凡事皆有可能的理念去生活。

所以最终很多差异的核心原因在于自身的本能心态下的思维模式,从而思维模式的差异会导致人们在智商方面出现分化。

​思维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思辨方式,更是自我认知的方式。一个固定思维模式的人仿佛在自我催眠,直到让自己真的再无翻身的机会,命运也因此而产生截然不同的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