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书法爱好者,对颜体把握校准。遇见柳体就有些微辞,为什么?

姜占平


书法学习如果学颜体的话,一开始是比较容易上手,而学柳体的话,是很容易献丑的。

颜体的用笔特征是比较明显的,不论是早期的《多宝塔》还是晚年的《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等代表作,点画的特征是非常明显的。就像拍照的时候,如果是个很多人的合影,你找一个胖子的话就很容易,但找一个很瘦的人就难点,道理一样的。

所以,很多人说颜楷容易上手。但是,很多学颜楷的很容易学到最后,写出来的字成了“墨猪”,只有肉了,而没有“筋”。我们说“颜筋柳骨”颜体的筋其实也是很难学到的,很多人学颜体只是徒具其表,颜体的内涵,这种“筋”的感觉很少有人能真正写出来。

而且,颜体因为特征太明显了,也很容易养成书写用笔的一种习惯,一辈子都摆脱不掉。所以你看很多书家建议学颜的时候,都是建议先从早期的《多宝塔》开始,而不是后期的《勤礼碑》入手,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这个问题,赵孟頫在元代的时候就看出来了,曾经写信给一个朋友的时候说起过:

“近世又随俗皆好颜书,颜书是书家大变,童子习之,直至白首往往不能化,遂成一种臃肿多肉之疾,无药可差,是皆慕名而不求实。”

就是说很多人从小学颜书,结果学到了臃肿多肉的毛病,到老了也很难改变。这是学颜书需要注意的问题。

而柳楷以骨力著称,学书法最难的就是骨力,古代书家对书法的骨力是非常重视的,因此杜甫诗云:“书贵瘦硬始通神”这是有道理在里面的。唐太宗李世民在总结书法学习心得的时候说:“

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

柳楷的点画的特征是瘦硬,容错率很低,因此结体就需要非常的严谨,所以写柳的时候,有时候差一点都觉得不舒服,所以对学书者的要求也高。

但是,柳书也有自己的特点,只要学者善于把握这些特征,注意去观察理解,再加上勤学苦练一样可以学有所成,莫被一些说辞而耽误了。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传统书法文化的分享,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关注。


翰墨今香


颜体入门容易,精通太难,柳体入门不易,精通更难!

是的!现在写颜体好的人很多,对于笔划与结构的把握也挺精准的,可是,谁能把笔记融入到书法里呢?恐怕没有几个敢说吧?

颜体之所以没有划进俗书里 ,是因为其圆中寓劲,而且是浑厚的劲与健,没有这浑厚的劲与健,你说颜体不俗?难!杜甫曾说,书贵瘦硬始通神!虽说杜老夫子不是书法家,但是这句话对于书法来说确是至理名言!书法与为人相似,瘦又硬的人,你能说他俗气吗?不能!书法也是,瘦金体瘦,可是它韧且劲,柳公权瘦且劲,没有敢说柳体俗!一个又圆又胖的人俗不俗气?我感觉俗气!可是巅峰时的奥尼尔俗不俗气?谁敢说俗气!因为什么?因为他能挂着三个人扣篮,他能把篮球架都扣翻了!

柳体难是公认的,颜体至少在外形方面还有容易临摹把地方,而柳体呢?柳体的外形临摹起来都很难,就是一个方头,几个人敢说写到家了?还有劲健的钩,即使是《玄秘塔》的钩你能写,那《神策军》的钩呢?真的不易!

有人可能对柳体很有心得,笔划与结构都有了模样,可是,你看一看,就是简单的一长横,你能否写得方头整齐,弧度适当,并且是两段重粗,终端轻细呢?还有就是重复颜体的话,你的柳体有笔力吗?没有笔力的柳体真的没有神采啊!粗看很好,仔细研究就不成了!

无论颜体也好,柳体也罢!都不是写的像就行了,有形有神才成!


一笑貫长天


唐推崇王羲之,宋推崇颜真卿,明清推崇欧阳询,民国推崇赵孟頫……但是历朝历代为何没人推崇 楷书四大家之一的柳公权 ???

颜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简称“肌肉男”,易学

欧体:方圆兼施,以方为主,挺拔秀美,简称“美男子”,易学

赵体:字形扁方,间架方正,笔画圆秀,简称“国字脸男”,易学

柳体:均匀瘦硬,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简称“穿衣显瘦,脱衣有肉”,难学

历史上学柳体的确实远少于欧、颜、赵,如今书法展也很难看到柳楷踪影,广大网友更是直呼不要练习柳公权的字!

以上这些争论直接指出了柳体不好学、难学…可是,好歹大家都知道柳公权是楷书四大家之一,民间还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 柳公权

范仲淹曾夸赞颜筋柳骨;苏轼曾说,柳体能自出新意。值得肯定的是,柳体一直备受当朝皇帝重视,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都非常喜欢。

▲ 柳公权,《玄秘塔》

那么为何大家喜欢欣赏柳体,却不爱学呢?

其实,首先得知道柳体被冠上难学帽子的原因。萃花认真研究了网友的评论,总结如下:

1、柳楷法度森严,讲究“笔势紧密,结构紧凑,横竖舒长;笔笔顿挫,筋骨开张…”,如果学的不好,差一点点就会写成四不像。

2、可入帖、但难出帖。柳体的“锋利、瘦硬”风格,贯彻到了字间架结构的细节,甚至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如果想在学完之后完美出帖非常难,主要是难以推陈出新。

▲ 柳公权,《大唐回元观钟楼铭》

总结来说,就是多数人觉得柳体难学、且学好了难以形成个人书体风格。不过,如果大家仔细研究柳公权个人创造字体的“套路”,会发现,柳体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学。

首先多临摹书法大咖作品!

要想走得远,得站在巨人肩膀上。柳公权可是把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以及唐代名家书法都临摹学习了N+1遍。所以,想学柳体的小伙伴也可以先尝试学习其它书体。

其次,跟柳公权玩创新!

每个书法大家都有自己的风格,柳公权不想随波逐流,所以研究出了独特“柳体”。相比于颜真卿写有强烈肌肉感的字,柳公权专写那种懂健美却偏偏要瘦的字。

▲ 颜真卿《多宝塔》;颜体就像是肌肉猛男

▲ 柳公权《陆士衡演连珠》;柳体字瘦硬而刚劲挺拔

洒脱而有法度的柳体,以“瘦”为美,这也是柳公权认真研究各书体后,集大成的结果。所以各位学习柳体的时候,也不一定要照搬全学,或许可以边学边创新。毕竟,柳体也是从颜体中走出来的。

▲ 柳公权《金刚经刻石》

▲ 柳公权《神策军碑》

所以,如果想习柳体之长,除了把历代名家书帖都临摹几遍后,可将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金刚经刻石》等等好好学习、研究、再创新。

换个方式,学柳公权行草!

很多人学习柳公权,总是一头扎进他的楷书。但是柳公权本人,不仅楷书行得端正,而且行草开创了另一种霸气Style。所以,当你学习柳体楷书到一定阶段后,不妨换种风格,学习他的草书。

▲ 柳公权《蒙诏帖》

比如“天下第六行书”《蒙诏帖》,就非常值得深入揣摩。《蒙诏帖》还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你懂得,与王羲之书法帖放在一起)。

▲ 柳公权《蒙诏帖》局部;

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周必大说我的行草:“沉着痛快,而气象雍容,欧虞褚薛,不足道焉。”

只见柳公权的《蒙诏帖》,字如惊鸿击空,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 柳公权《蒙诏帖》局部

可以说,柳公权的行草有刚有柔、有骨有肉,且有种气宇轩昂的美感。

▲ 柳公权《蒙诏帖》局部

柳公权都能突破自家楷书,写出骨骼清奇的行草。谁说学柳体无法出帖?

学柳体本没有错 ,只是很多临摹者没有学到他的精髓。而且没有在此基础上展开创新发挥!

你们知道么,宋徽宗字架子学柳体学得好好的,还写出了瘦金体风格呢!这不就是柳体也能出帖的例证么?(萃花感觉,其实瘦金体就像是在柳体基础上变瘦50%,同时加宽25%,有没有?)

▲ 宋徽宗,《牡丹诗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柳体书法虽然“难学”,但是如果你超越了,就不是像不像柳公权的问题,而是能否变成下一个自成一派的宋徽宗。





煮酒吟诗聊书法


回答这个问题,要弄清柳体字的特点和与颜体字的区别

其实,对柳体字没必要微词。柳体字像有些人说的那么难学,只要把握好学习技巧,写好柳体字就会事半功倍。书法贵在多临摹多联系

第一,柳体的用笔方法:柳体字方笔圆笔并用。

比如柳体字的长横画,方笔起笔,中间细,两头略粗,棱角分明。点画收笔圆,含蓄圆润。垂露竖收笔也是圆笔。初学柳体字要注意柳体字的竖画、撇画起笔之处的方笔与一般楷书不同之处,柳体字在二次转锋折笔时,起笔之处比一般楷书多一个棱角。

还有一种特点,柳体字的横画细粗有别,短横粗而上昂,长横细呈弧形。柳体字的横画与竖画,与其他书体不太一样,柳体字的横与竖轻重悬殊不大,有的短横甚至常常比竖画粗而方整,如下图“极”字木字旁的横画。

第二、柳体字的结体:当两笔竖画相向时,在左边的竖画向右弯,在右边的竖画的向左弯,形成一种相向之势。柳体字的收放有度,变化无常。在书写同一个字体的时候,有的笔画写得比较收敛,有的则很舒展。

柳体字的长横细长

如果字体的结构组成比较复杂,那么书写的时候要注意这些组成部首的笔画在宽窄、长短方面的比例,有的地方留白多,有的地方留少,如下图的“智”字,下面的日字显得格外紧凑。所以柳体字的结体中宫收紧,外延笔画向外舒展,字内往往非常紧凑,这与颜体字有区别。


立年传媒夜话


说的含含糊糊的



好汉王五12


颜真卿与柳公权同为中国书法史上的楷书大家,这二人与欧阳询,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现代人学习楷书也多从这四个人当中入门。那为什么学习颜真卿书法比较容易把握,而学习柳公权书法较难掌握呢?原因如下:

二者的书法特点不同。后人评价二者的书法特点有一个词语“颜筋柳骨”。这啥意思呢?学过书法的人都知道,每个人的书法都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颜真卿的书法总体上来说浑厚质朴,丰腴大气,法度严谨,具有开放包容的大唐气度,而且字体形态上也是饱满外拓,但是并不死板,相反还具有一定的弹性,这叫做“筋”的意韵,特色鲜明,对于初学者来说,就比较容易入手了。

相比较而言柳公权的书法特点就显得瘦硬刚直,结体遒劲,骨力道健,具有一定的内敛特性。柳公权的书法重点就在于强调字的“骨气”。但是,我们知道初学书法的人,连最基本的握笔都不一定能掌握好,笔画也比较生疏,对于字的气韵就更不知所云了。所以,入手起来也比较慢。

综上,就是颜真卿和柳公权书法的区别。我认为,不管颜体还是柳体,都是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都要学习。贵在持之以恒。


青山居士说


“ 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这是书圣王羲之的启蒙老师,亦是大书法家东晋卫夫人在她的作品笔阵图里说的话。

意思是 书法作品,善用笔力者作品多风骨,不善于用笔力者作品则多肉,作品气质不好。如风骨多一点肉少一点,还可以说成有点筋骨的作品;如果光是臃肿不堪的字而绝少书法的风骨,那么这幅作品真好比用墨而成的肥猪了,毫无风采可言。

柳体正是以骨力而著称。实际上不管什么书体、字体,缺少了骨力就如同一堆烂泥,是谈不上美感的。因此,练骨力不是柳体的独家要求,只不过柳体更加强调并通过瘦硬挺拔的健美身姿来表现而已。

拙作:柳体小楷《金刚经》和柳体行书:











牛嵴柴夫


柳体是一座丰碑,这点需要肯定。

柳体作为楷书入门教材,也是肯定的。

但较之王、欧、颜、赵的徒弟遍天下,柳体却出不了人才,其中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1.客观原因。社会主流引导的结果。在书法界,唐推崇王、宋推崇颜、明清推崇欧、民国推崇赵,这些原因在客观上促进了王、欧、颜、赵的发展。

2.主观原因。柳体较难入门。学柳体,需要较好的掌握欧体、颜体以及王体,方能表现其精神。初学者很难掌握这点。如果较好的掌握了欧体、颜体以及王体,则尽可不必费劲不讨好的学习易学难精的柳体了。许多有成绩的书法大家,在研习柳体后,也知难而退。


听雨雅轩


学书柳体的看过来,关注我,每天柳体小视频更新。最后一张认真看











戒雅


练颜或柳,最终都需脱帖,练出自己的风格来。一幅好的书法作品,里边既有颜体的笔划,也可有柳体的筆划,甚至可惨一些隶书筆划。如果你一味的练颜体,练到同颜的书法一点差異都没有,最后你能成为颜正卿本人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