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淘寶同登“惡名市場”名單,電商打假到底有多難?

據路透社報道,社交電商拼多多因平臺上假冒產品數量激增,日前被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列入“惡名市場”名單。

與此同時,多次上榜的淘寶繼續榜上有名。

“惡名市場”(notorious market)名單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定期發佈,旨在協助有關機構加大力度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今年的報告中指出,很多對價格敏感的購物者意識到拼多多網站上假貨氾濫,但仍然被該平臺上的低價商品所吸引。

對於淘寶,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表示,儘管阿里巴巴已採取措施打擊淘寶市場上出售的假冒產品,但平臺上的企業仍普遍存在侵權行為。

拼多多淘寶同登“惡名市場”名單,電商打假到底有多難?

可以說,假貨問題一直都是各大電商平臺難以根治的頑疾,雖然馬雲、劉強東、黃崢都多次聲稱堅決杜絕假貨,但假貨問題依然頻發高發。淘寶和拼多多更是堪稱重災區。

很多人都知道淘寶假貨問題嚴重,但是可能並沒有多少人知道,淘寶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這個黑名單上已經待了許多年。早在2011年,淘寶就被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點名,雖然此後消停了四年,但自2016年起,淘寶又成了這一黑名單上的常客。

相比淘寶來說,去年剛在美國上市的後起之秀拼多多甚至還有趕超“前輩”的氣勢。

拼多多淘寶同登“惡名市場”名單,電商打假到底有多難?

從拼多多“出道”那一天起,它和“假貨”似乎就已經被牢牢綁在了一起,一直飽受質疑,甚至被網友戲稱為“拼夕夕”。檢索網上有關拼多多的報道,與售假有關的消息佔了很大比例。

由於假貨屢禁不止,拼多多還多次被監管部門約談,雖然每次都表示要認真整改,但拼多多留給外界“粗製濫造”、“山寨”、“高仿”的印象一直未見好轉,導致其陷入嚴重信任危機。

在網上曾經有這麼一個流傳甚廣的段子:在天貓和京東買東西,你會擔心買到假貨,但是在拼多多買就完全不用擔心,因為你買到的肯定是假貨……

不過假貨並非只出現在淘寶、拼多多這樣的開放平臺上,比如之前一直強調“正品行貨”的京東,去年也曾多次發生嚴重售假事件,從3月初的“六六炮轟京東”,到5月份的京東自營渠道售出數十篇假茅臺,對消費者信心不能不說是個打擊。

拼多多淘寶同登“惡名市場”名單,電商打假到底有多難?

也許有人要問了,電商打假真的有那麼難嗎?

其實不然,關鍵還在於企業對此重不重視,在於企業的出發點是什麼。

電商企業加大治理假貨的投入,必定拉高經營成本,而這種投入短期內不僅不會給企業帶來效益,甚至還會拉低GMV,對企業營收和利潤產生一定影響。而且對於像拼多多這種以“低價”來吸引大量消費者的平臺來說,加大治理假貨的投入,很大程度上可能還會危及其商品廉價的定位,導致用戶流失。

拼多多淘寶同登“惡名市場”名單,電商打假到底有多難?

換言之,打假勢必在一定程度上傷及電商平臺的GMV、營收和利潤,帶來各種連鎖反應,而這可能也是許多電商平臺不願意真正花大力氣打假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企業眼裡只有GMV、營收和利潤,那就很有可能會選擇忽視消費者的利益,在打假問題上投鼠忌器,從而放鬆對商家及商品的審核標準,降低門檻,打假的效果自然也就無法得到保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