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毕业的非洲姑娘入职阿里,想让中国人对非洲“另眼相看”

耶鲁毕业的非洲姑娘入职阿里,想让中国人对非洲“另眼相看”

中国已连续九年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但中国人却依然对非洲充满偏见和误解。一位来自加纳的姑娘,希望能改变这一切。

天下网商记者 倪轶容

非洲姑娘美玲(Zahra Baitie)依然记得6年前,一位中国店员试图向她推销美白化妆品的经历。

当时,美玲在清华大学学习汉语。在北京逛超市时,一位店员意识到她会说中文,就上前询问:“请问,你们国家认为黑皮肤漂亮吗?”随后,她希望为美玲介绍一款“能让皮肤变白”的产品。

一开始,美玲感觉这位店员的行为有些冒犯,不过,她很快意识到,这是“文化差异”最直接的体现。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非洲”依然是很陌生的存在,很多中国人几乎从没见过真正的非洲人,也不了解非洲文化。虽然主观上没有恶意,但身为一名非洲人,美玲还是在中国遭遇了许多令人尴尬的行为。

当时,美玲就下定决心,要让中国人更好地认识非洲。

求学期间,她曾在北京成功举办“非洲文化节”,向中国展示非洲文化,提供中非交流机会。如今,美玲加入阿里巴巴,任职于旗下的跨境电商零售平台速卖通(AliExpress)。

耶鲁毕业的非洲姑娘入职阿里,想让中国人对非洲“另眼相看”

在她看来,电商能助力非洲中小企业进行外贸,而来自非洲的产品,会让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世界各地的人们,更有兴趣去了解那片古老的大陆,以及其上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故事。

被误读的非洲

美玲来自加纳。十几岁时,因崇拜加纳籍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她曾梦想成为联合国第一任女秘书长。不过,父母的经历,却让她有了不一样的发展方向。

美玲的父母在当地创办了一所私立学校,常常要采购桌椅以及其他学习用品。在美玲的记忆中,父母的采购目的地一直都是中国,而美玲的少女时代,也一直和“made in China”的产品相伴。这一切,都让她对大洋彼岸的中国充满了好奇。

在美国耶鲁大学就读期间,美玲专门上过中文课。热爱历史的她,特别着迷于“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明永乐年间,郑和船队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最远曾抵达非洲,并和那里的国家建立起外交关系。

耶鲁毕业的非洲姑娘入职阿里,想让中国人对非洲“另眼相看”

这大概是历史上,美玲的故乡第一次和中国有了联系。而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中非合作越来越频繁。2018年上半年,中国连续九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中非贸易额达988亿美元;3000多家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在当地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岗位。

不过,美玲自己的经历却告诉她,虽然中非在商业上合作紧密,但普通中国百姓,依然对“非洲”有着种种误解和偏见。

2013年,在清华大学学中文的美玲,曾和一位北京出租车司机有过一次辩论。当时,司机问她,为什么非洲如此混乱,人们喜欢自相残杀?美玲试图用事实反驳他的观点,但司机却固执地摇了摇头,还告诉她,“非”这个词,在中文里有“错误、否定”等含义,难免让中国人,对非洲产生负面的联想。

这次辩论,引发了美玲的好奇心:在中国人眼里,非洲的形象究竟如何?而事实让她有些沮丧:不少中国人依然把“贫穷”、“落后”和非洲划等号。

进一步深究,美玲发现,大部分中国人只能通过媒体、影视等途径去认识非洲,一旦这些平台上的内容有失公允,就会加深中国人对非洲的误读。

耶鲁毕业的非洲姑娘入职阿里,想让中国人对非洲“另眼相看”

2017年,美玲去影院看了火爆一时的《战狼》,但对里面展现出来的非洲感到失望:贫穷、战乱、疾病蔓延……这样一片等待被拯救的大地,显然不能代表整个非洲,但不少中国人,却因此建立起了对非洲的第一印象。

在中国生活的时候,美玲常常被路人盯着看、拍照。在中国乡村 ,甚至有人去搓她的手,想看看她黑色的皮肤,究竟是不是尘土或者色素。不少美玲的朋友,都觉得这样的行为简直太失礼,显得很愤怒,但美玲自己倒很平静。

她能听懂中文,因而知道那些人们在谈论的内容。在她看来,这些人们很少见到,甚至从来没有见过黑人,与其说他们“种族歧视”,倒不如说他们直接表达了好奇。这时,美玲往往会冷不丁回一句中文,让对她评头论足的人们吓一跳。

想让中国人对非洲“另眼相看”

虽然没有成为联合国第一任女秘书长,也没有担任过任何外交大使,但在中国,美玲却成了一名“非正式全职大使”。每一位和她接触的中国人,都或多或少地对非洲有了不同认知。

在商场,美玲告诉那位店员,在非洲,黑皮肤再正常不过,她甚至希望自己“更黑一点”。据说,那位店员愣住了,表示自己“一辈子都没有听过这样的言论”。不过,美玲相信,这次经历,或许会让女店员去了解一下世界上不同的审美观。

在中国,美玲有幸结识了一个中国家庭,并和他们发展了一段如同家人一般的亲密关系——多年之后,美玲入职阿里巴巴,在选择花名的时候,她还会去征求这家人的意见。

正是和他们相处的时光,让美玲意识到,其实中非之间,除了文化差异,还有许多共同点。比如,西方国家相对崇尚“个人主义”,但中国和许多非洲国家一样,崇尚集体主义,把大家庭放在重要位置。这更让美玲觉得,中国和非洲,是可以更好地互相了解、认识的。

毕业之后,美玲曾就职于一家咨询公司,为中国公司,提供非洲的信息。近年来,不少非洲国家迎来了快速的工业化发展,中国公司也看到了去非洲开办工厂的商机。

非洲有着超过50个国家,每个国家的法律法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美玲认为,和贸易公司相比,需要在当地建厂、招聘工人和管理人员的中国公司,更渴望“本土化”,而这也是中国商务人士了解非洲的重要契机。

不过,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了解非洲需要不同的方式。

2018年,美玲和其他几位在华留学的非洲学生一起,创办了北京“非洲文化节”。通过音乐、舞蹈、论坛等形式,向中国展示了来自另一个大陆的独特文化,并提供了中非交流的机会。

在美玲印象中,不少前来参加文化节的中国观众,对非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人回去之后,就订下了机票,前往非洲旅行。今年5月,北京即将迎来第三届“非洲文化节”,美玲也希望更多中国人对非洲“另眼相看”。

助力非洲企业卖全球

恰如自己对中国的兴趣,始于“made in China”的产品,美玲认为,非洲商品,一定可以唤起更多人了解非洲的欲望。但是,对于非洲中小企业来说,传统外贸是一件“奢侈”的事——他们很难了解海外市场,更无法承担试错的成本。

不过,电商却让它们看到了希望。

今年3月,美玲入职阿里巴巴,成为了速卖通的一名“洋小二”,专门负责非洲市场。

在美玲看来,速卖通和亚马逊不同,当后者不断提高“自营”比例时,速卖通却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她身边有不少朋友通过速卖通购买高性价比的中国产品。

耶鲁毕业的非洲姑娘入职阿里,想让中国人对非洲“另眼相看”

不过,她也看到了速卖通在非洲开展业务,所面临的挑战:支付和物流。和“支付宝”在中国的普及不同,非洲有许多不同的在线支付方式;与此同时,当中国消费者已经被中国物流“次日达”,甚至“一小时达”宠坏的时候,非洲人还要等上1或2个月,才可能收到跨国快递。

速卖通全球化业务负责人张琪表示,随着阿里巴巴eWTP项目落子非洲,非洲业务的推进迎来了最好的时机。

目前,速卖通在非洲市场上的当务之急,就是去建设一个包括支付、物流在内的生态系统,而像美玲这样既了解中国,又了解非洲的国际化人才,则是速卖通开拓当地市场的“秘密武器”。

张琪指出,目前,速卖通有来自8个不同国家的“洋小二”,而他们也让速卖通在国际化进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以法国市场为例,当地服饰产业发达,光“裙子”,就有十几种不同说法,而在法国小二的帮助下,速卖通上,对各种“裙子”的法语翻译更到位,让商家收获了更多订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