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做法,有成效,浏阳脱贫攻坚“刷屏”省市媒体

今日(30日),浏阳又一次“刷屏”了省市媒体。

《湖南日报》市州版头条报道《浏阳市:探索高质量脱贫新路径》,同时“新湖南”转发。

《长沙晚报》要闻版报道《33个省定贫困村摘帽4万多人脱贫》,社会版报道《先富带后富,村民挣钱顾家两不误》;两篇文章在掌上长沙同步转发。

省市级媒体在同一天聚焦浏阳的脱贫攻坚工作,不仅仅是因为浏阳获评“2018年度脱贫攻坚先进县市(区)”这一省级荣誉,更是因为荣誉的背后,浏阳努力探索以高质量发展带动高质量脱贫的“浏阳路径”。

《湖南日报》报道

有做法,有成效,浏阳脱贫攻坚“刷屏”省市媒体

4月28日上午,浏阳市永和镇铁山村村民陈达春忙着给自家养的90箱蜜蜂换皮,他笑着说,“感谢政府的扶贫政策,今年光养蜂一项就将增收近10万元。”

陈达春曾是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妻子患尿毒症11年,每年要花费4万多元治疗费。去年3月,省级龙头企业“蜜蜂哥哥”对永和镇136户贫困户进行精准帮扶,送来蜂种和养殖技术,还优先保底收购贫困户的蜂蜜,陈达春就是受益者之一。

浏阳市扶贫办负责人罗永志说,浏阳是农业大县,近年来形成了以蜜蜂、黑山羊、水果等为主导的优势特色产业,坚持“一村一业”,从最适合当地、最有前景、最富效益的产业入手,因地制宜实施一批扶贫产业和项目。

有做法,有成效,浏阳脱贫攻坚“刷屏”省市媒体

目前,浏阳市拥有蔬菜、烤烟、优质稻产业3万亩,水果、油茶、花木2.5万亩,基本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合作模式,引导骨干企业和致富能手带动贫困户兴产业、增收入、学本领。2018年,全市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07个,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近年来,浏阳市努力探索以高质量发展带动高质量脱贫的“浏阳路径”。全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成立了15个专项扶贫工作组,由相关市级领导任组长。同时,市委、市政府与31个乡镇(街道)、乡镇(街道)与307个村(社区)逐级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形成“三级联动”工作格局。

正是这一系列举措的强力推动,目前,浏阳全市33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13325户44775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4%。在2018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考核中,浏阳市综合评价为非贫困县一类单位。在4月26日召开的省委扶贫工作会议上,浏阳市获评“2018年度脱贫攻坚先进县市(区)”和携手奔小康先进单位

《长沙晚报》报道

辣椒苗、茄子苗、丝瓜苗、豆角苗……昨日上午,浏阳市官桥镇合力蔬菜合作社社长李孟其开车载着3万多株蔬菜苗,免费发放给周边6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这些年来合作社发展得越来越好,我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带着乡亲们一起种蔬菜,脱贫致富!”种菜能手李孟其介绍,这些蔬菜苗可以栽种100多亩。

新农人富了不忘老乡

官桥镇与株洲市区和醴陵接壤,是浏阳蔬菜种植大镇。35岁的李孟其是涧江河村人,最初跟着父亲做蔬菜批发生意,主要收购本地产茄子销往株洲市场。

2007年,他发现本村的茄子无论是在个头、品相等方面都不如外地长茄子,在市场上不再受欢迎,于是决定回老家种菜,“为本地蔬菜正名。”

年轻的李孟其通过不断学习摸索,接受当地及上级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逐渐成长为一名新型青年农民,其与蔬菜科研部门联手改良的本地茄子、白黄瓜等畅销长株潭市场。

而蔬菜种植面积,也从最初的20多亩扩展到现在的320亩,去年产值超过300万元。

“我愿意将新的技术、经验分享给乡亲们,带动大家齐心合力共同致富。”李孟其说,这也是蔬菜合作社取名为“合力”的原由。

从2017年开始,李孟其担起精准扶贫产业帮扶的责任,当年即带动周边贫困户44户种植蔬菜82亩,优先照顾27人在合作社务工。2018年,李孟其除给贫困户免费发放蔬菜种子、化肥等产业扶贫物资12万余元外,还提供入户技术指导、蔬菜包销等服务,构建精准扶贫“一条龙”,当年荣获“浏阳市帮扶之星”荣誉称号。

女书记办厂设“扶贫车间”

在李孟其为贫困户免费发放蔬菜苗的同时,邻近的集镇村党总支书记张雪云也正在自家工厂的“扶贫车间”与工人们交流着当天生产情况。

“现在厂里的业务主要是我两个儿子在具体负责,我就把把关,再就是管管‘扶贫车间’的事情。”张雪云告诉记者,她以前在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打工,10多年前回家乡创办鑫利粉末冶金有限公司,生产钨粉、碳化钨等硬质合金原材料,如今年产值7000多万元,去年创利税360多万元。

有做法,有成效,浏阳脱贫攻坚“刷屏”省市媒体

张雪云(着红衣者)在公司设立了“扶贫车间”,现已吸纳13名贫困劳动力,每人每年发放工资三四万元。

2008年,作为创业能人的张雪云当选为村支书,带领当地村民一起谋发展、奔小康。近年来,“就业扶贫车间”在官桥镇多个村子开花结果,张雪云也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这一责任。

“公司现有48名一线工人,其中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增加到了13人。”张雪云说,去年给9名贫困劳动力发放工资将近30万元。

“每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家里老人有什么情况,也能及时赶回去照顾。”在碳化车间做工的贫困户付强文说,公司离家只有2公里,挣钱顾家都不耽误。

官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帮扶干部缺位补位无缝衔接,群众之间互助守望,这激发了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也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同时,镇上也会全力扶持种养大户、民营企业发展,以带动更多贫困户稳定脱贫。

来源 《湖南日报》、《长沙晚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