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入門:說一說龍泉青瓷的“發家史”

青瓷是最早燒製的瓷器品類,最能體現中華民族精神內涵和美學追求。《釋名·釋採帛》中記載:“青,生也,象物生時色也”。

據考證,青瓷的誕生始於漢代,瓷器質量以浙江的越窯為最好。這其中不得不提到在中國陶瓷史上極富盛名的龍泉青瓷,它是中國最後一個青瓷窯系。

北宋初期,吳越國王族需要大量的貢瓷,而貢瓷大多來自當時著名的越窯,在需求量激增的壓力下,越窯將燒製任務分擔給了浙江其他地區的窯址。與此同時,越窯的繁榮一直影響著同在吳越之地的龍泉陶瓷。但後來吳越降宋後,貢瓷停止燒造,越窯不再是官辦瓷窯,漸漸沒落,龍泉窯代之而起。


收藏入門:說一說龍泉青瓷的“發家史”

【原始瓷青釉鐎鬥】

原始瓷出現於商前期,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它是從陶向瓷過渡時期的產物,系從印紋硬陶發展而來。

龍泉青瓷的燒製始於1700多年前,宋代達到鼎盛。

時至南宋,都城南遷,龍泉窯為應付南宋宮廷及官家的索需,生產了大量的仿北宋官窯瓷器。

南宋中期以後,創燒出極具玉質感,色澤瑩潤,青翠純正的粉青、梅子青釉,自此形成獨特的風格特色,也因此在陶瓷史贏得一席重要之地。


收藏入門:說一說龍泉青瓷的“發家史”

在民間流傳的說法中,龍泉青瓷在傳統上分為“哥窯”和“弟窯”。來自明代記載中:“宋處州龍泉縣人章氏兄弟均善治瓷器。”

一開始兄弟二人齊心協力燒製龍泉青瓷,但是後來弟弟在一次煅燒過程中出現失誤,造成一批青瓷釉面開片。沒想到因禍得福,青瓷開片這一不同之處反而更受人們喜愛,短短時間瓷器一售而空,此後龍泉青瓷釉面開片成了代表特徵。民間流傳是否真有兄弟二人,已經無從考據,但恰恰道出了有兩種不同的龍泉青瓷:一種是白胎和硃砂胎青瓷,稱“龍泉窯”,另一種是釉面開片的黑胎青瓷,稱“哥窯”。


收藏入門:說一說龍泉青瓷的“發家史”

近年拍賣場上,元代龍泉青瓷極受歡迎。

2017年一件元龍泉青釉印纏枝牡丹紋鳳尾尊、一件元龍泉青釉刻纏枝花紋荷葉蓋罐分別以人民幣502.8萬、人民幣544.3萬成交。

雖然不是龍泉窯最為矚目的代表作,但也是質量上佳的元代龍泉青瓷。

元代在蒙古人統治下,社會極具開放性。為迎合遊牧民族和海外市場的要求,還出現有異域風情的紋樣圖案。元代多數的龍泉青瓷質量上乏善可陳,因已經缺乏其獨有的如玉般的溫潤釉質。

收藏入門:說一說龍泉青瓷的“發家史”


收藏入門:說一說龍泉青瓷的“發家史”

自此告別宋代的詩情畫意,進入一個被遊牧民族統治的時代。龍泉青瓷的形象慢慢失去宋人追求的淡雅意境,而是多了元代統治階級喜愛的繁瑣紋飾。從“以釉裝飾為主”轉向“以胎裝飾為主”,不再以釉色取勝。

元代龍泉窯常採用模印、鏤雕、貼塑等手段對青瓷進行裝飾,以追求圖案和造型美,同時也為彌補青瓷的呈色不足。元代中期開始,龍泉窯青瓷在造型和裝飾風格上,由南宋時期的纖巧雋永、清雅婉約變得雄渾敦厚、氣勢磅礴。

同時龍泉青瓷發展成厚胎厚釉,釉質肥厚清亮,呈色翠綠。


收藏入門:說一說龍泉青瓷的“發家史”

【明代龍泉釉暗刻麒麟花口大盤】



收藏入門:說一說龍泉青瓷的“發家史”

【明代龍泉釉暗刻麒麟花口大盤 底部】

此件明代龍泉釉暗刻麒麟花口大盤,造型規整端莊,釉色青中帶綠,施釉均勻,光澤柔和,晶瑩滋潤。釉面暗刻紋飾繁複清晰,富有動感。盤中麒麟刻畫栩栩如生,盤口花邊工藝複雜,具有古樸大氣的時代風格,是民窯瓷器中的佼佼者。

明中後期,隨著朝代審美風格的改變,龍泉青瓷已經無法與宋代時期同日而語。

明成化年間,景德鎮官窯仿製青釉的制瓷工藝已經完全能代替龍泉官窯燒製祭天用的青瓷器。而隨後的礦工起義造成龍泉窯與朝廷中斷聯繫長達六年,此後龍泉窯退出燒製朝廷用瓷,只生產民用青瓷。

清末民國初年,青瓷被青花替代。直至1957年,周恩來總理提出“恢復祖國曆史名窯生產,尤其要恢復龍泉窯和汝窯生產”的指示。


收藏入門:說一說龍泉青瓷的“發家史”

容瓶,榮獲浙江省第三屆青瓷傳承與創新設計銀獎、博藝杯金獎,現已被浙江旅遊博物館收藏。

如今沉浮千年的龍泉青瓷再次續寫新的篇章。集古代青瓷的意韻與現代技術、創意於一體的新時代龍泉青瓷,如玉青青,品質上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