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入门:说一说龙泉青瓷的“发家史”

青瓷是最早烧制的瓷器品类,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内涵和美学追求。《释名·释采帛》中记载:“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

据考证,青瓷的诞生始于汉代,瓷器质量以浙江的越窑为最好。这其中不得不提到在中国陶瓷史上极富盛名的龙泉青瓷,它是中国最后一个青瓷窑系。

北宋初期,吴越国王族需要大量的贡瓷,而贡瓷大多来自当时著名的越窑,在需求量激增的压力下,越窑将烧制任务分担给了浙江其他地区的窑址。与此同时,越窑的繁荣一直影响着同在吴越之地的龙泉陶瓷。但后来吴越降宋后,贡瓷停止烧造,越窑不再是官办瓷窑,渐渐没落,龙泉窑代之而起。


收藏入门:说一说龙泉青瓷的“发家史”

【原始瓷青釉鐎斗】

原始瓷出现于商前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从陶向瓷过渡时期的产物,系从印纹硬陶发展而来。

龙泉青瓷的烧制始于1700多年前,宋代达到鼎盛。

时至南宋,都城南迁,龙泉窑为应付南宋宫廷及官家的索需,生产了大量的仿北宋官窑瓷器。

南宋中期以后,创烧出极具玉质感,色泽莹润,青翠纯正的粉青、梅子青釉,自此形成独特的风格特色,也因此在陶瓷史赢得一席重要之地。


收藏入门:说一说龙泉青瓷的“发家史”

在民间流传的说法中,龙泉青瓷在传统上分为“哥窑”和“弟窑”。来自明代记载中:“宋处州龙泉县人章氏兄弟均善治瓷器。”

一开始兄弟二人齐心协力烧制龙泉青瓷,但是后来弟弟在一次煅烧过程中出现失误,造成一批青瓷釉面开片。没想到因祸得福,青瓷开片这一不同之处反而更受人们喜爱,短短时间瓷器一售而空,此后龙泉青瓷釉面开片成了代表特征。民间流传是否真有兄弟二人,已经无从考据,但恰恰道出了有两种不同的龙泉青瓷:一种是白胎和朱砂胎青瓷,称“龙泉窑”,另一种是釉面开片的黑胎青瓷,称“哥窑”。


收藏入门:说一说龙泉青瓷的“发家史”

近年拍卖场上,元代龙泉青瓷极受欢迎。

2017年一件元龙泉青釉印缠枝牡丹纹凤尾尊、一件元龙泉青釉刻缠枝花纹荷叶盖罐分别以人民币502.8万、人民币544.3万成交。

虽然不是龙泉窑最为瞩目的代表作,但也是质量上佳的元代龙泉青瓷。

元代在蒙古人统治下,社会极具开放性。为迎合游牧民族和海外市场的要求,还出现有异域风情的纹样图案。元代多数的龙泉青瓷质量上乏善可陈,因已经缺乏其独有的如玉般的温润釉质。

收藏入门:说一说龙泉青瓷的“发家史”


收藏入门:说一说龙泉青瓷的“发家史”

自此告别宋代的诗情画意,进入一个被游牧民族统治的时代。龙泉青瓷的形象慢慢失去宋人追求的淡雅意境,而是多了元代统治阶级喜爱的繁琐纹饰。从“以釉装饰为主”转向“以胎装饰为主”,不再以釉色取胜。

元代龙泉窑常采用模印、镂雕、贴塑等手段对青瓷进行装饰,以追求图案和造型美,同时也为弥补青瓷的呈色不足。元代中期开始,龙泉窑青瓷在造型和装饰风格上,由南宋时期的纤巧隽永、清雅婉约变得雄浑敦厚、气势磅礴。

同时龙泉青瓷发展成厚胎厚釉,釉质肥厚清亮,呈色翠绿。


收藏入门:说一说龙泉青瓷的“发家史”

【明代龙泉釉暗刻麒麟花口大盘】



收藏入门:说一说龙泉青瓷的“发家史”

【明代龙泉釉暗刻麒麟花口大盘 底部】

此件明代龙泉釉暗刻麒麟花口大盘,造型规整端庄,釉色青中带绿,施釉均匀,光泽柔和,晶莹滋润。釉面暗刻纹饰繁复清晰,富有动感。盘中麒麟刻画栩栩如生,盘口花边工艺复杂,具有古朴大气的时代风格,是民窑瓷器中的佼佼者。

明中后期,随着朝代审美风格的改变,龙泉青瓷已经无法与宋代时期同日而语。

明成化年间,景德镇官窑仿制青釉的制瓷工艺已经完全能代替龙泉官窑烧制祭天用的青瓷器。而随后的矿工起义造成龙泉窑与朝廷中断联系长达六年,此后龙泉窑退出烧制朝廷用瓷,只生产民用青瓷。

清末民国初年,青瓷被青花替代。直至1957年,周恩来总理提出“恢复祖国历史名窑生产,尤其要恢复龙泉窑和汝窑生产”的指示。


收藏入门:说一说龙泉青瓷的“发家史”

容瓶,荣获浙江省第三届青瓷传承与创新设计银奖、博艺杯金奖,现已被浙江旅游博物馆收藏。

如今沉浮千年的龙泉青瓷再次续写新的篇章。集古代青瓷的意韵与现代技术、创意于一体的新时代龙泉青瓷,如玉青青,品质上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