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瞭解了這些常識,你也會成為古玩瓷器甄別大師

瞭解了這些常識,你也會成為古玩瓷器甄別大師

青花瓷韻

儘管當今市場高仿瓷器有些確實極似真品,但古瓷與新瓷還是有區別的,下面就區別談談拙見如下:

其一、紋飾及器物款識區別明顯

古代瓷器的紋飾及器物款識其畫法和刻法多自然流暢,新瓷儘管筆法熟練,但難免生硬、呆板,就如同寫字一樣,一人一種筆法,各不相同,字如其人,仿字可以仿形,不容易仿神。新瓷在仿製過程中會留有不自然的臨摹痕跡。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古瓷青花款識深,似沉於釉下,新瓷青花款識似浮於釉上。

其二、釉面開片區分明顯

古瓷由於長期受自然界空氣塵垢侵蝕,加之氣溫的變化,使釉面分子散失,釉面開片緊密,而新瓷的開片呈崩裂狀

其三、胎、釉原料配方不同,縮釉處差別明顯

由於古今制瓷工藝和胎、釉原料配方不同,古瓷縮釉處外緣翻卷,新瓷縮釉周圍與坯體緊貼。有些新瓷仿舊雖可亂真,但仔細觀察釉面的細微處,仍能看出破綻。

其四、器物釉面光澤區別明顯

古瓷因年代久遠,器物釉面光澤深厚溫潤,光由內發,這種光是自然形成的。新瓷往往釉面有一層浮光,光亮刺眼,或者說叫做“生性”,即使用消光劑或其他方法去掉表面浮光,也不會呈現古瓷溫潤的瑩光,釉面會有無數細痕,發汙,失去了光澤,也失去了神韻。

其五、彩繪顏色區別明顯

古瓷的彩繪,顏色沉著含蓄,彩與胎的覆著粘接自然。但後加彩的器物,加彩的地方色彩特別鮮豔,光澤度強,顯得刺目。再如古瓷中瓜皮綠色年深日久會泛銀,器物表面有一層銀光色,很自然,這種自然銀光新瓷無法仿製。

古瓷的金色,年代久遠會磨損變色,或只留下痕跡。仿者金色鮮豔,不易剝落。古瓷上有後漆金彩的,仔細觀察會有剝落的原來金色的痕跡。此外,古瓷上金彩的顏色也不一樣,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前瓷器上的金色一般是用金粉描繪,金色深沉,穩重。1840年以後仿製的古瓷是用金水描畫,雖光澤度好,但不如以前的色深。

其六、底足區別明顯

區分古瓷與新仿製品一定要看底足。就如同名牌服裝,一要看版式,二要看邊角的處理,於細微處辨真偽。一般古瓷底足露胎處其胎質有一種熟性,因年久有一些灰塵浸入,但灰塵已吃進胎內,與胎結合緊密。新仿品露胎處的胎有生性,其灰塵浮於表面,也有的是用膠與泥土混合粘上去的,有些古瓷由於原料的特殊性而顯出獨特的顏色,也是仿品所不能及的。如龍泉瓷胎體中含有較多的鐵元素,燒成後器物的足部邊緣呈現鐵紅色,稱為“二次氧化”。仿製的龍泉瓷,器形、釉色均可亂真,但底足的做法卻與古代不同。

出土古瓷上的土鏽會浸入瓷質內部,與瓷釉緊密結合,不易剔除。偽造出土瓷器上的土鏽,有的是用膠與土混合粘上去的,如未用膠,則土鏽質松,浮而不實,稍加碰擊,鏽斑就會刮落下來。

其七、叩擊響聲區別明顯

古瓷叩之響聲清脆,這是由於胎質細膩,胎性已熟。新瓷扣之響聲短促沉悶,這是由於胎性生,就如同石料一樣,講究生坑或熟坑,生坑是指新開採的石料,有一種自然的生性。

討論:下圖為大明宣德年制高足三魚碗,朋友們可以甄別一下,發表自己的見解並留言!

瞭解了這些常識,你也會成為古玩瓷器甄別大師

紅釉高足三魚碗

瞭解了這些常識,你也會成為古玩瓷器甄別大師

紅釉高足三魚碗

瞭解了這些常識,你也會成為古玩瓷器甄別大師

大明宣德年制


如果朋友喜歡瓷器甄別與藝術品收藏相關知識,歡迎在評論裡留言,發表自己的見解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