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陳家濟三兄弟榮登4月“中國好人榜”

太康陈家济三兄弟荣登4月“中国好人榜”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馬治衛

4月29日,中央文明辦在重慶市沙坪壩區舉辦全國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發佈4月中國好人榜。經網友推薦評議,在太康投資創業的陳家濟三兄弟榮登4月“助人為樂”類“中國好人榜”。

2011年初,陳家濟三兄弟在太康投資創業。他們在做大做強企業的同時,2016年3月,三兄弟在太康成立“太康壹家人”公益團。3年來,三兄弟帶領公益團累計開展文明交通、慰問敬老院老人、為學生贈送校服等公益活動200餘次,資助孤寡老人、困境兒童600多人,累計捐贈資金250多萬元。

今年80多歲的孫老漢是太康農村一名孤寡老人。2017年1月23日,在別人的介紹下,“太康壹家人”公益團負責人陳家勇結識了孫老漢。為改善老人的生活條件,陳家勇出資為老人整修了房子,還定期為老人送食品、衣服等生活物品,讓老人的生活指數大大提高。

“沒有家濟兄弟仨就沒有我老頭子今天好的生活,這麼好的人,打著燈籠也難找啊!”提起陳氏三兄弟,孫老漢激動得抹起了眼淚。

太康縣獨塘鄉宋樓小學曾因教學條件差,一度難以為繼。“幾年前,因資金短缺,學校十分破舊。師生共用一間衛生間,學生桌椅破爛不堪,院牆倒塌,一到下雨,校園裡泥水腳脖子深,為此,學生紛紛轉學,整個學校最壞的時候只有8名學生。”說起當年學校的狀況,校長鬍景華兩眼就會噙滿淚花,“你再看看現在,漂亮的圍牆,乾淨的水泥路面,寬敞明亮的教室,嶄新的桌椅,200多名在校學生。”

留守兒童也一直是三兄弟重點關注的對象。太康縣王集鄉新店鋪小學是一所留守兒童學校。此前,由於資金短缺,學生沒有統一的校服,三兄弟知道後,立即安排人員為學校製作了106套、價值2萬餘元的新校服。發放校服那天,孩子們穿著新校服,撫摸著、比試著,一個個稚嫩的小臉笑開了花。

“做企業就應該專門做策劃、搞經營,以利益最大化給目標。你們成立專門公益團隊做公益,圖個啥?”曾不止一人如是問陳氏三兄弟。

“還是那句話,企業參與公益事業是職責所在。我們雖然花了些錢,但看到兩個貧困村的廁所得到了改造,村裡的環境得到了亮化、美化,村裡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得到提升,我們心裡感到舒適。”大哥陳家濟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