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律的格式是如何安排的?

原上草158999305


排律的格式是如何安排的?

是平起随平起的写下去吗?

排律是近体诗(格律诗)的一种。

不管哪种格律诗,都不是平起随平起写下去。

这种说法是不精确的,硬要这么形容的话,那也是“平起”-“仄起”-“仄起”-“平起”。句与句之间遵守的是格律诗的“对”、“黏”规则。

我们平时聊到遵守平仄的近体诗,一般就是说绝句、律诗,估计有些同学并不清楚排律。这是因为相对于古体诗和绝句、律诗来说,排律实在是有些难。因为难,所以写的人少,写得好的更少,到最后就没什么人写了。

写排律本身就有炫技的意思在里面。

排律和绝句、律诗的区别就在于句子数量。每句的字数也是分“五言”、“七言”。但是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而排律就是八句以上,也就是至少十句,多则没有限制。

虽然篇幅很长,能装下更多内容,但是并不好写。

排律有以下要遵守的格律规则。

平仄

首先,排律是近体诗,那么和绝句、律诗一样是要遵守平仄关系的,要遵守“对”、“黏”的句子关系,绝句四句,都经常有人晕头转向的出律,何况排律那么长的篇幅?要在篇幅超长的情况下保持平仄对应关系,这是第一点难处。

押韵

第二点,押韵。因为是近体诗,所以只能押平声韵,并且一韵到底。那么就必须对韵部中的字非常熟悉了,而且严格用韵,不能平仄同押,不能邻韵通押,不能中途转韵。所以我们平时看到的很长的诗,只要发生了韵脚的变化,那就是古体诗,不是排律。这是第二点难处。

对仗

第三点,对仗。这一点要求对普通诗歌爱好者来说,接近变态了。绝句不要求对仗,律诗要求颌联、颈联对仗,甚至放宽到只需要颈联对仗,而排律除了首联和尾联,中间不论多长,都必须对仗!这就是排律佳作极少、创作萧条的原因。

诗圣杜甫于格律,已臻化境,所以他的排律既多且精。选一首举例,大家对照着看一下排律的格式安排。

清明二首之一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平仄上首句“朝来新火起新烟”为“平平仄仄仄平平”,是平起押韵格式,根据对粘规则推出二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湖光山色净客船”,再根据黏的规则,得出第三句“仄仄平平平仄仄”,“绣羽衔花他自得”,这样可以一直推到最后一句,都是符合平仄格律的。

再看押韵,全篇押“一先”平水韵,没有转韵,没有出韵。

上面提到,排律除了首尾联,其他联必须对仗。杜甫显然意犹未尽,他的尾联细看也是对仗的,虽然是宽对。也就是说这首排律,除了首联,全部对仗。非高手不能为之。

平仄严和,通篇一韵,除首尾联全部对仗。

这就是排律的格式安排。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问题:排律的格式是如何安排的?是平起随平起的写下去吗?

.....

前言

排律有五言排律,有七言排律。七言的排律比较少,但是五言排律非常多,而且五排是隋唐以后的读书人必须掌握的诗体,原因很简单,因为五排是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

一、试帖诗

试贴诗就是科举考试的常用的那种诗体,也叫"赋得体",以题前常冠以"赋得"二字得名。这种诗起源于唐代,多为五言六韵或八韵排律。

1、五言六韵的试帖诗

白居易在贞元十六年(800)省试的试帖诗是《玉水记方流诗》:

良璞含章久,寒泉彻底幽。矩浮光滟滟,方折浪悠悠。

凌乱波纹异,萦回水性柔。似风摇浅濑,疑月落清流。

潜颍应傍达,藏真岂上浮。玉人如不见,沦弃即千秋。

又如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2、五言八韵的试帖诗

清朝可以看到五言八韵16句的试帖诗,如《阴阴夏木啭黄鹂》(李惺,嘉庆丁丑翰林)

长夏千章木,浓阴百啭鹂; 双襟黄似绣,一带绿成帷;
叶暗伫踪久,枝高送响迟; 舌尖风剪剪,身外雨丝丝;
坐宛遮云母,歌能斗雪儿; 好音难自閟,炎景不曾知;
杨柳三义路,樱桃四月时; 幽情烦鼓吹,写出画中诗。

二、五言六韵或五言八韵 最长多少韵?

六韵就是押六次韵,试帖诗2句押一个韵,所以六韵就是12句;八韵就是16句。

古人的排律最短是十句,因为八句就是五律或者七律了。最长的排律是多少?这我就不知道了。

排律不得换韵,原则上选择的韵部有多少字就能写多长。比较有名的长排如杜甫、白居易、元稹都有百韵排律。宋代王禹偁《谪居感事》,竟用了一百六十韵,共三百二十句、1600字。

《谪居感事》 诗人:王禹偁 朝代:宋

迁谪独熙熙,襟怀自坦夷。孤寒明主信,清直上天知。
消息还依道,生涯只在诗。惟尚谕山水,讵敢咏江蓠

...........

此处略304句.............
松柏寒仍翠,琼瑶涅不缁。望谁分曲直,祇自仰神祇。
吾道宁穷矣,斯文未已而。狂吟何所益,孤愤曳黄陂。

三、排律的格式是如何安排的?

1、对仗

排律就是五律或者七律的延长,首联和尾联可以不对仗,中间的所有联必须对仗,例如宋代王禹偁《谪居感事》,160韵,中间有158副对联。

2、押韵

其他同样都是律诗的要求,必须一韵到底,长排多用四支韵,无他,字多也。

3、黏连

双数句第二字与单数句第二字必须黏连(平仄一样),例如:

襟怀自坦夷。孤寒明主信,清直上天知。消息还依道,

怀和寒都是平声,直和息都是仄声(直息都是古入声),依次排列下去。

4、平仄符合律句

每句都是律句,律句有四种句式,按照对仗、黏连的规则组合。

结语

以上举例的都是五排,诗人们极少写七排,不过七绝和七律都写的比较多。

在众多的诗体中,七言排律一直都是处于弱势。在《全唐诗》中,七言排律仅102首,涉及96位诗人;其中有不少七排有失黏出律的现象,标准的七言排律仅79首。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一:排律的格式,它不是平起随平起的写下去,它有它固定的声调,即平仄式,有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种。

二:排律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七言排律和五、七言绝句。

三:平仄式就是用平仄来说明汉字的读音的声调。一个字就有平、上、去、入四种不同的声调,平调为平起式,上、去、入声统归为仄起式。根据语调的轻重、高低、长短来调济吟咏的节奏,构成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音乐感。毛主席说:"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四:律诗有"对"、"粘"的规定 。"对"是对立的意思,"粘"是粘联相同的意思 ,不能违反,违反了就是"失对" 、"失粘"是律诗的禁忌。

五:不能"犯孤平",就是一句诗除句尾押韵的平声字外,全句只剩一个 平声字,叫"犯孤平"。

六:避免三平调,即不能出现句尾连三个平声字,否则会影响句子的完美 。

以上是排律格式安排的初步答案。


平安行者3


排律应该是近体诗歌的一种体裁。是由七言,五言律诗变化而来的,每句字数相等,多数是在八句以上。押韵不一定按照律诗标准,我们习惯称为“铺盖韵”,只要是上下两句押一韵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