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關於企業家境界,民間流傳這樣一種說法:三流的企業家是純粹的商人,以賺錢為唯一目的,不注重人格形象,為了賺錢不惜一切代價,“無奸不商”是對其的形象概括;二流的企業家是儒商,既注重利潤又注重個人形象,以儒家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為準則;一流的企業家是佛商,創造財富、注重形象,在骨子裡還存在著某種普世情結。馬雲就是一個具備“普世情結”的一流企業家。

2006年,馬雲率領他的阿里巴巴公司收購了世界上最大的門戶網站——雅虎在中國的全部資產,這讓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公司一夜之間身價達到了40億美元,躋身於中國億萬富豪的行列。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面對中央電視臺《新聞會客廳》主持人的提問:“這筆交易當中,雅虎和阿里巴巴誰更賺一點?”馬雲如是說:“我往往很少考慮經濟利益,在阿里巴巴有一件事情是永遠圍繞我們的,我們想創辦一個由中國人創辦的、全世界最好的公司,我做的任何收購、兼併首要考慮的是,是不是圍繞這個目標,圍繞這個目標的前提下我再考慮經濟利益。”

“很少考慮經濟利益”,聽起來很令人難以置信,畢竟創造最大價值是商人的天職。但問題是,馬雲從來不把自己當作一個一般的商人。

馬雲說:我不想做商人,我只想做一個企業,做一個企業家。在我看來,生意人、商人和企業家是有區別的:生意人以錢為本,一切為了賺錢;商人有所為,有所不為;企業家的目標則是創造財富,影響社會,為社會創造價值。賺錢是一個企業家的基本技能,而不是所有技能。

賺錢是很容易的事情,這是我的結果,不是我的目的。世界上會賺錢的人很多,但世界上能夠影響別人,完善社會的人並不多,如果想要做一個偉大的公司,就要做那樣的人。

在馬雲看來,微軟就是一家偉大的公司,它改變了整個人類的生活;星巴克也是偉大的公司,它賣的不是咖啡,而是生活方式,也影響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對於馬雲來說,他所創立的阿里巴巴集團現在不能說是偉大的公司,但也是改變了很多人命運的值得引以為榮的公司。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馬雲認為:“阿里巴巴今天最大的驕傲是什麼?很多人說我們上市了、成功了,成為中國首富、亞洲首富,其實我們驕傲的是讓幾千個人成為百萬富翁,我們讓幾十萬家的企業賺到錢,我們讓上百萬的創業者獲得成功。”

一個企業能不能成為一個“偉大的公司”,能不能走得很遠,往往與企業家“最初的夢想”有關。偶然或許可以促成一時的成功,但是具有永續性的成功,卻必須有非凡的價值觀,或者說一種普世情懷來支撐。

時間回溯到1999年2月,在新加坡召開的亞洲電子商務大會上,出現了這麼一幕有趣的情況:大會美其名曰“亞洲電子商務大會”,但放眼望去,與會人員中,盡是金髮、碧眼、高鼻子的歐美人,黃皮膚、黑頭髮的東方人只有寥寥數人。在這“寥寥數人”中,就有馬雲。

當時,亞洲電子商務才剛開始起步,所以主辦方不惜重金邀請了毫不知曉亞洲國情的西方專家在臺上高談闊論。這些西方專家侃侃而談的都是eBay、亞馬遜等歐美式的電子商務。輪到馬雲發言的時候,他直言不諱地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歐美是歐美,亞洲是亞洲,歐美模式的電子商務未必就適合亞洲實情,亞洲應該有自己獨特的模式。”

亞洲電子商務的獨特模式究竟應該是什麼樣子的?這個問題在隨後的一段時間內,一直縈繞在馬雲那顆“外星人”般的大腦。對這一問題的思索,催生了他自己創業的念頭。“我要做數不清的中小企業的解救者”,馬雲思索的結果就是:“我要領導窮人,掀起互聯網革命,通過互聯網組成獨立世界,為小企業謀生存,求發展。”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專注中小企業,為中小企業服務,這在當時確實不啻為一種革命性口號。當時風行的美國電子商務的模式,是按照“二八定律”,瞄準20%的大企業,竭盡全力為其服務;而馬雲決意反其道而行之,瞄準80%的中小企業。

在馬雲看來,如果把企業也分成富人和窮人,那麼互聯網就是窮人的世界。因為大企業有雄厚的實力,有渠道,有廣告能力,而小企業什麼都沒有,他們才是最需要互聯網的人。

馬雲認為,在現在的經濟世界,大企業是鯨魚,大企業靠吃蝦米為生;小蝦米又以吃大鯨魚的剩餐為生,互相依賴。而互聯網的世界則是個性化獨立的世界,小企業通過互聯網組成獨立的世界,這才是互聯網真正革命性所在。小企業好比沙灘上的一顆顆石子,但互聯網可以把一顆顆石子全粘起來,用混凝土粘起來的石子們威力無窮,完全可以與大石頭抗衡。

馬雲創立的商業模式的關鍵之處在於,它假設中小企業是從互聯網中獲益最大的企業——因為互聯網向他們提供了接觸買家的渠道,否則,他們只能在貿易展會上見面,而事實證明,這個假設是極富遠見的。通過讓這些企業接觸到範圍更廣的客戶群,阿里巴巴讓它們降低了對在市場中占主導地位的客戶的依賴。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馬雲說:“像沃爾瑪(Wal-Mart)這樣的大型採購商,曾滅掉了許多中小企業採購商。例如市場上一支鋼筆的訂購價是15美元,沃爾瑪開出8美元每支,但是1000萬美元的訂單,供應商不得不做,但如果第二年沃爾瑪取消訂單,這個供應商就完了。而通過互聯網,這個小供應商就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客戶,悲劇即可避免。由於阿里巴巴的出現,現在大部分中小企業採購商和銷售商都已經把生意做到世界各地。因此,我認為世界已經改變了。我堅信小的就是好的。”

馬雲之所以選擇為弱勢企業服務,是因為他的同理心。馬雲生長在私營中小企業發達的浙江,他從最底層的市場摸爬滾打過來,深知中小企業的艱辛,以及它們被壓榨,被控制的困境。

“我們一直在用互聯網幫助中小企業,幫助創業者,幫助弱勢群體。走到今天為止,我認為,第一,互聯網改變人類生活不錯;第二,我們堅持為中小企業服務沒有錯;第三,因為中小企業才有今天的阿里巴巴,我們不能忘掉中小企業。”在阿里巴巴十週年會議上,馬雲如是說。

在入選CCTV十大經濟人物年度獎時,說起為何會在短短數年間取得如此發展,馬雲認為其實這與自己的為人處世原則有關,那就是做任何事不能帶有太強的功利性。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創業的頭三年,即1999年、2000年和2001年,阿里巴巴幾乎沒有一分錢的收入。“鼓勵我們堅持下去的是我們每天收到大量客戶的感謝信,這些信件支持我們走到了現在。”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個做人的簡單道理,在商界依然適用。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集團一心為弱勢企業服務,這些成長起來的小企業為其帶來的回饋如今震撼了世人。

人生忠告

馬雲說:我不想做商人,我只想做一個企業,做一個企業家。在我看來,生意人、商人和企業家是有區別的:生意人以錢為本,一切為了賺錢;商人有所為,有所不為;企業家的目標則是創造財富,影響社會,為社會創造價值。賺錢是一個企業家的基本技能,而不是所有技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