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张居正:从少年秀才到大明第一权臣

张居正作为大明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执政期间整顿官场吏治,并积极推行新政,让腐朽的大明焕发出一丝生机。可惜在他死后,万历皇帝一手推翻了他施行的改革良策,明王朝也就此走向了深渊。

少年神童

张居正幼年时并不是这个名字,他本名张白圭。他的少年时代家中并不富裕,其父亲终其一生也只是考了个秀才。但是张居正却不同,他五岁就能认识不少字,到了十二岁就考中了秀才,是当地公认的神童,而且颇受荆州知府李士翱的赏识,不但在学业上给予了张居正很多帮助,还为他更名为张居正,希望他能够行得端坐得正,以后可以报效朝廷。

等到张居正十三岁时,他前往武昌去考举人,本来在张居正的眼中,此次中举不过是十拿九稳的事情,而且他还做了一首诗,彰显必胜的信心:

绿遍潇湘外,疏林玉露寒。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

可惜事与愿违,因此张居正遇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人,他就是湖广巡抚顾璘。这个人也很赏识张居正,但是他的赏识方法与众不同,在他看来,一个年仅十三的孩童就能考中举人,对以后的成长不太好,还需要多家磨砺一番才能成材,这也就导致张居正此次考举失利。

但是像张居正这样能够搅动一个时代风云的人物,自然不会就此落寞,三年后也就是嘉靖十九年,张居正再次去考取举人,此次一帆风顺,成为一名年仅十六岁的举人。而湖广巡抚顾璘这次看到他极为高兴,当场把自己佩戴的用犀牛角做成的腰带赠与张居正,而且还称赞他有宰辅之才,并称呼张居正为小友。

此时的张居正尝过年少得意的喜悦,也吃过一朝落榜的心酸,对人生也有了一定的理解,此时的张居正早已丢掉了曾经的年少轻狂,取而代之的是越发的成熟稳重。

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考中进士,正式开始踏入大明的官场,一个崭新的属于张居正的时代即将来临,这一年,他恰好二十三岁。

风雨张居正:从少年秀才到大明第一权臣

张居正影视形象

初涉官场

此时的大明朝堂之上奸臣与能吏并存,看似风平浪静的官场,实则波涛汹涌。

张居正考中进士后,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这个职位主要为帝王降解书中要点,并且还有机会替皇帝起草诏书,是个能够接近权力中心的官职,同时也是未来的大明储备官员候选中心。

张居正得到了这样的机会,自然更是加倍努力,他在翰林院期间认真研读大明历朝历代的施政方略,以及各类典故,这为他以后施行新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嘉靖二十八年,对大明官场已经有所了解的张居正有了自己的想法,此时的朝廷已经显露出疲乏无力之态,地方税收难以收齐,边境地区更是近乎荒废。他想要借此博一个出头的机会,于是他上书皇帝,写了一封《论时政疏》,分析了此时的社会矛盾,奏疏里既没有攻击当时的权臣严嵩,更没有直接批判嘉靖皇帝。可是此时的帝王沉迷于享乐,没有得到重视这封救济大明的良药。

张居正还是太过年轻,手段不够硬,对于官场上博弈还不够老练,在官场上无法施展拳脚让他有些闷闷不乐,朝堂之上严嵩几乎一手遮天,自己想要依仗的徐阶一直在向严嵩妥协,这让张居正颇有些心灰意冷,于是他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

我志在虚寂,苟得非所求,虽居一世间,脱若云烟浮

之后张居正称病回乡,这一年恰好是嘉靖三十三年,在官场浪迹七年的他最终选择了离开朝廷。

嘉靖三十六年,张居正再次返回了大明官场,但还是在翰林院任职,没有什么权力,也不能让他施展才华,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到出现一个让他一飞冲天的机会。

到了嘉靖四十一年,权臣严嵩倒台,徐阶迎来了发展的机会,成为当朝首辅,而张居正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他的官职升到了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并且积极为被严嵩打压的官员翻案,因此也得到了一大批朝臣的支持。

嘉靖四十三年,张居正得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成为了大明王朝下一任接班人裕王的侍讲侍读,这为他以后进入权力中心打好了基础。

风雨张居正:从少年秀才到大明第一权臣

张居正影视形象

当朝首辅

隆庆元年,此时的嘉靖皇帝已经归天,裕王登上大位,张居正自然也备受重用,此时他的官职已经成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和以前相比,几乎是一步登天,他也由此正式进入大明内阁。

可惜的是到了隆庆二年,张居正一生最大的贵人徐阶告老还乡,此时李春芳成为首辅,可是不久之后也致仕回乡,这时候张居正最大的政敌高拱成为首辅,而此时只能是依靠张居正自己在朝堂上与高拱搏斗,他开始展现出自己独当一面的能力,不过总的而言,徐阶,高拱,张居正都是一代名臣,而且颇有才干,只不过他们政见不同而已,在明史讲义中就有对这三人的简单评价:

高拱扼徐阶,居正倾高拱,三人皆良相,而恩怨权势之间相轧如此。

到了隆庆六年,执政不到六年的穆宗皇帝驾崩,十岁的万历皇帝继任为帝,穆宗钦点高拱、高仪和张居正三人成为万历的顾命三大臣,并说到:

东宫幼小,朕今付之卿等三臣,同司礼监协心辅佐。

万历元年,为达到排除异己的目的,高拱决定先除去身兼司礼监掌印太监和掌东厂太监的冯保,这人权力太大, 而且高拱多次得罪过他,因此必须先除掉他,可是高拱犯了一个错误,他把这件事和高仪与张居正私下里通知了一下,还想要得到这两人的支持,当时他对两人分别说到:

祸福未可逆视,吾固不敢赞公行,亦不敢劝公止也。

行且建不世功,与公共之。

张居正当时笑着答应,一脸和善,还说到:

去此阉,若腐鼠耳。即功,胡百世也!

结果张居正转身就派人通知冯保,冯保当时听到消息惶恐不安,一方面派人联合张居正,另一方面不断向太后说高拱的坏话,最后然后两人一同扳倒了高拱。张居正也就顺利的登上了首辅之位,并获得了亲自教导万历皇帝的机会,这一年是万历元年,他已经四十七岁。

风雨张居正:从少年秀才到大明第一权臣

张居正画像

张居正独断朝纲之后,立刻针对此时混乱的国家环境开始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先是实行考成法,要求各地官员及时缴纳税收,一旦没有达到要求,就会被处分,当时处理了一批无所作为的官员,各地吏治为之一振。在隆庆年间,朝廷的税收只有两百五十多万两白银,到了万历五年,已经达到了四百三十五万两白银,国家收入近乎翻倍。

张居正看到考成法能够大获成功,心中也十分高兴,当时说到:

近年以来,正赋不亏,府库充实,皆以考成法行,征解如期之故。

万历六年,张居正针对各地土地兼并不断,地方大户虚报田产等问题,下令在部分地区重新丈量土地,虽然打击了一部分不法分子,为国家增加了一定的税收和在籍土地,但是并没有解决深层次的矛盾。

万历九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这是针对当时主要问题的一次重大改革,不仅极大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更为国家增加了财政收入,缓解了社会矛盾。

下面是一条鞭法的大概内容:

风雨张居正:从少年秀才到大明第一权臣

一条鞭法概要

到了万历十年,为朝政操劳多年的张居正离世,这一年他五十七岁。

总的而言,张居正无愧于首辅之位,而且在历史上对于他的评价也极高。

《明史讲义》上就对他有这样的评价:

以一身成万历初政,其相业为有明一代所仅有。

张居正的一生可以说对明朝贡献极大,虽然没有彻底的触及明朝的根本问题,但是也极大的解决了明朝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朝堂改革吏治,为国家增加税收,如果他的政策没有被万历推翻,明朝也不会这么快就灭亡。

他是整个大明王朝最出众的名臣,也是大明王朝的第一权臣,他既幸运,也有些悲哀,幸运的是有机会施展才华,执掌整个大明王朝。悲哀的是他的一切努力在他死后都成了一场空,明王朝最终毁于一旦,但是历史会记住他的贡献,悠悠青史也给予了他一个满意的答复。

《明史》、《万历十五年》、《明史讲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