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都不会说?那是你逻辑不好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应该怎么做。”却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小孩子只能将家长和老师们的话奉为圭臬,几乎不会有人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就是逻辑教育缺失的结果。

所谓“逻辑”,在广义上被定义为“我们评估信息的过程”。想要评估信息,首先就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之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重新排列组合。

但是由于逻辑教育的缺失,大部分人在对外表达的时候都会产生逻辑混乱的现象。在需要做决定的时候,同样也会因逻辑混乱产生选择困难症。等到因逻辑混乱,而使对方对自己的想法产生误解。或是因为做出错误决定后,产生不良后果导致自己懊恼不已。

逻辑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就像前面说的。整理想法、对外表达、做合理决策等等,都需要逻辑。《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就非常适合逻辑不清的朋友们。

话都不会说?那是你逻辑不好

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

布兰登•罗伊尔,其作品先后五次荣获“国际图书奖”、五次荣获“总统图书奖”金奖,2011年荣获“年度教育图书奖”。

任职于Kaplan期间,他潜心研究英文写作、语法和逻辑推理教学,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独创了一整套教学体系,并先后出版了《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等经典著作,成为全球英文写作、语法、逻辑推理领域的标杆之作。


《数学之美》中对于信息的传递过程有过如下概述,信息发布者按照一定规则对信息进行编码,之后传递给接收者,接收者再按照相应的规则进行解码。

大脑对于信息的接受也是同样的过程,首先是接受信息,之后按照思维方式将其重新排列组合。之后按照逻辑对外传递。

首先来看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处理信息的。

人的大脑非常复杂。当信息传递到大脑时,会下意识的对其进行加工。比如当我们看见一个苹果是,会自动想象它的形状、外表和光泽。而那些写作高手经常会利用这点,来煽动读者的情绪。

莎士比亚说过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莎姆雷特。”这也说明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于信息的处理结果是不一样的。《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中将思维方式划分成了四种,分别是:分析型、理想型、现实型、综合型。

这里并不是在批判思维方式的优劣,而是要我们明确这四种思维方式的特点。在处理信息的时候,明确知道自己的思维方式才能有效的避开思维陷阱。

我们的大脑在接收信息之后,会将他们暂时储存起来。然后转入后台处理,在空闲时拿出来重新排列组合。这就是为什么好点子总是在我们做其他事的时候蹦出来的原因。好点子是许多已知条件重新组合而成,那么该如何进行创新性思考呢?

《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中对于如何进行创新性思考,给出了几个不错的方法。其中最典型的方法包括头脑风暴、魔鬼代言人和重述问题。

要知道由于人的思维和所经历的事都是有限的,所以通过头脑风暴可以尽可能的收集到不同意见。知名公众号大V咪蒙就是这样,每当她需要起标题的时候,会将写好的标题发给几个编辑群,由群里的人投票选出得分最高的标题。

而魔鬼代言人指的是那些不择手段反对自己的人,在这里知道是用穷尽法列举反对意见。当人们使劲反对不同意见的时候,会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想法,找出各种理由来反对。当我们想出一个点子的时候,通过魔鬼代言人可以激发更多的想法。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到不同的结论。当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时,试着通过重述这个问题,来寻找新的角度,也许就会得到新的想法。比如对于考公务员的事,有的人认为公务员稳定,社会地位高,而另一些人却觉得考公务员是在浪费生命。这就是重述问题的优势。


在对信息进行加工,并形成新的想法之后,我们就面临着如何进行表述的问题了。有人会觉得表达要遵从自己的内心,想到什么说什么就可以。但是却忽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逻辑不清,则对方不能明白我们话里的内容。就像颜氏家训中的名篇博士买驴,洋洋洒洒几千字,一句都不提买驴。

所谓“论述”,就是指“一个有论据支撑的观点或陈述”。一段完整的论述应该包含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关键假设。要想对方明白我们在说什么,首先要明确我们的观点,也就是论点。接下来为了证明我们的论点正确,还需要论据支持。

完成整个表达过程后,回头检查是否有逻辑漏洞也很重要。学会辨别逻辑最大的好处,就是不至于在不知不觉中陷入逻辑漏洞。也就是说不至于被人随便带了节奏。接下来就来看下常见的几种逻辑漏洞。

我们已经知道了完整的表述逻辑有三个要素。那么在阐明论点时,用清晰明确的语言是尤为重要的。模棱两可的词汇会让对方误会你的所传递的观点,进而影响你的逻辑完整。如果对方从一开始就误会你的意思,那么接下来你说什么对方都会认为是错的。

在说明论点之后,就要我们对论点进行论证。在这个过程中,详实有利的论据会让你的观点变得无懈可击。那么可靠的论据要避免以下几种。最典型的就是以偏概全,妄图用偏见去代替整体。

我们开篇就提到了感知信息的过程。那么在搜寻和使用论据的时候,就需要注意,不能让自己的个人偏好和“毒水井”影响论据的公正。个人偏好很好理解,这里要说明的是“毒水井”。所谓“毒水井”,是指当我们过于从一个人的背景,尤其是国籍、种族、性别等,来判断其言论时,我们的逻辑就会出问题。如果你打心眼儿里认为对方的出身有问题,那么不管他说什么都不会信。

正确的假设也会导致逻辑漏洞。最常见的是非此即彼,要知道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出现中间选项的情况很多。另一种情况就是局部错误,不能因为整体是对的,就断定其中的每一部分都是正确的。打个比方,一个球队伟大,并不意味着该球队所有的球员都同样伟大。

思维的逻辑非常重要,在生活中出处可见。如果不能掌握清晰的逻辑,我们将会面临很多问题。希望对于自身逻辑有问题的朋友们,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获得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