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為何沒有處罰實施“東南互保”的漢人督撫們?

哎喲___喂




東南互保表面上看是漢人督撫不聽朝廷號令,時任兩廣總督李鴻章公開宣稱:“此亂命也,粵不奉詔!”時任湖廣總督張之洞則表達得更加直白:“一旦朝廷不保,將推舉李鴻章為中國大總統,主持全局。”如果是在清朝前期、中期,甚至是在此事發生之前的一段時期內,此舉無異於“謀逆”!等待這老幾位的是什麼,不言而喻。那麼,為什麼李鴻章、張之洞這些人敢公然如此呢?實際上,他們並不是想“謀逆”,相反還是在位清王朝保駕護航,留下最後一片淨土!為什麼?因為彼時有一位老太太瘋了!



拳亂爆發之後,慈禧太后在載漪等人的攛掇之下,企圖利用拳民與西方列強搏殺,坐收漁人之利。以李鴻章、張之洞為首的東南各省“明智”的督撫們看到了其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堅決抵制拳亂在自己轄區內蔓延,並盡力與西方列強保持和睦,減少摩擦。果不其然,拳亂非但沒有讓慈禧“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反倒是引來了八國聯軍兵臨北京城下!西方列強單方面照會清政府,要求慈禧太后還政光緒帝,否則就要兵戎相見!老太太一聽讓自己交權,立馬紮刺兒了!也不知哪來的“勇氣”,瘋了似的,居然同時向西方十一國同時宣戰!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恐怕只有慈禧太后幹過這樣的事情。



結局如何,想必大家都知道。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城、燒殺搶掠,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帝和一大幫子后妃、宗室、大臣,一路窩窩頭就鹹菜,逃到了西安。整個華北地區,尤其北京附近,被拳民和西方列強禍害得一盤狼藉!就在西方列強要求懲辦逆首時,慈禧太后想到了東南互保的督撫們。因為李鴻章、張之洞等人堅決抵制轄區內的拳亂蔓延,並且盡力與西方列強保持和睦,使得清王朝的財源——東南諸省保持了相對穩定,並沒有遭到破壞,從而保住了清王朝最後的經濟命脈、救命稻草。換句話說,他們對於慈禧而言,不僅無罪,反而有功,因為他們是慈禧最後與西方列強討價還價的本錢。試想,如果這些地區也亂了,清王朝連財政收入都無法保證,拿什麼來和西方列強媾和?西方列強還有再留著她的必要嗎?



正是因為李鴻章、張之洞等人保住了清王朝的半壁江山和財政收入來源,慈禧才有了和西方列強討價還價、媾和的本錢。不久,慈禧太后命李鴻章為全權代表,從廣州趕到北京與西方列強談判、求和。最終,雙方達成協議,清王朝以全國一人一兩白銀、共計四億五千萬兩白銀的代價,換取西方列強撤軍並放棄追究慈禧太后責任。之後,慈禧太后才得以從西安回到了北京。



事後慈禧太后為何不追究東南互保的督撫呢?首先,西安之行是慈禧太后最屈辱的一段歷史,她根本不想再提起!處置這些督撫繞不開這段歷史,此舉無異於自揭瘡疤,慈禧太后從內心就不想去提。其次,東南互保實際上是在懸崖邊上拉了慈禧太后一把,慈禧太后之所以能夠全身而退、回到北京,這些督撫功不可沒,慈禧是個聰明人,她不可能不知道。這個時候處置他們,與卸磨殺驢何異?其三,李鴻章、張之洞等人與西方列強的關係比較融洽,而且作為“洋務運動”的骨幹,是慈禧用得著的人,慈禧太后要想善後、要想繼續控制局面,離不開這些人。經歷了大起大落,慈禧太后實際上也已經意識到了載漪那些人靠不住,真正能依靠的還是李鴻章、張之洞這些漢人督撫,她又為什麼要自斷股肱呢?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晚清大部分歷史就是慈禧奪權、掌權、維權的歷史,隨著她的權力日漸穩固,之前的“勇氣”“眼光”(典型代表就是支持左宗棠收復新疆)日漸消失,只是一心維持自己的“權力”。那麼,慈禧失去相對滿貴族(男人)的“先進和勇氣”的標誌就是三場戰爭。

(1)決定清朝的三場戰爭的背後是慈禧掌控的清廷與地方關係的變化

清影響最大的三場戰爭是“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中法戰爭”是晚清徹底喪失“抵抗之心”的標誌;“甲午戰爭”是中國從“不強之國”變為“弱國”的標誌;“八國聯軍侵華”則是從“弱國”變為“孱弱之國”的標誌。

與上述三場戰爭相對應的是:慈禧權力徹底穩固時期;慈禧表面退隱時期;慈禧權力頂峰時期。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清廷與地方間關係“融洽”;地方的代表李鴻章被抑制並終打倒,清廷陷入內鬥;清廷越來越弱,地方越來越強。

慈禧和地方實力派同時崛起,互相利用40年了。在四十年間,慈禧從“三駕馬車”變為“獨騎執政”,可以說,沒有地方的穩定,慈禧想“獨掌清廷”是不可能的。

(2)為了自己的江山,慈禧又不是沒忍耐過

李鴻章、劉坤一等都是1860年代開始崛起的地方實權派。

慈禧在1860年通過政變崛起,正值“天下大亂”時期,在這種情況下,曾國藩作為“天下鄉勇”的代表,因為軍費、地方人事任命等與清廷都有牴牾。在這種情況下,“一言九鼎”的清廷也只能“委曲求全”殺何桂清、免翁同書以向曾國藩“示好”。

“東南互保”在客觀上有助於清廷在“八國聯軍侵華”後,繼續幫助清廷對全國地控制。雖然,實際上“東南互保”在正常狀態下皆屬於“造反”,但為了江山慈禧只能忍。正如慈禧在剿滅太平軍時期,對曾國藩忍耐一樣

“東南互保”的各地督撫們控制著南方稅賦,甚至和平狀態下所有地區。

參加“東南互保”的主要有:兩江(江蘇安徽江西)總督劉坤一、湖廣(湖南湖北)總督張之洞、兩廣(廣東廣西)總督李鴻章、閩浙(浙江福建)總督許應騤、山東巡撫(山東無總督,巡撫代管提督)袁世凱等人。

雖然沒有參加但表示支持的有:陝西巡撫端方、四川總督奎俊等。

在這種狀態下,清廷如果想維持下去只能保證這些地區穩定。


坐古談今


所謂“東南互保”,是由南方各省督撫,李鴻章、張之洞等人牽頭,在慈禧向十一國宣戰時,與參戰國達成協議,規避清廷、義和團、八國聯軍之間的戰亂,東南各省實行保境安民,不參與此戰。

對於“東南互保”,李鴻章也很無奈,向朝廷覆電:“此亂命也,粵不奉詔”。張之洞也隨即提出:“一旦朝廷不保,將推舉李鴻章為中國大總統,主持全局”。

“此亂命也,粵不奉詔”,這八個字從表面上看,李鴻章是在抗命,其實不然,這是拯救大清的八個字!“東南互保”便是李鴻章為大清留下的最後一座青山。

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東南各省督撫為何實行“東南互保”,公然違抗朝廷命令呢?

我們從慈禧向十一國宣戰說起:

李鴻章為躲避慈禧身邊頑固派的彈劾,請命來到廣州,任兩廣總督,李鴻章走後,頑固派完全取得了慈禧的信任,端郡王載漪便是其中一員。

有一天,端郡王載漪給慈禧呈上一份外交照會,說是洋人給她的,裡邊的內容是洋人要讓慈禧退位,還政於光緒。

慈禧大怒,此時的慈禧已不是玩弄權術的政治家了,就是一潑婦,老太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有人觸動了她的權力!誰動了我的權力,我就跟誰玩命,老太太一怒之下,向十一國同時宣戰,慌亂中竟寫了十二份詔書,最後向英國又宣戰了一次,以慈禧為首的大清國,以弱國的身份向世界排名前十一位的國家同時宣戰,老太太寧可把大清國的江山毀了,也絕不還政於光緒。

可以看出,此時的慈禧已經失去了理智,但遠在南方的李鴻章、張之洞等人卻很清醒。大家一致認為老太太在胡鬧,在拿大清國的江山社稷開玩笑。李鴻章認為,此亂為大清國命中註定,以東南互保、拒絕俸詔之名,保全大清最後一根稻草。

結果大家都知道,北京城破,八國佔領北京長達一年之久,老太太一路大餅鹹菜跑到西安,這時的慈禧知道自己闖了大禍,但身為大清國的太后,慈禧為顧及皇家臉面,是不會主動承認錯誤的。慈禧想到了李鴻章及江南各省,那是大清僅剩的沒有被自己敗光的家底。

到了西安,慈禧立即任命李鴻章為直隸總督兼議和談判全權代表,說白了禍是慈禧闖的,出事李鴻章要替她抗。78歲的老頭李鴻章一路坐著馬車從廣州來到北京,同十一國談判,最後賠款4億5千萬兩白銀,八國聯軍撤出北京,李鴻章迎慈禧太后回京。

所謂“東南互保”,實則在保護大清、為國為民。如此肱股之臣,慈禧怎能處罰?


歷史課課代表


說到“東南互保”,處長就要給大夥兒捋捋什麼是“東南互保”?“東南互保”怎麼發生的?

19世紀末,隨著西方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殘酷壓榨,百姓窮困潦倒,甚至到了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悲慘境地,在這種情況下,山東、河南、河北等地先後爆發了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義和團運動,起初,清政府也進行了大規模的鎮壓,但耗費了巨大的精力後,義和團不僅沒有被鎮壓下去反而呈現欣欣向榮的態勢。

而此時,慈禧聽說洋人要扶持光緒帝掌權,並將她從龍座上踢下去。

有著權力控制慾極強的西太后慈禧,自然不會容忍西方列強姦計得逞。於是慈禧一改對義和團的打壓政策,將征剿改為招撫。

慈禧招安義和團還在於她聽說義和團有“刀槍不入,神功護體”的特異功能,為此,她還派出大臣剛毅和趙舒翹前往義和團總壇進行考察。

義和團本來就是搞封建迷信跳大神起家的,對於刀槍不入,神功護體之類的把戲可以說是手到擒拿。

在剛毅、趙舒翹實地調研時,義和團的信眾提前預備好了動過手腳的火槍,這種人為暗箱操作的火槍,其裝藥量較少,擊發過程中,空有煙霧但事實上並無殺傷力,彈珠打在人體皮膚上也不會留下任何損傷。

也就是在義和團安排妥當下,剛毅、趙舒翹當面親眼目睹了義和團教徒刀槍不入的神功,於是,剛毅和趙舒翹就把所見所聞上奏給了慈禧。

慈禧太后閱畢大喜過望:我大清終於出了五千年一遇的神人了!真是天佑大清!

義和團成為政府招募的民間“游擊隊”後,他們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每天的行為藝術就是殺洋人、滅洋教和焚燒領事館,一時間,各國公使在華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西方列強就強烈要求慈禧把義和團統統抓走槍斃,但慈禧對列強們的警告置若罔聞,加之宮廷外頻頻傳來洋人要讓光緒帝取己而代之。

這讓慈禧對洋人的不滿飆升到了極致,被憤怒衝昏頭腦的慈禧咆哮著揚言要殺光在華的洋人,同時,火速頒佈詔書宣佈對英、美、法、德、俄、日、意、奧、西、荷、比十一國宣戰。

慈禧被憤怒衝昏了理智,但朝廷裡的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等人腦子還是很清醒的。

他們在第一時間接到慈禧太后的電訊後大驚失色,時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更是憤怒的拍案而起怒吼道:“此亂命也,粵不奉詔”。

而朝廷裡其他各大臣也深知,以清廷的實力與十一國開展意味著必將亡國滅種、國破家亡。

於是兩廣總督李鴻章、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山東巡撫袁世凱、浙江巡撫劉樹棠、安徽巡撫王之春等人紛紛與西方列強簽訂了《東南保護約款》和《保護上海城廂內外章程》等條約。

慈禧對十一國宣戰的瘋狂計劃宣告流產,但洋人是不會善罷甘休的,1900年5月28日,以英、美、法、德、俄、日、意、奧組成的八國聯軍自大沽口登陸,一路勢如破竹攻入紫禁城,慈禧裹挾光緒帝等大臣倉皇西逃,史稱“太后西狩”。

而慈禧逃跑前,她才明白自己惹了多大的麻煩,為此,西逃前,慈禧倉皇命令清軍鎮壓義和團,並電令奕劻、李鴻章等人為首席談判大臣與洋人和談。

北京城經過八國聯軍一年的劫掠後,李鴻章邁著年邁的步子艱難地與洋人簽訂了《辛丑條約》,“東南互保”和“八國聯軍侵華事件”至此落幕。

慈禧太后再度成功的將黑鍋甩給了李鴻章。

要問慈禧太后為何後來沒有處罰實施“東南互保”的漢人督撫們?其實,就當是的形勢來看,倘若不是李鴻章、張之洞等一幫大臣的“東南互保”,清朝或許在八國聯軍侵華後也徹底完蛋了,慈禧雖然糊塗,但她也明白“東南互保”這個舉動看似悖逆她的懿旨,實則為大清保留了最後的家底,有功如此,她又怎會處罰“東南互保”的大臣呢?更何況,參加“東南互保”的大臣都是清廷統治得以延續的得力重臣,處罰他們,勢必會造成朝局震盪,無異於自取滅亡,從這點來說,慈禧也不可能自掘墳墓。


歷史偵查處


東南互保,保的是大清半壁江山、保的是列強在華利益、保的是幾十年間的買辦資本,他們的敵人,是義和團,是所謂的匪徒。而東南互保的形成,也是在慈禧的暗許之下

1900年六月二十日,慈禧下令向十一國開戰時,各個封疆大吏確實抓瞎,不知道如何是好。但就在他們糾結時候,他們知道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在慈禧下令開戰的同一天,慈禧即命榮祿發電報給李鴻章:對北京的諭旨不必再予重視

一明一暗兩份命令,總督們心領神會。很快,他們就聯合各國公使,一同出臺了份心照不宣的東南互保協議

於此同時,對於慈禧明著的開戰命令,總督們上了一份奏摺。大體意思是:

我們這裡都是土匪、鹽梟還有青幫等,都是搞反清復明的壞蛋,和扶清滅洋的義和團是兩幫人,對他們不僅不能徵召,還得防備鎮壓。北方已經糜爛,南方如果再亂,那我們大清可能就玩啦,如果保證南方穩定,我們大清就還有機會。請老佛爺聖斷

對於這份奏摺,慈禧在7月24日回覆

我也不想打啊,以前都下過不知道多少次聖諭了,要保護列強在大清的利益,要保護他們的人身安全,只是現在給義和團們逼的沒辦法。對於你們的奏摺,我的意見和總督們一樣

慈禧和總督們雖然不是穿一條褲子,但此事屬於心有靈犀,她又幹嘛要懲罰呢,是吧


靈石蘊珠寶


甲午戰爭失敗後,列強掀起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民族危機愈發嚴重。此時的清廷,在鎮壓百日維新之後,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在清廷中央佔據了絕對優勢。與此同時,由於清朝對外戰爭的不斷慘敗,列強對於清廷的也愈發輕視。

慈禧太后

列強在不斷攫取在華特權的同時,也加大了對於清廷內政的干涉。尤其是諸國列強不斷的對被囚禁的光緒皇帝報以同情,並多次對慈禧太后立大阿哥為儲的計劃進行反對和干涉。這讓對於自己手中權力極為重視的慈禧太后,十分反感。

最終,當全國義和團運動爆發,尤其當端王偽造列強要求慈禧太后下臺的照會之後,將權力視為命根子的慈禧太后終於“炸毛”,慈禧太后一連召開了4次御前會議,並最終決定向十一國宣戰。

八國聯軍

隨即,慈禧太后的宣戰詔書發往了各省,要求各省督撫將義民“招集成團,借御外辱”,並明令要求各省督撫出兵。然而,兩廣總督李鴻章率先對於慈禧的詔書置之不理,聲稱“此亂命也,粵不奉詔”。

最後,在盛懷宣的牽針引線之下,兩廣總督李鴻章、兩江總督劉坤、湖廣總督張之洞、四川總督奎俊、山東巡撫袁世凱等多位清朝封疆大吏,私自與各參戰列強達成協議,避免了中國最精華的東南數省遭遇兵災,這就是著名的東南互保。

東南互保

雖然東南互保避免了東南數省遭受八國聯軍侵華戰亂的波及,為中國保留了一分元氣。但是,無論如何,各地方督撫違背朝廷命令,私自與列強達成協議,都直接威脅到了清廷中央的權威和慈禧太后的權力。

這自然讓嗜權如命的慈禧太后勃然大怒,並深切感到了東南地區掌握大權的各省督撫的尾大不掉。手腕高超的慈禧太后自然不可能坐視這種情況出現。

1901年1月29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尚未結束,還在西安“西狩”的慈禧太后,就以光緒帝的名義頒佈了預約變法的上諭,開始了自上而下的變法。不過,這個所謂的變法的核心目的,其實是為了加強以慈禧太后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削弱各地方督撫的權力。

光緒皇帝

這次變法,最核心的舉措,是為了解除地方督撫賴以自重的勇營制度,從清廷中央開始統一全國軍隊的編制、番號、指揮和裝備。也就是說,清廷的目的是為了通過練兵,收取各地方督撫的兵權,同時也通過練兵,將地方督撫的財政大權收歸中央。

這些改革自然從根本上觸及了各地方督撫的利益,雙方的鬥爭也變得極為激烈,這其中尤其以兩江總督魏光燾和湖廣總督張之洞抵抗最力。然而,這場鬥爭依然以慈禧太后的勝利而告:

張之洞

1904年,清廷以江南製造總局遷移為契機,派遣八旗子弟鐵良南下,同時,又突然將魏光燾調任閩浙總督,而原閩浙總督李興銳澤調署兩江總督,從而徹底打破了地方督撫的抵抗。最終,鐵良南下圓滿的完成了清廷中央收繳地方督撫軍權和財權的目的。

不過,令清廷萬萬沒想到的是,鐵良南下的最大受益者卻不是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廷中央,而是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因為鐵良南下搜刮的大筆練兵經費,多數都歸了袁世凱,從而使袁世凱極大的擴充了北洋的實力和勢力範圍,並最終為清廷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鳶飛九天2018


原因很簡單——東南互保的理由完美無瑕:此亂命也,粵不奉詔

1900年6月21日,慈禧以光緒帝的名義向八國宣戰;6月26日,劉坤一、張之洞要求八國簽署東南互保條約。

宣戰詔書是矯詔——這是李鴻章給東南互保找出的最完美無瑕的理由!光緒帝是被義和團亂民威脅才向八國聯軍宣戰的,並非光緒帝的真正意思表示,是偽詔。這是擅長外交的李鴻章,一給真正向八國聯軍的慈禧太后一個臺階下,二是安撫八國聯軍,提供議和的基礎和空間。

既然是偽詔,那麼大清就沒有和八國宣戰,各國軍隊就洗洗睡吧!

義和團威脅光緒帝發佈的宣戰偽詔:

1、解除慈禧太后作為戰爭罪魁禍首的責任。大清向八國宣戰,是因為慈禧太后得到了這個消息:八國聯軍並不是為了保護使領館,而是逼她歸政光緒帝。慈禧太后才在6月16日宣佈解散義和團後,在21日宣戰八國。

否則慈禧太后在宣佈解散義和團後,鎮壓義和團,即可讓以保護使領館的八國聯軍失去進攻北京的理由。

2、義和團已滅、大清國並未宣戰,八國聯軍沒有理由繼續戰爭。義和團被鎮壓了,使領館安全了,所謂的宣戰詔書是假的,八國聯軍沒有理由繼續戰爭,趕快回家吧。

這就是議和的理由。

3、輕鬆為慈禧太后、光緒帝推卸責任。李鴻章在面對宣戰詔書時,公開發了電報:

“此亂命也,粵不奉詔。”

李鴻章以深得西方國家信任和多年的外交威信,安撫八國——大清並沒有真正和八國開戰,這並非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的真實意思表示。

宣戰詔書是假的,不奉召才是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的真正意思——李鴻章的這招,讓慈禧太后和光緒帝心存感激!

其他人說,未必有如此效果。被西方視為東方俾斯麥的李鴻章,以外交威信說出這句話,足以讓西方國家相信。


慈禧不懲罰的原因:

1、李鴻章公佈宣戰是偽詔,免除慈禧太后的戰爭責任。慈禧太后還是感激的,即便不感激,想要處罰,也沒有理由處罰。因此慈禧太后不能承認宣戰詔書是真的。

2、李鴻章、張之洞等人都是效忠慈禧太后的,而慈禧太后能夠輕鬆掌控他們。不需要處罰他們。

3、東南互保事件,雖然標誌著南方和北方的對立,但和大清的滅亡沒有關係。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慈禧太后為何沒有處罰實施“東南互保”的漢人督撫們?

1900年,八國聯軍攻打天津,慈禧在6月21日下了對列強的宣戰詔書,東南地區實力派,倆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在郵政大臣“盛宣懷”聯絡下,倡導了“東南互保”不遵從朝廷詔書,就連剛被任命直隸總都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在上海也採取了觀望態度。

那慈禧為何沒處罰不執行詔令的“東南互保各都撫了?

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慈禧倉皇出逃在西安的途中,就下詔讓“李鴻章”全權與列強們議和。慈禧能重回到京都,都的依賴曾經觀望的“李鴻章”張之洞等一杆重臣,這是其一。

還有就是清政府財政和軍隊都不受中央控制,就盛宣懷讓袁世凱帶山東的軍隊進京勤王,袁世凱都拒絕了,這說明了個什麼問題,而經過“洋務運動”的“李鴻章”等東南實力派壟斷的官僚企業和外國人的相互利益以及軍制改革,兵工製造,使得清政府中央的銀子還得靠這些實力派重臣。

其實清朝廷賣國的黑鍋也不能讓慈禧一個人扛,割地賠款都是和列強有著利益關係的朝廷重臣給朝廷施壓處成的,這一點從慈禧支持義和團對外宣戰,東南互保就可以看出,所以慈禧是不敢得罪重大臣的。


夏有涼風61


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讓大清感受到了人民的力量,同時也讓統治者擔心全國各地出現動亂將不可收拾。在慈禧太后尚未對十一國宣戰前,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和郵政大臣盛宣懷秘密商議,如果戰爭中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不幸掛了,將推李鴻章為總統主持局面。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緒皇帝的名義向十一國宣戰,盛宣懷是郵政大臣,他將宣戰詔書和要求各地督撫召集各地義和團命令扣留了,只給巡撫和總督看,李鴻章精心選擇了一個詞語,說這是

“此亂命也,粵不奉召”。東南地區的督撫們聯合與列強簽訂了《東南保護約款》和《保護上海城廂內外章程》,直白一點就是保境安民,不搞義和團,保護外僑同時也保護各省境內的生活秩序。(盛宣懷圖)

這是一個錯綜複雜的時間,慈禧和光緒帝西逃後,中國統治權利出現了暫時真空,各方政治力量在中國這個舞臺上表達自己的立場,有人極力推薦“江南獨立”,有人主張以“李鴻章”為總統的,不過實實在在的事情是,除了山東、河北、北京、天津外,各地都沒有搞起義和團運動,維持了正常的秩序。(張之洞像)

為何慈禧沒有處罰參與東南互保的漢人督撫們?

劉坤一、張之洞、李鴻章、許應騤、袁世凱、劉樹棠、王之春等漢人督撫聯合抗命,一個郵政大臣盛宣懷扣留詔書不下發,由此可以看出清政府對地方實力派已經失去控制,大清的虛弱已經表露無疑。(劉坤一像)

其實對清政府十一國宣戰這事,實際上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慈禧太后也後悔了,對於抗命的這些漢人督撫們怎麼處理是一個大的政治問題,處理不當可能使得清政府迅速瓦解。1901年11月,東南互保的主要斡旋人盛宣懷賞加太子少保銜,1902年升他為正二品工部侍郎,扣押詔書不發不但沒有罪,反而得以加官進爵了,這是一種政治姿態,屬於政治妥協。反正宣戰詔書是光緒帝的名義,慈禧自然可以躲過責難了,能維持多久的國運就維持著吧!

這些督撫們應該是忠心於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不然早就反了。

其實,東南互保的主因是讓這些統治者看到了人民的力量,他們懼怕這股力量,控制不了這股力量,這股力量威脅到他們的統治。這也是普通老百姓在歷史舞臺上的一次驚豔亮相,雖然被鎮壓但也被後人看到了源自於底層的力量,毛澤東看到了這股力量,他控制了這股力量,建立了新中國。


穿越再現彼岸


這要從慈禧的權力結構來看,傳統的權力結構在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光緒西逃的時候已經崩塌。當東南漢族大佬對慈禧的八國宣戰的上諭說是“亂命”拒不服從,甚至準備擁李鴻章為“東南總統”,事後中央也沒有秋後算賬。這在以前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絕對不可思議的。一直延續到民國的地方實力派抗拒中央的頑疾這時已經初見端倪。為何?因為這個中央的權威掃地,而外部力量又空前強大。所以後來滿清政權又苟延殘喘十幾年完全是慈禧個人的政治手腕。她明白如果追究東南互保的責任那就不僅意味著繼續對抗外部洋人,而且極大破壞內部權力平衡。慈禧是權力平衡的高手。她首先利用極端保守派載漣漪剛毅等來平衡洋務派。義和團失敗後,她又利用劉坤一張之洞等漢族大員的矛盾架空李鴻章。但如果追究東南互保的責任那就意味著東南地方大員個個🈶️罪,而且是謀逆的大罪,如果一網打盡那些和她風雨幾十年的老夥計她靠什麼來維持統治?提拔新人?只怕沒等彼此認熟面孔,內憂外患就使得各自離心離德,政令不出紫荊城了。她的繼任者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以為排擠了袁世凱就天下太平。權力的運行哪裡這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