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万亿产值 11个“无废城市”试点落定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彭慧)4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例行发布会透露,生态环境部已经会同相关部门确定了深圳、包头等11个城市作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我国将通过“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固体废物管理,做到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探索建立量化指标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

具体来看,这11座城市分别为广东省深圳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安徽省铜陵市、山东省威海市、重庆市(主城区)、浙江省绍兴市、海南省三亚市、河南省许昌市、江苏省徐州市、辽宁省盘锦市、青海省西宁市。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曾撰文指出,建设“无废城市”的潜力和潜在效益巨大。据估计,到2030年我国固废分类资源化利用的产值规模将可达到7万亿元至8万亿元,且带动4000万至5000万个就业岗位,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和经济增长新动能。

北京公共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道:“城市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两类,每年我国产生的两类垃圾总量都在增加,其处理现状不尽如人意。”他指出,我国目前对城市固废处理的重视程度,暂不及对大气和污水治理高,而城市固废作为可回收利用的资源,理应得到相应的重视。

马军介绍,此前我国各地对城市固废的处理大多以小区等微小的“细胞”为单元,力量分散而微弱,因此处理结果一直差强人意。而“无废城市”试点的推行,有助于形成固体废弃物的产生、收集、清运、处置等一套闭环体系,发挥整座城市的载体作用。“也只有将城市作为载体,才能实现这种闭环的处理。”

此外,为更好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生态环境部将河北雄安新区(新区代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代表)、中新天津生态城(国际合作代表)、福建省光泽县(县级代表)、江西省瑞金市(县级市代表)作为特例,参照“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一并推动。

马军指出,此举有助于新区从规划的阶段就植入“无废城市”的基因,帮助新区和工业园区探索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处理的新路径。

据生态环境部2018年12月公布的《2018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年报》统计,全国大、中城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3.1亿吨,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4010.1万吨,医疗废物产生量为78.1万吨,生活垃圾产量则高达20194.4万吨。

今年1月下旬,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部署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预计两年时间内在全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