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发力】四会合一!把峄城区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推到一个新的水平

【再发力】四会合一!把峄城区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推到一个新的水平

【再发力】四会合一!把峄城区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推到一个新的水平

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美丽乡村建设、公共资源共享行动

镇域路域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议召开

【再发力】四会合一!把峄城区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推到一个新的水平

4月29日,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公共资源共享行动和镇域路域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议召开。市委常委、区委书记于玉,区领导张熙滨、魏作明、刘永、尹作义、刘忠波、李晓红、孙中军、张冲、李义出席会议。区委副书记尹作义主持会议。

区领导一行实地观摩了坛山街道绿化提升立面改造现场、吴林街道镇域路域环境整治现场、吴林街道七里店居、榴园镇镇域路域环境整治现场,榴园镇贾泉村、娘娘村、曹马村,阴平镇斜屋村,阴平镇镇域路域环境整治现场,阴平镇东金庄村,古邵镇镇域路域环境整治现场,古邵镇程庄村等现场并听取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公共资源共享行动和镇域路域环境整治”情况的汇报。

市委常委、区委书记于玉对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公共资源共享行动和镇域路域环境整治”四项工作情况给予充分肯定。于玉指出,要提高站位,正确认识这四项工作的重要性。这四项工作紧密联系,同属于乡村振兴的大范畴。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无论是污水治理,还是旱厕改造,都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好比人穿衣服,干净利索是最起码的要求。其次,镇域路域环境是个提升,是农村连接城市的点和线,起到纽带与节点作用,就像你带个领带、衣服上有个漂亮的点缀,能提升层次、提升精气神。而公共资源共享行动是个关键,一方面能激活闲置土地,唤醒沉睡资源;另一方面,还能重塑公序良俗,增加镇村收入。最后,美丽乡村是我们的目标。

于玉强调,要科学审视,持续用力推进这四项工作再上新台阶。镇域路域环境整治要再接再厉,公共资源共享行动要持续发力,美丽乡村建设要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补齐短板。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抓两头带中间,坚持问题导向,用务实方法狠抓这四项工作落实落地。于玉要求,各相关镇街和部门要按照上级要求,以这四项工作为总抓手,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水平。

【再发力】四会合一!把峄城区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推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推进会上,区委副书记尹作义安排部署了镇域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晓红安排部署了农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工作;底阁镇、榴园镇、区农业农村局、区住建局、区环保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等相关镇街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交流发言。

实地考察现场

吴林街道七里店居

【再发力】四会合一!把峄城区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推到一个新的水平

七里店居位于峄城东郊3.5公里处,410户,1399人,总面积4600亩,耕地面积2000亩。去年以来,七里店居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着力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乡村旅游、民俗文化发展,着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居。

一是立足“群山连绵”,寻“生态之美”。七里店居背靠青石山、篷山及古峄八景之一“仙洞悬云”,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目前,该居共投资300余万元,新修入山主干道3条,面积达20000余平方米,打造“畅、安、舒、美”的自然风景观光线;按照“高山流水,翠树屏障”的设计理念,铺设下水道1000余米,绿化道路3000余米,栽植冬红果海棠、冬青球、黄杨球、红叶石兰球等花卉2000余棵,寻找“生态之美”。

二是深挖“八大景观”,塑“灵魂之美”。七里店宋代建村,历史自然景观数不胜数。目前,七里店居计划投资600万元,打造怀中抱椿、黄石门、春风十里、会真洞、烂鱼店、美人湾、陌上花开、千年驿道等“八大景点”,以人文自然风光“塑美丽乡村灵魂之美”。

三是整合“乡贤资源”,享“人文之美”。七里店居切实发挥本居乡贤优势,整理七里店籍原国民党中将陈焕彩,中国共产党员、原运河支队中队指导员陈桂皇事迹,挖掘红色文化;聘请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房保国为发展顾问,为家乡发展引智引才。培养出在外人才20名,博士6名,大学生200名,聚人才之能,享人文之美。

榴园镇贾泉村

【再发力】四会合一!把峄城区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推到一个新的水平

贾泉村,位于“冠世榴园”景区腹地,东邻万福园景区,西接大理峪景区,因三近书院、石屋山泉坐落该村得名。今年,该村围绕“清流贾泉”主题,充分挖掘历史人文资源,结合公共资源共享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突出特色,打造美丽乡村。今年将围绕“2片3线15点”设计理念,立足贾三近文化和石屋山泉资源优势,延续三近书院建筑风格,投资60余万元对居民房屋进行全面改造,建设主题街区;投资80余万元铺设沥青道路1万多平方;投资50余万元利用石板、磨盘等本地特色材料,对三近书院、石屋山泉进行提升改造;投资50万元进行绿化、美化;投资40万元打造古泉叮咚、贾府石狮、石屋山泉等节点;投资20余万元打造三近文化广场;投资20万元建设乡村记忆馆。

二是盘活资源,开展资源共享。狠抓公共资源共享行动契机,对村集体资源、闲置宅基地及农村闲散土地等进行摸底调查和全面梳理。目前,现已梳理私搭乱建22处,闲散用地20余亩,丈量山林1100余亩,审核发包合同34宗等。同时,该村坚持立说立行,已清理三堆两垛、乱栽乱种500余处,拆除乱搭乱建20处,营造了公共资源全民共享的氛围。

三是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借助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的重大机遇,立足优势,培植“一园一泉一车间”产业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依托景区优势,发展集采摘、餐饮、休闲为一体的观光园;发挥石屋山泉优势,发展优质矿泉水项目;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建设了来料加工车间。利用资源共享成果,拟发展边角经济,种植经济苗木,可实现年集体增收3万余元,多渠道激发村集体发展潜能。

榴园镇娘娘村

【再发力】四会合一!把峄城区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推到一个新的水平

近年来,榴园镇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突破口,统筹规划、点面结合、内外兼修、上下联动、扎实推进,确保3年实现人居环境全面提升。2018年,认真研究相关政策,争取资金2600万元,分类实施,做好结合文章。其中娘娘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努力打造人居环境改善先行村、美丽乡村建设样板村、集体经济增收示范村。、

一是突出重点,改善人居环境。突出“五化”“七改”,以污水、厕所、垃圾整治和村庄面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投资4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地埋式污水处理站,日处理污水100吨,实现户户联通、雨污分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杜绝污水横流现象。推进厕所革命,拆除旱厕13处,村内实现无害化厕所全覆盖。开展清洁行动,通过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累计清理三堆两垛180余处,彻底消灭存量垃圾,城乡环卫一体化常态保持。投资30余万元栽种绿化苗木3500余株,实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有序。

二是完善基础,打造美丽乡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投资150余万元铺设道路8500平方,实现绿道、榴花路、龙塘、凤塘连线成片。投资50万余元对权妃墓周边进行环境整治,铺设石板路240平方,打造二龙戏珠泉、龙槐望妃、思妃亭等景观节点。结合权妃墓历史,绘制永乐—权妃故事系列墙画10余幅,丰富村内历史文化元素,打造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

三是盘活资源,推动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市级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100万元,利用村内闲置房屋建设民宿6套,目前全部对外出租,年增加集体收入5万元。大力发展石榴产业,在村庄周围、道路两侧扩种石榴60余亩,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增收。下步,将立足人文、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精品民宿、水岸木屋、特色餐厅等,为乡村振兴、壮大集体经济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榴园镇曹马村

【再发力】四会合一!把峄城区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推到一个新的水平

曹马村,位于峄城区西部10公里,东邻冠世榴园南大门。通过公共资源共享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了人居环境、增加了村集体收入,群众的公平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一是推行“七步工作法”,摸清核准资源底数。“七步工作法”的核心是群众参与、实地核测、依法自治三个环节。通过召开动员会,走访入户,设立举报电话畅通群众参与渠道,监督村干部是否瞒报,帮助新任村干部避免漏报,实现应报尽报。购置测亩仪,避免“目测”“估计”造成的误差。对有失公平、长期欠缴租金、不规范发包行为,通过村级法律顾问参与分析研判,以法律、行政手段为后盾,村民民主表决,依托村民自治推进治理。现已核实荒山荒地2178亩,机动地431亩,坑塘28亩,闲散用地23亩,研判不规范合同1200余亩等。

二是治理村内公共空间,改善人居环境。开展村内公共空间治理,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栽乱种进行逐巷道清理,共清理出公共空间19.5亩,打通断头路1条。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硬化道路3500平方米,加宽路面1100平方米,清理美化河道900平方米,建设文体休闲广场1处,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三是规范村外公共资源,促进集体经济增收。村内公共空间治理让群众树立了对公共资源共享的信心,村班子抓住机遇实施不规范发包的清理,对全村荒山、石榴经济林,进行清欠行动,把欠缴长达13年的租金清欠到位,共清收欠款30万元。同时,在清理出的村内乱搭乱建所占的19.5亩空闲地上种植经济苗木,发展边角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努力形成良性循环。公共资源共享行动的丰硕成果在曹马村得到充分体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截止目前,全镇共核实村级公共资源59586亩,曹马、苗圈、八屯、贾泉等27个村已开展治理整改。

阴平镇斜屋村

【再发力】四会合一!把峄城区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推到一个新的水平

斜屋村位于文峰山麓,北接万亩枣园,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斜屋村积极挖掘文化资源,先后打造“枣园八景”,实现了村庄建设提档升级。主要产业有乡村旅游、大枣种植和长红枣加工业。近年来,该村先后荣获国家级“环境整治示范村”、省无公害大枣生产基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展现村庄特色。在村庄建设上,聘请上海远见规划设计公司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重点挖掘大枣文化、马刨泉历史传说和文峰大队红色文化,打造独具特色、原汁原味的鲁南村庄。

二是加强资源整合,逐步提升环境。加大资金投入,依托污水管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进行逐步建设,最终实现了污水管网、旱厕改造、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全覆盖。

三是实行文旅融合,实现村庄“造血”。在建设中,明确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思路,以景区模式打造村庄,实现村庄自我“造血”功能。截至目前,斜屋村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大大提高。

下一步,阴平镇将继续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为抓手,突出连片打造,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的融合发展。2019年阴平镇将继续打造15个美丽乡村,重点挖掘枣园片区内其余村庄的优质资源,如二郎庙水库、红土埠遗址、土陶制作技艺等,打造精品景点。年底实现枣园风情文化旅游片区美丽乡村全覆盖和全镇美丽乡村覆盖率65.5%的目标。

阴平镇东金庄村

【再发力】四会合一!把峄城区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推到一个新的水平

近年来,东金庄通过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坚持“三结合”,把农村的污染点、面、源的污染产物投到有机肥厂,经过发酵处理,实现循环利用,探索构建了结合农村旱厕改造、有机垃圾分解和剩余秸秆还田为一体的有机生态链工程,打造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东金庄模式”。

一是与秸秆综合利用相结合,提高生产效益。投资300万元,成立枣庄正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把部分还田剩下的农作物秸秆收集起来,运到有机肥车间,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生产生物有机肥。2018年共收集周边农作物秸秆500余吨,养殖粪便近500吨,生产有机肥10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100多万元。

二是与垃圾分类处理相结合,提高生活效益。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行生活垃圾环卫一体化,对于可利用的生活垃圾及畜禽粪便全部收集,加入有机酶,进行发酵处理,制造有机肥,用于农业生展的同时,也有效地改善了村容村貌。

三是与农村旱厕改造相结合,提高生态效益。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全村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215户,改厕率达到98%。利用改厕粪渣生产生物质颗粒,实现资源化有效利用,彻底治理了旱厕影响人居环境问题,改善全村生态环境。

通过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村民得到了实惠。广大农户广泛使用有机肥,提高了蔬菜产量,生产的绿色有机蔬菜价格比市场普通产品价格高,很受市场欢迎。

古邵镇程庄村

【再发力】四会合一!把峄城区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推到一个新的水平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程庄村以党建引领,借助公共资源共享行动,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走出一条文化振兴的新路子。

一是突出生态宜居,让环境美起来。胜利渠北岸多年来被无序占用,污水横流、垃圾满地。借助“清河行动”和公共资源共享行动,村两委拆除沿岸违建养殖厂15家3000余平方、旱厕16处,砌块场1处、轧面房1处,同时清淤净化,整理出滩地28亩,生态环境逐渐好转。

二是突出基础设施,让乡村靓起来。美丽乡村建设清理三堆两垛,整理出坑塘9亩、公共空间50余亩,累计投资300余万元,新修村内道路9000余平方、绿化5000余平方、立面改造6000余平方,绘制文化墙2800余平方,旱厕改造310余户,栽植榆树等各类树种200余棵,完善休闲广场建设,改善居住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三是突出乡愁记忆,让文化活起来。挖掘胜利渠精神和知青文化,整理出“知青让杠”“古树传程”“碑桥颂贤”“稻改论嫁”“创渠精神”等历史文化,正在建设胜利渠精神记忆馆、知青食堂、知青宿舍,打造“程庄八景”。

四是突出旅游产业,让村民富起来。计划在村南新清理出的16亩集体用地上,发展高标准温室大棚,种植草莓、火龙果等时令水果,建设采摘园。下一步,将利用闲置空间建设6处民宿,依托台儿庄古城、祥和庄园打包经营;结合“古运梦河”乡村旅游片区建设,打造观光旅游、民宿体验、党员教育基地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预计可解决村内50余人就业,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0余万元。

文字:峄城区委办公室

摄影:峄城通讯社

【再发力】四会合一!把峄城区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推到一个新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