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市以“1234”党建扶贫行动 推动党建上水平 扶贫见成效

近年来,玉树市立足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实际,创新思路、创新举措,以实施“1234”党建扶贫攻坚行动为抓手,把加强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呈现出党建上水平、扶贫见成效的良好局面。

“一套机制”强责任。市委出台《关于“强化党建引领、决胜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党建扶贫一整套责任体系,将党建与扶贫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同考核。与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量化考核指标和细则,做到责任到人,任务上肩。县级领导干部对全市25个重点贫困村和37个一般村做到精准扶贫联点全覆盖,压紧压实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同时,把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作为年底述职评议的一项重要内容,逐步建立起“目标考核+领导联点+述职评议”三位一体的党建扶贫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

“两个提高”立目标。制定下发《玉树市村集体经济五年发展规划》和《玉树市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两年实施意见》,把“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提高农牧民收入”作为党建扶贫工作的目标,创新“钻多模式、塘达模式、甘达模式、铁力角模式、扎西大同村模式”五大具有玉树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有效拓宽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渠道。进一步加大村集体经济扶持力度,仅2018年就投入4950万元,促进薄弱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培育了一批村集体经济收入快速发展的龙头村,如扎西大同村2018年集体经济纯收入308万元,全村分红高达200万元。

“三看扶贫”树导向。采取“党建考核看扶贫、干部考核看扶贫、提拔干部看扶贫”的“三看扶贫”措施,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目标任务一并纳入党建考核,并出台《玉树市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干部考核办法》《玉树市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奖惩办法(试行)》等制度和办法,确保监管到位、履职到位。同时,把扶贫实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和领导班子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切实强化各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战中的责任担当,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近三年来,共提拔任用乡镇街道干部32人、第一书记9人、驻村干部11人,先后调整第一书记99人、驻村干部246人。

“四支力量”作保障。充分发挥帮扶单位、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在职党员干部、村“两委”班子“四支力量”在推进党建扶贫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三年来,省、州、市三级92家机关单位与65个村(社区)结成对子,累计引进产业发展项目172个,落实项目资金约10694.51万元,帮扶物资折合人民币约1003.02万元;累计派驻第一书记115名,驻村工作队员358名;安排全市3279名在职党员干部与9239户贫困户结成对子,累计为贫困户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约468.4万元,有效助推了全市脱贫攻坚步伐,成效显著;在政策引领脱贫、精神脱贫方面,利用市委党校和基层干部学院,通过政策宣传、技能培训、选树典型、讲党课等多种形式,对全市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全员轮训,引导群众树立增强主人翁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