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頭們的壟斷法門:巴黎傍上石油"爸爸",拜仁成德甲"藍翔"

“Money Ruined Football(金錢毀了足球)”

這句話對於大多數在夾縫之中求生存的中小俱樂部而言,毫無疑問是最貼切的寫照。

寡頭們的壟斷法門:巴黎傍上石油

帕爾馬在2015破產降入業餘聯賽,本賽季重返意甲

過去的多年間,因財政問題出現罰分、禁止歐戰甚至降級、破產、重組的俱樂部不在少數。這一現象在意甲、西甲、法甲三大聯賽分外明顯,諸如因投資人撤資而在上賽季慘淡降級的馬拉加,或本賽季歷時四年重返頂級聯賽的帕爾馬,以及身陷財政危機而有可能被降級的里爾。

而次級別球會的財政問題更是數不勝數,可當這些俱樂部因為千萬歐元的經費發愁,整支球隊身價都難以抵得上一位巨星時,五大聯賽的統治者們卻在每個轉會窗口都做著動輒上億的交易。

儘管歐足聯為這些土豪們開出了《財政公平法案》作為限制,但這樣的情況卻並沒能得到良好改善。

雖然頗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意味在其中,可足球世界中真正的爭奪向來便是如此。上至FIFA,下至社區小球隊,都在為了商業收入殫精竭慮,更遑論這些歐陸的資本巨鱷。

換言之,寡頭們的生財之道,即是他們的統治之道。

二、誰才是寡頭的代表?

若要從諸多寡頭中挑選出一個足夠具備說服力的樣本,就需要做一個簡單的篩選。而無論是財大氣粗的大巴黎,還是獨樹一幟的拜仁,受制於發展時間或聯賽內部因素,都有著相對侷限之處。

1.巴黎的野望

寡頭們的壟斷法門:巴黎傍上石油

首先是來自法甲的大巴黎,在2011年之前,這家身處法國首都巴黎的俱樂部只能稱得上是有點歷史,在法甲聯賽都鮮有聲音,更遑論歐洲賽場。特別是在2003年經歷過一次財政危機後,節衣縮食成為了俱樂部運營的常態。

但這一切在2011年的夏天被徹底顛覆了。

8年前的6月,卡塔爾體育投資基金宣佈以約5000萬歐元的價格購買了巴黎聖日爾曼俱樂部70%的股份,在全世界瘋狂投資的卡塔爾人將眼光聚焦在世界第一運動後,經歷了與格雷澤家族的斡旋未果(起初想收購曼聯),最終選擇了這家昔日BIG14的成員俱樂部,而其身處巴黎的特質更是與卡塔爾人的野心不謀而合。

至此,幾乎被打上卡塔爾國有資產標籤的大巴黎開始了自己真正的重生。

寡頭們的壟斷法門:巴黎傍上石油

入主巴黎聖日爾曼的首個賽季,卡塔爾人就給俱樂部花費了接近1億歐元的轉會費,接連挖來包括莫塔、帕斯托雷、馬圖伊迪和加梅羅在內的多名球星。

但聯賽屈居蒙彼利埃之後的成績遠遠無法滿足金主的需求,於是在新賽季卡塔爾人在收購了俱樂部剩餘的30%股份後,瑞典神塔伊布與自己在米蘭的隊友蒂亞戈·席爾瓦雙雙來投,拉維奇與維拉蒂也同時加盟,聯賽冠軍與歐冠八強算是給這1.108億歐元的轉會費有了一個交代。

寡頭們的壟斷法門:巴黎傍上石油

可這依然無法滿足卡塔爾人的胃口,於是從2013-14賽季到上賽季,大巴黎每年度在轉會市場上的投入分別是:1.094億歐元(卡瓦尼等)、4950歐元(大衛路易斯等)、1.14億歐元(迪瑪利亞等)、1.36億歐元(德拉克斯勒等)、2.38億歐元+1.8億歐元(內馬爾+姆巴佩)。

8年時間10.3億歐元的投資讓大巴黎一躍而成為了國內聯賽的絕對統治者,除了無法逾越的歐冠八強,他們眼前並不存在任何阻礙。

與此同時,卡塔爾人的商業運營也在同時進行,短暫簽約貝克漢姆、拿下內馬爾、與拜因體育合作、簽約電競戰隊LGD、與AJ推出聯名球衣······可以說在不計成本的投資背後,卡塔爾人的商業願景同樣在大巴黎身上看到了回報的效果。

寡頭們的壟斷法門:巴黎傍上石油

在2018年度的財報中,大巴黎的商業收入已經來到了5.4億歐元。這距離俱樂部主席納賽爾在2012年的的一番言論不謀而合:“未來,我希望我們的品牌能升值到超過10億歐元。”

但也正是由於卡塔爾財團的強勢介入,使得大巴黎的壟斷手段太過直白,卡塔爾旅遊局(QTA)、卡塔爾國家銀行(QNB)、卡塔爾電信(Ooredoo)以及beIN Sports這四大讚助商為巴黎聖日耳曼提供了巨量商業贊助,因此PSG並不足以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樣本。

2.逃不過真香定律的拜仁

假如在一個賽季之前,有報紙報道拜仁將會以8000萬歐元的價格簽下一名邊後衛時,恐怕大多數的球迷甚至包括拜仁球迷自身都是無法相信的。

在當今足壇轉會費早已步入億元時代的今天,歐戰成績出眾的拜仁與歐陸諸強,德甲與其他四大聯賽相比簡直就如同異類。

有時固有的印象並非不可信,這正是人們難以相信一筆高達8000萬歐元的轉會會出與拜仁扯上關係的緣故。

寡頭們的壟斷法門:巴黎傍上石油

拜仁簽下盧卡斯花費達8000萬歐

著名的“50+1”政策正是這一切的始作俑者。

所謂“50+1”政策,是指德國職業俱樂部(包括德甲、德乙球隊)50%以上的股份必須由會員制的球迷俱樂部持有。

在這一政策規定下,俱樂部的最終決策權就落在了球迷俱樂部手中,投資者無法對俱樂部事宜“指手畫腳”,自然無法違背球迷的意願進行鉅額投入。

在本賽季開始前的夏季轉會窗口,各大聯賽可謂鉚足了勁的花錢,特別是諸多寄希望於在本賽季大展宏圖的球隊更是揮金如土。

尤文花費1億簽下C羅,英超標王凱帕8000萬歐元,西甲標王勒馬爾7000萬歐元,甚至法甲的標王都是身價3000萬的戈洛文,唯獨德甲的標王竟然是身價2800萬歐元的迪亞諾。

寡頭們的壟斷法門:巴黎傍上石油

盧卡斯到來前德甲標王是德拉克斯勒

這的確有些難以想象,假使將時間線向前延伸,在盧卡斯到來前德甲歷史標王也不過是4300萬歐元德拉克斯勒(狼堡2015)

以此類推第二名是4150萬歐元的託利索(拜仁2017)、4000萬歐元的馬丁內斯(拜仁2012)、3750萬歐元的比達爾(2011拜仁)、3700萬歐元的格策(2013拜仁)、3500萬歐元桑謝斯(2016)、3500萬歐元的胡梅爾斯(拜仁2016)、3200萬歐元的許爾勒(狼堡2015)、3000萬歐元的裡貝里(拜仁2007)、3000萬歐元的戈麥斯(拜仁2009)。

但肉眼可見的是,在歷史前十的轉會中,拜仁佔據了其中的7個席位。即便到現在也很難相信,諸如馬丁內斯、比達爾、格策、胡梅爾斯這樣的球員的花費竟然只在4000萬歐元左右,可拜仁卻用自己這塊金字招牌外加獨特的談判技巧實實在在地砸來了。

再算上自由轉會的萊萬、戈雷茨卡等人,“德甲挖掘機”的名號也就誕生了。但平心而論,在德甲聯賽中拜仁的競爭力是無人出其右的,這位曾經5奪歐冠的德甲巨人,用自己的經營模式為球隊建立了一個超級巨大的IP,對於任何在德甲效力的球員以及德國球員而言,加盟拜仁就意味著名利雙收。

再加上德甲內部球員流動本就明顯低於市場價格的標準,以最低的花費幹最大的事情成為了德甲球會一向的轉會政策,拜仁正是其中的翹楚。

寡頭們的壟斷法門:巴黎傍上石油

打破50+1政策的萊比錫曾遭到德甲其餘球隊球迷的惡劣對待

雖然這一政策讓德甲避免了金元侵襲,成為了一股清流,但同時也限制了德甲球隊的在歐戰中更進一步的機會。

隨著如今轉會市場水漲船高的勢頭,德甲球隊在轉會市場上就越發捉襟見肘。不但德甲各俱樂部在轉會市場上連年以寒酸示人,為了保證會員的利益,保證俱樂部財政的健康,德甲球隊面對其他聯賽“土豪”的挖角時,往往只能乖乖放人。德布勞內、薩內、登貝萊等球員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本賽季德甲在歐戰中的獨苗竟然只剩下了殺入歐聯杯半決賽的法蘭克福,在多特蒙德勢弱之後連拜仁也沒辦法為德甲保住歐冠臉面。在這樣的情況接連長期持續後,拜仁的高層終於開始鬆口了。

寡頭們的壟斷法門:巴黎傍上石油

轉會費飆升的當今足壇

去年薩利哈米季奇還信誓旦旦的表示:“我反對那樣的億元級引援,我認為我們不必迫於壓力而花那麼多錢引援。”但魯梅尼格已經開始表態:“拜仁轉會沒上限,如果我們想引進一位球員,需要花費8000萬-1億歐元,我們還是會出這筆錢。可能在今年夏天、也可能在未來,我只知道我們終究會這麼做。”

兩位大佬的理念衝突,也正是如今拜仁的矛盾之處。花錢跟上潮流,還是堅持自己的傳統?

隨著盧卡斯的轉會敲定,拜仁最終還是選擇了前者,8000萬歐只是一個開始,對於拜仁來說,這個8000萬能幫助他們穩定內部統治,但距離登上歐洲之巔,也許還需要更多的8000萬歐。

相比之下,尤文圖斯作為分析樣本則極具說服力。其一是尤文在聯賽中的成績穩定;其二是其在商業層面做出的主動變革收效顯著;其三是在因電話門降級而又重新升級後,斑馬軍團經歷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摸索。

其實不難看出,能夠處在食物鏈頂端的俱樂部大多都有著自己一套獨特的生存之道。細微末節的差異是無可避免的,但大方向上一定包含兩大基本要素——即商業+成績。

終章預告——《成績+商業!生財有道才能燒錢"無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