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笔、下划线竟然是低效的学习方法?我们怎么做才能高效学习?

用荧光笔、下划线在书本上进行勾画的学习方式竟然是错误的?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难以置信?

我们很多人在看书阅读的时候,都会使用在书本上进行勾画这样的学习方式,来加强记忆帮助理解。而且大脑都是喜欢色彩的,使用荧光笔进行标记我感觉还挺有用的呀,这怎么说这是低效的呢?

那小原想问大家几个问题:你用荧光笔在画线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这句话在文章整个结构中的作用呢?有考虑过荧光笔所画出的内容是证据还是观点吗?如果是观点,作者是如何得出这个观点的呢?如果是证据,这个证据是否足以支撑他的观点呢?

我想对于这几个问题,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摇头吧。我们之所以说这样的学习方式事低效的,其原因也就在这里。大家在使用荧光笔进行标记的时候,是很轻松的。你只需要轻轻一划,书本上出现的线条就会让你产生一种错觉:我已经看过了这部分的内容,理解了这里所讲的知识。

但你真的掌握了书中知识吗?那可不一定。

荧光笔、下划线竟然是低效的学习方法?我们怎么做才能高效学习?

真正的学习是需要我们去付出认知资源的,很多轻松的学习多是无效的。我们花费了时间,花费了精力,却很可能只是感动了自己。对你的大脑来说,它并没有接收到多少有用的信息。

那怎样才是真正高效的学习方式呢?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迪格三世和麦克丹尼尔用他们的实验研究结果告诉我们:真正的学习是“检索式练习”

“检索式练习”是在记忆中对知识进行检索的一种学习方式。不同于单纯划线的“重复阅读”,“检索式练习”是需要花费我们很多认知资源的。

我们花费越多的认知资源和努力,对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效果才会越好。

具体来讲,“检索式练习”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穿插练习、多样化练习、间隔练习和反思。穿插练习和多样化练习是针对你所学习的内容而言的。间隔练习则是针对复习时间来说的,反思则是我们对于自己所学内容的总结。

如果现在给你十首古诗和一百个单词,你用了2个小时的时间,将它们全部记了下来,但这种记忆效果是十分短暂的。也许睡一觉起来以后,你就已经忘记了其中80%的内容。如果采用检索练习的方式,我们该怎么做呢?

荧光笔、下划线竟然是低效的学习方法?我们怎么做才能高效学习?

首先,在第一遍记忆结束之后,隔上几天再进行第二遍记忆。至于相隔几天,这要根据你记忆内容的效果,自己来决定,只要不是无意义的重复就好。其次,在记忆的时候,不要只是简单地重复十首古诗和一百个单词,更不要觉得,看单词就是看单词,背古诗就是背古诗,不同的学习内容要穿插进行。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适当补充由这一百个单词和十首古诗所联想到的其他诗歌或者单词,这就带来了练习内容的多样化。

最后,在你手机下这十首古诗和,一百个单词之后,回顾一下自己记忆的过程。在这个时候,你不妨问一下自己。哪些内容自己记得快哪些记得慢?造成记忆快慢的原因是什么?反思有时候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更好的掌握旧知识,建立新知与旧之间的联系,甚至能够借助这些体验发现规律、预先演练,下次出现相同情况的时候,你也许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在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几个过程并不一定非要是按顺序进行的,也不是说我进行一次检索练习,就必须完成这几个过程才可以。

该如何安排检索练习,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检索,这要根据我们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决定。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我们不仅要获取已知,更应该知道如何运用已知。

看了上面对于检索练习的举例,很多朋友可能还是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我好像大概理解了什么是“检索练习”,但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具体使用这些方法,我还是有点不太明白。

荧光笔、下划线竟然是低效的学习方法?我们怎么做才能高效学习?

诶,先别急,关于如何具体使用“检索练习”,我们接着往下看。

虽然学习这件事,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但“检索练习”的提出者们为了大家能够更好地使用它,特地提出了一些具有“普适”价值的学习策略。

  • 1.自我检测

“检索练习”就意味着你要进行自我测验。这些测验不必太过正式,有时候只要问自己几个问题就行了。

比如你看完一本书中的一个章节的内容,那么这时候就可以合上书,问一下自己在这个章节中,学习到的核心概念是什么?我有没有接触过类似的概念?这些内容可以和自己以前学习过的哪些知识发生联系?

这样问自己一下,你就会发现,自己对这一章内容的理解更深刻了。有些书在章节结束的时候,后面会附带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很好的自测材料。用相关的知识和概念来考察自己,会让你的精力集中在主要核心内容上,而不是一些次要的补充材料甚至页面的排版布局上。

  • 2.细化

细化指的是你能在新知识当中发现其他的含义。说白了,也就是要你真正理解这些知识,让他们与你之前的知识经验发生关联,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触类旁通。看到新的资料,你能解释得出,这些新知识可以和你自己的生活发生哪些联系?或者能把新学到的东西,用自己的话语讲述出来。这些都是细化的具体表现。

  • 3.生成

生成则是指在你知道答案之前,尝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生成解决方案。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其实经常会有这种体验:让你先接触未知的事物,尝试着自己去找出解决方案,会比别人直接给你答案学的效果更好。生成可以让我们的意识逐渐变得乐于接受新知识。

  • 4.校准

校准就是对比和反馈,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与客观事物的对照当中,明确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这样才能对自己有一个更为清醒的认识。

因为在进行“检索练习”的时候,我们很容易会被假象所迷惑,甚至将自己错误的理解当作正确答案。所以,如果在“检索练习”之后没有能够给予正确的反馈进行校准,我们很难会有所进步,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看到这里,再回想一下开头我们说到的“下划线、荧光笔是错误的学习方式”这个观点,你是不是也就理解我们为什么这么说了?

因为我们在使用下划线和荧光笔的时候,只是在单纯地重复阅读,而并没有花费自己的认知资源,更没有在大脑总将知识建立联系,所以我们说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方法。

不过,反过来说,如果你在使用下划线、荧光笔的时候,调动了你的认知资源,在大脑中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那它就不是无效的学习。我们否认的并不是“下划线、荧光笔”这样的学习形式,而是在这个形式背后,你低效的重复阅读。

真正的学习,都是需要耗费心血的。

亚里士多德说:反复回忆一件事可以增强记忆。想要长期记忆,我们就应该反复检索,采用“检索练习”的方式,真正地去学习。不过,

请记住一点,最成功的学习者都能够掌控自己的学习,采用高效并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长期坚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