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巨头跌落神坛,上市9年亏损超4亿,靠卖楼保命!

上市9年亏损4亿,连年亏损、卖楼保命!

没错,又一洗脑营销神话,退出江湖!

卖“泻药”的碧生源到底怎么了?

对碧生源来说,2018年绝对是难捱的一年,公司不仅再次陷入巨额亏损,还以5.55亿元卖掉了北京的总部大厦,用以抵债......

又一巨头跌落神坛,上市9年亏损超4亿,靠卖楼保命!

但是碧生源也算是真真切切的辉煌过。

2010年,创立了10年的减肥茶碧生源成功赴港上市,市值高达52亿港元。赵一弘自然稳坐上中国保健功能茶第一人的交椅。

但这也是个上市即巅峰的典型悲剧。2012开始,碧生源的营收暴跌至5亿元,至今仍然连年亏损;如今的碧生源股价连续4年低于1元,市值暴跌90%只剩5亿港元。

从毫无名气的小茶企,到风光无限的上市公司,碧生源只用了10年。从年收8.8亿巅峰,到卖楼保命,也只有8年。

投机思维,年赚上亿

2000年,赵一弘拉来多为资深的营销人士入伙,招人研发减肥茶和常润茶,正式在北京创办碧生源,意图引领保健茶市场。

碧生源的老板深知营销威力,为了攻占市场,他们开始了疯狂的广告之路。

在2007年,碧生源投入广告费达0.5亿元,营收达到1.6亿元;到了第二年,广告费用上升至1.2亿元,产品销量翻番。此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和脑黄金、脑白金、太太口服液等保健品一样,碧生源采取的营销手段几乎师出同门,无论你在电视前、户外T牌下还是公交车上,遍地都是它的洗脑广告。同时还请来郭冬临、徐静蕾代言。

又一巨头跌落神坛,上市9年亏损超4亿,靠卖楼保命!

那几年,碧生源在投放上一贯大手大脚,2007年至2011年上半年,4.5年耗费7.8亿元广告费,平均每天支出约47.49万元。广告投入在营收中一度占比30%。

广告词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快给你的肠子洗洗澡吧、嗖的一下就瘦了,不信都难.......碧生源很快在减肥茶市场红透半边天。

又一巨头跌落神坛,上市9年亏损超4亿,靠卖楼保命!

临时抱佛脚,四处救“命”

碧生源这样典型的广告产品,依赖于投放广告来刺激销售,其实短板也在慢慢呈现。

广告轰炸就能奏效的时代过去了,赵一弘的好日子,也开始急转直下。

碧生源的短板在于,靠两款产品卖了十多年。事实上,赵一弘一直坚持自己的商业逻辑,将两款产品做好,但现实是外部减肥瘦身产品频出,在碧生源内部研发几乎停滞,2008年这一年的研发投入只有总收入的0.2%,2007年这一项在财报里没有出现。

又一巨头跌落神坛,上市9年亏损超4亿,靠卖楼保命!

屋漏偏逢连夜雨,到了2016年,监管部门规定,保健产品中不得带有功效性宣传文字。不止碧生源减肥茶这一王牌产品覆灭,还导致小半年的停产。要知道,2016年,减肥茶仍然占碧生源上半年总营收的42.5%,这一击威力巨大。虽然后来产品改名为碧生源牌常菁茶,旗下电商平台更是强调,名字虽然改了,但是功效没变。从2018年亏损来看,几乎是没奏效。

东山再起无望?

在业绩大幅下滑的同事,碧生源也在努力求生。自2015年4月开始碧生源与海正药业展开合作,代理海正药业的奥利司他减肥药产品,把减肥保健茶市场延伸至OTC减肥药品市场。不过,减肥药似乎并没有让碧生源止住颓势。

又一巨头跌落神坛,上市9年亏损超4亿,靠卖楼保命!

 无奈之下,碧生源“断臂求生”。2018年12月30日,碧生源出售在北京海淀区西四环北路上的碧生源总部大厦,出售价格为5.55亿元。

此前的2017年3月,公司将北京碧生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中航拓宏,总价7500万元。截至2018年末,中航拓宏仅支付600万元,余款支付已延期至2019年8月底。

又一巨头跌落神坛,上市9年亏损超4亿,靠卖楼保命!

时代变化起来,就是这么无情。强大如苹果iphone,也得面临神话不再,何况是一包袋泡茶。

(对于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作者对此有9年的处理经验,招人难、留人难、股权分配、合伙人制度等等等等,如果读者您对此方面有什么想要了解的问题,都可以关注作者并私信作者,作者会对您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还可以无偿为您提供一份作者经过几年经验整合编辑的《员工动力工具包》,如果对此有兴趣或者有问题,私信作者一句“工具包”,作者会立刻对您进行回复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