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赢政并没有下令吕不韦自尽,只是让他迁到巴蜀,为何他就自尽了呢?

大秦铁鹰剑士


在你印象中,吕不韦是怎样一个人?

——精于算计的商人?

——摇唇鼓舌的政客?

——养士三千给嬴政编治国教材的治世贤臣?

——权倾天下的秦国宰相?

——妖冶赵姬的前夫、情夫?

——秦王嬴政他亲爹?

一代雄杰,亦或是投机商人?



吕不韦和赢异人那笔“奇货可居”的生意,我们就不说了;吕不韦跟赵姬名满天下的绯闻,我们也不扒拉了;吕不韦究竟是不是嬴政他亲爹,咱们也不争议了。

今天,我们说说吕不韦的死。

秦王十二年,那年嬴政25岁,亲政的第三年。吕不韦被罢相免职回河南封地,依旧门庭若市,各国的使节争相拜访。而此时秦国正跟赵国激战正酣。

秦王嬴政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之后吕不韦饮鸩自杀。

嬴政给吕不韦写那封信,事出何因咱们捋捋。



庄襄王初年,即吕不韦秉相位之时,秦国东出争夺天下,大将蒙鹜经过多年苦战,攻取周、赵、卫的几十座城池,立三川、太原、东郡,可根基还未扎牢,就被魏公子无忌率领魏、赵、韩、楚、燕五国联军复盘,所得城池尽失,昭告吕不韦为相期间的对外军事扩张,劳民伤财,却徒劳无功。之后几年秦国国内灾荒连年,秦军长期闭关不出。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11年后,即公元前236年,励精图治的秦王嬴政起用王翦、杨端和、桓齮功赵,复取上党及河间各城。也就这时,秦王嬴政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

秦王的信很赤裸裸地质问:你吕不韦对于秦国有多大贡献?你凭什么享受十万户的封邑。滚一边去!

《吕不韦列传》: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

吕不韦没有迁徙,选择自杀! 秦王只是让吕不韦迁到蜀地,吕不韦为什么自杀?

自惭

说实话,吕不韦当政期间,秦国对内对外的政治军事都没有太大改观,尤其国内饥荒连连,民不聊生,国家可以倚重的将才稀疏,就蒙鹜和王龄。两人又先后去世,估计都是战死的。

《秦始皇本纪》:二年,麃公将卒攻卷,斩首三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王齮死。十月,将军蒙骜攻魏氏、有诡。岁大饥。四年,拔、有诡。三月,军罢。秦质子归自赵,赵太子出归国。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难逃一死

吕不韦知道自己在秦国为相十三年根基深厚,刚刚亲政不久羽翼未丰的秦王是容不下他的。当年有赫赫战功的白起被贬为庶民,也是在迁徙途中,被秦昭王赐死。

反正是死何不自己痛快点,省的死的难看,还牵累家人。

该结束了

吕不韦从一个社会地位卑微的商人,慢慢走到秦国宰相的权力巅峰,该经历的都经历了,与其从顶峰摔到低谷,倒不如死的痛快。反正死也不遗憾了,何况自己的死,对秦王嬴政来说,也是一种成全。



你们觉得吕不韦死的憋屈吗?


开涮历史


如果可以生,谁会选择死?吕不韦从一名商人摇身一变成为秦国的丞相和万户侯,这期间他付出了多少心血?这样的人是不可能轻易放弃生命的,然而,吕不韦又的确是在接到秦王政的一封信后选择了自杀。秦王政给吕不韦的信很短,只有三十个字,丝毫没有提及让吕不韦自尽的事,只是让吕不韦将全家迁到蜀地。但是高手过招,根本不需要说的那么直白。这里先贴出那封只有三十个字的信: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是不是完全没有让吕不韦自尽的意思?但是,这三十个字在吕不韦看来却只有七个字:

吕不韦,你自尽吧!

秦王政要的是兵不血刃的解决吕不韦,并且不能留下刻薄寡恩的坏名声,而吕不韦要的是自己死后,家里人能够免于一死。因此吕不韦自尽是最好的结局,毕竟秦王政想杀吕不韦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彼此心里都有数。

吕不韦原先只是一个商人,在邯郸经商的时候遇到了落魄公子子楚,彼时,子楚只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一个庶子,生母还不得宠爱,而子楚奉命在赵国做质子,两国冲突不断,子楚在赵国的处境实在不怎么好。然而正是因为这样,吕不韦才认为子楚奇货可居,如果能把这样的一个公子扶上未来的秦国国君之位,才能让子楚感激自己,那样吕不韦得到的才会更多。

也正如吕不韦所想的那样,子楚向吕不韦承诺,将来自己做了国君,会和吕不韦一起共掌秦国国政,相当于两人均分秦国。

吕不韦拿出千金来打点这件事,先是让子楚在赵国得到了比较好的待遇,然后吕不韦亲自到秦国说服华阳夫人将子楚过继过去,让子楚成为嫡子,将来会在安阳君成为国君的时候做秦国的太子。

吕不韦在子楚身上投入的可不止金钱,还有美女。吕不韦在家中宴请子楚的时候,子楚看上了吕不韦的小妾,也就是赵姬,未来的赵太后。吕不韦忍痛割爱将赵姬让给了子楚,很快两人就结婚,并生下了赵政,也就是未来的始皇帝。而也正因为如此,一直有秦始皇是吕不韦私生子的传闻,但实际上秦始皇根本不可能是吕不韦的儿子,他只可能是子楚的儿子。

后来秦国攻打赵国邯郸,吕不韦和子楚趁机逃回了秦国,而赵姬带着赵政在赵国被软禁了起来,赵政在赵国还有一个玩伴叫做太子丹,就是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中的燕太子丹,他当时也在赵国做质子,两个人在异国他乡成为好朋友,只是长大后又成为了敌人。

秦昭襄王去世后,安阳君继位,子楚被立为太子,赵姬和赵政被护送回了秦国。只是安阳君比较悲催,继位的第二年就去世了,子楚继位,赵政成为太子,而吕不韦这个大功臣成为丞相、文信侯并食邑十万户,位极人臣,权势滔天。三年后,子楚也去世了,十三岁的赵政登基成为秦国的国君,因其年幼,秦国国政实际上把握在吕不韦手中,而且他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相国,以及赵政的“仲父”。何为“仲父”?就是国君对重臣的一个尊称,其地位仅次于父亲。

吕不韦做臣子做到这个地步应该是已经达到极致了,这样的权臣对任何准备有作为的国君来说都是拦路石,都是应该被清除的。在赵王政那样的有野心和雄心的国君面前,吕不韦应该急流勇退才可能保全性命,但是在秦王政还年轻的时候,吕不韦舍不得权力,而且他还犯了一个大错。

子楚去世后,吕不韦就和赵姬重新勾搭在一起了。虽然当时的秦王政年纪小,但不代表他什么都不知道,只是选择了隐忍而已。到了后来,随着秦王政一天天长大,吕不韦知道自己继续和赵姬这样下去很可能会被赵王政解决掉,才给赵姬推荐了嫪毐。

赵姬和嫪毐双宿双飞之后,吕不韦觉得自己终于可以继续安心为官了,但是嫪毐显然没有吕不韦那样的头脑,他以假太监的身份和赵姬待在一起,还让赵姬怀孕生下了儿子,两人搬到了雍地,真正过上了一家人的生活,任何一个帝王都不可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而且嫪毐狐假虎威,借助赵太后的力量,不仅成为长信侯,有了封地、门客,排场也很大,甚至嫪毐还动了让自己的孩子做未来国君的心思。

秦王政一直隐忍不发, 只等着亲政后将这些人一网打尽,前239年,在秦王政亲政前夕,朝中的风向就开始转变,秦王政新君上任三把火是必须要有的,因此已经有人将嫪毐的一切行径报告给了秦王政。第二年,秦王政正式亲政,嫪毐害怕秦王政向自己对手,遂抢先一步对秦王政动手,当然,结果是嫪毐失败被车裂,夷三族,两个儿子也被秦王政乱棍打死。

处理完了嫪毐,回过头就是吕不韦,秦王政是想借着这件事直接处死吕不韦的,毕竟嫪毐是吕不韦进献给太后的,其假太监的身份也和吕不韦有关。但是吕不韦的情况又和嫪毐不一样,嫪毐对秦国完全没有功劳,所以处死这样一个人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但是吕不韦就不同了。

吕不韦这些年对秦国是有大功的,是他一手将子楚扶上了秦国国君的位子,甚至可以说没有吕不韦,就不可能有秦王政。而且吕不韦在秦国甚至诸侯国间还是很有威望的,他门客众多,他们也都为他说情。在这样的情况下,秦王政不可能强行处死吕不韦,毕竟他刚刚亲政,权力还没有完全握在手中,一旦处死吕不韦,会寒了很多官员的心,这样就是得不偿失。

因此,秦王政只是在第二年免去了吕不韦相国之职,又让他离开国都到河南的封地去。虽然做了这样的决定,秦王政还是不放心吕不韦,而且他时时刻刻在想着怎么处死吕不韦,彻底解决这个隐患。机会终于来了,一年后,很多诸侯国的宾客纷纷来到秦国慰问吕不韦,这让秦王政终于按耐不住了,就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

本文开头已经贴出了信的内容,秦王政在信中直接质疑吕不韦何德何能食邑十万户并且做“仲父”,并命令吕不韦一家迁到蜀地去。

吕不韦看完信,知道秦王政早晚会要了自己的命,先是免了他的职务,将他赶到封地河南,现在又要收回封地,将他赶到蜀地,下一步就是要他的命了。而且如果让秦王政主动动他的话,很可能整个吕家都要遭殃,还不如趁着现在秦王政还对他有一丝忌惮,直接自尽了事,这样秦王政也不会为难吕家。实际上这也是秦王政想要的结果,也算是彼此成就了。

<strong>


萧晓四姑娘


秦王嬴政之所以要让吕不韦迁到巴蜀,与嫪毐事变是有密切关系的。

嫪毐事变、秦王果断诛其三族

吕不韦使用计谋把嫪毐弄进宫中、并且成为太后赵姬情人的。进到宫中之后,在赵姬的袒护之下,嫪毐势力发展很快。

最高峰的时候,嫪毐家中有几千名私家奴仆,供养的门客也达到1000多人。

随着实力增强,嫪毐的野心也膨胀起来。他与赵姬密谋,等到秦王嬴政死了、让他们自己的孩子继承王位。

公元前238年,秦王到雍城举行加冕仪式、晚上住在雍城。

嫪毐偷用秦王和太后赵姬的印玺,带领自己的门客、奴仆以及能够调动的军队发动宫廷政变。

吕不韦命令负责保卫咸阳王宫的昌平君、昌文君率领将士与嫪毐作战。双方进行激烈战斗。吕不韦借用秦王的口气下令:打死敌人的重重封赏,参加作战的宦官都提拔一级。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吕不韦的军队英勇作战,打死了嫪毐手下几百人。嫪毐本人带伤逃跑了。

秦王嬴政在全国悬重赏通缉嫪毐。

嫪毐被逮住后,秦王嬴政将他五马分尸,并且将嫪毐的父族、母族所有成员全部杀死。

对嫪毐效忠的党羽27人被砍下头颅、并悬挂示众。

曾经追随嫪毐的那些人罪责轻的、罚做繁重的体力劳动;罪责重的4000多人、被剥夺爵位,并将他们的全家都迁到四川地区,从事三年的无偿劳动。

嫪毐是吕不韦引进宫中的,吕不韦当然也有罪责。考虑吕不韦辅助先王有巨大功劳、在平定嫪毐叛乱中也发挥了重大作用,秦王嬴政没有立即处罚吕不韦。

吕氏势大、秦王写信令其迁蜀

斩除嫪毐势力之后,在王宫中、最有实力的人就是吕不韦了。随着秦王嬴政亲政事务增多,他感觉到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就是吕不韦。

公元前237年10月,秦王免掉吕不韦的相邦职务,并且命令他住到河南自己的封地上。

因为吕不韦精明有本事,又在秦国担任了很多年的重要职务,所以,虽然不在王宫,但是威望仍然很高。

吕不韦在河南封地期间,来拜访、问候他的各个国家的宾客使者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秦王早就派人窥探吕不韦的情况了,知道吕不韦影响依然很大。

秦王嬴政担心吕不韦也象嫪毐一样会发动叛乱,就写了一封很短、但很有杀伤力的信,派人送给吕不韦。

信中说:你吕不韦为秦国建立什么功劳?秦国在河南给你封地、食邑十万户。你吕不韦与我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你胆敢号称仲父。现在命令你与你的家属全部迁到四川去居住!

不韦三思、为保全家饮鸩自杀

看了秦王嬴政的信件,吕不韦立即想到蜀地(今四川)是令人恐惧的。

蜀地大多数地方都是崇山峻岭,正常情况下人们走路都很艰难;当时蜀地经常发生自然灾害,不是水涝、就是旱灾。象吕不韦这样过惯了富裕生活的人,到那里是不能生存的。

吕不韦当年是57岁,算是高龄了。这样大年纪的人,从河南走到四川,在路上很大可能就会累死、或者病死的。

吕不韦在秦王的信中看到两个反问:你吕不韦为秦国建立什么功劳?你吕不韦与我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

吕不韦心中清楚意识到秦王不会再念及自己的功劳、也不会再念及自己的情义了。秦王嬴政已经恩断义绝、已经坚决与自己一刀两断。既然如此,吕不韦还能说什么?无论说什么、都只会招来灾祸。

吕不韦想到了白起。

白起,是秦国秦昭襄王时期的大将,为秦国屡建战功。白起为秦国夺取70多座城池,被封为武安君,名震天下。

公元前257年,白起重病卧床,但是,秦昭襄王命令他立即起身、到前线指挥打仗,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

白起拖着沉重的病体,艰难上路。当走到杜邮这个地方时,接到了秦昭襄王派人送来的利剑、并要求他用这把剑割断自己的脖颈。

白起仰天长叹:“苍天啊!我有什么罪过,竟然落得这样的下场?!”然后举起利剑、用力划向自己的脖子。

想到这些,吕不韦已经明白自己非死不可了。如果自己自杀,死了一人、或许可以保全家中的其他人员。

吕不韦默默无言、黯然神伤、老泪纵横。他走到自己的卧室,拿起毒酒仰起脖子、一饮而尽。

公元前235年,一代名商、曾经的成功人士吕不韦饮鸩自杀、一命呜呼,终年57岁。

茫茫历史长河、吕不韦只是一颗闪光的水珠。他的自杀,究竟是什么原因?

我是:岳飞的飞。

欢迎批评、一起成长!


岳飞的飞


吕不韦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通过投资秦国质子异人获得了权倾天下的政治势力,而年少的秦始皇在他的辅佐下成长了一代雄杰之君后,他逐渐被秦始皇排斥出了权力中心,但吕不韦纵横政坛多年形成的势力、人望不可能短期消除,这些仍然对秦始皇的君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在这种背景下,秦始皇给吕不韦写下了“君何功于秦”这封信,

吕不韦权衡利弊,最终选择了自杀,这样他以最小的代价保全了整个家族。<strong>

专制君权特点决定了吕不韦的尴尬地位

秦始皇之父秦庄襄王英年早逝,当时秦始皇才十二岁,因此秦国王权由太后赵姬、仲父吕不韦等代为执掌。不过古代专制君权的权力结构最大的特点就是“独”和“一”,最高权力必须掌握在一人手中。这种制度就造成了,每当最高权力进行交接的时候,往往政局也是最为凶险的时候,因为权力的转换往往伴随着不同利益集团的兴衰,而

曾经染指过最高权力的人一旦退下来,很难自保或者得到妥善安置。

秦始皇亲政就是一次最高权力的交接。按照制度,太后赵姬、吕不韦等人应该交出自己代行的那部分权势,这就引起了震荡,依附太后的男宠嫪毐发动造反试图杀了秦始皇。秦始皇消灭嫪毐集团后,开始着手处理另一个根基庞大的吕不韦集团。

一山不能容二虎,吕不韦必须退出权力中心

吕不韦先后辅佐了秦国两代君王,身居相国之位,并代行最高权力十余年,在天下拥有很高的声望。他拥有十万封邑,三千门客和数量庞大的家奴,而且还继续广泛地招罗人才,可以说以他为中心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秦始皇亲政后就必然要调整他和吕不韦之间的关系,影响吕不韦的既得利益,因此,这难免会引起矛盾和冲突,导致政局动荡,所以秦始皇必须把吕不韦清除出最高权力结构

但吕不韦对秦庄襄王和秦始皇父子两代君主恩义深重,再加上他声望很高,为他说情的人源源不绝,因此秦始皇不能像铲除嫪毐那样对待吕不韦。由于嫪毐本身就是吕不韦引荐给太后的,所以秦始皇以吕不韦与嫪毐有牵连的罪名将吕不韦革除相位,让他在河南的封地居住。

谁知吕不韦到了封地后,各国的诸侯和使节络绎不绝地去问候吕不韦,使者“相望于道”,秦始皇担心吕不韦会内外勾结发动叛乱,又下令将他迁徙到蜀地,试图隔绝吕不韦与各国政治势力和宾客们的关系。

饮鸩自杀,吕不韦用最小的代价保全了家族

秦始皇亲自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于蜀。”在这封信中,秦始皇全盘否定了吕不韦对自己父子两人的功勋,可以说态度非常严厉冷酷。狡猾精明的老油条吕不韦感到强烈的不安,担心会遭到身死族灭的下场,于是为了保全家族,向来擅长算计的吕不韦权衡之后,决定采用最小的代价——自杀,来取得了自己利益最大化,即保全整个家族。

吕不韦死后,秦始皇确实没有对他的家族下手。不过吕不韦的门客们感念和他的“君臣之义”,偷偷把他葬于洛阳北邙山。这种举动显然有向秦始皇抗议的政治含义,秦始皇下令处罚了吕不韦的门客和故吏。

秦始皇解决了嫪毐和吕不韦两大政治势力后,牢牢将国家大权控制在自己手中,秦国国家权力基础更为稳固,也为他统一六国奠定了政治基础。


美映椒房


在战国后期这段历史上,最有名的恐怕是秦国的“家事”了,尤其是后来统一全国的嬴政,他的智慧与手段许多帝王也无法匹敌,特别是在处理吕不韦这件事上,嬴政并未下命令让其自杀,只是让吕不韦一家,搬去巴蜀居住,也就是如今的四川地区,但吕不韦收到此命令以后,直接在家中自杀身亡,这又是为什么吗?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聊聊吕不韦这个人,作为历史上成功人士的典范,吕不韦一开始只是个商人,并且社会地位比较底下,他在邯郸经商时,偶然遇见秦国的一位庶子名为子楚,因为不受宠的原因,子楚被派来赵国为质,赵秦两国经常有摩擦,关系并不怎么好,可见子楚是被秦国放弃的,但吕不韦却认为子楚是值得投资的,因此处处在赵国帮助他。

子楚自然也知恩,他曾经向吕不韦承诺过,如果自己有一日成为秦国君主,一定与吕不韦共治秦国,等于说把秦国一半,都让给了吕不韦,吕不韦在这位质子身上,可不止投资了金钱,还有一位美女,这个女人就是赵姬,子楚与赵姬生下一子赵政,这便是今后的秦始皇。子楚后来真成为秦国国君,因此赵政被册封为太子,吕不韦也从商人变成了宰相。

子楚去世以后,其子赵政即位,这时的吕不韦,又暗中与赵姬勾搭起来,不过吕不韦自始至终是个聪明人,他深知若是自己再与赵姬有关系这位新国君定然不会放过自己,因此他给赵姬推荐了一个人,此人便是嫪毐。当时的秦王政十三岁即位,年纪虽然比较小,但不代表什么也不知道,只是碍于自己羽翼未丰,故而选择隐忍不发。秦王政正式接手权力以后,嫪毐因害怕其报复,抢先一步对他动手,结果以失败收场,其本人被车裂而死,夷三族,两个儿子也被秦王政下令乱棍打死。

少了嫪毐这个对手,秦王政把视线对准吕不韦,因为嫪毐正是吕不韦所赠,与他也是有些关系,因此秦王政下令免去其相国官职,勒令其回封地生活。但因为吕不韦名气实在太大,即使闲赋在家,也有许多人前往拜访,再也按奈不住的秦王政,直接修书一封,让人带给吕不韦,信上的内容寥寥几笔,总体的意思是质疑吕不韦的功劳,说他怎敢自称仲父,最后还让他一家全部搬去巴蜀生活,但吕不韦并没有出发,而是直接自尽。

总的来说,秦王政虽然没有下令让他自尽,但这封信件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自古聪明人说话,根本不用说的很直白,秦王政不想通过流血手段把吕不韦解决掉,因为帝王们都是爱惜名声的,吕不韦甚至国君想让他死,已经不是一两天了,为了保住自己的家人,只好以自尽的方式,离开这片呆了几十年的土地。秦王政这封信,表面是叫吕不韦去往巴蜀,其实这只不过是封催命书而已。


木剑温不胜


历史上的吕不韦,卫国人,一个战国时期杰出的商人及政治家。

公元前265年,吕不韦来到赵国国都邯郸。他以商人的灵敏嗅觉抓住了一个商机,就是结交秦国王子子楚。经过吕不韦的多方打听,终于详细了解了子楚的身份、当前的情况以及与他相关的事情。

子楚是秦国太子安国君二十多个儿子中的一个,由于不受宠爱,作为庶出的子孙,子楚被派到赵国作为人质。因此,子楚郁郁寡欢,而子楚的父亲安国君有一个十分宠爱的妃子叫华阳夫人,这华阳夫人没有孩子,吕不韦的商机的厉害之处就在此二人这里。

吕不韦先是拜访子楚,告诉子楚能帮他获得太子之位,两人商量后一拍即合,开始分别实施计划。子楚拿着吕不韦提供的资金广交朋友、累积力量,为争夺皇位做准备。

吕不韦又带着大量的珠宝拜访华阳夫人的姐姐,让她在华阳夫人面前尽说子楚好话。姐姐便对华阳夫人说:“安国君现在宠你,无非是你的美色,等到你年老色衰的时候,你将失去现在的一切。不如趁你现在还受宠,选一个将来能孝顺你对你好的人选为太子。太子即位后,你还将拥有现在的一切,也将继续享受一生的荣华富贵。子楚贤能又孝顺,是最佳的人选。”华阳夫人挺有觉得有道理,先后多次在安国君面推荐子楚,最终安国君同意封子楚为太子。

子楚继位后,吕不韦封为宰相,此人确实是个人才,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吕不韦大刀阔斧改革,秦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得到显著的发展。在消灭了东周后,将其的领土并入秦国,使秦国更加的强大。

三年之后,子楚病亡,年仅十三岁的嬴政继位,由于嬴政年幼,因此吕不韦开始了十一年的宰相生涯。在此十一年里,秦国的军事、经济、文化、民生等又有了显著的提升。秦国的强大,吕不韦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春风得意的吕不韦不知道他负面的过格行为,会让他掉入深渊。在掌权期间,他仍与皇太后赵姬藕断丝连,为了抚育年幼的嬴政,赵姬自然要寻找政治联盟,而吕不韦是最佳人选。

日久之后,吕不韦也怕事情败露,便给赵姬找了个假宦官嫪毐。嫪毐不但跟皇太后私生了两个儿子,还意图叛乱,这就给吕不韦的死埋下了伏笔。

嫪毐和吕不韦都有自己党派,而他们的影响力是秦始皇最大的威胁。嫪毐跟赵姬生活在一起期间,得到的权利越来越庞大,秦始皇一定会除掉这个人,而把嫪毐引荐给赵姬的吕不韦也会难逃一劫。

然而嫪毐的“叛乱”却是由吕不韦告诉嬴政,才让其有所准备,并最终将嫪毐制服。嬴政念吕不韦多年来对秦国有功和告发嫪毐的叛乱计划,免了吕不韦的死刑,只是把他发配到洛阳,让他在家里老死。

但吕不韦多年的宰相生涯,让他有了数不尽的宾朋好友、门生故吏。吕不韦来到洛阳,这里反而成立国家的重心,各国使臣来拜会,朝中大臣来汇报国家大事,并且他还控制着秦国的财团,这也就等于控制了秦国的经济命脉。这让秦始皇非常的不安,所以秦始皇便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吕不韦看完信后,知道嬴政对他不放心,他不会有好下场的。

吕不韦了解秦国的酷刑是怎样的残忍,与其被折磨致死,还不如自尽还能留个全尸,想通后吕不韦便饮鸩自尽了。


大国布衣


古人云: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所讲的便是君命难违,道尽了臣子的辛酸和无奈。不过,帝王之术的可怕之处,并非明晃晃地取人性命,而是善用权谋,杀人诛心。秦王嬴政惩治吕不韦一事,堪称杀人诛心的典范,他仅用一封三十字的信,便令曾经风光无限的吕不韦,服毒自尽了。

说起吕不韦,大家自然是再熟悉不过了。这位富商巨贾,凭借自己雄厚的财力和精明的手段,得以利用子楚步入秦国政坛,甚至高居丞相之位。战国后期,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并称为战国四君子,而西方的秦国则有豢养三千门客的吕不韦。秦庄襄王死后,十三岁的嬴政即位,吕不韦得以把持权柄,成了秦国权臣。

随着嬴政的不断成长,吕不韦日益成为阻碍这位英主的障碍,君臣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显露。此前,吕不韦便曾与嬴政生母赵姬有过非同寻常的关系,后来又找来假太监嫪毐去服侍赵姬,因而早已引得嬴政不满。只是,由于嬴政王位尚不稳固,又考虑到生母实属不易,故而隐忍未发。

但后来赵姬与嫪毐私自生下两子,嫪毐又企图借机谋反,以篡夺王位。结果,事情败露后,嫪毐被处以极刑,赵姬所生的两个儿子也被处决。事情败露后,吕不韦难逃其咎,被迁往到河南封地,远离了秦国的权力中心。

嬴政最初是否对吕不韦怀有杀心,已经难以考证,但吕不韦到河南后,却依旧同很多政客保持联系。更令嬴政难以忍受的是,竟有人请求召回吕不韦。这令嬴政清醒地意识到,要想巩固自己的地位,必须要除掉吕不韦。

以当时的形势来看,嬴政完全可以下一道命令,逮捕诛杀吕不韦,甚至可以尽灭其族。但是,嬴政并没有这么做。因为嬴政心里十分清楚:吕不韦乃是于秦国有功的,还曾帮助自己的父亲获得了王位,如果生硬地诛杀吕不韦,很可能为背上一个屠戮功臣、忘恩负义的骂名。所以,这位年轻的秦王并没有使用粗暴的方式来惩治吕不韦。

不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秦王嬴政却用一封仅有三十字的书信,实现了诛杀吕不韦的目的: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这封信的内容被记载于《史记·吕不韦传》中,而吕不韦见此信后,便服毒自杀了。

按照《史记》的说法,吕不韦之所以服毒自尽,原因为“恐诛”。与此前嫪毐被五马分尸相比,服毒自尽无疑是“善终”了,可以免去不少痛苦。不过,曾经的富商大贾、秦国宰相,会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么?

仔细想来,吕不韦之死实则还有其他考虑,并非司马迁所用“恐诛”二字便能概括的。要理解这一问题,还需再仔细揣摩嬴政在信中所讲的内容。这封信虽然仅仅三十字,却从三个方面直击吕不韦的内心,令其不得不死:

首先,看“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一句。

吕不韦之功,是众所皆知的,早在秦昭襄王(子楚)在赵邯郸做人质时,便时常接济于他,后来又帮助子楚打通了在秦国的关系,最终继位为秦王。而且,吕不韦当政期间,对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方面,都是颇有功绩的。如今,嬴政竟于信中将这些功劳、苦劳一概抹杀,可谓是令老臣心寒。

其次,看“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一句。

嬴政继位初,吕不韦辅政,深受倚重,被尊称为仲父,其地位堪比项羽的亚父范增。可如今,嬴政反过来又指责吕不韦,称他与秦国并不沾亲带故,根本没有资格享有仲父之名。这无异于是在宣布与吕不韦划清界限,甚至是有些“翻脸不认人”了。

既无功,又无亲,吕不韦却享受着食邑,僭用着仲父之名,岂不就是理应被处死么?所以,嬴政又于信中命吕不韦和全家流徙到蜀地。须知,这一流放的处罚虽然没有直接要吕不韦的脑袋,却也无异于是将其全家往火坑里推。

吕不韦心中十分清楚,嬴政迟早是要对自己动手的,与其等着更为严苛的处罚,倒不如自行了断。更为重要的是,吕不韦心中盘算着,只要自己主动请死,那么家人尚有一线生机。因此,这位秦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未能眼见秦国一统天下,便服毒自尽了。


史海烂柯人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斗争中,有时候血淋淋的刀兵相见并不是最残酷的,最残酷是几个字,一封信就让对方惶恐不安,主动自杀。

秦国历来有明君贤相的搭配,比如孝公与商鞅,穆公与百里奚,惠文王与张仪等等,因为有这些英明的君主和贤能的相国才有秦国一代一代的积累,直至最后秦始皇最后统一六国,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大秦帝国。

秦始皇时期有两个很著名的丞相,一个是后期起了巨大作用的李斯,一个就是被逼自杀的吕不韦。但这两人都不得善终,好像秦国历来的相国善终的都很少,商鞅、甘茂、张仪、吕不韦、李斯等等好像结局都不怎么美好。

吕不韦是嬴政能回秦登基的关键人物,嬴政还在赵为质子期间,商人吕不韦就投机于他,在秦昭襄王死后,嬴政随着他爹子楚回国继位,吕不韦也借势到秦,入位相国之职。

吕不韦在子楚死后一直辅助年幼的嬴政,在嬴政没有亲政期间全面把持大秦国政,但他做得非常的出色,把秦国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对于秦国的经济、军事、法律等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变革,这为未来秦始皇能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嬴政总是要亲政的,但他面临着两大障碍,一个是以他母亲为首的嫪毐集团,嫪毐本是嬴政母亲赵姬的情人,本事不大,却有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野心越来越膨胀,秦始皇使用军事手段铲除了嫪毐,这算是清除了一大毒瘤。

但对嬴政亲政障碍最大的却是吕不韦,吕不韦在秦国侍奉秦国两代君王,朝中上下均为吕不韦的人,各个关键部门都为吕不韦的故吏门生。秦始皇要动吕不韦很不容易的。

嬴政要想收回权利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嫪毐案发后,嬴政借机免除了吕不韦的相国之职,因为嫪毐是吕不韦推荐给太后赵姬的,肯定有一定的责任,于是嬴政把吕不韦革职回封地河南居住。

人到倒霉时一定要低调,但吕不韦好像相国位置呆久了不习惯,到了河南依然高调如前,门前来往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不但国内一些权贵争相前往,甚至连六国使者都会去河南面见吕不韦,这就是找死的节奏了。

嬴政大为光火,一个革职相国还能有如此影响力,看来吕不韦在国中的势力不容小觑,于是就再次分封吕不韦去巴蜀,并亲自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说你对我们父子两人有何功能,能享受河南如此封地和待遇,你还是去巴蜀之地吧。

吕不韦此时才明白,嬴政已经不是那个年幼君王了,是真正的有为之君——秦王,嬴政为了能亲政和达到削弱相权的目的肯定不会让自己好过的,而介于嬴政残暴的性格,如果自己不做出了断,整个吕氏家族是逃不过这一劫的,吕不韦只有选择自杀来避免灭门之祸。


沉墨I方之城


根据《吕不韦列传》的记载来看,造成吕不韦自尽的直接原因就是秦始皇的一封信,虽然这封信中秦始皇只是严厉批评了吕不韦,并让其和家人迁往蜀地居住,不过吕不韦是极为聪明的,他应该是透过这封信料定自己早晚必死,这才喝下酖酒自尽的。

秦王信件的内容和背景

秦始皇继位的时候只有13岁,时任宰相的吕不韦独擅大权,甚至被尊为“仲父”,而嫪毐又霍乱后宫,这令嬴政极为不满。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年岁渐长的秦始皇与嫪毐、吕不韦的矛盾越发尖锐,这一年有人告发嫪毐并非宦官,且和赵太后私通生下两个儿子,还意图在秦王政死后立其子为王。嬴政于是令人严查此事,最终将嫪毐,以及他与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全部杀死,并夷嫪毐三族。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由于吕不韦已经成为了嬴政亲政的绊脚石,加上嫪毐案牵扯到吕不韦,于是嬴政免去了吕不韦的相邦身份,将其迁出咸阳,令其返回河南封地。

然而返回封地的吕不韦还不清净,各诸侯前来拜访的宾客络绎不绝。嬴政生怕造成动乱,于是在公元前235年,给吕不韦带去了一封信,责问其道,“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吕不韦在收到秦王的这封信后,“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

为何一封信便令吕不韦自杀

从这封信的内容看,秦始皇似乎只是对吕不韦“无功而被封十万户,无亲而被尊为仲父”表达不满,于是令其全家牵往蜀地。但在极为聪明的吕不韦看来,这封信却是足以致命的,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嬴政抹杀了吕不韦的功绩。吕不韦有没有功绩,那自然是有的,且不说正是在他的努力斡旋之下,嬴政和他父亲才能够返回秦国,并最终继承王位。仅仅以吕不韦担任丞相,先后辅佐异人、嬴政两代秦王的过程看,他的功劳就不小。然而嬴政却在信中说出了“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这样的话,这等于是将吕不韦之前的所有功劳都给抹杀了。

2、嬴政步步紧逼,意图幽禁吕不韦。嬴政为何要斥责吕不韦,即使如史料记载的一样没有明说,但我想吕不韦应该也猜的到,正是由于他返回封地后不断接待各诸侯使者,这才引起了嬴政的不满和猜忌,于是有了这封信的出现。而之所以令其和家属迁往路途不便、地处偏远的蜀地,就是对于他结交外人的一种惩戒。嬴政的这封信等于是传达了一个信号,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监视下,最好还是不要和外人来往了,不然我会以为你是要造反的。


秦始皇这封信虽然内容不长,传达的信号却很明显,等于是在告诉吕不韦,你对秦国没有功劳,你和秦国宗室没有血缘关系,我对你已经很不满了,你再和外人来往我会认为你是要造反的。我想吕不韦正是体会到了这封信中的意思,他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嬴政的绊脚石,他也料定自己即使乖乖迁往蜀地,恐怕也迟早会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

正是这封信让吕不韦明白,只要自己还活着,嬴政就不会放心,这已经是必死之局,与其最后被泼污水“因罪被杀”,倒不如自杀留个清白之身。于是吕不韦便自杀了。


香茗史馆


其实一直到汉朝,中国应该说属于贵族社会,虽然说也存在刘邦带着丰沛兄弟实现屌丝逆袭的案例,但是他们一旦取得政权成为国家新贵,他们仍然在建立一种贵族社会,贵族身份是一种强烈的社会标识,成为一个人建功立业的敲门砖。

有一句话叫:“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吕不韦绝对属于大夫这一类,在那个时代,处于这种身份最起码你得是要脸的,不能有现在好死不能赖活着思想。后来汉文帝的舅舅薄昭犯罪,按例当处以死刑,汉文帝并没有直接处理他,而是派人到薄昭的府上哭丧。薄昭明白了汉文帝的意思就自杀了。

吕不韦也是一样,作为秦王曾经的仲父,公开审判他既是给了六国口实,说秦王昏庸,认了一个小人当仲父,也是对这位对秦国做出重大贡献的贵族功臣的侮辱。秦王不愿意这样,吕不韦也了解规则,所以他自杀了,比之前人屠

白起的下场要好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