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應懂得讓孩子歇歇腳、喘喘氣

作為父母,應懂得讓孩子歇歇腳、喘喘氣

“這麼容易的題都不會,想不出來就繼續想,一直到想到會做為止。”兒子房間裡傳來了老公越來越大的聲音。

老公的脾氣我最清楚,對孩子嚴管,他自認容易的題,如果一年級的兒子做不出來,他就會要求兒子死磕到底,讓兒子自己想明白。

而兒子呢,一聽到他爸爸聲音提高八度,膽小如鼠,哪還有什麼思路,你即使讓他坐在那一個小時他一樣不會。

可老公偏偏較真,只要我去兒子房間,老公立即會說:“你別說話,讓他一個人想。”

在客廳的我,趕緊放下喝水的杯子,想著曲線救國的招數。

一進房間,就看兒子兩隻手託著腦袋冥思苦想的裝樣子。

作為父母,應懂得讓孩子歇歇腳、喘喘氣

這次我先去書桌前查看兒子的語文作業,跟他說哪些字寫的不好,要重寫。老公居然沒說什麼。兒子很聰明的照著我的話做了。

老公見孩子在寫語文,就走出了房間,我趕緊藉機湊兒子耳朵說:“兒子,前三個是順著數,後一個倒著數,答案是第四個。”

兒子終於放鬆了緊縮的眉頭,笑著出去告訴了爸爸,爸爸也雨過天晴高興地說:“對啊,一定記住要學會思考。”

看到我的做法,是不是好多讀者覺得:“慈母多敗兒。”認為今後孩子就會養成不愛思考的孩子了。其實我並不這樣認為。

我和老公對兒子都屬於比較用心的父母,我們相信兒子成績的優秀不只來自於學校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家庭的教育。

我與老公有些教育理念不同,在不引起家庭紛爭時,我保留著自己的方式,呵護著兒子的健康成長。

老公自認為簡單的題目就不允許錯誤,一定要思考出正確答案。而我則認為兒子現在不會,說明他沒理解題目或沒有思路,應該多給予指導,更不能因為他不會就用吼他、命令式的讓他自己思考。那樣只會讓孩子內心焦慮、恐懼甚至厭學。

作為父母,應懂得讓孩子歇歇腳、喘喘氣

我覺得比做錯一道題更重要的保護好兒子的心理健康,不能因一道錯題讓他內心播下焦慮、恐懼、厭學甚至討厭父母的種子,任其生根發芽。

即使下一次他再錯我也不會生氣,我曾在兒童書籍中看過一句話說,孩子的第一次出現的錯題,往後至少要練習五次以上才能改正。

對孩子出現的錯題,我會幫兒子用本子記下來,平時在玩耍時、期中考、期末考前予以練習,變換題目再考他,直到他會為止。

作為父母,應懂得讓孩子歇歇腳、喘喘氣

每個孩子和成人一樣,成人在工作中遇到困難,自己都會很有挫敗感,若同事、領導在對自己奚落、批評一番,自信、難過、焦慮、失落等等情緒都會隨之而來,大人承受能力比較大,也有自己的方式排解。

面對強勢的父母,孩子內心更脆弱,無法化解不好的情緒,只會積壓在心中對身心不利。

我願意用我的方式讓孩子內心能歇腳、喘氣。一方面幫助孩子成績進步,一方面不做一個對孩子非打即罵的母親。

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希望兒子成長中乃至成人,學習、生活及工作中,都不要因不會就否認自己,懲罰自己,而是學會先放一放,然後找到方法去克服困難。

曾在網上看到,父母因孩子做作業對孩子拳打腳踢時,我很心疼孩子。看著孩子被打倒在地,從容的又坐起來做作業時,我彷彿覺得孩子的心都死了。

生出來卻不好好引導教養,像《都挺好》中的蘇明玉說的:“為什麼要把我生下來。”

看著9歲男孩因在教室打碎玻璃自殺、13歲男孩殘忍殺害媽媽等等新聞。

震驚的同時,我和老公一直在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

原來脾氣暴躁,還打過兒子兩次的老公也越來越變好了許多。

曾輔導作業常會歇斯底里的我也變了許多。

會容忍兒子在沙發上看書,在餐桌上做作業,用鉛筆頭上的小擦皮,甚至他第一次把作業忘在家了,也急急忙忙幫他送去……

兒子也變了許多,更聽父母的話,小朋友約他出去玩,他會考慮作業是否做完,會主動做好自己的事。

想想現在的孩子太累了,上午六點四十起床,不能午休,放學一回家,就是各種作業,特別是我兒子,因脊柱側彎還有單槓訓練、各種康復訓練。

週末,他喜歡的街舞、樂高、美術及游泳,他每樣都要堅持去。

當兒子回家跟我說:“媽媽,你昨天考我的那道數學題,今天我在課堂答對了,老師表揚我了”時,我們為他高興。但老公和他或許都不知道,他道題是上學期做錯的題,今年我變換著題目至少考了他五六次。我的付出得到了回報。

當孩子放學回家跟我們說,語文老師鼓勵他會成為班裡的尖子生,我們為之高興。

真心疼兒子,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心陪伴他,不忘經常提醒自己多給他給他歇腳喘氣的時間,多給他點笑臉,讓他有個快樂的童年。

作為父母,應懂得讓孩子歇歇腳、喘喘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