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22亿欧元收购法国芯片公司,芯片产业“权力转移”能否成真?

近日,从去年七月就有传闻紫光收购法国芯片组件制造商Linxens的消息最终落幕,这场海外并购最终以22亿欧元成交,同时也是紫光集团目前对外公布的最大一笔海外收购。

随着国产芯片势力的不断崛起,以华为为首的多家芯片公司也逐渐开辟国外市场,国产芯片及技术的出海从一定程度上彰显出国产芯片实力的增强。

国产芯片出海大幕开启 并购破局专业壁垒

得芯片者得天下,随着5G时代的到来,芯片之争也愈加激烈。面临产业芯片短板以及巨大市场空间需求的矛盾,国家把芯片产业提高到宏观战略层面,资本助力也进一步加速,在国家+资本的双重驱动下,被称为“工业粮草”的芯片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包括华为在内,国产芯片实力的崛起也为海外市场的开拓提供了契机。不久前,华为就宣布计划在英国剑桥建立500亩芯片工厂,并在爱丁堡建立芯片研究中心。此后华为还宣布,已经获得全球40个5G合同,基站发货数量超7万个。华为将国产芯片出海一炮打响,掀起芯片出海热潮。

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集成电路企业,紫光集团除了近日以22亿欧元收购法国芯片公司之外,其旗下紫光国微的芯片产品也已经拿到国际权威认证,开始拓展国外市场,有人分析,紫光国微有Linxens在技术、市场与用户的加持,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上将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隶属于紫光集团的展讯实力也不错,作为新兴的芯片厂商,展讯曾在一年内向三星提供了1.8亿套芯片,并在印度、东南亚等地加速布局,海外市场的部署步伐进一步加快。

芯片行业专业壁垒厚实,为了占据科技制高点,全球产业通过并购重组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也是不错的选择。芯片出海,技术融合,在海外芯片市场的拓展上,中国的增速实力不容小觑。

中国芯全球话语权逐渐增强 自主核心技术是关键

随着华为、展讯、紫光等企业一系列动作,中国芯出海渐渐成为趋势,全球话语权逐渐增强。虽然与拥有30多发展历史的高通相比,国产芯片还处于刚起步阶段,但是以华为为首国产势力的崛起,正在逐渐打破对国外的依赖,国之振兴,芯片先行,拥有自主核心技术是关键。

紫光22亿欧元收购法国芯片公司,芯片产业“权力转移”能否成真?

近年来,涌现了像华为、紫光展锐、中芯国际等一批优秀企业研发的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国产芯片之外,国产芯片再次获得跨级增长。近日,国内一家芯片厂商吉迪思打破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实现了AMOLED面板驱动芯片国产化,这就意味着以后中国面板产业将实现国产化运作。AMOLED作为未来面板发展的趋势将会无所不在,而要实现足够真实的色彩画面自然离不开高性能芯片的驱动,面板芯片国产化无疑打破了国外的壁垒。

而国科也发布消息称,搭载CPU IP核的GK2302系列芯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固态硬盘主控芯片的完全国产化,也实现国产芯片在该领域零的突破。

众所周知,芯片产业投资大、周期长、技术难度高,要想一蹴而就完成弯道超车是不可能的,反而要打牢根基、立足长远、循序渐进才是长久之计。随着国产芯片世界话语权的不断提升,打开国际市场或许也只是时间问题。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