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高:因地制宜造“林”脱贫

“以前我们虽然家家户户都种杏树,但是苦于没有专业技术,所以每年就只能任由杏树生长,能收几个是几个。自从工作队来了以后,从修剪树枝到打药防治病虫害,给我们讲解技术,可帮我们大忙了!”4月25日,见到记者谈起阳高县园林处对杏农的支持,该县龙泉镇砖楼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宋广金感慨万分。

阳高县龙泉镇的砖楼村、太师庄村、花窑村地处县城西北,位于荒山脚下,是典型的贫困村。2017年县园林处工作队进驻三村帮扶后,通过实地调查和认真分析,因地制宜,把规划开阔林业产业作为激活村里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发挥园林处的专业优势,为三个村打造专属产业,实打实助推脱贫攻坚。

砖楼村曾有着种植仁用杏的历史,并且规模较大,是村民收入中的一项主导产业。2017年10月,园林处帮助村里建立仁用杏产业园区,打造“杏林”,对原有的仁用杏树地进行了打埂、修路等改造,并提供技术服务,现园区林地覆盖全村百分之九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看着这齐刷刷的一整片杏林,我这心里就高兴,要不是园林处帮我们,到现在还是这里一片,那里一块,缺枝短苗,不成规模。”村支书宋启祥满脸欣慰地说。

太师庄村的紫皮大蒜在当地很有名。近年来,由于品种落后,产量与口味都没有竞争优势。经多次考察,县园林处和龙泉镇政府合资,换优苗,造“蒜林”,带领村民代表和技术员从应县选购优质紫皮大蒜种苗,为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新增大蒜种植面积0.5亩。“去年种出来的紫皮蒜口感好,不仅卖的好,价格比其他品种高,我家半亩卖了三千多,省事又来钱快!”建档立卡贫困户王金宝说。

花窑村发展经济林,打造“松树林”。花窑村土质疏软,很适合苗木的种植。该县园林处根据这一特点,与村委会制定出帮扶措施:由村委会与村民协商拿出土地,园林处免费提供松树种苗,以村扶贫专业合作社管理的方式来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经济林种植项目,并指派技术员来进行指导教学。

同时,在苗木成长的过程中,以每天一百元的工资雇佣这些贫困户来进行照看管理,等苗木长大后,园林处再帮助销售,利润全部归贫困户所有。村支书赵登瑞对于这一帮扶措施,十分满意:“有了这个帮扶措施,我们的贫困户不用去外面打工,在家就能把钱赚了,还能掌握一些技术,从地地道道的农民变成懂技术的农民,有了技术,就不怕挣不到钱,就不怕脱不了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