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重在民,不在宿

民宿,作为一个有情调、有情怀、有情意的休憩空间,显然不止于居住功能那么简单,除了身体层面的安歇,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安放、精神的安慰。无论是在远离城市喧嚣的乡间,还是环境清幽的旅游区,“宿心”是重要的,人需要有短暂的安宁,然后在安宁中修身养性,净化心灵,升华精神。

而所谓“金宿和银宿”,更多的是硬性地界定民宿的硬件设施,包括环境、建筑、设施,也包括服务,这总有点怪怪的感觉,怎么感觉都像《西游记》中在上界守莲花洞的那两个妖怪——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近似儿戏,过于简单,却又明明白白地成为了一个行业性的划档标准。至于最核心的人性化、个性化、柔性化的“家”的情意和“心”的情调与情怀,却没有体现出来。

对于民宿,硬件是必须的,至于软件的服务,压根就不能称之为“服务”,这个词歪曲了民宿的特质,扭曲了投宿者的诉求,拉低了民宿的档次,因为“服务”仅仅是一种客情,而民宿之所以留客,靠的是一种“家”的亲情——对留宿者心的关顾与挂牵。

五星级宾馆硬件和服务难道还不够好吗?为什么在宾馆之外还有民宿这么一个另类的存在?

民宿,重在民,不在宿


民宿,这些年一直很火,实则是满足人们期望后的一种群体性认可。而既有宾馆酒店的标准化住宿,呈现出的空间形态和服务程序,与时下个性化的期待违和明显,少了灵活和随性,高大上有余,与人本性满足日渐疏远。

民宿,重在“民”,而不是“宿”,民宿要重视精神性和文化性的体现和满足,营造生活化场景和内容,把人们从不良的身心状态中解救出来,或让大家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抑或一定程度实现人们对情怀的满足。

民宿,重在民,不在宿

游客在外,基本生理活动的维持,旅途疲劳的恢复,抵御恶劣自然和天气的伤害,甚至病痛的养护都要依赖室内私密空间,以此摆脱身体的种种不便。

可见民宿的“宿”是全方位的,不仅是过夜睡觉,因此良好的设施条件是民宿发展必不可少的,尽量根据客人的生理特点和生理习惯安排不同的住宿环境。

民宿,重在民,不在宿


曾经,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未来,乡村必将让城市更向往,而民宿生活已经是未来乡村生活的探索和雏形。

民宿,让客人在就寝、就餐的过程中,感受平时生存苟且之外的生活美学;漫步乡野,偶侍稼穑,又可体验难得的闲情逸致;若能逗趣禽畜生灵,闻鸣拾吠,田园之乐瞬间满心,这些都是一种纯真的生活之需,无关功名利禄、浮世荣华。

可见,民宿是追求自然、自由和美好的生活空间,宾至如归已是基本要求,更多的是让客人“安心、放心、舒心、清心”,达成一种精神的舒适状态。

民宿,重在民,不在宿


民宿选址极其重要,常强调室外自然环境和意境氛围,大山大水应是基本达标。所谓深山藏古寺,正是远离尘嚣,方可醉卧自然。此等民宿必是今日精品,明日遗产。

中国古人对神往情有独钟,陶渊明结庐乡野,可谓最早的宿神实践,才有“悠然见南山”的神智驰飞。

唐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长安失意,心恋宣城和敬亭山,以此排遣孤寂和落魄,与山对话,山懂李白,李白神跃。

当然,这种体验也需要客人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层次之高尚,方可共同实现不一样的价值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