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站三种收费法 海底隧道收费何时全“联通”?

“我经常过胶州湾海底隧道,常看到有些车辆不慎进入电子收费车道,只能倒车回到人工收费车道上,搞得后面的车无法正常通行,严重影响了隧道的交通秩序。真不明白,一个收费站为何采用这么多收费方式,海底隧道的收费方式何时能实现全部联通?”日前,市民杨先生通过党报监督热线提出疑问。

杨先生家住西海岸新区,单位在崂山区。每天,他都要乘坐公交穿过海底隧道上下班。在海底隧道收费站,杨先生经常看到一些车辆临时调整车道,有时候他乘坐的公共汽车排在这些车后,只能倒车为其让道,导致道路拥堵。“旅游旺季马上就到了,这样的拥堵会更严重,之前我也反映过该问题,希望尽快将收费方式进行整合,可问题一直都没有解决。”

接到反映后,4月25日下午2点,记者来到隧道收费站现场调查。在西海岸新区前往青岛方向收费口,记者看到,几百米处设有交通提示牌,提示司机各种车道的走法。收费站单向10个车道分别被50米长的红色隔离带分隔开,其中几个人工车道排起了车队,而隧e通和琴岛通车道通行车辆比较少。下午2点20分,记者看到一辆挂“鲁B”车牌的黑色轿车进入隧e通车道,走到一半时便开始倒车,跟随在该车后面的三辆轿车先是停车等候,然后依次从红色隔离带里倒车出来,为其让道。下午2点22分和下午2点23分,一辆黑色雪佛兰轿车和一辆挂着“豫Y”车牌的银色轿车也分别从琴岛通车道倒车转入旁边人工收费车道。下午2点24分,一辆黑色轿车横着停在了车道入口处,估计是司机在犹豫该进哪个车道,斟酌再三后才驶入了中间的人工收费车道。下午2点47分,一辆银色轿车的司机也因走错车道与现场工作人员协商,工作人员临时打开隔离带上的隔离帽,引导其进入旁边的人工车道。在短短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内,记者就看到近10辆私家车因车道问题而出现“小状况”。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不仅人工收费车道与电子收费车道容易混淆,隧e通和琴岛通两个电子车道上也经常有司机“出岔子”。下午3点20分,记者看到一辆银色商务车从容驶入了最左边的隧e通车道,到了栏杆前司机才发现进错道了,只能倒车转入旁边的琴岛通车道。不出几分钟,另有一辆黑色轿车复制了前车的“行程”。而此时,正有一车辆因走错车道从琴岛通车道转入隧e通车道。一位司机边倒车边向记者抱怨:“这还是车少的时候,如果车多了很难倒车。不知道为什么两个电子收费系统不能兼容呢?”

在收费站,记者观察发现,西海岸新区前往青岛方向收费口因倒车引发的秩序混乱情况,比青岛前往西海岸新区方向要严重。“因为该收费口的车流,由滨海大道和旁边匝道的两股车流汇合而成。因为多数人工收费车道位于左手位置,这两股车流在进入收费区域时,存在交汇选择车道的问题,无形中增加了车流的混乱。”隧道口处疏导交通的交警说。一位专门在琴岛通通道和人工车道之间指挥车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一天能遇到很多走错车道的,有的车辆他们会引导其从临时设立的通行口改道,有的司机只能自己倒车改道。“其实这样倒车不但麻烦,而且还挺危险的,到了高峰期和旅游旺季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会乱成一锅粥。但目前因为收费方式不同只能如此。”他说。

就市民们的疑问,记者咨询了国信集团隧道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目前隧道有三种收费方式,除人工收费外,隧e通和琴岛通是两种电子收费方式。琴岛通是通过专门安装的设备进行扫描,而隧e通是通过注册车牌进行扫描,两种电子收费方式要兼容起来技术上比较麻烦。“而且兼容后如果同时拥有两种电子用户身份,会发生先扣哪个卡的选择性问题,因此,操作上也存在一定困难。”该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使用琴岛通过隧道的市民,可以享受通行费八折优惠,目前隧道琴岛通注册用户约在6万到8万之间。而隧e通是国信集团自主研发的ETC电子收费系统,注册和使用相对比较简单,近年来用户数量飞速增长,目前已拥有35万注册用户。一位安装了两个系统的市民表示,使用琴岛通比较优惠,但充值麻烦,有了隧e通后她也注册了该系统,可还是更倾向使用琴岛通,毕竟每次来回能省4元钱。“其实对于车主来说,兼容之后先扣哪个卡并无选择难度,但35万用户和8万用户之间可能确实存在一些资源分配张力,但无论如何,收费方式的整合还是大势所趋。毕竟一个收费站三种收费方式,两种电子系统还不兼容,本身就是资源浪费。”对此,有业内人士坦言。

采访中,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胶州湾海底隧道地形比较特殊,隧道内只有3个车道,但是双向汇入这3个车道的车流却非常庞大,如果隧道内发生事故堵车10分钟,收费口就需要至少1到2个小时的疏通时间,极大地增加交通压力和时间成本。尤其是旅游旺季,外地车辆骤增,更加剧了相关隐患。因此,收费口的交通畅通至关重要。对此,多位私家车主建议,尽快将所有收费口全部升级改造成为综合通道模式,可以通过测算车流量对通道模式进行随时切换,如此既不浪费设备资源,又增加了通行效率,更可有效地解决因错道堵车造成的城市交通隐患。

记者点评

“技术”不应成为“借口”

一个收费站,三种收费方式,其中两种电子方式还无法实现兼容,这一现状揭示了我市交通领域智能化技术发展的尴尬现状。此前不久,本报《曝光台》就曾以《城市交通出行,各自为战的智能化,不“互联”难“互通”》为题,讲述了我市交通出行智能化无法实现同城“联通”的问题。而隧道收费方式无法兼容所产生的错道倒车问题看起来虽小,也同样显示了青岛城市道路交通还需更加精细化管理和技术化升级之义。

采访中,记者发现,将隧e通和琴岛通真正“联通”,尽快对所有车道进行综合性收费改造升级,已经成了许多来往于青黄之间的市民之殷切期望。

近年来,随着青岛和西海岸新区的经济和人员往来日益密切,尤其是西海岸新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吸引了大量青岛其他区市的人员流入,无形中增加了胶州湾海底隧道的车流。目前,每日通过隧道的车辆大概7万辆,旅游高峰时接近饱和通过量10万辆,其中,使用电子方式通过的车辆已达50%。随着支付习惯的改变,这一数量还将持续增长,因此,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对隧道收费方式进行整合,有效改进通行效率已迫在眉睫。

无疑,面对市民如此的殷切希望,“技术有难度”不应成为障碍和借口,努力在技术上创新和突破,成为加强城市交通顺畅的切实“推手”,才是相关部门该有的责任和担当。采访中,隧道方面也表示,已就市民的相关诉求进行调研,会在近期进行技术性改造。希望承诺能尽快从纸上调研阶段进入切实实施阶段,有效推进青岛隧道交通管理升级换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