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六大门派之苏派建筑,江南水乡文化“藏而不露”!

脊角高翘的屋顶,江南风韵的走马楼,曲折蜿蜒,藏而不露,尽显江南水乡文化的韵味。今天我们要来说的是

苏派建筑

明代以来,江南巧匠几乎都来自苏州太湖之滨的香山,自古出建筑工匠,因从业者技艺不凡,人称“香山匠人”。

中国古建筑六大门派之苏派建筑,江南水乡文化“藏而不露”!

史书曾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的记载。苏州香山2500多年的历史,自古出建筑工匠,擅长复杂精细的中国传统建筑技术,创出了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一脉——香山帮

从匠心独运的苏州古典园林到气势恢弘的北京皇家宫殿,苏州香山帮匠人的精湛技艺代代相传,香山帮匠人的杰作苏州园林和明代帝陵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派民居建筑

古城南北居民较少,所以形成“南园”、“北园”,城内独特的双棋盘格局,形成坊巷与水巷平行。

若南北向坊巷,则就民居建筑的朝向就产生多种情况:东西向、东门南向,西门南向,西门北向等。

中国古建筑六大门派之苏派建筑,江南水乡文化“藏而不露”!

这种民居所处的坊巷大多是一面沿河,房屋进深浅而朝向差。若是东西向坊巷,则旧民居建筑的朝向均可南向,但为了尽量争取朝南的土地,因而产生往纵向发展的多进式及几落多进式建筑群,形成逐进封闭性院落式旧民居布局。

苏州旧民居的平面类型看似简单,像四合院或三合院,实际上是根据坊巷来因地制宜的平面类型。

大致有如下几种:曲尺型、三合院、走马楼、凸字形、工字形、H形、日形。除上述的平面以外,尚有利用上面的形成加以自由组合。

中国古建筑六大门派之苏派建筑,江南水乡文化“藏而不露”!

苏州旧民居给人们的印象,各种墙式的混合相连使用,形成小巷和水巷驳岸上那种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外墙景观;建筑造型轻巧简洁、虚实有致、色彩淡雅,层次丰富、临河贴水,空间柔和富有美感。

苏州园林建筑

苏州古典园林,本为私家或宗祠等的旁宅、堂边的“避嚣烦”、“寄情赏”、“达清幽”的游憩之所。

故其造园设计,不崇庄严伟大,而求幽静精巧,布局不重对称,规划因地制宜,随宜曲折,引人入胜。中国传统园林布局追求曲折之致的理论,讲求一个“藏”字,藏而不露。

中国古建筑六大门派之苏派建筑,江南水乡文化“藏而不露”!

中国传统园林讲求借景,中国传统园林中分布的古代建筑为:厅、堂、斋、馆、楼、台、亭、榭、门户、游廊、天井和巷道。

园林建筑中的点缀品,如:花墙洞、地穴门窗景、花街铺地、池、假山等,在苏州古典造园艺术的和谐统一,发挥了自身别具一格的、古建筑艺术的小品的风貌作用。

苏派寺院建筑

寺、庙、庵、观宗教建筑,历史上星罗棋布。从规模上说庵堂建筑较小,庙、寺、观则较大,从平面格局上看,庙寺观比较规整严谨。

而庵堂则因地制宜,庵堂建筑接近民居的布局与形式。它的风貌是粉墙黛瓦、清静素朴;而庙寺观都依中轴线进行对称均衡的布局。

中国古建筑六大门派之苏派建筑,江南水乡文化“藏而不露”!

主体和重要建筑,采用殿型建筑形式建造,子要建筑用硬山式(硬山加博风装饰)。从规格上看,殿庭建筑最高规格则用重檐庑殿式更具雄壮肃穆的使人崇敬的风貌感。

从整体上看,苏州的省、府、县的衙署、名人之地,所具有明显的这类建筑的苏州地方特色风貌。

苏派砖雕

千年文化,砖饰苏州,苏派砖雕是南方地区砖雕艺术典型代表之一。

苏州砖雕门楼清新秀雅、细致活泼、工艺精湛、气韵生动,具有写实风格和装饰的趣味,渗透着我国的民族传统和民俗民风,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理想。

中国古建筑六大门派之苏派建筑,江南水乡文化“藏而不露”!

苏州砖雕门楼是“藏与露”应用的经典之作,是古时文人志士审美情趣的外在物化。

苏州的砖雕门楼字碑大都是名人题字,精美的书法和典雅的砖雕往往相得益彰,使苏州砖雕更添了几分浓厚书卷气。

这些尚存在苏州大街小巷、集市镇落间的会馆牌楼及砖雕门楼,无一不是苏州历史文化的缩影,至今仍处处彰显着古城昔日的非凡。

中国古建筑六大门派之苏派建筑,江南水乡文化“藏而不露”!

悠悠岁月,赋予了苏派建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厚的人文情怀。时至今日,这些独特的建筑风格仍然活跃在历史的舞台。

这些传统的建筑工艺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建筑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