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师生遇上400年前昆曲好声音!

“此乃广寒游也。正是出家人所弹之曲,只是长宵孤冷,难消遣些。”上海昆剧团两名青年演员最近莅临澳大演唱《玉簪记·琴挑》选段,为“戏友论坛之南音北韵”活动拉开帷幕。活动汇集不少知名的昆曲演艺家,包括从艺60年的上海昆剧团一级演员张静娴,与澳大师生分享他们数十载与昆曲的点滴往事。

澳大师生遇上400年前昆曲好声音!

上海昆剧团青年演员演唱《玉簪记·琴挑》选段

活动由澳大中国历史文化中心、澳大蔡继有书院、上海昆剧团、上海发展昆剧基金会主办,澳大学生会中国戏曲协会承办,澳门中华昆曲文化协会协办,旨在普及和发扬昆曲艺术。


张静娴:《长生殿》开启昆曲情缘

澳大师生遇上400年前昆曲好声音!

张静娴

1959年夏,张静娴进入上海市戏曲学校昆剧演员班,师从昆曲名家朱传茗,学的第一段曲子就是《长生殿》的《念奴娇序》。“我和昆曲经过了太多坎坷、起落。回头望,却觉得所有艰难困苦都是值得的。是昆曲选择了我,也很感谢遇到了好老师,打下了很扎实的四功五法基础。”

张静娴在1966年毕业,却遇上文化大革命爆发,不得不改行演起革命戏,到80年代上海昆剧团恢复才重新踏入昆剧的世界。“我当时也32岁了,上有老下有小,做梦都没想到还能演闺门旦,我很珍惜这个失而复得的机会。”

重返舞台后,她找到上海昆剧团时任团长俞振飞拍曲子,唱的正是《长生殿》的序格《醉花阴》。“我当时一听老师唱,就傻住了。老师是唱小生的,怎么能够把旦角的腔也唱的这样好?我从前还比较幼稚,理解不多,现在在更高的起点上再学习,真有茅塞顿开的感觉,明白昆曲到底该怎么唱。”

2005年开排全本《长生殿》,张静娴担任全剧艺术指导,并在第三本《马嵬惊变》饰演杨贵妃。全本《长生殿》整整43折戏,连演四天,可谓《长生殿》问世300年来最恢宏的版本。“昆曲影响我最深的是中国文人的理念、为人处世的方法,是需要修炼一辈子的境界,不会觉得可以止步了。”

丛兆桓:昆曲是400年前的好声音

澳大师生遇上400年前昆曲好声音!

丛兆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丛兆桓也向师生分享他的艺术生涯。他说话铿锵有力,全然不似已在耄耋之年。“我今年88岁了。同学们不要这么惊讶,要是觉得我不像个老人,不用吃营养品,来唱昆曲就行了!”他指昆曲艺术的文学性、唱词的精致在中国348个地方战曲剧种中绝无仅有,是没有完全开发的宝藏,更是“四百年前的好声音”。

丛兆桓又说,他的前20年在看听学演,后20年在编导思悟,1992年离休后重新学习,四处讲学。“昆剧之后的路,最关键是把握好创新和传承之间的‘度’。人才的培养、艺术的创作、从演出到理论研究,都是要很多人、花很多时间来做。我活了80多岁,却觉得人生非常短暂,这一生就做一件事,却还没做好,好多事没弄清楚,我期待后生们的努力。”

蔡安安:昆曲是真正情人

澳大师生遇上400年前昆曲好声音!

蔡安安

爱好昆曲的澳门资深电影家蔡安安表示:“昆曲是神圣的艺术,我学话剧出身,在中央戏剧学院时,老院长常说‘是演员就要学中国戏曲’。”他自首次学习昆曲《夜奔》,至今已有60余载,亦曾登台演唱,笑称自己是一名业余“曲友”。“百学不如一练,百练不如一演。我从学、练到演,昆曲跟了我一辈子。我曾经和我夫人说,我真正的‘情人’就是昆曲。我这一辈子就是爱它,有时候做梦都在唱昆曲。我导电视、做电影,很多灵感都是从昆曲里来的。”他直言,无论学甚么都讲一个“韧”字,只要肯学、下苦功夫,就能拥有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