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么知道“天上一日,地下一年的”?“天上一日,地下一年”有科学道理吗?

康富爱


如今看来只能说是一种巧合,表现的是一种人们对“长生不老”的向往,还有对天上生活的羡慕和敬畏!

当然,这里的“天上”指的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这句话基本都出现在神话故事里。对于这句话表达的意思,人们并不会太当真,当然更不会去想方设法证明这句话的真伪!

但如今我们知道“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确实有科学道理,理论上甚至会出现“天上一秒,地上一年”的情况!

科幻电影《星际穿越》里就有这样的故事情节,主人公在黑洞附近逗留几小时,重返地球时,他的女儿已经成为老人,地球已经过去几十年!

这种情况真的可以发生,而不是科幻!有两种方式!

一是速度。只要速度足够快,无限接近光速飞行,时间膨胀效应就会很明显。比如说乘坐亚光速飞船飞行一天再重返地球,那时的地球可能早已物是人非,甚至会过去几百年了,这取决于飞船速度到底有多接近光速!

第二就是引力!只要在引力场足够强大环境中呆上一段时间,再回到引力场较小的环境中,也会出现时间膨胀,时间会变慢!比如说在引力巨大无比的黑洞附近逗留,距离黑洞足够近(不要被吞噬了),回到地球时,也可能过去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

这也说明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核心思想,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的!


宇宙探索


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个故事是说,有一樵夫,一日砍柴时逢中午小憩一会儿,醒来发现身旁有一山洞进去可有两个白发老翁面对石桌下棋。观的入神,不觉过了七日。二老翁酣战方止。樵夫怏怏而去。下山回家,见一老头在自己家里。一个老太太在家做饭。问说何人,皆说这家人。樵夫怒而斥之,我几天没回家你们就雀占鸠巢,把我家变成你们家了。岂有此理,这对耄耋夫妇很是委屈,我们世世代代祖祖辈辈在这几千年了,这么就是你家。……。最后樵夫才弄清楚,自己洞中看了几盘棋,转瞬世间就闪过几千年。

包括《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等古代神话传说故事,不能排除外星文明到访过地球,给当时愚萌的地球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能当时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语言文字文明。所以只是象形、声形等传递,传递过程中就走了样。到作家整理写书时,在加入自己的发挥,就变成了如今的经典文学作品了。古今中外莫非如此。


顽石补天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这句话经常会出现在古代神话作品中,意思也显而易见,天上一天的时间等于地上一年的时间。古人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这是真实的吗?


当然,在古代,科技水平不高,人们没有上过太空,但古人又是极其聪明的,他们懂十二干支,能推算时间,他们推出月亮,太阳的不断变化运动,认为他们的时间与太阳,月亮在天上的时间是不一致的,再加上古人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对天空美好的向往,他们相信有神仙的存在,而神仙必然是与凡人不同的,他们可以长生不老,能永生,而凡人百年之后就归于尘土。所以得出了“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结论。


那么,“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只是一种古人作品的艺术手法或想象吗?也不能说全是。它还有一定的科学根据。毕竟古人那时候科技不发达,他们有些事全靠想象,但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后来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可以加以解释。时间是相对的,它会随着运动的变化而变化,而我们都知道,在地球上与在天上(也就是宇宙中)由于引力,空气密度等原因导致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所以时间也就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样说的话,似乎“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又有点道理。


古人们能提出这样的话,也自有他们的道理,不管是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也好,还是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也罢,都属于我们中华古老的传统文化,是真是假,就由后人评说了。


时间史


之前在《西游记》中看过“天上一日,地下一年”的说法,古人知道这种说法只能是凑巧。

之前曾回答过一个问题,问:为什么神话故事中嫦娥住的地方是广寒宫,难道古人曾登上过月球知道月夜很冷?今天这个问题和这个还是比较相似的。这非常可能是作者对天庭中的神仙长生不老或者寿命非常长的一个解释。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说法现在是有科学依据的,这主要应用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中有时间膨胀效应,就像作者描述中所说的,物体的运动速度会影响自身的时间流逝速度。运动速度越快时间流逝速度越慢,无限接近于光速运动时间无限接近于静止。

广义相对论中也有时间膨胀效应,主要是跟时空的弯曲程度有关,从表面上来说引力越大的地方时间流逝速度越慢。就像《星际穿越》中出现的一小时等于地球上七年的情节,主要就是因为主角一行人去到了距离绕黑洞公转的行星,黑洞周围质量是非常大的。

并且现在这种时间膨胀效应已经被实验证实和应用,导航卫星需要根据相对论算出时间差之后矫正时间。对一些衰变时间固定的元素,加速它们衰变时间变长,这个实验科学家有做过。



科学黑洞


道家、佛家都有静坐的修行。用佛学的语言就是入定。心念达到彻底澄清时,最贴近道!此时便可“看到”任何东西,小至分子、原子、飞米,佛经里称为微色尘,分解到最后最小就是空的(光子与波等无质量非粒子)。大可到太阳、宇宙其他星系。甚至超出人类理解范畴的“天”:色界天、无色界天。甚至不是我们肉眼可见的时空(饿鬼、地狱)。科学只能观察物质,物质存在才是存在。这就是科学的一个局限。两千年来,甚至更遥远的过去。佛教和非佛教的,只要修行禅定,都能“见到”本文的问题,所以古人知道。


平凡境界无为无我


古人知道“天上一日,地下一年的”,当然是碰巧的!

很多人因为现代物理学的迟缩效应和时间膨胀效应,可以计算出,如果有飞船从地球飞往280万光年以外的仙女座上,飞船可以在8—9年到达仙女座,但是地球上已经过去280年了,还真的是“天上一日,地下一年”。因此就说,古人也了解宇宙星辰,甚至也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其实是非常荒谬的。古代很多说法明显都是随口说的。比如天上一日、地下一年。其实,最早的传说是一个放羊的观看两个道士模样的人下棋,后来等棋下完了,羊倌发现自己的羊铲以及腐朽不堪了。

中国由于儒家思想在宋朝以后的强大阻碍作用。因此到了明朝以后,当我们醉心于用八股文来选拨所谓的只讲道德的人才时,西方已经在进行文艺复兴。此后在明朝末年,当西方已经发展出科学的时候,我们仍然在信奉“只要道德水平高,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现在看到西方现代科学发现的宇宙中的一切,有的人就说我们早就发现了,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甚至有点恬不知耻!


地震博士


我们常说古人的智慧非常高,而流传至今的“知道的越早,越能早遇见贵人,会有大出息”的三句话,虽不知是否属实,但确实是受益匪浅。

那时候的人们总会得出一些让人想不到的结论,在没有现代先进科学依据指导下,有很多东西他们根本就没法解释,可是他们就能说出来。就比如在《西游记》中的一句: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孙悟空到天上去做了官,可是当他知道自己就是个管马的以后就回到了人间,当年那些小猴子都已经老了,这时有猴子说出了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这是吴承恩在小说中借助猴子的嘴说的,他既然能写进小说里,肯定那时候就已经有这句话了。

他们是从哪知道的这些呢、那时候的人们对生活总是充满着想象,他们认为在天外是有神仙存在的,而神仙总是能活的很久很久,所以大家都渴望能够修仙上天得到永生。那时候在地上一般能活五十岁左右,到了天上就是几千年,这么换算下来的话,天上的一天就能顶地下的一年了。

在现代支持这句话的科学依据又是什么呢?记得看过的一个科教类节目说过,当速度超过光速以后,时间就会比我们认为的过的更快,不过现在我们我们的技术还没有能力把太大的物体加速到这么快,只能将一些很小的粒子加速到光速。还有一种说法是天庭就相当于金星。因为金星的一天相当于地球上的一年,而金星上一年是224天,按照这样计算也能说得通。

除了“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古时候还有很多话总是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今天的人去借鉴,慢慢体会,意味深长,依旧让人回味无穷。

第一句,“天地载道,道存则万物生,道失则万物灭。”一句话的意思是,世界上存在的所有东西都有它自己的价值,全都按照一定的规矩存在着,只要规矩不变所有东西就会存在,一旦失去了规矩,所有的东西都会消失毁灭。这是大家都明白的大道理,我们要搞清楚其中的深意,关系到我们自身的道理。每个人不论做什么事都应该按规矩来,破坏了这个规矩必定招来祸事,要做一个善始善终的人。

第二句话,“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炎炎之火,灭期近矣。”意思是一切事物都遵循物极必反的道理,当达到极限的时候就要懂得收一收,否则将跌的很惨。反映到现实生活中的道理是:当我们做事业到达了自己的极限的时候,必须要懂得知足,知道停下来,不要一味的往前冲,搞不好就要摔跟头。成就事业不难,难的是怎么能把自己的这番事业长久的守住。

第三句话,“自知者智,自胜者勇,自暴者贱,自强者成。”这句话不难理解,意思是知道自己的人都是智慧的,能超越自己的都是勇敢者,自己放弃自己的都是卑微低贱的,自强不息的人能成就大业。

这句话就是要求我们明白“我是谁”,只有知道了自己到底几斤几两的人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自己是最大的敌人,也是最难打倒的,能战胜自己的人肯定不会平凡一生。

我们佩服古人的智慧,羡慕他们能懂得的东西。其实对于我们来说这些都是些易懂的道理,但实践起来却很难。业精于勤,荒于嬉,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就看你怎么安排这些时间,每个人都挺忙碌,就看你愿意将时间挤给谁。


无笔史官


度日如年,是说日子难过,快活似神仙正好相反。我原来是是天门县农村人,生活多有不如意者,那地方环境比较差,人又相互不合作,大家都比较难一些,今年我从武当山下来,回了一趟天门,那地方真的很落后,这么多年,基本没有变化,人们除了会吹牛,似平没有任何进步。有能耐的都通过高考出去了,会做生意的都到外面去做生意了,有力气干活的都去外面打工去了。留在天门的大多是老弱病残者,当然也有少数人在天门,这些人为什么各方面都不差,不是老弱病残而能在天门留下来,你去看一下就知道了,他们在那里也是过着神仙一样的生活,好像很高兴的样子。


武当山道姑


古人有言:“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还有言:“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这只能说明古人对于长寿有着某种执迷而已,这也只是一种巧合而已。

古人当然不知道相对论,在相对论中,时间是相对的,对于以不同速度运行的人,各自都有其独立的一套时间量度。在西游记中,就有着“天上一日,地下一年”这样的记载,曾经我们都以为那不过是神话中才能出现的情节,认为那不过是古人的一种美好想象而已,但是今天,我们却猛然发现,所谓的“天上一日,地下一年”已经不再是神话传说而已,在现实世界中,完全有可能发生。

但是古人为什么会知道这个呢?只能说这是一种巧合而已,古人的美好愿望,今天能有办法让其成为现实。古人认为天上住着神仙,而神仙的寿命是很长很长的,古人平均的寿命只有三四十岁,古人就幻想着某一天能够羽化升仙,然后与天地同寿。如果能够在天上生活的话,那么天上的一天相当于地上的一年,假如一个人在地上能够活50年的话,那么如果他能够成为神仙并在天上生活,他的寿命将会有接近2000岁。

这是古人的美好想象,包括古人认为月亮上有广寒宫一样,认为天上真的有神仙生活。但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我们,古人的想象真的可以成为现实。假如有一艘飞船,能够以光速的99%运行的话,那么飞船上的人过一年,相当于地球上的人过7年,这并非是没有道理的,相对论的这种时间膨胀效应已经得到了证实。这主要与速度有关,只要是速度足够快的话,那么时间就会相对变慢很多。

记得科幻小说《三体》中程心乘坐光速飞船飞到了280万光年外的仙女座,结果只用了几年的时间,这就是相对论的魅力,但是如果是对于地球上的人而言,时间就是过去了280万年。时间是相对的,不同参考系里的人各有一套时间量度,《星际穿越》中主人公降落在了一个星球上,结果他只在星球上呆了几十分钟的时间,地球上已经过去了7年。那是因为这个星球很靠近黑洞,引力场很大,时间流逝相对缓慢。

至于说古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觉悟,我觉得这只不过是古人对于不同的空间存在时间差的一种模糊的描述而已,虽然古人说得也没错,但是毕竟他们也拿不出任何的理论依据,所以这只是一种巧合而已。


镜像宇宙


“天上一日,地下一年”这句话,我所了解的最早是出自西游记,比如孙悟空去当弼马温,然后嫌官小又回到了花果山,众猴道:“天上一日,下界一年”。

至于古人是如何想到的这个设定,这一点就不清楚了,或许只是凸显一下仙界的不同吧。如果非要扯上现代科学理论的话,那也只有相对论了。



比如在狭义和广义相对论中,分别有速度越快,时间越慢;以及引力越强,时间越慢的结论。如果仙界的环境按此标准,那么就有两种可能:

①仙界相对于地球的速度非常快,要达到光速的99.999625%,就能做到天上一天,地下一年的情况。

②如果仙界与地上不存在相对速度,那么仙界必定是一个引力极强的区域。导致仙界刚过一天,而地上却以过去了一年之久。


实际上,上述结论已经在现实生活有了应用,比如GPS卫星,它在两种结论的影响下,每天都时间都要比地上快38微秒。

期待您的点评和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