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国人对莫言都是怎样评价的?

醉心创作


有人说因为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小说将大量翻译成各国文字,不久以后,最为国际社会熟知的中国作家将是莫言,不再是鲁迅,也就是说莫言将超越鲁迅,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标志性人物。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但是在日本和韩国莫言却不是最受关注的中国当代作家。在日本是阎连科最受重视,在韩国是余华最受欢迎。

而近百年来日韩圈地最多受众最多的中国文豪只有鲁迅,鲁迅在日本韩国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在日本鲁迅被称为“国民作家”,世界上第一部《鲁迅全集》在日本,第一部《鲁迅传》也是在日本,鲁迅的文章至今在日本的教科书上。



2000年以前,韩国译介最多的依然是鲁迅的作品, 鲁迅的很多作品都出现反复翻译出版的情况, 仅《狂人日记》就至少有5 个版本以上。 2009年,以鲁迅小说全译本收入英国“企鹅经典文库”为标志,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旗帜的鲁迅在历经83年之后,终于打开英美主流市场。

鲁迅就是鲁迅,经典就是经典,历史长河更显出其价值。

诺贝尔奖不是伟大作家的标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无名之辈大有人在,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世界文豪比比皆是,像托尔斯泰、左拉、易卜生、卡夫卡等等。

鲁迅是新文学的创造者,是百年来无人超越的巅峰,当好事的读者问起莫言,是不是已经可以取代鲁迅成为中国文学的新代表。



莫言回答说:我从小就是受鲁迅的影响,一直模仿、一直努力的深入想超越,但受他的影响实在太深,始终不能也不愿从鲁迅的影响中跳出来! 莫言称,自己最崇拜的作家就是鲁迅先生,虽然侥幸获得了奖,但与大师鲁迅还差得很远,还补充说到,愿意用自己所有作品来换鲁迅的《阿Q正传》,都换不来的!

鲁迅莫言虽然都是著名的作家,但是历史价值和文学意义截然不同的,分析比较一下以便更好的认识。

一,文化底蕴不同,鲁迅的一代大师

莫言是小学生作家 鲁迅出身于小官僚家庭,日本留学,国学大师章太炎弟子,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堪称一代大师,文坛主将。1918年5月15日,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发表,震惊文坛。

莫言是典型的农民子弟,莫言在小学五年级时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主要从事农业,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1976年莫言参军,在部队担任图书管理员的四年时间里,莫言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书籍,将图书馆里1000多册文学书籍全部看过。1985年初,莫言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莫言是一个很有天分的自学成才的作家。



二,鲁迅是启蒙立人的思想,莫言称是为老百姓写作

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 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温暖的第一要著,是改变他们的精 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为此,鲁迅操起了从精神上对中国人进行思想文化启蒙这个武器,用以唤醒昏睡的中 国人,使其觉醒、觉悟起来,看清自身劣根性,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因此鲁迅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立人”。鲁迅小说目的就是“疗治国民性”,都是围绕着这一使命展开的, “揭示病痛, 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莫言宣称“作为老百姓的写作”, 直接把写作身份定位于一个“老百姓”, 莫言出身农民, 当兵之前一直生活在农村, 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百姓”, 他熟悉农民生活、农民情感以及农民的说话方式,是农民写农民,随心所欲。莫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重视与融合, 给他的文学注入了与启蒙思路不同的特色,同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流氓性野蛮性落后性让人瞠目结舌。莫言不是思想家,是一个地道的文学家,笔下人物是农民的原始精神反抗精神,芜杂和粗俗变成了莫言的一大特色。



三,鲁迅对农民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莫言写农民是屎尿横流丑陋变态

鲁迅创造了一系列不朽的文学人物形象。例如:孔乙己、祥林嫂、九斤老太、阿Q。其中的阿Q,作为精神胜利法的典型,更是具有国际意义与影响。他们不但在中国文学的画廊中,即便在世界文学的画廊中,也是经典,至今还熠熠生辉。鲁迅的小说基于启迪民众、解剖国民性的出发点, 把农民作为文化批判的载体, 批判他们的文化心理弱点, 关心他们的命运, 并从他们的命运中进行深刻的社会批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被侮辱被损害者给予巨大的同情。

莫言说:“我是一个出身底层的人,所以我的作品中充满了世俗的观点,谁如果想从我的作品中读出高雅和优美,他多半会失望。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藤结什么瓜,什么鸟叫什么调,什么作家写什么作品。我是一个在饥饿和孤独中成长的人,我见多了人间的苦难和不公平,我的心中充满了对人类的同情和对不平等社会的愤怒,所以我只能写出这样的小说。”



有人称莫言是个没有思想只有感觉的作家,,他笔下的人物始终都像打了兴奋剂,沉浸于颠颠倒倒、离奇癫狂而漫无目的、漫无边际的感觉世界里。莫言所描写的农民充满野性原始性的冲动,他们奋力挣扎、顽强生存, 无所顾忌,谱写生命的华丽篇章。莫言的所叙述的原始性滑向了不可遏制的动物性,醉心写脐下三寸和酷刑血腥,迷失于民间立场不能自拔。

莫言下笔极其血腥残忍,抹煞了一切关怀和温情,中国传统文学里的含蓄美被他全盘破坏,屎尿横流丑陋变态,极尽渲染之能事,字里行间透着血腥和疯狂,各种描写逼真的大便, 各种乱伦与病痛, 各种鬼怪与幽灵, 各种血腥的杀头与屠杀, 扒人皮、凌迟、檀香刑等各种酷刑, 充斥着莫言的小说。



某些评论家把这种变态升级为“暴力美学”,莫言的口味之重的确是前所未有的。

莫言用愚昧,丑陋,狭隘,放荡的人性去描绘中国人,在某些人眼里觉得是丑化中国人,如此粗俗不堪是为了迎合西方的口味而已。

学者韩德强就在其微博中表示:“对莫言从来没有好感。用欲望否定意志,用下半身否定上半身,用兽性否定人性,用意识流否定结构,用胡思乱想否定现实,用个人否定社会…,所以,才会被西方看中。三十年文学流氓化、汉奸化的典型代表!”

莫言和鲁迅最大的差距就是思想,莫言小说思想的浅薄与苍白,而成为其作品最明显的硬伤,莫言常以“素人作家”来为自己思想与理论的贫乏辩护。莫言作品的粗鄙化很明显, 内容的空洞、价值观的混乱、缺乏诗意和人性的高度,自我人格矮化。鲁迅的深刻是莫言永远所不能及的,莫言超越鲁迅只能是个传说,是个神话而已。


非常道毕延河


莫言是一个作家,而且是一个被官方认证过的作家,即获得过中国的矛盾文学奖,又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可谓是风云人物在文学领域中。一个获得这么多殊荣的作家,现在去评价他,即便是排山倒海的群众唾沫星,也震撼不动他在当今文坛的地位,因为“唾沫星”自身就没有力量。

莫言的作品,《蛙》、《丰乳肥臀》、《生死疲劳》我都看过,就冲着他的诸多光环去阅读的,看后唯一的感观就是:粗俗、龌龊、下流、媚俗、………字里行间看不到美感、看不到悲悯、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光亮、看不到指导的价值,只为揭露人性的丑恶、人性的贪婪、人性的弱点入手而写,文字中处处透露着对权势的倾慕,对平贱的鄙薄。

一部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是让读过它的人,在了解残酷事实真相后依然有勇气去爱,相信黑暗是暂时的,光明一定会来到,在绝望中产生新的希望,只有这样的文学作品才有无限的生命力。揭示的同时已经蕴藏着巨大改变的力量。只是简单丑陋的揭示,我相信会写的作家比比皆是。

这个时候,有人会说了:你这样说莫言的作品,是因为你嫉妒、你浅陋、你寡闻………,他写得不好,为何得如此多的奖?我只想说:像莫言一样没有深远价值的作品,而能得到殊荣的不只是我们中国才有,世界各地都存在这种现象:譬如德国歌剧作家曼依贝,生前在欧洲红极一时,今日定为一个庸俗肤浅的作家。唯有时间能够证明其真正的价值。

民族优越感,民族排他性这是世界各民族之间都有的。德国作家常常把法国作家写的法国人丑陋的书翻译成德文,以鄙薄法国人;西方人也常常把中国作家写中国人丑陋的文章,翻译成他们的语言,以偏低中国人。因为用你的人抽你自己人的耳光更响亮、更有说服力、更不带民族的偏见,只要扯上这样一面旗帜,就可以把什么狭隘、偏见都遮盖————这是你们自己人说的,我们的心胸是开阔的、我们是绅士的。

世界认同,世界公平是一种理想主义,是一种幼稚的、美好的愿望罢了!





凌寒独自开


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当年论述鲁迅的三大特点:即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及由此形成的伟大的鲁迅精神,号召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学习鲁迅精神。

鲁迅诞辰80周年的时候,毛泽东主席写了七绝两首,题目是:《纪念鲁迅八十寿辰》其一,

愽大胆识铁石坚,万光剑影任翔旋。

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

其二,

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

那么为什么国人不喜欢莫言的作品,有人这样评价说:"售国人之陋,邀夷人之赏″。一部《红高粱》把国人的斑点展示给了夷人得了一个西方奖,知耻否???

一名中华民族的脊梁与一个无脊梁的小丑相比,有可比性吗?

如果真的相比,我只能这么形容:鲁迅是座泰山,那么莫言只是倒靴之尘而己。




沁园飘雪


这一切的缘起在于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具有中国国籍的作家,加上大众对于诺贝尔文学奖的“迷之喜爱”,让莫言得奖这事儿成了巨大的新闻事件,莫言直接被一些人捧上了大师的位置。

在当代作家中,莫言的文学作品确实不差,确实属于中国当代作家一流水平,但以世界文学标准来衡量,莫言目前已经发表的作品,至多三流。

顾彬说过,“中国当代文学垃圾论”,很多人可能受不了这种判断,但看看中国当代文学圈子文化,以及作家们的“怒其文学本身的不争”,而是争名夺利,垃圾说还是有道理的。

再举一个出版例子,莫言的作品全部转会浙江文艺,据说是三千万转会费,去年年底竟然编出一本莫言给孩子的语文课,真是糟糕的出书的方式,先不说莫言的文字适合孩子读吗?单就一个伟大作家,怎么会同意别人用这种方式来编自己的作品,这确实是精致的利己主义。

莫言获奖过去七年了,他几乎没有写出像样的作品,估计还会吃这种名利的老本。

你喜欢莫言的作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老李有刀


说起莫言,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称他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朵奇葩,绝不会过分。作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是他把中华文化,带进了世界舞台,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再献辉煌。

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生,中国著名作家。

他的小说:红高梁,蛙,酒国,檀香刑,丰乳肥臀等都深受全国各地民众的喜爱。

其实这则在网上流传至今的酒色赋,让人读后深有感悟。

《酒色赋》

如果世上没有美酒,男人还有什么活头?

如果男人不恋美色,女人还有什么盼头?

如果婚姻只为生育,日子还有什么过头?

如果男女都很安分,作家还有什么写头?

如果文学不写酒色,作品还有什么看头?

如果男人不迷酒色,哪个愿意去吃苦头?

如果酒色都不心动,生命岂不走到尽头?

这则流传甚广的《酒色赋》,到底是不是莫言所作,至今还是个谜。不管谁写的我们姑且不论,但它道出了人生的真缔,也道出了人类生活千万年来不变的本性。人类都是在酒色物欲中繁衍沉浮,它是人类生活生命的主题,也是人类和平友谊有爱交往的桥梁。失去它生命生活将会没有激情和动力。

古有《昭君出塞》就是用美色和亲结盟,兴国安帮。还有董卓,貂蝉,吕布都是在酒色权势物欲中迷失了自我,乱了时局,丧了性命,丢了江山。从平民到伟人到名流,哪一个离开酒色物欲了?从伟人……斯大林,卡扎菲,萨达姆,到名人……拳王泰森,艺人……谋……龙……挺…峰,再到文人墨客、平民百姓,有几人不近物欲酒色的?虽没记载,但不近酒色者肯怕还是不多的。孔子说过:食色性也。圣人道不避之。世人以色尽兴,沉迷之中,那就是正常之事了。

美国的红灯区,奥门的大赌场,日本的KTV,中国的洗头房,网上的召女郎。哪个不是在酒色上下功夫——谋取物欲或欲望的?就是酒色让人奋进,就是酒色让人堕落,但就是酒色,才使生命生活更有激情动力。天天物欲横流,夜夜艳歌艳舞。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酒色,酒色是人类生活生存永恒不变的本色;也是人类生活永恒不变的本质。多少时局时事都是因酒色而改变。用酒色和亲结盟安帮,用酒色扰乱朝纲。

因此酒色让人陶醉,因此酒色让人迷恋,因此酒色让人流泪,因此酒色让人灾难。因此酒色让人争斗,因此酒色让人亲密,因此酒色让人奋进。

只因酒色

只因酒色,有的人为此逍遥自在;

只因酒色,有的人为此相互格斗;

只因酒色,有的人为此倾家荡产;

只因酒色,有的人为此家破人亡;

只因酒色,有的人为此锒铛入狱;

只因酒色,有的人为此身败名裂;

只因酒色,有的人为此安定大局;

只因酒色,有的人为此暗箭伤人;

只因酒色,有的人为此疯狂作恶;

只因酒色,有的人为此篡位夺权。

再过千万年,酒色还是人类生活的主旋律。

莫言的每篇小说,都深刻道出了人性——好与坏,丑与美,邪与恶在现实生活中的本性。深入人心,所以深受广大读者作者和民众的喜爱。

即兴感叹,望君指正,有错即改,在此谢谢!俊波🍎🍎🍎🌹🌹🌹🙏🙏🙏图均来自网络。








俊波2494777000894


当今的世面就莫言的评价,褒贬不一。然而发现,褒奖的大多是中外文学界名人,贬斥的多为名不见经传者。评价基本态度:赞叹、钦佩,诋毁、侮辱。为什么如此鲜明极端?因素挺复杂,是是非非,一言两语难以说尽。

我的意见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莫言是虎穴,虎子是莫言的作品。要评价什么,就要了解清楚什么,才能写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评价;评价者要有高屋建瓴的学识水平。否则,露出浅薄、猎奇、玄乎、博眼球的无责任之小见。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分别是必要的。

下面,就一些关于莫言的经历、作品、奖项等资料,提供给感兴趣的同仁,回头多读读莫言的东西,再评价莫言,兴许不迟。

莫言。

1955年,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大栏平安村。

莫言在小学五年级时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这期间无书可看,他看《新华字典》,后来,莫言靠着《中国通史简编》这套书度过蹉跎岁月,接着又背着这套书走出家乡。

1976年,莫言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在部队担任图书管理员的四年时间里,莫言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书籍,将图书馆里1000多册文学书籍全部看过。他也看过不少哲学和历史书籍,包括黑格尔的《逻辑学》、马克思的《资本论》等。

莫言作品年表及获奖情况

一,作品

1981《秋水》,《民间音乐》《春夜雨霏霏》短篇

1982《丑兵》,《为了孩子》短篇

1983《售棉大路》短篇

1985《透明的红萝卜》《球状闪电》《金发婴儿》《爆炸》中篇《枯河》《老枪》《白狗秋千架》《大风》《三匹马》《秋水》短篇。

1986《红高粱》《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筑路》中篇

1987《红高粱家族》长篇《欢乐》《红蝗》中篇1988《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长篇

1989《你的行为使我恐惧》中篇

1990《父亲在民夫连里》中篇

1991《白棉花》《战友重逢》《怀抱鲜花的女人》《红耳朵》中篇

《神嫖》《夜渔》《鱼市》《翱翔》短篇1992《幽默与趣味》《模式与原形》《梦境与杂种》中篇

1993《酒国》《食草家族》长篇《神聊》短篇

1995《丰乳肥臀》长篇

1998《牛》中篇《会唱歌的墙》《三十年前的一场长跑比赛》散文集

《拇指铐》《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白杨林里的战斗》《一匹倒挂在杏树上的狼》《蝗虫奇谈》短篇

1999《师傅越来越幽默》中篇

2001《檀香刑》长篇

2003《四十一炮》长篇

2006《生死疲劳》第一部章回长篇小说

2009《蛙》长篇

二,奖项

1997年,获“大家文学奖”

2002年,获第一届““鼎钧文学奖”、台湾《联合报》

2001年。“十大好书奖”、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第一部章回长篇小说

2011年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评价:

著名作家陈忠实:“中国作家终于走进了诺奖行列,我觉得这不仅是莫言的荣耀,更是整个中国文学的荣耀。”

著名作家余华:“从文学的标准来看,莫言起码可以拿10次茅盾文学奖了。因为90%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都比不上莫言最差的一部。”

著名作家苏童:“莫言可以说是当代文学创作的领军人物,获得这个奖应该说是实至名归。他的书完全可以跟那些大师平起平坐。”

台湾作家张大春:“实至名归,台湾媒体对此也很兴奋,有人说莫言早就该得奖了。莫言和地气相接。我觉得他是形似神异。他作品中博杂的叙事传统,不是移植过来的,而是他从民间土壤中自然生长出来的,。

台湾作家龙应台:“莫言得奖,太棒了!他的小说充满方言,可以彻底看到村落的经验是如何给人充沛的生命力,最泥土的人就最国际。”

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莫言的声音完全可以像米兰·昆德拉和加西亚·马尔克斯那样深入美国读者的心。

国人无名氏:“未给中国人争了光”。作品“丢了脸,汉奸文人”。“所谓获奖作品,就是文学垃圾”。





炎黄子91379461


我认为,“囯人”无须评价了,先看看他的主子、西方新老殖民者对他的“评价”吧——“莫言用讥讽和嘲弄的手法向历史及其谎言、向政治虚伪和被剥夺后的贫瘠发起攻击。他用戏弄和不加掩饰的快感,揭露了人类生活的最黑暗方面,在不经意间找到了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形象。”(《诺奖颁奖词》)。就是这么一个把中华民族描绘成“人类生活的最黑暗方面”的角色,中国的稍有点天地良心的人都应该加入到全国共讨之、全民共殊之的队伍中来!但为何他还混得如此风生水起呢?这就是中国人民的悲哀了!心照不宣、点到为止吧!呜呼……


也阿可以1


若贝尔大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走过七十年里程,文人墨客不计其数,科技精英层出不穷,没有一位获奖。屠呦呦无名无利,默默无闻的战斗,为什么能获,荣获若贝尔大奖???。

至于莫言能获若贝尔大奖,评选机构在中国他可能,获得这一殊荣吗????国内大笔杆,精英,巨匠不计其数。少数人会耿耿于怀,心中怒火中烧,吃不到葡萄会说葡萄酸,情有可原。不同类型文艺作品吧,萝卜白菜个有所爱。客观公正的看待莫言吧,若贝尔奖前无古人。后有来者。希望在中国大地,文艺文化艺术大复兴高歌猛进势头,希望更多的作家能与莫言一样 获取若贝尔大奖。


曾经的小老兵


我喜欢文学,所以从上初中的时候开始就关注文学。

对于我来说,诺贝尔文学奖高不可攀。我阅读过大量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作品。比如说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雪国》,《古都》,《千只鹤》。美国作家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等等。我对这些作家的作品极其崇拜,感觉他们的作品既神秘又遥远,那时候我就想,中国作家驴年马月能获得诺贝尔奖。

在我盼了十几年之后,莫言的作品在当代文坛横空出世,我是那样的兴奋和激动。在之前我就读过莫言的《红高粱家族》,《透明的红萝卜》,他的叙事方法,和他所使用的文学语言,是我在中国文学中闻所未闻。

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的重大意义,使我拨开云雾,见到了光明。让我也明白了,到底什么样的作品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土生土长的东西,可以成为民族的,但是不能成为世界的。莫言之所以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是他的语言和它的叙事方法,借鉴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莫言和他的诺贝尔文学奖,将永载史册。


京东千里行书法


当今对莫言评价贬谪胜于褒扬。为什么?表象是绝大多数评价认为:莫言语言低俗、猥亵、作品暴露现实缺陷为主,等等。深层次问题是:反映了当下社会在意识形态上,特别在文学欣赏上,传统的喜欢圆满、奉迎、遮丑,不喜欢露缺陷、要脸面,等等。这种脱离实际回避现实的陈腐的传统意识,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束缚二十一世纪的人脑筋。这和与时俱进是对立的观念。当下,必须立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讲实在,这就是意识上与时俱进,反之就是阻碍进步。

实在讲:莫言的作品是源于生活精于生活的,是作者历炼陶洗现实生活,去除渣子的精华再现。今天我们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就是它误国误民,精准扶贫就典型反官僚主义的措施,‘’精准‘’就是实在。莫言《天堂蒜苔之歌》主旨就是通过天堂县蒜苔丰收之后严重滞销,由于县政府的官僚主义导致农民采取了对抗行为造成冤狱。作品通过高羊、高马……等人物的遭遇,淋漓尽致的暴露了官僚主义的严重危害,它是用故事情节和人物挫折警示人民,官僚主义危害极大。其民谣导引情节独具特色,人物塑造细腻入微,语言通俗朴素。莫言是在用作品反对官僚主义。《透明的红萝卜》小黑孩、小石匠、小菊……一系列人物的遭遇在诉说形式主义是最大祸害。讲实在,就是坚持事实求是,要能听、看负面的反映和现象,精准的去纠正就变好了。回避只能是《天堂蒜苔之歌》的结局。莫言作品的可读性就在这里。

所以探讨莫言作品,首先要端正意识,陈腐的阻碍社会进步的传统思想要不得,必须抛弃。莫言需要今天的人民再认识,他获得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了解莫言,会推动文学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促进人们意识更新,以适应改革开放实际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