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表演艺术家-刘毓中

刘毓中,秦腔表演艺术家,生于1896年,卒于1982年,字秀山,祖籍陕西临潼。他从小受随父亲刘立杰(艺名木匠红)学戏,16岁入易俗社学须生。初因年龄大,嗓音差,不受重视,但经勤学苦练,技艺大进。一次剧社演出《宁武关》,主角因故误场,他自告奋勇化妆救场,一鸣惊人,并逐步成为易俗社的台柱。

戏曲人生:

刘毓中,于1928年脱离易俗社担任秦钟社社长兼主演。 1932年,秦钟社解体后,另建新声社。1946年在三意、尚友等社搭班演出。1950年重返易俗社。1952年,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扮演《卖画劈门》中的白茂林、《游龟山》中的胡彦,获演员一等奖。生前历任全国文联委员,西安文联副主席。

唱腔特色:

他嗓音宽洪深厚,酣畅淋漓,善于用大段唱腔反映人物的内心矛盾;做派大方,身段讲究,文武兼备,尤善衰派老生。著名京剧演员马连良称赞他是“衰派老生中的一绝”。

荣誉成就:

刘老不仅是秦腔表演艺术家,还是秦腔艺术教育事业中辛勤的园丁。他早年未离开易俗社时,就开始了培养学生的工作。比他班次晚的须生大部分都得到他教诲和影响,如孟光华、徐正国、高希中、赵柱国、耿善民。雒秉华的《周仁回府》、《斩经堂》、姜能易的《祭灵》、《二启箭》都受过刘老的具体指导。

在他领导秦钟社、新声社时期,先后培养了两班学生,约一百多人,秦钟社如刘裕秦(即刘易平)、姜望秦、王斌秦、张振秦、姜瑶钟、李琼钟、崔晓钟等,新声社如张新华、张新康、党新国等。后又曾在陕西省戏曲专修班、晓钟剧社任教,任哲中、栗怀印、栗成印、王定乾、刘亘天等,还有阎更平、乔新贤、焦晓春等都曾得到刘老的具体指导。刘易平的《逃国》、《燕子笺》,任哲中的《周仁回府》,阎更平的《打李撅》,焦晓春的《祭灵》都是刘老在解放前亲授的。

解放后,刘老担任易俗社社长和许多社会职务,工作繁忙,仍然坚持教学工作,易俗社的杨天易、张建、王保易、郭保华、刘伟民、惠焜华、高信民、桑梓,西安市秦一团王君秋,秦二团的刘养民,秦三团的廖胜利、马桂英、孙东纪、李玉琴等都曾得到他的培养。他在艺术上从不保守,总是把自己的拿手好戏传授给学生。

经典代表剧目:

代表剧目:《卖画劈门》、《走雪》、《大报仇》、《烙碗计》、《三回头》、《三滴血》、《周文送女》、《游龟山》、《火焰驹》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