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积食有什么现象?

开心59346011


"积食"其实是中医上的一个叫法,主要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这些食物停滞在中焦处形成的胃肠疾患,从而导致了食物没法正常笑话,脾胃无法将这些营养物质转化到血液中带给人体,所以积食也大大的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育,那么积食有哪些现象呢?

积食有那些现象呢

(1)口气十分难闻:如果感觉还口中味道变得非常大,有部分孩子还伴随着呕吐,就要考虑积食的可能了。

(2)大便臭:古人曾经用“臭如败卵”来形容积食后小孩子拉出来的臭臭,也就是说,孩子积食的时候,大便的味道就像腐败的臭鸡蛋一样,十分难闻。

(3)大便的频次质量改变:有积食的孩子,大便的次数会变多,大便粘腻不爽,味道很臭,甚至会腹泻,开始几天大便味道很重,然后慢慢变稀,味道变成了淡淡的腥臭,孩子肚子还咕咕想,好像气在肚子里面游走一边,喜欢放屁,味道还很大。

(4)舌苔变化:一般积食的孩子,舌体中间会有很厚的一层舌苔,孩子情况不同,因人而异。

(5)晚上睡觉不踏实:积食的孩子,晚上睡觉喜欢动,小一点的,晚上还会哭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胃不和则卧不安”。

(6)饭后肚子胀痛腹泻:吃完饭后肚子胀满,不消化,然后肚子痛,拉肚子,拉完孩子会轻松一点,如此反反复复,出现这种情况,孩子精神状态都不好,很疲累。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呢?

方法一:揉板门

位置:板门穴在手掌拇指下大鱼际平面的中下三分之一处。

力度:力度稍微重一点,以有酸胀感为宜,家长在给孩子揉之前先在自己手上试试轻重,在对比稍微轻一点,以孩子不疼为准。

时间:3岁左右揉10分钟左右,3-7岁按揉15分钟左右,7岁左右的孩子按揉20分钟,记住按揉最多不得超过半个小时。

效果: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调理气机。

方法二:逆运内八卦

位置:八卦穴是以掌为中心到中指根的三分之二为半径画圆。

手法:以逆时针方向在内八卦范围内按揉,力度和上一个动作(揉板门)一样,要重,快,注意在逆运八卦的时候要用另一只手压住中指下方的部位(离卦),以免扰乱心神。

时间:3岁左右5分钟,3-7岁10分钟,7岁以上15分钟。

效果:降气平喘,消食化痰。

方法三:补脾经

位置:脾经在大拇指桡侧的赤白肉际处。

手法:循拇指桡侧边缘,沿着指间关节处推,力度适中。

时间:一般3-5分钟,几个月大的孩子2-3分钟,3岁以上的可以做10分钟。

效果:健脾胃,补气血。

方法四:揉天枢

位置:肚脐旁2寸处。

手法:两个大拇指按住两侧天枢穴揉,力度比摩腹要重一些,以孩子舒适为宜。

时间:3岁左右揉10分钟左右,3-7岁按揉15分钟左右,7岁左右的孩子按揉20分钟。

效果:舒调大肠,理气消滞。


每次都是重复在说这些手法,也是希望各位家长能够动起手来,这样宝宝生病了就不用担心啦,自己都可以解决了。


小儿健康驿站


我们常听老人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没当妈的时候不懂,当了妈之后真的是深有体会。因为孩子肠胃比较弱,所以非常容易积食。

从我女儿积食的情况来看,一般积食的表现还是比较明显的。孩子开始积食的最早的表现就是舌苔开始变白。小孩子舌头是非常干净的,一旦孩子有积食的表现,舌根部分会最先开始发白。



除了舌苔发白之外,宝宝积食也会伴随着口臭,活着口气微微发酸,但是孩子的食气并不会向大人那么明显,妈妈们还是要仔细辨别的。

孩子积食的第二个表现就是发烧并伴着食欲不佳。我女儿每次积食都是从发烧开始,一般情况发烧不会超过38.5℃,会持续两到三天。但是精神状态不会受影响。

孩子积食的第三个表现就是开始便秘。我女儿几乎每天大便一次,如果一旦积食,她经常会两三天不拉臭臭,也只有在臭臭拉出来之后,才会退烧。

孩子积食的第四个表现,孩子老是喊肚子不舒服。朋友的女儿肠胃虚弱,吸收很差,经常积食后会告诉朋友肚子疼,后来看医生,说孩子应该是肚子胀不舒服。

孩子的积食一般由两个原因引起,第一个原因,吃的过多,导致食物堆积不消化;第二个原因肚子着凉或是吃了过凉的食物,导致肠胃不消化。



如果是平时容易积食的孩子,家长可以控制孩子的食量,尽量做到少食多餐;另外,可以每天给孩子顺时针去揉肚子,帮助孩子消化。第三,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肚子,不要让孩子着凉,不要吃过于凉的食物。


豌豆妈妈育儿


思思最近晚上睡觉老翻来覆去,而且睡觉睡不踏实,妈妈觉得孩子肯定有什么病症,便带着孩子去了儿童医院,结果医生诊断孩子积食导致夜不能寐,孩子的肚子不舒服,难以入睡,即使睡着了也不舒服,所以才会翻来覆去的。

一、到底什么是积食?宝宝为什么会积食?

积食是指中医的一个病症,主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

宝宝会积食就是吃的太多排不出去。如果把身体比喻成一个工厂,那么可以认为宝宝身体发育未完成,设备功能弱小,进入身体的产品太多太杂就无法消耗掉,排不出去,生产量有限。大人不容易积食是因为大人不管吃多少,脾胃功能健全,消化能力强大,身体这个工厂可以全部生产出来,排出去,其实主要还是硬件条件比较好。

积食大部分是孩子吃的食物不易消化、油腻、或者冰凉,这类食物不推荐给宝宝食用。

二、积食有哪些现象?

1、睡觉翻来覆去,且不容易入睡

宝宝肚子里面的食物无法消化,需要消耗体力让身体快速的消耗掉这些积压在身体的食物。所以宝宝即使睡着了也在运动,就是为了让身体舒服,并且帮助脾胃消化掉积压的食物。但是积压着食物在宝宝体内,宝宝很难受,便比平常难以入睡。

2、食欲不症、宝宝容易恶心

肚子积压的食物比较多,就没有得到及时的消化,并且宝宝肠子没有拐弯,所以很容易恶心,因为肚子里面全是食物的积压,很容易反胃吐出,宝宝感觉不到饿,看到食物没有进食的需求。

3、老说肚子疼、肚子胀,而且宝宝的肚子明显鼓起

肚子食物积压导致宝宝肚子胀,感觉被撑得难受、疼痛,所以孩子老说肚子疼、肚子胀,同时积压的食物撑得宝宝的肚子明显鼓起,如果积食消除,宝宝的肚子就会变得正常。

4、鼻梁两侧青筋明显,伴随着舌苔发白、发黄,口气很重。


鼻梁两侧的青筋明显,证明孩子脾胃很虚弱,如果孩子感冒发烧或者拉肚子,鼻梁的青筋也会显现出来,用来告知妈妈这个时候自己身体很弱,需要好好保护。但是宝宝积食原因出来的青筋是许多疾病的起因,俗话说,要想孩子养的好,需要“三分饥和寒”。让宝宝不积食,能减少许多疾病的发生。

5、大便酸臭

大便酸臭,是因为孩子吃的食物没有充分的消化掉而排出体外,即我们所说的,消化不良,所以特别酸臭,和平时孩子拉的屎区别很明显。

三、积食应该咋样做?

1、坚持运动

宝宝大量的运动,能消耗身体的体能,从而需要食物补充体能,所以运动是消积食最有效、最安全的办法

2、药物辅助

适当的药物也可以辅助宝宝消积食,如果担心宝宝的身体,或者没有条件帮助宝宝辅食消积,那就可以吃些消食的药物,让宝宝体内的积食很快消掉。

3、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能帮助宝宝消积食,但是一次效果不明显,需要3到7天左右才有效果,但是无污染对孩子的身体没有损坏,也是我推荐的一种方法,推荐宝妈帮助宝宝按压三个地方推脊、摩涌泉、揉中脘,宝妈可以试试这三个部位。

4、饮食协助

比较推荐孩子积食期间食用的粥,山药小米粥,能调补脾胃,滋阴养液。运用于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

每位宝宝都是一片含苞待放的雪骨朵,干净而晶莹,父母手中的调色盘会将晶莹剔透的宝宝画为奇妙的画作。雪骨朵开花生长路上长途漫漫,父母经常会遇到各种育儿问题,欢迎大家将遇到的育儿问题留言给我,我会给您最专业的育儿建议!

欢迎关注【冬天的一片雪】头条号,转发以及分享冬天的一片雪的文章,我是冬天的一片雪,一位二胎妈妈,是你们育儿路上最忠实的伙伴。


冬天的一片雪


中医有句话叫四季脾旺不受邪,这是医圣张仲景说的。这句话就说明了脾的重要性,意思是脾是人体正气的来源,任何时候,只要脾气旺盛,那么人体就不容易受邪,就不容易生病。

容易积食,这是小孩的特点,现在绝大多数孩子的脾胃太弱了,我们给他吃了好多好吃的,堆到里面了,一下就瘀住了。

小儿积食到底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吃的过多或者过于高营养,超出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导致很多食物不能被消化吸收,使脾胃功能受损。中医称之为积食。也叫食积。

孩子积食有哪些表现呢?

总结了一下,小孩食积的13个症状,比较全面了。只要符合两三项,就要提高警惕啦。

1、量体温。每天睡觉后要摸摸宝宝胸口和腹部是不是比其他地方热。如果是,就要小心了,因为食积发烧和感冒发烧不同,一般都是胸口先热起来,这时候量量温度,通常是36度8,或者37度。估计再有两天,就会发烧了。

再者就是胸口、手心、脚心温度比较高,这在中医上叫五心烦热,也是内积化热的症状。

2、看睡眠,如果孩子一般睡眠都很好,这两天忽然夜里翻来翻去,一会一醒,那也要注意,中医有句话叫胃不和而卧不宁。

3、看大便,每天观察小孩一天几次大便,是稀还是稠,色是不是和前一天的不同,有没有增多次数,如果正一天一次,忽然三次,那也是前兆,不采取措施,第二天估计就拉起肚子来,正常的大便是香蕉条样的,忽然发绿,或者不成形了,或者有块状的都不正常。

4、看舌苔,每天观察舌苔,如果舌苔忽然变厚,或者一块红一块白,还有黄苔,也是脾胃出问题了。

5、呕吐症状。孩子这两天忽然口气很重,吃点东西就吐,这已经严重了,脾主升清,胃主通降,以降为和,现在不降反升。

6、看食欲。正每天吃东西很香,忽然食欲不太好,或者不吃,或者挑食。

7、腹涨。肚子没吃什么东西,肚子也很涨,那也是食积了。

8、看鼻梁,看孩子的鼻梁上,是不是有青筋,如果平时没有,忽然出现,那离食积也很近了。

9、反复呼吸道感染、扁桃体发炎。积食的时候容易“化火”,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所以就会上攻到扁桃体,小孩子就容易反复扁桃体发炎,呼吸道感染。

10、看眼睛。哪两天眼睛没精神,象睁不开一样,有一小部分是单眼皮忽然变成双眼皮。

11、看睫毛。正常的睫毛是一根一根微翘, 哪两天睫毛几根几根的粘在一起了,就是要食积了。

12、咳嗽。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积食过久,脾胃虚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导致咳嗽不止。

13、看下眼皮,如果下眼皮忽然肿胀,发青,那也是脾胃出问题了,食积了。

小儿推拿怎么调理呢?

1、清胃经

位置:大拇指桡侧面,腕横纹到指尖,脾和胃连起来清。向外清。

作用:清胃热、泻胃火、导积滞、降逆止呕。

次数:5—10分钟

2、清大肠经

位置:食指桡侧边缘,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线(从虎口到指尖向外为清)

作用: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次数:5分钟

3、清天河水

位置:位于前臂正中线位置

作用:清热去火、消食化滞,多用于防治肠胃积热。

次数:10分钟

4、顺运内八卦

位置: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之中指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作画圈状。

作用: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

次数:5分钟

5、推四横纹(或掐揉四缝)

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关节横纹处

作用:退热、消胀、散结

次数:5分钟

掐揉四缝

6、摩腹

位置:肚脐周围,顺时针慢慢按摩

作用:消食,理气,通肠道

次数:100-200次

7、下推七节骨

位置:七节骨位于背部正中线第4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

作用:泄热通便,多用于便秘、脱肛等症。

次数:100——300次

孩子积食还有什么好方法?

为防止宝宝积食,一定要注意控制孩子的饮食,即使是宝宝再爱吃或是再有营养的食物也不能让宝宝一次性吃太多。

1、用鸡内金研成粉末调在粥里或鸡蛋羹里让宝宝吃下去。鸡内金就是鸡胗里面的那层黄色的皮,取出来用微波炉烘干,炒焦,然后研成粉末,每天吃2~3克就可以了。

2、治疗小儿积食贴服首先是选穴,中脘、神阙、足三里都是常用穴位,特别是神阙穴也就是肚脐,半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建议贴肚脐(神阙穴),可以选择中脘,中脘在肚脐上四寸,这个两寸大概就是孩子的四个横指,不是大人的横指。 药物上我给大家一个我常用的一个方子,丁香10g,肉桂8克,砂仁10g,吴茱萸6g,共为细粉,每次用适量粉加姜汁少许蜂蜜调为丸状,每次用黄豆或者花生大小来贴服,贴服可以用冬病夏治的三伏贴那种贴服固定。

3、推荐一个保和丸,这个药是金元四大家名医朱丹溪的方子,记载在《丹溪心法》中,其组成有陈皮、半夏、茯苓这是健脾祛湿的,山楂、神曲、萝卜子这三个是消积食,而这三个山楂是善于消肉食,神曲、萝卜子善于消面食,有积食了就会有内热,这个时候配点连翘清内热。这个方子适用于一切积食,既有健脾胃又能消积食,临床上很多消积食的药都很寒凉,寒凉就会伤正气,像小儿保赤丸都是这样的,保和丸是比较温和的一个消食药,这是家庭药箱常备药。

即使是宝宝出现了积食现象,爸爸妈妈也不要过于慌乱,小儿推拿效果很好,快的可以一次治好。喜欢就关注我,张家纲老师专心专注小儿推拿技法传承与推广!


张家纲小儿推拿


小孩积食不容小觑,能引起很多病!现在的小孩大多生病的原因就是积食!那怎么分辨呢?看舌苔,舌苔厚就是积食了,如下图不紧有积食,还有内热。孩子积食具体有什么表现呢?

1食欲不振!平常喜欢吃的东西也就吃几口,那么你就该注意了,估计是积食了。

2晚上睡眠不好用翻来覆去,严重的也有哭闹,孩子肚子不舒服睡不好。

3嘴巴有气味,积食的孩子嘴有一点臭臭的味道。

4大便不顺畅,排便很臭,很硬这都是积食


我们怎么改善呢?

1吃点药泄泄

2捏脊每天一次,一次3-5遍,揉腹顺时针200-300下,掐四缝都是改善积食的好方法!






3多运动。多陪孩子玩让他动一动,跑一跑啊,跳一跳,不会走的孩子在腿上蹦一下也是可以的

早日康复!


爱做饭的吃货妈咪


  孩子要健康成长,首先需要保证孩子成长所需要的饮食营养。如果孩子出现积食,那么身体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就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其后果就是会影响到孩子生长发育。

  小孩积食是会出现一些症状表现的,一般仔细观察,可以察觉到。如果小孩有几下这些情况,多是与小孩积食有关了。

  一、小孩厌食,因为积食的问题,会影响到孩子的胃肠消化功能,身体不适,胃肠发胀,自然会影响到孩子的食欲。

  二、免疫力低,因为积食的问题,孩子的营养得不到满足,自然会造成身体条件下降,易出现感冒,并且反反复复,严重的话还有可能会出现肺炎。

  三、孩子积食后脸容易出现发红的情况,这种发红往往是凝聚的一块,多表现在颧骨部。

  四、口气重,由于积食的原因,消化不良,容易出现口臭的问题,情况严重的孩子还有呕吐的情况,吐出的都是酸臭的未消化食物。

  五、烦躁易哭,孩子出现积食后,身体难受,会影响到睡眠质量,晚上很难睡着,可是没有几分钟时间又在哭闹。

  六、大便频次、质量改变,积食的孩子,大便的频次会改变,次数会更多,但是每次粘腻不爽,味道很臭,甚至会腹泻。

  七、舌苔会变厚,这是小孩积食比较典型的现象,就在舌体的中间部分,有硬币大的一块厚舌苔,也有的是整个舌头的舌苔变厚变腻,此时,则要高度怀疑是否积食了。

  八、食欲紊乱,孩子刚开始积食,往往是吃不下食物,胃口不佳。但是如果积食时间长了,胃中有热,则可能会觉得肚子饿,但是吃完了肚子又胀,很快又会泻出去。

  孩子出现积食,需要及早处理,千万不能拖延,不然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朋友经常问怎么都给吃的这么清淡了还积食?

反馈式喂养的确不容易,需要每天记录观察总结,在不同的时期记录观察总结,从娃吃辅食开始观察,一遍一遍的试错,一次一次的追悔莫及,娃一次一次的被我们折腾。通过很多次生病的前后知晓孩子的个体情况,摸清楚这个孩子消化能力,脾胃进步能力速度,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干预,怎么干预,干预多少,干预几天。如果不干预会出现什么情况等等等等……

有人说:

还有朋友觉得记录太麻烦,因为吃的种类多了,谨小慎微也不行,放开大胆吃又怕自己搞不定,最后就就基本全靠猜。看哪个食物不顺眼都猜是哪个。

尤其是邻居大妈送来的……

这二年,为了不让娃积食,我几乎把自己的消化能力与娃同步了。在这个过程中去感受食物对自己的胃肠乃至是整个身体起到的作用和变化。

和他吃一样的东西,是个做反馈的笨办法。

每天和娃吃的东西是一样的,吃什么东西之前都要自己先试一试。所以娃吃的是不是多了,是不是不消化了,基本我不用看舌苔大便我就知道。如果有一天觉得自己吃的不太消化了,那我上床睡觉前就会对他来一通不闻不问的消食按摩伺候。

一开始我以为是他吃母乳,所以会和我一起积食。后来发现断了奶,他还是会和我一起积食。想来除了食物的作用之外,还有我们二人的运动量相当,在家庭中感受到的能量值相当,情绪相当,再加上饮食相当。

当然,我也是会偷偷吃东西的。然后我惊人的发现我偷偷吃东西后积食,他基本上也会因为吃多后积食。李辛老师说过家庭的能量是一个U形的管子。

当大人能量低的时候,家庭能量平均值也会被拉低,孩子的能量自然会变低。还有朋友说发现自己累的时候,孩子什么都没干也会觉得很累。从整个道理上来讲,那自然是合理的。

有一次我为了大家知道积食的感觉,我就吃了很多,然后记录了整个积食的过程。

第一天:吃的是巧克力派。就是那种超市里的,广告做的很温馨的那种,有巧克力,蛋奶,糖分,一些添加剂这种东西。他几乎没吃过,我生下他之后也几乎没吃过。

吃了四个。还是挺好吃的。

吃完之后,有腹胀的感觉,然后就会放屁。

过了一会当天下午去了一趟厕所。比平时比较湿一些黑一些。但是去完了之后感觉腹部是轻松的,没有什么负担的感觉。其他食欲,睡眠也没有被影响。总体觉得还可以。总结是:

在此之前整个胃肠道的渠道还算比较干净畅通,所以感觉解决一些麻烦的食物也解决的相对顺利。

第二天:吃的是涂满巧克力外壳的威化饼,吃了五个。这些他几乎没吃过,我也很少吃。除此还有一些巧克力,花生,玉米饼。吃完之后过了一会有一种胀满的感觉,右边胁肋处比较胀,然后就是感觉怎么坐都不舒服,背会痛。

像被谁忽然偷袭,身体怎么动都要仔细考虑一下。

这个时候谁告诉我要吃晚饭了我一定会逃跑。

坐的不舒服还是有酸胀感。然后就是怎么坐着都不舒服。没有大便。但又很想去厕所。打嗝以后会缓解。

这个是气不通。

总结是胃肠道在消化产生了高难度的时候,气血会凝聚在中焦也就是胃肠道的附近,背痛主要还是因为腹胀,因为腹胀整个人无论如何坐着都是觉得气是堵着的,所以会背痛。

就是感觉整个人只有上焦和下焦还活着。

第三天:感觉积食的力度还不够大,肚子好像在对我说,拉不出来就再吃点什么挤一挤吧,于是我就很听话的继续吃涂满巧克力的威化饼。

积食以后人身体里的很多东西会发酵,变臭,包括分泌物,排泄物,气味等等。所以我一直有臭屁,放屁的时候都能感觉到自己的屁是热的。

没有大便。这个是胃肠道积滞时候产生的内热所致。这种热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有的是觉得肚子热。腹胀,胁肋酸胀,也是这个内热导致的。接着就是长了口腔溃疡。一开始是一个。后来长了一圈。嘴皮翻出来都是痘痘。

为什么会口腔溃疡?

胃肠道的内热有个特点就是喜欢往上熏蒸。胃肠道因为积滞产生的内热会熏蒸到上焦的部分,不同的身体会有不同的表现,比较典型的就是发烧,如果蒸到嘴巴就是溃疡,口疮,蒸到咽喉就是咽喉痛,蒸到耳朵就是耳朵疼,黄耳屎,中耳炎等等。

在随后的下午还有脑子蒙,眼睛累的感觉。就是觉得脑子转不动了,谁跟我说话我都会反应慢半拍。想来应该是气血都聚集到了中焦去消化食物,上焦的气血津液都不足了。

身体会在垃圾堵住的时候死机。就像电脑和手机后台运转的软件太多会死机一样。一般表现就是想睡。不过这个我们平时也知道,吃饱了的时候就想躺着不动,尤其是在中午和午后的时候。因为运转不动那些垃圾了。睡觉是为了让身体什么都别干了,好好消化食物。等消化掉一部分的时候,也许就可以重启了。

想起看舌苔,看了一眼。白,湿,腻,嘴巴里也像是含着一口热气。没有大便。

积食到了一个阶段反而会睡不好。连着几天晚上入睡困难,主要是背部和腹部的胀满,找不到一个舒服的睡姿。而且,大脑还比较活跃。不是正常的活跃,是意识很混乱的活跃。脑子里的事情相互交织在一起。脑子不清楚,腹部一直是是僵硬的,睡还睡不着。

所谓胃不和而卧不安。我是这样表现的。

第四天醒来:睡眠会给消化帮助很多。但以上提及的不舒服还有很多。于是我就开始自己给自己处理积食。先是煮了一碗桃胶(帮助通便)没有什么效果。后来吃了一点山药扁豆粉,打了几个嗝。尝试给自己运八卦,有一点用,但也不明显。总之是没有大便。

熬到黄昏的时候的吃了保和丸。晚上打坐一小时。坐后感觉到腹部重新暖起来了。而且是那种可以流动的暖意。接着去了厕所。上完嘴巴里的那股热气明显没有了,感觉想吃东西了。第二天早上起来又去了一些厕所,量很大。

出了厕所,我觉得我的世界又回来了。

但是说到底,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孩子经常承受的积食,也不过如此。当咱们有一身绝学,就有把握处理积食,也有把握把自己娃吃积食,再拉干净。


羊爸爸育儿


我是中国首批注册营养师,也是两个小暖男大钱&小白的妈妈,欢迎关注我~


所谓“积食”,通常有以下表现:便秘、小便黄、口臭、舌苔厚、脸上发东西、长溃疡、不爱吃饭。


往往孩子出现这些症状时家长就会觉得孩子是不是【积食】,从而胡乱给娃吃药,甚至推拿。


大人按摩推拿导致瘫痪的事例都屡见报端,何况身体发育还未成熟的孩子?盲目推拿是非常危险的行为,随手翻翻新闻吧,小儿推拿出了事故的消息看得触目惊心,作为一个妈妈,我看得胆颤。

其实,上述所谓的【积食】都是可以有科学解释,且自己在家护理就可以缓解的小症状。


1、便秘:饮食不均衡(膳食纤维摄入不够)、抱得多动得少、食物过敏

2、小便黄:液体摄入量不够

3、口臭:没有好好清洁口腔(没长牙的孩子应用纱布清洁口腔,已经长牙的孩子要开始刷牙了)、胃食管反流等疾病

4、舌苔厚:正常现象啊,我们不看舌苔

5、脸上发东西:过敏、手足口、痱子、湿疹

6、长溃疡:饮食不均衡,精白米面吃太多,缺乏B2、疱疹性咽峡炎等

7、不爱吃饭:过度喂养、饮食单一、性状不符合

那么,如何应对呢?


其实也很简单,只要三点:喝水(奶)、好好吃饭、科学护理。


喝水(奶):没加辅食的0-6月龄的小宝宝,多喝奶就可以,加了辅食的6-12月龄的宝宝可以适量喝水,如果小便黄,保证600-800ml奶量的基础上,多喝水。


好好吃饭:0-6月龄,好好喝奶;6-12月龄,每天保证600-800ml奶量,再一个鸡蛋,50g生重的肉禽鱼,每周1-2次动物肝脏(不超过50g)。适量的主食、蔬菜、水果。


科学护理:合适的温度湿度,夏天一般24-26℃的空调房,湿度在50-60%,记得通风;穿合适的衣服,别怕冻,别焐热;洗澡洗脸,好好刷牙,好好保湿。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欢迎关注公众号【菜妈和钱爸(caimaqianba)】,后台回复【积食】,会有更详细的内容发给你~如果有别的疑惑也可以留言给我,我看到会及时回复哦 ~


注册营养师小菜妈妈


小孩子脾胃还没发育好,比较虚弱,稍微吃的多一点、杂一点,就容易消化不良,也就是所说的积食。我家孩子每年都要闹一次积食,主要表现就是拉不成行的大便,大便颜色偏白,有时候还有没有消化完的食物块,特臭,次数也比平时多,最多的时候一天4-5次。吃点东西不一会儿就拉。虽然拉的厉害,但看孩子精神挺好,食欲也挺好,比平时还爱吃东西。这是好现象,必须让孩子拉下来,如果拉不下来就会吐,甚至会发烧,使病情更难处理。

那么遇到孩子积食该怎么办呢?

首先,带孩子去正规医院看医生。最近我的一位同事就遇到了这事,孩子高烧,以为是积食了,按积食处理,烧了两天无好转,去医院一查,是疱疹性咽峡炎,孩子白遭了两天罪。如果拉肚子,一定要先查大便常规,排除细菌性肠胃炎和病毒性腹泻。确诊为积食后再针对性治疗。

第二:治疗。可以选择小儿推拿,效果很好,我家孩子只要一积食就去做推拿,做一次就见好,连着做三次,就完全把胃肠道“打通了”。效果明显还没有副作用。

第三:备药。如果孩子经常积食,家里可以备上消食的药,像健胃消食片(儿童装)、复方鸡内金散、鸡内金咀嚼片都是不错的选择,口感也挺好,香香的,甜甜的,不用担心小孩子不吃。

第四:饮食。这里有一个误区,好多人都觉得已经拉肚子了,饿着吧,少吃就不拉了,我婆婆就这思想。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少量多餐,不要再吃不好消化的食物,,像肉、饺子、烧饼、凉性水果,可以喝小米粥、米粉等清淡流食,奶粉要冲稀一点,多喝水防脱水,必要时需要服用补液盐,

祝宝宝早日康复,全家幸福!


药事健康


小儿积食是祖国中医的一种说法,主要是指婴幼儿因为饮食不当,从而造成消化不良的一种情况。

饮食无论是对于婴幼儿还是稍大一 些的孩子,都是需要用心关注的重要的事情,因为孩子的营养只能从饮食中来。

对于婴幼儿,他们本身消化功能就弱,如果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或是吃得太过于饱啊吃凉了啊,都会造成宝宝出现消化这方面的问题。

积食的表现有不想吃东西,口臭,肚子胀等情况。

平常家长注意除了合适的饮食之外,可以给孩子吃点山楂啊这种助消化的天然食材,当然也有一些健胃的OTC药品,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