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糧食販子?

大東方一雄起


糧食販子,別看這個名字不太起眼,或許有的人還瞧不起他們,但是這也是一個很賺錢的行業,只是許多人對於這方面可能還不太瞭解。

過去的農村,幾乎沒有糧食販子。因為那個年代,農村生活水平比較低,農民的日子過得都勤儉節約,能省下的都要省下。收穫糧食以後,也不能隨便賣,除了留下口糧之外,都要賣給國家,農民們用手推車推著或者用拖拉機拉著糧食,到鄉鎮的糧所排隊交公糧。

現在,農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地裡的重活累活基本沒有了,農民們也開始享福了。重要的一點是,現在不用交公糧了,收穫了糧食以後,大多數農民都會就地在街頭或者地頭賣掉,雖然價格比自己送到糧所便宜了幾分錢,但是人卻不受累了。正是因為這個變化,催生了糧食販子這個行業的發展。


想做一個糧食販子,首先要懂糧食。也就是說,要懂得如何來判斷糧食的質量,這是一門學問。比如說,你收購小麥的話,要懂得小麥的容重、小麥的分級,知道你收購的小麥是三等、還是二等、還是一等,因為等級不同,價格也不同。要能準確判斷小麥的水分多少,雜質多少,不完全粒多少,能不能達到糧所的收購標準?如果不懂這些的話,盲目收購,有可能賣不掉或者要賠錢。


第二,要掌握糧食的行情。當糧食販子,說穿了,賺的就是一個差價。糧食販子在鄉間地頭,以比糧所收購價低4-5分錢的價格收購,然後再把糧食拉到糧所賣掉。要想賺到錢,必須要懂行情。行情掌握的不合適,那麼可能賺不到錢。


第三,要有一個收購的工具。現在的糧食販子,一般都開一輛三輪車或者四輪農用車,走街串巷進行收購。最初幾年,還是人工裝車卸車。現在,車上都安裝了自動裝車的絞龍,不用肩扛背馱,也能輕鬆的把地上的小麥裝到車上去。


第四,資金寬裕的可以建一個倉庫或者租賃一個倉庫。最近幾年,麥收之後小麥的價格基本都保持了一個上漲的趨勢。有不少糧食販子收購了小麥以後,先放到倉庫裡保存,等到價格漲起來之後再賣掉,這樣賺的差價就更大一些,每斤的利潤可以超過1毛錢。當然,需要的收購和週轉資金也比較大。

第五,達到規模的必須要辦理一個糧食收購許可證。小打小鬧的糧食販子不用辦證,達到一定規模的糧食販子,必須要先辦理一個糧食收購許可證,才能到農村進行收購。收購到的糧食,既可以倒賣給糧所,也可以賣給麵粉加工企業。


過去,糧食販子賺的是一個辛苦錢。現在,糧食販子靠資金和對市場的把握,能夠賺的更多一些。這個行業有多賺錢?舉例說明:一個只有農用車、沒有倉庫的糧食販子,不用太多資金,收購了糧食直接送到糧所賣掉,一個麥收季節,賺個三五萬元很正常。您信不信?


【以上僅代表我的觀點,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或者啟發。您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建議,歡迎關注交流,或者在下面留言評論】


農裡農氣


前幾年還能遊街竄巷現金交易收購,差價往往2分/斤左右,各行都有竟爭,農戶也精明,一個村莊高峰時能有十多個收糧小販,到村裡遊蕩,為了不空車,他們往往價格出的極限高能掙點就就要裝車,一來二去留給你差價很低,你不要有人要,還得處處小心糧垛當中的部分水份高糧,不注意黴變率高也往往砸手裡,到收購站拒收,拉一車五噸掙二百元左右,(不抱括用秤玩貓膩,一般也就千分之三四,)相當一部分人家根本不用糧販的秤,這二年一般是掙一些運費,實話說是辛苦費,人家一般和你一起去賣糧(僱傭關係),小麥都是訂單,糧站有償提供麥種,麥子收下來以後美名其曰回收麥子,其實並沒有市場價高,麥子大多是優質強筋系列,他們按普通小麥價高一點回收,(品種品質不同小麥價多樣化),掙錢的是大糧商,小販掙不了幾個錢,也就是個血汗小錢,


手機用戶6639116005


在農村,經常能看到糧食販子來村裡收糧食,一般人都會覺得他們很掙錢,事實上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一般的人能做糧食販子嗎?應該怎麼做呢?


我記得小的時候經常有人來村裡收糧食,有的還是外地人。那個時候消息閉塞,價格也不是很透明,做糧食販子還是很賺錢的。而且有些糧食販子還會在臺秤上面做手腳,文化低的農民經常在這上面吃虧。


而現在信息公開,價格透明,收購糧食掙的都是辛苦錢,糧食販子也越來越少了,基本都是本地附近村子的人在做。我們村就有個人做這個,我曾經問過他,一斤玉米掙兩分錢,農用三輪車拉萬把斤也就兩百多塊錢。


現在雖然不用肩膀扛,有工具可以裝車卸車,但還是有很大的勞動量,一般身體單薄的人根本做不來。像我們這邊都是山路,每天拉著滿滿一車糧食來回跑還是有很大風險的。有的人為了多掙錢常常會超載,就更危險了。

綜上所述,要做糧食販子其實不難,只要身體結實肯吃苦賣力氣,聯繫好當地的糧食收購站,誰都可以做的。平時跑的勤快點,多受點累,還是能掙點錢的,比種地要強很多。糧食販子的有關問題就說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學習更多的農業知識。


核桃樹下話三農


首先要買部小貨車,與糧食加工廠聯繫好,然後下個各個村莊去收購糧食,賺取差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