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教師有償補課被嚴禁,哪類人偷偷地笑而不語?

暑假尚早,可各種補課班的招生大戰早已拉開帷幕。

知識改變命運,或者功利點說——高考改變命運。為了這萬眾一心的目標,補課班似乎是繞不開的話題。

補課班的競爭力,在於老師,優秀的老師。補課班的老師從哪裡來?

曾幾何時,補課班老師的來源主要依靠校內在職教師。

然而,近些年教育主管部門嚴抓在職教師有償補課之後,事情變得複雜起來。

不同的地域、收入水平、教育理念、角色的人,對禁令的態度截然不同。

首先表明我的個人觀點:只要有人才選拔的存在,補課就是"剛需",不論選拔手段是考試、面談,還是綜合素質考查,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在職教師有償補課被嚴禁,哪類人偷偷地笑而不語?

城鄉差別

城市,尤其是直轄市和省會、計劃單列市,補課班的師資力量多元化。除在職中小學教師外,還有民辦培訓機構的專職教師、大中專院校教師、在校學生、企事業單位業餘兼職人員、自由職業者。

鄉村,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除了在職教師,能勝任並有意願擔起中小學補課擔子的人寥寥無幾,好像只有退休教師了。由於鄉村培訓市場狹小,民辦培訓機構不願意冒險開闢這塊市場。孩子家長的教育水平大多難以輔導孩子的功課,尤其是高年級。找個家教也很困難。

是不是隻剩下"網課"可以選擇了呢?

這導致了人們不想看到的後果——本來就失衡的城鄉教育水平,進一步惡化了。

收入水平差別

高收入家庭可以選擇高收費民辦幼兒園、民辦小學和民辦初中。經濟拮据的家庭只能選擇公辦學校。

"窺一斑而知全豹"。上海來看,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無法和民辦學校競爭。

以上海高中四大名校的預錄取排行為例:前十名幾乎被民辦學校"霸榜"。他們是華育中學、蘭生復旦、市北初級中學、上寶中學、民辦華二初級中學、張江集團學校、進華中學、新華初級中學、新竹園中學、華師大二附中附屬初中。以2017年為例,四大名校(包括分校)預錄取總計1365人,這10所學校佔了46.5%,計635人。

眼尖的會說,這10所學校裡面不是有兩個公辦嗎?

不錯,是有兩個公辦,即市北初級中學和華師大二附中附屬初中,但這兩個都是特批的可全市範圍招生,有重點班,如市北中學理科班,如果不是天賦+私立幼兒園、小學+奧數英語思維拓展之類的培訓,是很難考進去的,要花錢"堆出來"。

這些民辦學校(公辦實驗班)授課進度快、強度很,學生對課外輔導依賴性不強。如果需要補課,其經濟實力決定其選擇餘地很大。並不依賴校內在職教師的業餘補課班。

相反,就讀公辦中小學(試驗學校、實驗班除外)的學生,由於教學進度、難度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進行,導致其在中考、各種盃賽中處於絕對的劣勢。他們對課外輔導依賴性很強。在職教師補課被禁,這個人群中的低收入者影響最大,他們只能選擇更昂貴的民辦補課機構。

在職教師有償補課被嚴禁,哪類人偷偷地笑而不語?

教育理念

應試教育已經淪落到萬人唾罵的地步,素質教育被吹捧得如日中天。殊不知素質教育也要用指標來考核,未來下場會不會和今天的應試教育一樣呢?

快樂學習也一度被吹捧得高高在上,如今對此也出現了些理智的反思。

家長的教育理念對孩子影響很大。如今不補課的呈現兩個極端,——成績特別拔尖的和成績特別差的。

補課禁令對這兩類人幾乎沒什麼影響。

影響最大的是那些在各種"線"附近徘徊、可上可下的孩子。

我想說,"補課禁令"的初衷是好的,但其副作用也要重視。

在人們對"補課禁令"爭論紛紛時,有一類人偷偷地笑而不語。

他們早在多年前就更改了孩子的國籍,懷著進入北大清華的夢想,準備去參加名校國際生的招生考試。

在職教師有償補課被嚴禁,哪類人偷偷地笑而不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