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所谓的“差生”,交给所谓的“名校”,会教出怎样的人才?

教育新闻人中的吃货


支撑“名校”核心要素是“名生”。所谓“名生”成就“名师”,“名师”、“名生”成就“名校”,然后再利用“名校”的光环攫取名利,从而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

“名校”的校长、老师在教育行业特别受人待见,校长常被名誉加身,教师常被高薪挖人,即使是那些不怎么“名”的老师,都像“香饽饽”,四处被人请去传经送宝。

正是熟谙打造名校的套路,每到招生季,学校不惜一代价“掐尖”,花样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也令人不可思议。

每一所“名校”都开出了诱人条件,有的减免生活费,有的减免学费,更有甚者,我们邻县一所名校只要是“名生”去就读,每月还给500-1500“工资”!

何其荒唐!

“名校”为什么做这样荒唐事呢?就是因为知道在“名校”这个光环下可以大量地招生“自费生”,有了“自费生”就能财源滚滚,坐家数钱,数到手抽筋。

那些借读的所谓“差生”可并没有沾到“名校”的什么光。这些学生一般在高二分科的时候,被动员去学艺术,比如音乐、美术、体育。这些科目考试难度低,毛入学率高,这样就不会拖累学校升学率,反而还会对升学率能够贡献点百分点。

还有一部分“差生”没有艺术细胞,在文化班里会拖后腿,学校为了自己的声誉,保住“名校”的名份,于是高三上半学期千方百计动员学生参加春季高考,也就是“大专”学段考试。

学校采取一切手段,集体动员,重点突破,借助外力,目的只有一个,“去分母,间接增分子”,那些“差生”在领导、老师轮番劝说下,由怀疑自己到相信老师,于是选择了大专考试,最后连高考都没有能够参加。

所谓“名校”大都欺世盗名,并不能对所谓“差生”实施良好的教育,这些学生在名校里因为长期成绩垫底,极易产生逃学、上网、谈恋爱、玩手机、打群架等等行为。

所以,还是奉劝家有“差生”的家长,不要迷恋所谓“名校”,里面全是“套路”,学校收你只有一个目的:为人民币服务。


乱语三千


记得08年地震后成都七中老师支援我县一所乡镇高中,乡镇高中特把全校好学生集中在一个班上由七中老师上课,结果一年下来,这个班成绩还当不到其它普通班。学校和老师分析原因,也调查了学生和学生家长。发现有很多教学方法和理念这些学生不适应。主要有几点,一是七中老师对于基础部分一带而过,讲的重点在难题,特别是竞赛题;二是老师上课基本不管课堂纪律,学生干啥的都有;三是家庭作业少;四是家庭作业老师不批改。七中是四川最好中学,老师也牛,来支援的老师也是按七中教学方法和要求来上课的,就不行。根本在于生源不同。中考700分能考上七中至少630分,而我县乡镇高中一般中考收分在460左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控能力,基础,理解能力等差距巨大。所以还是是啥脚穿啥鞋。这也是各高中分重点班普通班的原因之一,因材施教最好。


米汤


不得不承认有一部分差生是可以教好的,但仅仅是一部分!不过风险很大。刚毕业那会06年私立学校接一个初三烂班,开学两星期我开除三个,剩下的半学期内打断三根拖把把棍子,深更半夜去网吧找出来大街上直接开打。现在想想很后怕!下学期的时候都基本转性。令我欣慰的是全部考上高中。直到现在他们绝大多数都还在和我联系,邀请我去和他们聚会!

后来我总结了一下。

第一,那个班的差生都有良好的家教,他们差主要是成绩差和行为习惯差。如果是像开除的那三个一样道德品质败坏我想我是不可能教好的。所以良好的家庭教养是孩子成功的第一要素,即使现在很差,将来某个时候也有可能成功。况且良好的家教也培养不出非常差的孩子。

第二,家长的支持,那个班有一个在社会上混了一年的学生,在我揍他一顿后不服气,打电话叫家长,他爸来学校了解了事情经过后直接叫我和他儿子一块出去吃饭,酒倒在杯子里后给他儿子说~下回我只要听说老师揍你了,我就来请老师喝酒,这个小子从此不敢造次,顺利考上重点高中,大学,创业,结婚,生子,一路顺风顺水。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现在我在想,如果那个家长换一种做法我可能吃不了兜着走了!

第三,打他们是让他们知道守规矩,更多的是沟通,为了沟通,他们是我带头领着玩的最多的一届。

他们是我接手时最烂的一届初三,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的一届,是唯一一届百分之百考上高中的一届,是到现在逢年过节给我发问候打电话最多的一届,也是我揍的最狠的一届!


宫gongtao


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你,我刚调回来,进的是一个说是当地,国重,省重,市重选过剩下的学生学校,你要说有没有好成绩学生有,当然是凤毛麟角了,就在进几高二期间,我们跟当地一所国重合并了,学生跟老师一并合到国家示范高中,我带的这批学生,就有压力,说我们怎么能跟中考成绩六百多分的比呢?其实当时我感觉心慰的,学生有压力,才有动力,于是,我就开始用下午下课到晚自习在段时间的二十分钟,给学生补,讲考试技巧等。但是基础太差,无力回天。但是他们高考三百多学生考了61个,其中一个还是一本。这个说明基础差,怎么补都不可能在一年多补回来。成绩差在重点学校,也无力回天。


令狐青云89088282


我当年也是高中都没有考上的人,换一个独立新环境,每天在高考补习班(直接跳过高中报考高考补习班)早上起床跑步,晚上看书到一两点,一年时间考上大学,现在在一家县级中医医院任针灸科主任一职。对了,我零三年参加高考,多亏当年数学科目太难,帮我拉低了总体分数线,不然说实话,底子太过薄弱不然真考不上! 所以,我觉得环境的影响跟当事人的心态都很重要。我当年最爱看的一部日剧“龙樱”不知道大家有知道的不?那部电视剧是我拼命的精神食粮!我只能说当年我真的拼命了!



1不服来辩


先表明一下我的个人观点,个人觉得不是说“名校”就一定能教出好学生,“普通学校”也不是不能教出好学生。

然后也看你是怎么去定义“差生”和“好学生”的。成绩不好的就是“差生”?

以我自己高中母校为例,我报考高中那会属于深圳高中的中等水平吧。大家都说深圳成绩普通的学生基本就是去这个学校,高考成绩最多也就是上深大。看到这里,大部分人估计觉得这也就是“普通学生去普通学校”。但是在我高中期间,就不断有学长学姐成为老师们说的“黑马”,考上清华北大复旦之类的“名校”......

包括我那一届,也有这样的同学,随着我读大学,出来工作,由于一直跟当初高三班主任有联系,看到他发的朋友圈的图片,我们高中如今竟有高考分数上700的学生。听说这个学生是建校以来最有潜力的学生,所以我觉得这个例子就告诉我想成为人才,并不是一定要上所谓的“名校”。真正的人才,往往是从小就很聪明,俗话说就是脑子很好使~如果身边有良师益友是更好的,能加快他的发光发热。

而所谓的“差生”,我以自己成长中的一段作为例子吧。从小学开始,一直主科语数英分数都很平均,不存在所谓的偏科。直到上高中,数学一落千丈,低至三四十分,上课也不愿意听讲,但是好在其他科都很努力学着,总分和排名并没有滑落反而上升,当时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很讨厌数学,想证明即使数学不好也能取得不错的总分。

到达一定程度后,发现确实是不行,数学的分数还是很重要,父母也很担心给我报了补习班,正好新的学期班级也换了数学老师。然后就开始逆袭了,突然对数学感兴趣了,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分数一路高升至120-130的样子。

所以我个人认为,不是说成绩不好就是“差生”,很多这类的学生其实只是缺少一个适合他的老师,一个好的引路者。如果所谓的“名校”没有一个适合他的老师,那再好的学校也不是他的伯乐,也没有办法把它变成千里马。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哈~


中公教师


悟空中有问:北大清华就没有差生吗?那些仅凭北京户口,就可以低分进入的,不是差生吗?

曹和平:(1)北京学生和全国一样,也必须是优秀学生才能进北大清华。(2)如果同等单科和总考分条件下,北京学生在北大清华中的综合素质是最好的地区之一。这是北京同学多年来的突出优点。(3)我参加北大老师一次会间聊天,叹孩子考北大难。可不,扳手指头一算,北大经济学院,四十年,六个系,一百多位教职员工的孩子,考上北大的,只有三个。全是在中学就得了全国数学、物理或化学一等奖的孩子(考分也超录取线不少)。平均13.3年一个孩子考入北大。考上经济学院,就我记忆,一个也没有(其中的两个考上数学系)。


曹和平


名校其实连自己后段的较差的学生都教不好,不要说把普通学校的差生交给他们了。只是人们习惯认为名校就是好,所以就算孩子到了名校一无是处,也认为是自己和孩子的问题,但在普通公办学校就不得了了,孩子书读得不好就怪学校怪老师,名校他们敢说半句不是吗?有什么不好的自己吃哑巴亏了。

我记得区里面的重点中学以前考入学试是要交钱的,100元一个人吧,这样老师们的积极性学是挺强的,后来禁止收了,大家的积极性就没有了,题目是买别人的,面试也很儿戏,有些学生面试94分,进学校后数学竟然只有13分,而英语20多分的都有,名校名校,其实他们真的跟我们一般学校是一样的。如果把老师完换过来,教学成绩区别真的不大,他们也会让自己的老师来我们学校交流的,成绩就不用说了一样的差。

所以不要把名校的老师当神仙,让他们去教差生,不气死就已经很好了。


教你孩子学英语


其实所谓明校选拔的学生就是成绩比较好的,所以很容易进入良性循环。反之普通学校的学生比较普通,甚至比较差,所以教起来费劲,结果也不尽人意。我说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家孩子小学毕业那年正赶上派位,不需要考中学了,这不是大大的好事吗?小孩压力减少了,我非常支持这个派位,但是许多家长不乐意,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上普通中学委屈了,更可恶的是一些所谓的好学校开始利用这个捞钱,我一个朋友的朋友是某中学的老师,她通过我的朋友跟我说只要我交3万块钱,就可以把我家孩子档案提到她那个中学,不用我操心,我一听很生气,我想国家想给孩子减负,结果你们这些中学老师搞破坏,坚决不能容忍,坚决不交钱,结果我家孩子去了一个大家认为极差的学校,这个学校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我也可以曝光它的名字,叫北京世贤中学,结果是这样的,世贤中学的老师发现他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一批学生,他们每次开家长会都说这些学生有多好多好,他们教得特高兴。而那个所谓的好学校呢,我就不点名了,说是从来没见过这么差的一批学生,根本就没法教。大家听懂了我的故事吧?就是如果不通过考试选拔学生的话,这些所谓好学校也不能把蠢材教成天才。最后我还得说一下结果,我家孩子最终考上了个说得过去的大学,目前已经工作自食其力了。


用户5900370817388


名校教不好差生。好学生从来都不是教出来的,教出来的都算不上好学生。

在教学生这件事情上,衡水中学和毛坦厂中学是两所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校,从这里走出来的学生,都很感谢学校和老师,因为他们在这里改变了命运,之所以能够改变,是因为他们管好了自己,之所以能管好自己,是因为学校、老师、家长和严格制度的帮忙。这里面有好学生,也有不少差生,特别是毛坦厂中学,接受的生源都是高考的失利者,经过一年的教育,他们当中95.7%的上线率,66%的一本上线率,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成绩(据2018年数据)。


那么大家说毛坦厂中学算不算名校。如果算,对于题目中的问题就已经给出了答案。如果不算,什么样的学校才算名校?

有网友列举清华北大。清华北大每年招收的几乎都是状元,生源质量没的挑,但到最后仍然有最后一名,仍然有学生因为学业不好被退学。能说清华北大不好?不如毛坦厂中学吗,这显然是一个谬论。

为什么说好学校教不好差生?

所谓差生,狭义的理解是同学的成绩不好,广义的差生这里恐怕也概括不全,比如调皮捣蛋,打架斗殴等等不仅局限于学习和教育的范畴。为什么成绩不好?一是因为学不好(智力不行?真正笨的人有多少,读书不好的孩子往往其他方面却很突出,这恐怕不是主要原因,),二是因为不学,至少不好好学;三是没兴趣,不想学;四是其他原因,比如玩游戏成瘾,跟家长矛盾激烈等,但具体到表现形式上都是不学。而毛坦厂中学所采用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不得不学,哪怕你是最差的学生。


而名校却无法做到像毛坦厂中学一样。因为二者的目标不一样。毛坦厂中学更像是一条大学生生产线,每天超过10小时的纯学习时间,家长负责学生的所有后勤,吃饭上厕所都精确到分秒,这里没有说毛坦厂中学不好的意思,对这里的学生来说,这也许是最好的方式。

而清华北大等名校是培养人才。今年是教育部回应“钱学森之问”,提出珠峰计划的第十年,去年年底的时候,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去年同时发布的还有关于提高本科生人才质量的相关文件,文件规定,允许学生自由选课,选专业等,要给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好的学校都在为此而努力。


在大学里,研究生的老师都称为导师,很多本科生的老师也称为学业导师,班主任的称谓很少,都叫辅导员。为什么,因为大学里的学习生活更加依靠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学习,老师的作用是给你指路,即便是带路,也是在你前进的路上,远远地看着,绝对没有人来牵着你的手,告诉你什么地方有陷阱和泥坑。如果是那样,大学老师的工作将变得没有意义,因为最多对这条路越来越熟悉,却再也走不出新的路,没有创新的教育算不上成功的大学教育。


高校也有制度,但绝对不会以此来压人,老师告诉你方向,剩下的就靠自己来完成,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大学生,完全看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好的大学里具备了一切让你成为人才的条件,但绝对不会说把你教成人才,教出来的学生最多跟老师一样,难有突破。所以好的学校会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尽可能给好学生提供成长的土壤,也没办法阻止差生接受优胜劣汰,因为客观条件都一样,没有人会厚此薄彼,路都是自己选择的。

也许有人会觉得拿清华北大和毛坦厂作为例子来对比有些不公平。但教育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不同学校采取的教育方式的不一样,决定了所培养的人才不一样,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说,人才的不一样决定了教育方式的不一样。只有用最合适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教育,让名校来教“差生”,这本身就是一种不科学不合理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