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關注“Amelie注目深圳”,將文藝進行到底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點 擊 音 頻 收 聽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1、

“最近有什麼開心的事趕緊說出來讓我開心一下!”坐在我的對面,女友用期待的眼神看著我。

“然而,一點開心的事都沒有”我脫口而出地說。

……

四月真的是烏雲壓頂,灰暗的情緒時時浮現,有時候猛然往後張望,居然會被那種完全開心不起來的狀態打敗,想不起來日子裡除了永不止息的工作、一地雞毛的瑣碎、日復一日的繁雜和突然而至的絕望之外,到底還有哪些亮光值得你繼續前行。

多年前,閨蜜子靖常常對身邊人提到我,說我是她身邊唯一一個總是看到別人美好的那種人。而我自認一直對遇到的人心存善意,舉手之勞的忙必然會幫,對上帝安排的一切充滿感激。然而,這個世界,並非一切如你所願,人性中惡之花就是在你身邊。

“真的很好奇,那種損人不利己的人,寧可給別人設置障礙而自己不見得有什麼好處的人,到底是什麼動機呢?相反,我始終相信能量守恆,那些付出了愛和善意的人,上天會給他們更好的心境,他們會活得坦蕩、自然和平靜。”把這段感慨發到朋友圈,沒想到共鳴者眾,幾乎留言的人都表示遭遇過並痛恨和厭惡。

事實上,雖然你在堅持自己的價值觀,但的確如師姐所言,從局部範圍來看,那些呈現“惡”的人,那些喜歡處處鑽營的人,貌似更有市場。楊絳在《走在人生邊上》中寫道:“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中年女生的危機到底有多真實,大概上有老人下有小孩的人都有體會吧,你得像個職業經理人一樣,戰鬥在工作與生活的第一現場,到處滅火。要保持優雅從容?前提是,你得有打怪升級的戰鬥力,還要有不斷汲取能量的修復能力,更要有獲得平靜的獨一無二的渠道。這一切,沒有人可以替代,沒有人是你期待中的樣子,唯一可控的是,你有能力過上你想要的日子,你能夠贏得讓你有尊嚴的生活,你是你自己的救世主。

如果在中年時段還保持傻白甜,在我看來,大概過的是被濾鏡後的二手生活吧,有人替你承擔了你應盡的責任。

很難相信,會有人一生永遠風平浪靜,於我而言,能夠體驗到風浪與平靜,品嚐過酸甜苦辣,看過高山和大海,感受過溫情與痛苦,體味過孤獨與無助,也有時時湧現的小確幸,所有這一切加起來,才是有質感的真實的人生吧。

“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謝謝好友水果發來莊子的這句話,與真愛們共勉。

2、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為什麼有些“難過”在腦海裡揮之不去,而“快樂”停留的時間總是那麼短?

當我問自己這個問題的時候,真的愣住了。感謝朋友圈為日子留下了記號,記錄了那些平凡的閃光的日常,它讓我覺得,其實那些放空的獨處的時間是那麼迷人,可是,我卻選擇性失憶,而放大了情緒中灰暗和絕望的部分。如果你有意識地把這些小確幸連接起來,就足夠成為一個彩色的氣球一般,讓人禁不住抬頭張望並微微一笑。

讓我們都學會不斷提醒自己,把那些足夠滋養你的瞬間,都放在心裡,並且放得久一點,時時拿出來,沉醉一番。日子如此翻滾不止,我們要學會選擇面對的角度,盡力看到更多的光和亮,盡力在黑暗來臨時,不要過度自我沉浸與自憐。我們有直面生老病死與人性之惡的勇氣,也有選擇更溫柔更平靜的姿態來消解的能力。

於我而言,是每週兩次的山間行走,是聽鳥與蟬鳴,是與森林的味道自然地相擁。是一個人在咖啡館裡看書、發呆與徹底的放空,點顏值高的蛋糕與點心,與女友慢慢品嚐。是一個人的電影院裡,看到人性複雜與人生悲喜時,會在那一刻共情和共鳴,一個人獨自笑和哭。

近期喜歡的電影是《祈禱落幕時》,阿部寬和松島菜菜子兩個老戲骨的一笑一顰,每一個細微的表情與動作,都是內心各種的外化。我喜歡東野圭吾把人性中那份愛與付出卻不求回報的親情放大,他讓我們覺得世間因為那份血濃於水的愛而充滿溫度。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3、

讓大四的孩子在舞臺上扮演16歲的少年絲毫沒有違和感,他們之間幾乎是無縫對接自然進入狀態。對人性黑暗的部分呈現,也許還顯得沒那麼殘忍、兇狠和絕望,但我能感受到他們對戲劇的熱愛,對人性中溫暖的部分是百分百相信並且能夠表演出來的。

在深圳大學的一個夜晚,和伊爸一起看好友胡亞光導演的話劇《美杜莎之筏》後,我在朋友圈寫下了上面的話。翻看去年四月看完她執導的畢業大戲後對她的訪問《胡亞光:戲劇就是生活中的那道光》,發現時間悄無聲息地跨越了又一個四季。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美杜莎之筏》是收藏於法國巴黎盧浮宮裡的一幅7米寬、5米高的繪畫作品(上圖),1819年由法國畫家泰奧多爾·籍裡柯創作。“畫面描繪了在大海上,漂浮著一隻岌岌可危的木筏,海風鼓起床單做的桅帆,巨浪掀起的木筏在不停地顛簸。筏上的難民有的已奄奄一息,有的還在眺望遠方。被簇舉在高處的人揮舞著手中的紅、白色布巾,不斷地向遠方呼救。畫家以金字塔形的構圖,把事件展開在筏上僅存者發現天邊船影時的剎那景象,刻畫了遇難者的飢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種情狀,畫面充滿了令人窒息的悲劇氣氛,該畫是浪漫主義畫作代表之一。”這是百度上搜來的解說。

德國著名劇作家喬治·凱澤受到這幅名畫靈感啟發,根據二戰時期的歷史真實事件,創作出這部充滿人性掙扎的同名話劇。這部劇講述的是這樣的故事:1940年9月,一群英國的少年在北大西洋的一隻救生筏上漂流。在納粹對眾多英國城市進行無情轟炸的初期,有許多英國兒童通過航運被送至加拿大避難。然而不幸的是,故事中講述的這艘輪船被魚雷擊中,在燒焦的船隻沉入海底前,只有一小部分少年倖免於難,蜷縮在一隻狹窄單薄的救生筏上……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孩子們要在木筏這個相對封閉的小空間裡,不得不變得像成年人一樣,去爭搶食物與生存機會,去愛和思考,去相互殘殺……在深大黑匣子劇場,胡亞光導演讓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那份對人性美好部分的共情與同理心。

喜歡她把舞臺佈置成一片海,在燈光下如電影畫面般的視覺衝擊。喜歡自然切入點到為止的音樂流淌,也喜歡每一個參與者全情投入的那份赤誠,哪怕是轉換舞臺身體傾斜45度用盡全力推的那個背影,都讓我感受到團隊的凝聚力與深愛。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胡亞光是力求每個形體、眼神、臺詞都最準確最嚴謹的,一個多月以來背後付出的心力和達不到最佳狀態的著急,都是真實的。但於我而言,這是一部動人的作品,她讓孩子們感受到,認真對待經典文本並將之化作舞臺劇後,每一個部分都是無比重要的,所有加在一起,才能形成合力與某種張力!她讓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經典之作的魅力和人性深不見底的複雜。

我們都知道人性黑暗的那個部分是多麼兇殘和可怕,但是導演願意放大美好的那個部分,願意把孩子們之間付出的那份善意與愛灌入觀眾的心中,這是一種自主選擇。大四的學生可以表演“惡”,“演”的痕跡很重,但善和美好,卻是自然而言地散發出來,讓人感同身受,這是一道光啊。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我和胡亞光導演在劇場門口,背後是親友團和觀眾送的花。

4、

童年時期的孩子,對中年女生而言,是源源不斷地治癒系和某種拯救,孩子的天真和永遠向前奔跑著的姿態,都是動人的。

這個四月,幾乎每一個假日和週末,都是與9歲半的伊娃泡在一起,陪她畫畫,拉琴或者跳舞。帶著她到香港的小島愉景灣度過二人世界,在海灘上散步聽濤聲撿貝殼吹吹風,兩人吃一大份薯條、海鮮意麵和沙拉,身邊來來往往的狗與滿臉放鬆的老外。度假狀態的人都是友好的充滿微笑的時時釋放美好的。

晚餐與閨蜜李戈一起,在位於中環元創方一家臺灣餐廳,我們喝名字叫做“穀雨”和“小滿”的臺灣啤酒,吃好吃的飯菜,初夏微風拂面。10歲半的星博盼著伊娃每三個禮拜來一次香港相聚,兩個小孩和小狗就可以玩得不亦樂乎。而我和李戈一路彼此見證19年,已然如親人般彼此信賴和依靠。

重溫這些美的好的片段,心裡暖暖的,會笑出來。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我們在海邊。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插播這張是伊娃和爸爸,好有愛的畫面。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這個四月,也親歷了在重症病房門口的煎熬和絕望,70歲的媽媽住院那幾天,在工作、孩子、醫院間奔走,整個人都變得不好了,走到大街上,突然就滿臉是淚,無比恐慌。

龍應臺說:“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沒有人可以替代你的悲傷,人生真的到了被老去這件事無限逼近的,退無可退,靠無可靠的時期。你知道生命的底色是虛無,但你依然希望能夠不斷尋找支撐自己前行的力量,希望自己可以拯救自己,不要被那種看不見的黑暗衝擊和淹沒。

希望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桃花源,真實的勇敢地面對生命撲面而來的,一切。

最後,送上武漢的畫家閨蜜李蕾的一幅畫,就舞蹈吧。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故宮春天的花圖來自官微,電影截圖來自微博,特別鳴謝原作者。

本期作者

尹維穎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Amelie注目深圳”創始人,資深媒體人。畢業於武漢大學人文學院,先後在《南方都市報》、《晶報》擔任記者、編輯。著有《注目:一位文藝記者的職場遇見》一書,熱愛寫作與旅行,希望找到更好的自己。

為了不失散別忘了置頂Amelie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往期閱讀

李蕾:畫是日記是情書是另一個自我

羅崢: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麥廣麗:永遠做最好的自己

金瓊:從城裡搬到村子,擇一處庭院過日子

商務合作郵箱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