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能說再見嗎?火車北站

成都站(火車北站)的閉站改造,已經喊了不下五年。隨著西站正式運營、五塊石客運站的關閉,關於它「過去」的告別,也許是真的來了。

“每年都是最後一個春運。”跟車哥聊天時,她有點帶脾氣。“去年夏天我寫北改的時候,就說要關了、最後一個春運。”(此處是來自車哥乾貨:火車北站已開始改造,城北將有地標了!)

“五塊石都關了,應該跑不了了。”我們天南地北的聊著,從「當我第一次站在北站」到「北改」,再到「已經幾年沒去過那邊了」,發現北站慢慢地消失在了我們的生活中。

​真的能說再見嗎?火車北站

1952年7月1日成渝鐵路竣工,成都北門火車站正式投入運營。

如果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它的名字並不是「成都北站」而是「成都站」,只因為身處北門,這個方位性形容詞慢慢的就綴在了前面。

​真的能說再見嗎?火車北站

自四面八方進蓉的外鄉人在這兒,和這個城市打了第一個照面。67年間,它接納了太多太多的新鮮面孔,站西側的出站口小門沒有間斷的腳步聲,大多都在這個城市的發展歷程上,留下了印記。

​真的能說再見嗎?火車北站

如果足夠悠閒的在北站張望一下,站前廣場上滿是倚著大包小包,以地為席的外鄉人。而隨著改造的開始,這種“景緻”應該也會隨著時間,消失在北站的過去當中。


“是再見,也是再會”

自從上月初,閉站改造的消息再次盛行在社交網絡上,雖然不乏嘲諷“年年都在喊改”的人們,還是有一撮兒有北站情結的人,被渲染著,再次陷入一種“再見了,火車北站”的情緒當中。


@在綿陽的瀘州人

我和北站倒是沒有接觸過很多次,但是記憶足夠深刻。

上大學的時候,陳奕迅在成都開演唱會。當天有個朋友著急轉票,花了半個月的生活費買了以後趕緊坐車到了成都,返程票買到了第二天早上六七點。

那是我第二次來成都,看完演唱會已經半夜十二點多。因為窮,硬生生的從成都體育中心一路走到了北站,走到的時候,已經睡不了幾個小時了,就在北站的廣場上坐了幾個小時等進站。臨走的時候,還看了一場日出。

回頭想想,太酷了。

現在超過800米都想坐車,更別說通宵在站外候車了,也只有年輕能頂得住了吧哈哈哈哈哈哈。


@在成都的陝西人

北站,原來一年逛無數次。

高考完來成都玩,沒想到就栽在成都了。我特別戀家,基本上超過3天的假都要回家,那會兒K打頭的車大概就是11個小時的車程。晚上上車,早上到家,特方便。

只有爸爸媽媽來送我上學那年,在北站留影過一張。後來再走北站,都是匆匆。大學畢業以後留在成都,通往家鄉的高鐵也開通了,再也沒去過北站。

雖然上學的時候聽說北站要改造高興地不行,改造了就不用提著大箱子上完樓梯下樓梯了,下了公交車去取票也不用走那條又窄又坑窪的路了。

但是現在真的要關閉,卻又有點酸酸的。再見了,可以歇腳的肯德基;再見了,第二候車室。

@老北門

北站拆改,是北改的一大步啊!

真不想吐槽了,哇,說了好久了。真的今年動得到不哦,我都懷疑得很。但是之前五塊石車站已經完全關了我覺得還是有希望。

大家一說起我們北門,就是亂、窮,真的好想說你們懂得到個撒子…之前,皇城以北才是繁華之地,新南門往南,就是鄉下嘛。現在北門的舊可以說是歷史的痕跡,早開發、早成型、早衰老,很正常。

我覺得只要北站這一坨子好好整,整通暢了,那就是解決了北改一個大難題。雖然我基本沒在北站坐過啥車,但是期望還是有的,早改早好!


“翻新、擴大,北站換新顏只是時間問題”

根據之前公佈的規劃,北站改造後將成為線上式高架候車特大型站房,主體為三層,地上二層,地下一層。

站房面積由目前的2.1萬平方米擴到8萬平方米,站場將由目前11條股道增加到18條股道,同時將在北側增設北廣場(五塊石車站一側)。

擴能改造後的車站將從目前單一的火車站變成集鐵路、地鐵、公交、出租和長途客車在內多種交通方式的綜合交通樞紐。

​真的能說再見嗎?火車北站

目前,整個工程也並非毫無進展。

2018年下旬,成都火車北站擴能改造配套工程完成第一階段部分施工,北廣場上的北站房主體結構已基本完成,為了結構安全,後續裝飾工程尚未進行。

但本來計劃歷時26個月,在今年3月份開始的第二階段工程。現在又被推後至51節後,6月之前。

我們不妨來猜一猜:這次,到底能不能和北站的過去,說再見。

​真的能說再見嗎?火車北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