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高手】10年100億:世界上沒有人可以掌握期貨的規律!

何先生在股票市場也經歷了多年的風風雨雨,他從1995年入市,一直到2006年進入期貨市場。多年股票和期貨的操作經驗,使他在這兩者的認識上有本質的區別。第一,股票市場只能進行單向交易,而期貨市場則可以雙向交易。第二,股票有融資融券,也能放大槓桿,但是在3倍左右,而期貨市場的槓桿一般在10倍左右。第三,股票市場有一個缺點,大多數上市公司是為了圈錢,拿走很大一部分錢之後,剩下的散戶要賺錢就很難了。所以何先生覺得散戶投資股票賺錢並不容易,他舉了一個例子,他經歷了2006年的大牛市,但是他發現真正通過股票賺錢的人還是比較少的,除非就是等大牛市走了之後賺錢的人沒再進入,否則還是要虧回去的。

何先生說:“期貨市場看上去是和市場在賭,實際上是和自己在賭,心態很重要。”2006年何先生剛進入期貨市場,初期他做多燃料油,由於股票的操作思路仍在,所以在期貨交易時並不是特別順暢,一會賺一會虧。後來看到強麥在漲,從基本面判斷覺得會跌,他就空了強麥。但是強麥不跌反漲,他就不斷加錢,不斷空,一直加到了二十多萬,最後還是沒有撐住,一下子就虧了十幾萬。之後2008年白糖的暴虧也是因為逆勢加倉所導致的。在2009年到2010年期間,何先生的賬戶有一波比較好的收益。2009年9月份,豆粕有一波上漲的行情,他進了多單,稍微賺了一點。空鋅則是因為他看到倫敦鋅和國內鋅的庫存一直在上漲,而鋅的價格又比較高,在22000-23000,他當時是這樣分析的:鋅有一個特點,遠月合約的價格高,他就在22000的時候開始空,剛開始下跌的時候,順勢加倉,但是突然一個反彈,使他不得不減倉,而減倉之後又馬上下去了,接下來的這波跌勢就比較流暢。他當時在滬鋅這波下跌行情上賺了一倍多。

經歷了幾次大賺大虧,何先生也做了一些總結,但是他覺得總結之後的關鍵在於執行。他說:“逆勢加倉、死扛從理論上而言是不對的,但有的時候也是正確的(基於趨勢行情中),所以法無定法,沒有一種必勝的方法。”在一波趨勢行情中,如果投資者對自己的分析沒有十分的把握,可能一個反轉就會止損,結果錯失了機會。何先生覺得這種情況可能和運氣有一定的關係,但是與個人對基本面的分析、倉位的控制都有一定的相關性。如果一進場就是七八成的倉位,那麼行情一個大的震盪,想扛也是扛不住的,只能錯失良機。

何先生認為世界上沒有人可以掌握期貨的規律,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基本面和技術面的分析提高在期貨市場的盈利能力。他個人主要是從基本面入手,結合技術面。其他期貨高手也都講過,當基本面和技術面共振的時候是最容易賺錢的。因此我們只要把握住這點:當基本面看漲,但技術面還沒有起步的話,就要謹慎;當技術面看漲,基本面還沒起步的時候,也要謹慎。只有基本面和技術面共振的時候把握是最大的。但是因為市場行情千變萬化,有的時候通過技術面也是能賺錢的。

何先生覺得自己是一位激進的操盤手。在實際操作中,一開始的倉位不是很多,可能控制在50-60%,但有的時候被套住了,他就會逆勢加倉,甚至會加到100%。“之所以會逆勢加倉,主要是從基本面考慮,對這個品種的漲跌比較有信心。所以有時候交易會有激情,激情一上來會不斷地加倉,這是有利有弊的。好處是你正好加倉加對了,那行情觸發了你可以賺更多。但是如果加倉加錯了,可能你的倉位達到100%了,因為保證金不夠只好止損。任何人剛進場的時候都認為他開倉的方向是正確的,否則他不會開倉。如果自己對這個品種的把握性很大,那麼開倉的時候心裡一點都不慌,但是如果這個品種的把握性不大,開倉以後就沒信心。如果有信心,一開倉不會設置止損,如果沒有信心,開進去後就馬上設好止損。期貨的震盪很大,止損會是一把雙刃劍,止損好可以迴避風險,止損不好,那本來盈利的單子就泡湯了。”

據何先生觀察,許多散戶看了很多技術書籍但結局還是虧損累累,為什麼呢?因為技術是死的,而行情是活得。他基本沒有看過技術書籍,對技術指標也不擅長,主要看日K線和日內分時圖。


在11個交易月份中,“10年100億”賬戶獲得了8個月的盈利,對於這樣的業績,何先生認為:“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我們不能用過去的事情來判斷未來。期貨市場是永遠變化的,我還沒達到穩定水平,也不是高手,並不能保證將來一定賺錢,因為這個東西神秘莫測。但是我以後在做單的時候儘量謹慎一點(謹慎了就沒有霸氣)。我以前開倉的時候很霸氣,不設止損,謹慎了以後設止損往往也錯過了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