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高考成績遠遠超出一本線100分,但還是落榜了

最近有很多復讀生家長說,當年孩子的成績遠遠超出一本線、二本線,但是還是落榜了。

每年高考結束後,經常會聽到類似這樣的新聞,某某考生因為志願沒有報好,導致去了一所不想去的學校,真是可惜了這樣的好分數:還有的因為被調劑到了不喜歡的專業,一直在糾結著要不要復讀,更慘的則是,直接退檔!

當年高考成績遠遠超出一本線100分,但還是落榜了

​志願填報是一項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面臨上千所院校和專業,面對著紛繁複雜的招生政策,考生和家長很多時候簡直是茫然無措,不知道從哪裡下手。

說到平行志願,大多數家長還是不理解的,平行志願是按照分數由高到低的順序進行投檔。在瞭解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的投檔原則後,很多考生和家長更關注如何填報才能充分利用平行志願的優勢,提高被錄取的幾率。院校、專業順序如何安排?如何規避落榜風險?滿老師為你支招。平行志願按照“位次優先、遵循志願、一輪投檔”的原則進行投檔錄取,所以要想填好平行志願,就要利用其投檔原則來設置志願。

當年高考成績遠遠超出一本線100分,但還是落榜了

​平行志願下檢索某一位次考生志願時,是按照考生填報院校的自然順序依次檢索A到F6個院校志願。為了保證即使前一二所院校未能投入、後續院校還有機會,建議考生和家長在安排院校順序時儘量參考院校近幾年錄取情況,按從高到低依次呈降冪排列院校的順序,在幾個院校志願中拉開梯度。若考生所選院校之間的院校分差較為接近,沒有拉開梯度,比如考生的分差是30分,而考生所選6個院校近幾年的分差均在30分左右,那麼“一損俱損”,考生6個院校志願均不被錄取的風險將會大大增加。

因此,考生需要根據自己的位次,合理挑選錄取位次與自己位次相當的院校和專業,而不要以為平行志願多個院校志願都是平行的,就抱著“衝一衝”的心態填報多所錄取位次明顯高於自己位次的院校。因為不注重自己實際而“一落到底”的情況,每年都有。平行志願這種投檔方式有一定的優勢,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因為原來的順序志願是志願優先,但只能選擇一個志願;而平行志願可以選擇更多的第一志願,給考生更充分的表達個人志願的餘地和空間,尊重的是三個選擇。

當年高考成績遠遠超出一本線100分,但還是落榜了

​所謂“衝、穩、保”的填報策略就是第一志願“衝一衝,在填報第一志願填報自己心儀的層次高的但錄取上可能有一定風險的學校,如果被錄取那麼就是最佳結果;而第二、三志願則要“穩一穩”,既然第一志願是衝,就必須做好第一志願已經被高分錄完了的心理準備,這就要保證後面的兩個志願是相對層次較好,但錄取比較有把握的學校,以保證能有一個相對理想的錄取結果;最後就是“保一保”,因為錄取總有一些不確定的因素,特別是如果志願不服從調劑,那麼現後幾個志願一定要填報保底的院校,以免滑檔。

當年高考成績遠遠超出一本線100分,但還是落榜了

​每年翻看落榜考生的志願填報表,不難發現有部分考生志願填報表中的院校和專業欄都留有大片空白。這樣的考生有些是對自己的分數過於自信,只填某一批次的志願,認為平行志願有多次機會,按照自己的分數一定能被學校錄取,結果卻事與願違。還有部分考生是專業目標過於明確,只填報某一院校的一個或兩個專業,其他專業位置全部留白,更不願意服從專業調劑。若考生所填報的專業恰好是當年的“熱門專業”或者是該校的優勢專業而未被錄取,那等待考生的就有可能是“高分低就”或者落榜。多填一個學校或專業就多一份希望,因此填報志願時切忌留下大片空白。

最後,要提醒廣大考生與家長的是,填報志願前一定要認真閱讀各所院校的《招生章程》,特別是其中的錄取規則,提前瞭解院校專業錄取的規則、要求,如專業是否對身體狀況、單科成績有要求等,從而更好地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填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