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颜值与才华并存的贵大教授,同学们直呼:“爱了!”

人物名片贺祝平,贵州省核心专家、贵州大学教授,原贵州省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艺术科学学会理事、贵州省朗诵艺术学会副会长。参演近百部影视作品,参演、制作的多部作品获

“华表奖”、“莫斯科塔什干国际电影节”及“金鸡百花电影节”大奖、“五个一工程奖”、“贵州优秀文艺作品”等奖项。荣获贵州省人事厅、贵州省文联颁发的“贵州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这位颜值与才华并存的贵大教授,同学们直呼:“爱了!”

熠熠生辉的“明星”

一个拥有不安分灵魂却“安分守己”的人,贺祝平这样评价自己。演员,导演,编剧,教师……一路走来,贺祝平历经了多重“角色”,却又在每个角色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样的道路,贺祝平说,能够在成长中不断认识自我、突破自我、完善自我,她乐在其中。

贺祝平的艺术之路起于“感恩”。1970年冬,贺祝平的父母被打为“走资派”,生活一度变得艰难。贵州省铜仁文工团接纳了她,让她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演歌剧、话剧。在文工团的日子,为她以后的演艺事业打下了基础。后来,为了更深入的学习表演,贺祝平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专科班,学习表演。

一毕业,贺祝平就被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梁庆刚选中担任电影《流浪汉与天鹅》中的女二号“桃花”,该片获得了“莫斯科塔什干国际电影节”大奖。“一毕业就有机会出现在电影大荧幕上,又获了奖,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自此,贺祝平更加珍惜这份事业,也坚定了走下去的决心。

1992年,贺祝平得到进入中央电视台拍摄电视剧的机会,她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新的工作领域中,一做便是十多年。“演员,编剧,导演,制片,我全都做过,这使我的影视制作技巧能力与艺术创造能力有了飞速提升。这段时间的成长是无价之宝。”2000年,贺祝平开始尝试做原创,电影《扬起你的笑脸》获得了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六项国家级大奖。

这位颜值与才华并存的贵大教授,同学们直呼:“爱了!”
这位颜值与才华并存的贵大教授,同学们直呼:“爱了!”

孜孜不倦的“开矿者”

2005年,贺祝平来到贵州大学,担任戏剧表演教师,开启教学生涯。在从教的十几年中,贺祝平担任表演技能、剧目、导演创作与理论课程教师,是贵州省精品课程、贵州大学校级重点课程《表演技能》课程负责人。前30年的舞台经历让贺祝平积累了大量的表演经验,她深谙在塑造角色时演员的需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贺祝平会格外注重学生的需求。

“贺老师总能把课上得有声有色,提起我们对戏剧表演的极大兴趣。”武传扬刚到贺祝平班上时,放不开,十分拘谨。但贺祝平并未因此否定他。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贺祝平帮助学生解放天性,放松肢体,挖掘学生的潜力。最终,在毕业大戏上,武传扬极大释放了自己,将商人史必成贪婪与油腻的嘴脸诠释得活灵活现。

在学生杨程文的记忆中,让他记忆最深刻的是自己在话剧《求婚》中饰演一位六十岁的老鳏夫。最开始拿到这个角色时他很抗拒,因为从未挑战过年龄跨度那么大的人物,担心自己不能很好的完成。但贺祝平对他说,无论饰演什么样的角色,都要先在脑海里梳理人物性格的对比,然后用自己的表演赋予角色灵魂,真实的表演才能更打动人。贺祝平的教导,让杨程文克服了心理障碍,顺利地完成了演出。

对于教学,贺祝平自谦自己只是一位“开矿者”和“打磨者”。“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待挖掘待打磨的钻石,他最终的闪耀一定是本身潜质挖掘的结果。”2018年12月27日,贺祝平最后一届本科生的毕业大戏《心灵游戏》、《青春禁忌游戏》圆满落幕。“之所以选择这两个游戏,是因为游戏折射了人生,我希望可以带给我的学生人生观上的启示。”

在她的眼里,一个教师,不光教书,更要育人,要带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而老师的以身作则,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教导。在这条路上,贺祝平用教学指引了很多人。一批又一批学生的到来与离开,或许就是她想传承的艺术生命。

这位颜值与才华并存的贵大教授,同学们直呼:“爱了!”
这位颜值与才华并存的贵大教授,同学们直呼:“爱了!”

艺术理论的“钻研者”

2013年,贵州大学少数民族影视创作与传播研究中心成立,贺祝平担任负责人。丰富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类理论研究领域被贺祝平视为最重要的任务。贺祝平认为,大学老师不同于初高中老师,需要学术能力,一定要懂得研究。

“虽然在戏剧影视方面,贵州的理论科学是弱项,但在实践科学上却是强项,艺术创作的表演经历就是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为什么不以己之长补己之短呢?”就这样,贺祝平将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转化到科研事业中。

作为对创作《死无葬身之地》的思考,贺祝平在《四川戏剧》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论文《艰难跋涉在-实习剧目阶段的教学创作》;有感于电影《小等》的创作过程,发表了论文《农村留守儿童的等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道具在剧中的贯穿作用》,记录对儿童电影《青春百分百》的思考。2016年,贺祝平带领研究生初次尝试了微电影《岜山寻梦》并获得金鸡百花电影节首届国际微电影大奖后,发表了论文《微电影创作探索》。

贺祝平认为,好的作品一定具备“三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能够弘扬真善美,弘扬传统文化。她相信,自己能够创作出更多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

这位颜值与才华并存的贵大教授,同学们直呼:“爱了!”

醉心于艺术世界的她永远年轻,永远少年!


文字:贵大记者团 覃诗淇 肖晶哲

审校:张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