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哲学(二)——虚无

人类的起源问题一直以来人们都对此众说纷纭,在这里我们暂且将人类的起源问题做一个概念化的处理——人类起源于“小虚无”。但是这样说就会遇到下面的问题:人性是否也产生于“小虚无”?人性的产生和人类的起源是否是同步的?其实人类在出现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带着虚无性,随着他们在这个世界里生存过程的展开,人类才逐渐具有了和这个世界相匹配的属性——人性。

一、对小虚无的探索

虽然我们对人类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概念化处理,但小虚无本身的几个特性是需要明确的。只有这样,人才能够作为一个在世存在进入悲观哲学的体系当中。

(一)小虚无是一种在世存在

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哪怕只是一个概念都不可能无中生有。小虚无它是客观的在世存在,而且它的存在始终对人类产生着影响。既然虚无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虚无是什么?它是物质、是某种关系、还是和宇宙有某种关联的存在?

1.古代文明中给我们现在的人类留下太多世界未解之谜,虽然现在的科学尚无法解释,但它们将人类的注意力不同程度的引向了宇宙。当我们探索这些未解之谜的时候,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力量指引着我们不断产生疑问,既然这些未解之谜都不可能是某种偶然的联系,那么这种必然的因素就应该来自于“小虚无”的世界。

在亚特兰蒂斯史前超文明中,最令人注目的科学成就是能源系统。能源系统的中心是磁欧石,一种六面体(横断面是六角形)的巨大柱状的玻璃物质,能吸收阳光并将其转变为能源。设置在波塞迪亚(亚特兰蒂斯首都)太阳宫中央能源所内,创造了20世纪人类尚未了解的“宇宙能源”。此超文明于公元前1.2万年突然沉入海底,以磁欧石为中心的能源系统发生爆炸,使地球的地基摇动,巨大的大陆沉没,幸存下来的人迁移他方,亚特兰蒂斯就此消失。未解之谜的答案必将来自于宇宙深处,而小虚无就是人类与宇宙深处那个答案之间的桥梁。

2.我们人类虽然具有自主性,可是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我们还是经常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行为被某种说不清楚的力量所驱使着,其实这个力量也来源于“小虚无”。

当人们犯了错误,自己内心就会产生羞愧或者恐惧之类的情绪,这不是什么道德的影响,这种自发的感受就是小虚无在起作用。因为小虚无代表着所有的在世存在,只要人类的言行有悖于小虚无所代表的这些存在,自然就会产生一些使自己感到不适的情绪或体验。

(二)小虚无产生了在世存在中的可能

什么是现实?所有确定的在世存在都是现实。或者可以说,现实就是在世存在的“确定”形态。那在世存在的“不确定”形态自然就是可能了。所有的在世存在都是在可能中产生,又在现实中停留直至消亡最终重返可能的,小虚无则是这一切可能的根源。

不确定性是在世存在的属性(这一属性影射小虚无),而确定性仅仅是在世存在的特例,不确定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才能成为确定性。既然确定与不确定本身是两种固有的“在世存在”,那为什么人们会一直处在现实的漩涡中无法自拔?或者说为什么只有当在世存在具有确定性并成为现实的时候,人们认为自己才具备做出判断和选择的条件?

为此我们构造一个两人逻辑模型,我们用二元来代替多元以说明问题。有两个人甲和乙,他们就一件事情进行合作。假设甲和乙对世界的看法是同质的,即两人之间信息完全对称。再假设甲对此事有A,B,C三种认识,与此相匹配乙对甲的三种认识分别对应的有三套方案即:a,b,c。对应关系为:当甲有A认识,乙出a方案;当甲有B认识,乙出b方案;当甲有C认识,乙出c方案。

由以上模型可以看出甲的认识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乙的方案也具有不确定性。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合作,因为认识与方案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不存在其他的风险和不可控因素。至此,两组具有不确定性的可能却可以一一对应,构成一对对关系。但是如果当甲出A认识,乙给出了其他方案,我们称这样的对应关系为“人为破坏了的对应关系”,因为这样的对应关系中体现的是人性的影响,而不是世界的构成本身。只要一一对应关系不被人为破坏,那么某一对关系就是确定的,这就构成了悲观哲学意义上的现实。这个现实最终的根源是小虚无。

人类之所以不能完全按照固有的对应关系行事,就是由于对虚无的未知导致人们对可能的认识只受人性的控制,人性可以让人们构造出无数个这个世界上本不存在的对应关系,这些关系确实让人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但它也使人类与虚无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三)小虚无产生了人性的本源

人类起源于小虚无,在起源的初期人类无论具有怎样的特性,这些特性都不属于人性,它们可以被看作是人类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始条件。当人类对在世存在及其可能有了一定的认识时,那时人类的状态被称为原初之我,它是人类对在世存在及其可能取得胜利的第一次总结和提升,这对人类历史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它使人类具有了我们现在人所具有的一切特性的雏形。当人类达到了原初之我的状态,人性才真正开始出现,原初之我是人性的本源。至此,人作为一种在世存在被纳入了悲观哲学的体系。

人之初,性本善。对于性本善与性本恶的讨论持续了很长时间,其实这里的人之初就是指人类原初之我的状态。性本善的原因是这里的人性刚由原初之我产生,可随着人类进程的推进,当人性的膨胀跨越了原初之我的界限,人性本恶的认识就产生了。

很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存在心理学,我被其中的文字所吸引,间接的我走进了存在哲学的世界。存在哲学会讨论虚无的问题和存在的问题,存在不是人的存在而是虚无的存在;人们存在感的缺失是自身虚无感的缺失。

虚无性有点像空间中的零向量,方向任意——与任意非零向量共线。它的内涵无限小;外延又无限大。虚无性才是人类真正的本源,可由于现实世界充斥着人性以致对虚无造成人为否定,所以人性膨胀下的人类无法回到最初的本源。这也就是人类需要构造很多本不存在的对应关系才能继续保持存在的原因,同时人类脱离本源也是人类现在遇到困境甚至可能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

随着人性的继续膨胀,人类也就从最初的无限变为了有限:环境是有限的、时间是有限的、空间是有限,甚至人类的可能性都是有限的……人性与有限的冲突产生矛盾,矛盾让人类永远的进入一个漩涡,这个漩涡使人类距离虚无的本源更遥远。

二、对小虚无的扩展——人性宇宙观

仰望苍穹,星际浩瀚。无限的宇宙,激起人类无尽遐想。从小到“极致”的粒子到无限膨胀的宇宙本身,研究的每一步进展都强烈冲击着人类的认知。

量子力学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继续向一般扩展,它帮助人类认识了更多之前无法认识的现象和联系,同时也帮助人们建立了新的认识体系。量子力学中有一个概念——“纠缠”,它定义了两者之间一种新的关系。这种关系很可能成为探索人性宇宙观的出发点。随着人们观察与实验的深入,暗物质、暗能量这些在世存在进入人们的视野。它们对于人类来说充满了未知,也许它和“量子纠缠”的概念存在着某种联系。

人类起源于虚无,我们可以把这虚无看作是一个还没有被人们认识的却又真实存在的事实。哲学上讲一切运动、变化的动力都来自两个存在之间的关联。虚无中也存在这种关联,正是这种关联导致了人类的产生。甚至可以说,虚无的存在性就是这种关联本身。如果我们证明了这种关联的存在,那么虚无将突破哲学的范畴而成为一个真实的存在。

目前我们的认识至少可以确立这样一个优先级,那就是一个更大的虚无产生宇宙,宇宙产生上文中的小虚无,这个小虚无再产生人类。因此,小虚无绝对具有宇宙的某种属性,否则人类无法和宇宙建立关联。小虚无和宇宙之间的属性联系很可能就来自于暗物质、暗能量,同样的道理,人类也和小虚无之间存在着属性联系,这种属性联系被称为“无常性存在”,它是虚无这个在世存在给人类留下的探索本源的线索。至此,作为“中介”的小虚无一头通过暗物质与宇宙相连,一头通过无常性存在和人类相连。暗物质与无常性存在处于“纠缠态”,二者通过小虚无的内在关联建立联系——小虚无成为一个真实的存在。人类作为宇宙中的存在这一事实确定无疑,因此上文的关联链条必然成立,综合起来即人类具有宇宙属性,并且虚无是客观存在的。

地球作为宇宙中的一员,它的基本特征都会和宇宙产生关联,或者说地球的表征就是宇宙作用的结果。但这种结果又和宇宙作用导致人类产生的结果两者之间不一样。两种结果都存在于地球,但都有各自的运行规律。将这两者建立起联系的就是“人性”。至此,人性的含义被扩展。这一扩展使得人性具备了“自然属性”。

人体是所有反应的总和,这些反应及相应的机理都是自然形成的,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人们可以感受冷热。但是神经外科可不可能通过手术让人们在一切条件都正常的情况下把热感觉成冷,把冷感觉成热?再比如,我们能不能通过外力的作用让口腔分泌的唾液可以直接分解纤维?至此,人性作为一个自然现象被纳入了悲观哲学人的范畴中。

人性的外现也是通过人体的各种反应来实现的。说到这里,有人会问人性有时会表现出阴暗的一面比如贪婪、攀比、仇恨等等,难道这些也是自然现象,难道不应该是一种社会关联?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以水为例。自然界的水只具有自然属性,它的形成以及发挥作用都不不受人的影响。人体机能的运转需要水,人们就去找水,这是自然关联。但是由于其他条件的限制,有的人离水近,有的人离水远。于是离水远的人们就得想出办法得到水,自然就会有水的输送、水的售卖等事情的出现。这个过程改变了人体需要水的具体路径,在这个过程中人性的存在形态以及原本固有的关联发生变化,但这依旧没有改变人性自身的自然属性。我们把这种改变了存在形态或固有关联发生变化的人性称为社会性。人用水来发电也只是把现实中本来就存在的关系(落差产生重力势能)进行嫁接,嫁接的过程本身或者结果反过来会对人性有一种刺激,当人性做出应激反应时就表现出了所谓的具有“社会属性”的人性。因此,人性的一种外现被称为“社会性”,它只是人性在某种关联中的具体体现,因而它不能作为人类独立的属性而存在。

三、虚无是对乐观的否定

世界上两个具体的可能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唯一确定的,每一个这样的对应关系构成一个悲观哲学意义上的现实。这个现实是在世存在的最高抽象,它不会为新生事物所取代。

在此对悲观哲学意义上的现实作如下说明:一是“可能”是宇宙的存在,它不是人们思维的产物;二是“可能”与“可能”之间的对应关系依然是宇宙的存在,它允许人们从一种对应模式向另一种转换,但不允许人为改变固有对应的模式;三是悲观哲学意义上的现实是一种确定的对应关系,人们只能同时为对应关系中的双方可能赋予实际意义,却不能割裂两个可能之间的联系只拿其中一个可能来做文章。

而我们经常说到的乐观,其实就是割裂了某一现实的可能之间的对应关系,而将其中一个可能进行人为推演。这样的可能即便实现也只能体现人性的影响,它不是悲观哲学意义上的现实。通过这样的途径变成现实所达到的乐观就失去了客观的意义,它背离了人性存在所应该体现的本源,因此悲观哲学是从根本上是否定乐观的。之所以存在乐观,是因为人们将固有的可能与人性影响下的现实进行了混合。

我们继续上一篇文章中半杯水的讨论,半杯水是一个在世存在,它的可能是确定的,比如够用或者不够用。这个可能与半杯水的在世存在之间的关系也是确定的,比如半杯水够用或半杯水不够用。忽视或缩小了半杯水不够用的可能,而只放大了半杯水够用的可能,这就是人们乐观的由来,而这样的乐观是靠人们机械的割裂两种可能来实现的,它是人性的非本源外现。因此,虚无是对乐观的否定。否定乐观之后的悲观哲学,最终在体系上达到完整。

注:本文中有关亚特兰蒂斯的内容来源于百度百科亚特兰蒂斯词条“神秘力量”栏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