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觀哲學(二)——虛無

人類的起源問題一直以來人們都對此眾說紛紜,在這裡我們暫且將人類的起源問題做一個概念化的處理——人類起源於“小虛無”。但是這樣說就會遇到下面的問題:人性是否也產生於“小虛無”?人性的產生和人類的起源是否是同步的?其實人類在出現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帶著虛無性,隨著他們在這個世界裡生存過程的展開,人類才逐漸具有了和這個世界相匹配的屬性——人性。

一、對小虛無的探索

雖然我們對人類的起源問題進行了概念化處理,但小虛無本身的幾個特性是需要明確的。只有這樣,人才能夠作為一個在世存在進入悲觀哲學的體系當中。

(一)小虛無是一種在世存在

世界上的任何東西,哪怕只是一個概念都不可能無中生有。小虛無它是客觀的在世存在,而且它的存在始終對人類產生著影響。既然虛無是客觀存在的,那麼虛無是什麼?它是物質、是某種關係、還是和宇宙有某種關聯的存在?

1.古代文明中給我們現在的人類留下太多世界未解之謎,雖然現在的科學尚無法解釋,但它們將人類的注意力不同程度的引向了宇宙。當我們探索這些未解之謎的時候,總是有一種莫名的力量指引著我們不斷產生疑問,既然這些未解之謎都不可能是某種偶然的聯繫,那麼這種必然的因素就應該來自於“小虛無”的世界。

在亞特蘭蒂斯史前超文明中,最令人注目的科學成就是能源系統。能源系統的中心是磁歐石,一種六面體(橫斷面是六角形)的巨大柱狀的玻璃物質,能吸收陽光並將其轉變為能源。設置在波塞迪亞(亞特蘭蒂斯首都)太陽宮中央能源所內,創造了20世紀人類尚未了解的“宇宙能源”。此超文明於公元前1.2萬年突然沉入海底,以磁歐石為中心的能源系統發生爆炸,使地球的地基搖動,巨大的大陸沉沒,倖存下來的人遷移他方,亞特蘭蒂斯就此消失。未解之謎的答案必將來自於宇宙深處,而小虛無就是人類與宇宙深處那個答案之間的橋樑。

2.我們人類雖然具有自主性,可是在我們的日常活動中,我們還是經常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行為被某種說不清楚的力量所驅使著,其實這個力量也來源於“小虛無”。

當人們犯了錯誤,自己內心就會產生羞愧或者恐懼之類的情緒,這不是什麼道德的影響,這種自發的感受就是小虛無在起作用。因為小虛無代表著所有的在世存在,只要人類的言行有悖於小虛無所代表的這些存在,自然就會產生一些使自己感到不適的情緒或體驗。

(二)小虛無產生了在世存在中的可能

什麼是現實?所有確定的在世存在都是現實。或者可以說,現實就是在世存在的“確定”形態。那在世存在的“不確定”形態自然就是可能了。所有的在世存在都是在可能中產生,又在現實中停留直至消亡最終重返可能的,小虛無則是這一切可能的根源。

不確定性是在世存在的屬性(這一屬性影射小虛無),而確定性僅僅是在世存在的特例,不確定性需要具備一定條件才能成為確定性。既然確定與不確定本身是兩種固有的“在世存在”,那為什麼人們會一直處在現實的漩渦中無法自拔?或者說為什麼只有當在世存在具有確定性併成為現實的時候,人們認為自己才具備做出判斷和選擇的條件?

為此我們構造一個兩人邏輯模型,我們用二元來代替多元以說明問題。有兩個人甲和乙,他們就一件事情進行合作。假設甲和乙對世界的看法是同質的,即兩人之間信息完全對稱。再假設甲對此事有A,B,C三種認識,與此相匹配乙對甲的三種認識分別對應的有三套方案即:a,b,c。對應關係為:當甲有A認識,乙出a方案;當甲有B認識,乙出b方案;當甲有C認識,乙出c方案。

由以上模型可以看出甲的認識具有不確定性,同時乙的方案也具有不確定性。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之間的合作,因為認識與方案之間是一一對應的關係,不存在其他的風險和不可控因素。至此,兩組具有不確定性的可能卻可以一一對應,構成一對對關係。但是如果當甲出A認識,乙給出了其他方案,我們稱這樣的對應關係為“人為破壞了的對應關係”,因為這樣的對應關係中體現的是人性的影響,而不是世界的構成本身。只要一一對應關係不被人為破壞,那麼某一對關係就是確定的,這就構成了悲觀哲學意義上的現實。這個現實最終的根源是小虛無。

人類之所以不能完全按照固有的對應關係行事,就是由於對虛無的未知導致人們對可能的認識只受人性的控制,人性可以讓人們構造出無數個這個世界上本不存在的對應關係,這些關係確實讓人們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但它也使人類與虛無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三)小虛無產生了人性的本源

人類起源於小虛無,在起源的初期人類無論具有怎樣的特性,這些特性都不屬於人性,它們可以被看作是人類能夠存在和發展的原始條件。當人類對在世存在及其可能有了一定的認識時,那時人類的狀態被稱為原初之我,它是人類對在世存在及其可能取得勝利的第一次總結和提升,這對人類歷史來說具有劃時代意義,它使人類具有了我們現在人所具有的一切特性的雛形。當人類達到了原初之我的狀態,人性才真正開始出現,原初之我是人性的本源。至此,人作為一種在世存在被納入了悲觀哲學的體系。

人之初,性本善。對於性本善與性本惡的討論持續了很長時間,其實這裡的人之初就是指人類原初之我的狀態。性本善的原因是這裡的人性剛由原初之我產生,可隨著人類進程的推進,當人性的膨脹跨越了原初之我的界限,人性本惡的認識就產生了。

很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了存在心理學,我被其中的文字所吸引,間接的我走進了存在哲學的世界。存在哲學會討論虛無的問題和存在的問題,存在不是人的存在而是虛無的存在;人們存在感的缺失是自身虛無感的缺失。

虛無性有點像空間中的零向量,方向任意——與任意非零向量共線。它的內涵無限小;外延又無限大。虛無性才是人類真正的本源,可由於現實世界充斥著人性以致對虛無造成人為否定,所以人性膨脹下的人類無法回到最初的本源。這也就是人類需要構造很多本不存在的對應關係才能繼續保持存在的原因,同時人類脫離本源也是人類現在遇到困境甚至可能走向滅亡的根本原因。

隨著人性的繼續膨脹,人類也就從最初的無限變為了有限:環境是有限的、時間是有限的、空間是有限,甚至人類的可能性都是有限的……人性與有限的衝突產生矛盾,矛盾讓人類永遠的進入一個漩渦,這個漩渦使人類距離虛無的本源更遙遠。

二、對小虛無的擴展——人性宇宙觀

仰望蒼穹,星際浩瀚。無限的宇宙,激起人類無盡遐想。從小到“極致”的粒子到無限膨脹的宇宙本身,研究的每一步進展都強烈衝擊著人類的認知。

量子力學將人類對宇宙的認識繼續向一般擴展,它幫助人類認識了更多之前無法認識的現象和聯繫,同時也幫助人們建立了新的認識體系。量子力學中有一個概念——“糾纏”,它定義了兩者之間一種新的關係。這種關係很可能成為探索人性宇宙觀的出發點。隨著人們觀察與實驗的深入,暗物質、暗能量這些在世存在進入人們的視野。它們對於人類來說充滿了未知,也許它和“量子糾纏”的概念存在著某種聯繫。

人類起源於虛無,我們可以把這虛無看作是一個還沒有被人們認識的卻又真實存在的事實。哲學上講一切運動、變化的動力都來自兩個存在之間的關聯。虛無中也存在這種關聯,正是這種關聯導致了人類的產生。甚至可以說,虛無的存在性就是這種關聯本身。如果我們證明了這種關聯的存在,那麼虛無將突破哲學的範疇而成為一個真實的存在。

目前我們的認識至少可以確立這樣一個優先級,那就是一個更大的虛無產生宇宙,宇宙產生上文中的小虛無,這個小虛無再產生人類。因此,小虛無絕對具有宇宙的某種屬性,否則人類無法和宇宙建立關聯。小虛無和宇宙之間的屬性聯繫很可能就來自於暗物質、暗能量,同樣的道理,人類也和小虛無之間存在著屬性聯繫,這種屬性聯繫被稱為“無常性存在”,它是虛無這個在世存在給人類留下的探索本源的線索。至此,作為“中介”的小虛無一頭通過暗物質與宇宙相連,一頭通過無常性存在和人類相連。暗物質與無常性存在處於“糾纏態”,二者通過小虛無的內在關聯建立聯繫——小虛無成為一個真實的存在。人類作為宇宙中的存在這一事實確定無疑,因此上文的關聯鏈條必然成立,綜合起來即人類具有宇宙屬性,並且虛無是客觀存在的。

地球作為宇宙中的一員,它的基本特徵都會和宇宙產生關聯,或者說地球的表徵就是宇宙作用的結果。但這種結果又和宇宙作用導致人類產生的結果兩者之間不一樣。兩種結果都存在於地球,但都有各自的運行規律。將這兩者建立起聯繫的就是“人性”。至此,人性的含義被擴展。這一擴展使得人性具備了“自然屬性”。

人體是所有反應的總和,這些反應及相應的機理都是自然形成的,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人們可以感受冷熱。但是神經外科可不可能通過手術讓人們在一切條件都正常的情況下把熱感覺成冷,把冷感覺成熱?再比如,我們能不能通過外力的作用讓口腔分泌的唾液可以直接分解纖維?至此,人性作為一個自然現象被納入了悲觀哲學人的範疇中。

人性的外現也是通過人體的各種反應來實現的。說到這裡,有人會問人性有時會表現出陰暗的一面比如貪婪、攀比、仇恨等等,難道這些也是自然現象,難道不應該是一種社會關聯?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以水為例。自然界的水只具有自然屬性,它的形成以及發揮作用都不不受人的影響。人體機能的運轉需要水,人們就去找水,這是自然關聯。但是由於其他條件的限制,有的人離水近,有的人離水遠。於是離水遠的人們就得想出辦法得到水,自然就會有水的輸送、水的售賣等事情的出現。這個過程改變了人體需要水的具體路徑,在這個過程中人性的存在形態以及原本固有的關聯發生變化,但這依舊沒有改變人性自身的自然屬性。我們把這種改變了存在形態或固有關聯發生變化的人性稱為社會性。人用水來發電也只是把現實中本來就存在的關係(落差產生重力勢能)進行嫁接,嫁接的過程本身或者結果反過來會對人性有一種刺激,當人性做出應激反應時就表現出了所謂的具有“社會屬性”的人性。因此,人性的一種外現被稱為“社會性”,它只是人性在某種關聯中的具體體現,因而它不能作為人類獨立的屬性而存在。

三、虛無是對樂觀的否定

世界上兩個具體的可能之間的對應關係是唯一確定的,每一個這樣的對應關係構成一個悲觀哲學意義上的現實。這個現實是在世存在的最高抽象,它不會為新生事物所取代。

在此對悲觀哲學意義上的現實作如下說明:一是“可能”是宇宙的存在,它不是人們思維的產物;二是“可能”與“可能”之間的對應關係依然是宇宙的存在,它允許人們從一種對應模式向另一種轉換,但不允許人為改變固有對應的模式;三是悲觀哲學意義上的現實是一種確定的對應關係,人們只能同時為對應關係中的雙方可能賦予實際意義,卻不能割裂兩個可能之間的聯繫只拿其中一個可能來做文章。

而我們經常說到的樂觀,其實就是割裂了某一現實的可能之間的對應關係,而將其中一個可能進行人為推演。這樣的可能即便實現也只能體現人性的影響,它不是悲觀哲學意義上的現實。通過這樣的途徑變成現實所達到的樂觀就失去了客觀的意義,它背離了人性存在所應該體現的本源,因此悲觀哲學是從根本上是否定樂觀的。之所以存在樂觀,是因為人們將固有的可能與人性影響下的現實進行了混合。

我們繼續上一篇文章中半杯水的討論,半杯水是一個在世存在,它的可能是確定的,比如夠用或者不夠用。這個可能與半杯水的在世存在之間的關係也是確定的,比如半杯水夠用或半杯水不夠用。忽視或縮小了半杯水不夠用的可能,而只放大了半杯水夠用的可能,這就是人們樂觀的由來,而這樣的樂觀是靠人們機械的割裂兩種可能來實現的,它是人性的非本源外現。因此,虛無是對樂觀的否定。否定樂觀之後的悲觀哲學,最終在體系上達到完整。

注:本文中有關亞特蘭蒂斯的內容來源於百度百科亞特蘭蒂斯詞條“神秘力量”欄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