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的斗争是怎么样的?太平公主又是如何失败的呢?

历史提问官——不死太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这对姑侄在铲除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唐隆政变中曾是盟友,但是在面对权力的诱惑时二人分道扬镳最终终于闹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太平公主是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最小的女儿,和唐代大多数公主一样她的闺名在史书中并未记载,在太平公主第一次婚姻结束之前关于她的记载并不多,只知道高宗和武则天都对其颇为宠爱。

太平公主和第一任夫君薛绍共生育二子二女,如果不是驸马薛绍因谋反事件牵连意外死亡的话太平公主人生或许没有后来的大起大落。

薛绍死后太平公主的二次婚姻嫁给了武氏族人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或许是前夫的死让太平公主受到了刺激体会了权力的力量,在第二次婚姻中太平的本性开始显露,她开始大肆包养男宠,并通过向母亲武则天敬献男宠而换取母亲的信任逐渐开始参政。

太平公主虽然成为了武家的儿媳妇但是对于唐朝李氏还是比较拥护,在逼迫武则天退位的“神龙政变”中太平公主因拥立之功受封“镇国太平公主”。

中宗李显复唐之后皇后韦氏的野心逐渐暴露出来,她想要效仿武则天成为第二个女皇,当时朝中能对韦皇后构成威胁的人并不多,身居要职的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兄妹就成了太平公主的眼中钉肉中刺,韦后多次设计陷害二人未果。

在这样的情况下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第三子李隆基有了合作的基础,为了共同的利益他们合作发动了“唐隆政变”推翻韦皇后迎相王李旦登基。

李旦复位后太平公主因公封万户权势大增,而李隆基也因“唐隆政变”之功被封为太子,二人可谓皆大欢喜。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用在这里恰到好处,由于李旦怯懦或美其名曰韬光养晦,李旦在位期间朝中大事皆有太平和太子李隆基定夺。太平公主的权势达到了顶点。

另一方面李隆基在太子之位也逐渐积累了自己的力量,这让太平公主变得不安起来,为了能让自己长期手握大权,太平势必要策划一个比较懦弱的人来继承皇位,显然英明神武的李隆基绝非合适人选,于是太平多次以李隆基并非长子也非嫡出来怂恿李旦另立储君,姑侄间的矛盾渐渐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身为皇帝的李旦夹在当中非常难受,索性撒手不管了,自己退位做了太上皇传位给了李隆基,根据历史记载太平公主曾试图毒杀李隆基,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被逼无奈只得先下手为强,控制了军队将太平公主党羽一网打尽,太平公主最终被李隆基赐死。

以上简单说明了一下姑侄二人斗法的起因和过程,从盟友到敌人无非是权力和人的欲望在作祟。


一点点历史


早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太平公主便因婚变而性情大变,从此开始插手朝政。历经神龙政变、唐隆政变,武氏、韦氏先后势弱,太平公主在朝中的影响力达到极致。李隆基身为太平公主的侄子,两人在唐隆政变中也曾为盟友,但权力的争夺就是如此残酷,权力之争使得两人不可避免的走上了对立面,至于太平公主在“先天政变”中失败,则源于李隆基的韬光养晦,再加上过早泄密。

△太平公主

婚变使得太平公主性情大变,政变则使其权力大增

太平公主乃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小女儿,自幼便深受两人喜爱。可以说,太平公主是在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百般呵护下长大的,直到太平公主自己挑选的夫婿被武则天所杀,又被迫嫁给武攸暨,才使得这个曾经天真烂漫的女子性情大变,开始不顾一切的夺取权力。

△武则天和高宗李治

永隆二年(681年),大约十六岁的太平公主在唐高宗李治的默许下,为自己挑选了一位夫婿,乃是唐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第一次婚姻期间,太平公主显然非常安分守己,并未传出任何关于太平公主的不轨事件。想必,如果没有后来的一切,或许她也会与其他公主一样,就此了却一生。

太平公主虽然对自己的婚姻很满意,但武则天却对此很不满,曾想方设法的予以拆散。垂拱四年(688年),李唐宗室李冲起兵反抗武则天,薛绍之兄薛顗亦参与其中,薛绍虽没有参与,但还是被武则天下令杖责一百,最终饿死狱中,而此时太平公主的幼子才刚刚满月。

△薛绍

杀死薛绍后,武则天便想将女儿嫁给武氏子弟,起初挑选了武承嗣,但因其生病而作罢(另说因太平公主看不中武承嗣)。最终在载初元年(690年),太平公主改嫁武攸暨,而为了使两人顺利成婚,武则天甚至初四了武攸暨的妻子。武则天一直想方设法的想要通过联姻将武李两家联系起来,以此消弭双方的对立情绪,而太平公主与武攸暨的婚姻应当便是为此。

这次婚变应该是导致太平公主性情大变的主要因素,使其终于知道了权力的威力,从此他开始想方设法的参与朝政、攫取权力,不仅自己包养男宠,而且通过向武则天进献男宠来巩固地位,这其中便包括莲花六郎张昌宗。

△婚变燃起了太平公主的权力欲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退位,“二张”(张宗昌、张易之)势力随之瓦解,武氏集团开始式微,而太拼公主则因为诛灭二张有功,而得以受封“镇国太平公主”。李显复位之后,太平公主开始正式走到幕前,由于没有明显的政敌,太平公主权力大增,即使此时通过李显遥控朝政的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对其也是极为畏惧。

唐隆政变后,太平公主再度成为功臣,再加上韦氏集团被粉碎、武氏集团彻底被诛灭,太平公主在朝中的影响力一时无两,即使皇帝李旦也经常与其商议大政方针,甚至主动派宰相到期家中征求朝政的处理意见。

权力之争使得姑侄二人最终对立,李隆基最终击败太平公主

李旦即位之后,太平公主的权力可谓达到了巅峰,她不仅有权参加朝政的决策,而且朝中百官的升降更是其一句话的问题,这使得她在朝中的影响力达到了极致,就连她的儿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简都全部受封为王。

△政变使太平公主权势达到顶峰

太平公主的政治手腕不可谓不强,但李隆基显然也不是易于之辈,作为亲眼目睹了神龙政变、景龙政变,又亲自参与了唐隆政变的李唐宗室,李隆基年纪虽然不大,但政治手腕一点也不弱,尤其是他深懂韬光养晦之法。在韦氏集团权力滔天之时,他便在暗中拉拢“万骑”和羽林军底层军官,最终在关键时刻给与了对方致命一击。在经历唐隆政变之后,李隆基面对权势滔天的太平公主,并未第一时间与其对上,而是选择了韬光养晦,暗中积聚力量。

或许正是由于李隆基的韬光养晦,再加上其年龄并不大,不过二十多岁,因此太平公主一开始并未将其放在心上,直到她发现李隆基并不如自己想的那么简单,才开始打击李隆基。

△李隆基年纪不大,却并不简单

她曾到处散布谣言,声称“太子并非皇帝的嫡长子,因此不应当被立为太子”,又在李隆基身边安插大量耳目,监视其一举一动。甚至刻意挑拨李成器、李守礼、李隆范、李隆业等李唐宗族与李隆基之间的关系。更是明目张胆的拉拢朝中大臣,意图迫使李旦废掉李隆基的太子之位。

但是让太平公主没想到的是,她在朝中的影响力虽然达到了极致,身边也聚集了不少的朝中大臣,但仍然有姚元之、宋璟这样为了李唐江山而着想的官员,她的很多计划便是因此而破灭。

另一个让太平公主没想到的就是皇帝李旦,他虽然对太平公主百般迁就,也曾想要化解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对立的局面,但他并非一个昏庸无能之辈,这也是李隆基能够稳坐太子之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太平公主虽然曾多次挑拨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可李旦始终未受蛊惑。

△李旦也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

延和元年(712年),太平公主直接指使人向李旦进言,“彗所以除旧布新,又帝座及心前星皆有变,皇太子当为天子。”意思是李隆基已经威胁到了李旦的皇位,想要彻底离间父子两人关系,却不想李旦更为果决,直接在同年八月将皇位禅让给了李隆基,自己退为了太上皇。

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并不像李显、李旦一样,他绝不会允许太平公主这样权势滔天之人存在,而太平公主同样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权力,双方矛盾开始发展到顶点。于是太平公主便和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以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新兴王李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鸿胪寺卿唐和胡僧慧范等一起图谋废掉唐玄宗。并指使宫女元氏向李隆基投毒,从而发动政变。

△太平公主最终于家中被赐死

正如前文所说,李隆基也不是易于之辈,这边太平公主刚刚密谋发动政变,那边李隆基便已经得到了消息,并立即与岐王李范、薛王李业、郭元振以及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尚乘奉御王守一、内给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人定计,先下手为强的对太平公主集团发动了清剿。

在李隆基的雷霆一击之下,太平公主集团迅速瓦解,骨干成员纷纷被杀或被抓,太平公主自己则最终被赐死于家中,她的儿子以及党羽被处死的达数十人,只有薛崇简因为屡次规劝太平公主而得以幸免。


香茗史馆


在中国的历史上,权力永远是社会地位和财富最快捷的来源。离开了权力,社会地位和财富都会化为乌有。李隆基在做太子的时候,和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李玉冰的确在铲除韦后的唐隆政变中有过同盟关系,把李显扶上了皇帝的宝座。


但太平公主李玉冰是出于对李家江山的考虑,她从一开始就不看好李隆基,在李隆基诛杀韦后的时候,上官婉儿曾与太平公主密谋设立遗诏,要立李重茂为太子,李显为相王。所以李隆基对手握此遗诏的上官婉儿是恨而杀之,为了推自己的父亲李显上位,李隆基父子不得不给太平中公主加食万户的恩宠和巴结。

作为唐睿宗的李显在政治上本来就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朝中的大事,凡事都要与太平公主商议,再问过三郎(李隆基)之后才会定夺,甚至朝廷上一大半的官员都是经过太平公主的推荐而任用的。巅峰时期的太平公主家财万贯,富可敌国。权力带来的奢华让太平公主欲罢不能,逐渐有了垄断朝廷的野心。



尝到权力带来好处的太平公主,开始派人监视作为太子的李隆基,并时常在李显面前编排李隆基的不是,连李隆基不是长子也不是嫡出这样的话都说的出口,目的无非是为了换一个更容易被自己控制的人做太子,从而保证自己在大唐帝国的特权不被他日的皇帝影响。甚至历史上曾经有过太平公主欲毒杀李隆基的说法。


唐睿宗李显面对妹妹太平公主咄咄逼人的架势,不得不提前退位为太上皇,把自己的儿子李隆基早日扶上了皇帝的宝座。这样李隆基和自己的亲姑姑太平公主敌对的势头更是进入了白热化。太平公主依照自己在朝廷中的人脉,衣食住行便是摆起了皇家的谱,曾一度拉拢朝廷官员要废立李隆基的皇帝位。

唐玄宗李隆基在得到朝廷官员的拥护后,特别是在带兵将领的护拥下,在招开朝会的时候把太平公主安插在朝中的宰相一一诛杀,并下令清除了所有太平公主在朝廷的亲信官员,太平公主吓得躲到了深山的寺庙里,三天后下山回家被自己的亲侄子唐玄宗李隆基下旨处死。太平公主搜刮制办的家财,多的要让李隆基用了几年时间才没收清查完。


何时再出诸葛亮


太平公主是李隆基的姑妈,为粉碎飞扬跋扈的韦后及其背后强大的势力,二人曾联手发动了唐隆政变,一举铲除了韦后与上官婉儿的势力,由李旦复位,是为睿宗,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

作为睿宗的亲妹,李旦君临天下,实质上是太平公主摄政;太平公主长相类似武则天,婀娜多姿,妩媚动人,魅力无限;而长期生活在母亲身边,经耳濡目染有一定的政治经验与亲和力,所以威望与声誉如日中天。



不仅如此,承继了母亲政治智慧与手腕的太平,此时还不满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依然长袖善舞,广植党羽;后来,朝庭七位宰相竟有五位出自其门下,权势之大可想而知!


而且为维护既得利益,太平曾经劝李旦废掉英明果断的李隆基的太子职位,找一位懦弱无能的听话傀儡替代,这自然引起李隆基对自己的不满;睿宗经多方面权衡也没同意太平改立太子的主张。


太平公主就开始在朝庭散布对太子不利的谣言,并巧妙安插耳目,监视太子,让李隆基提心吊胆、诚惶诚恐、惴惴不安! 最后李旦经郑重考虑还是把皇位传给了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太平公主深感无望,



公元713年,太平公主密谋于7月4日发动政变,泄密后由宰相魏知古告诉了已是皇帝的唐玄宗李隆基;早期的李隆基是孔武有力、处事干练的人,他当即立断,决定先发制人。

唐玄宗李隆基于7月3日提前一天派兵镇压了太平公主的势力,公主绝望中逃入山中,三天后自己复归府邸,被玄宗赐死!李唐王朝经几十年的动荡终归安宁,迎来了李隆基时代,为开创“开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础。


希望星晨58298869


在政权斗争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太平公主和睿宗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本来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唐中宗不明不白地死了,皇后韦氏和安乐公主逍遥自在,眼看着李唐王朝的天下刚刚从武则天的手里拿回来,还没捂热就要归于韦氏母女俩。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先下手为强,联手发动政变诛杀了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事后还是太平公主亲手把韦后立的少帝李重茂从龙椅上拉下来,也只有她有资格这么做。让睿宗李旦第二次当了皇帝,太平公主有立册之功,对李旦父子有恩。从此权倾天下政由己出,财源滚滚不知收敛,一副政治暴发户的做派。

睿宗虽然称帝,但没有治国的才能,也缺乏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搞平衡的权术。权力具有排他性,在权力面前,从前的战友变成了政敌。朝中被分成了两派,太子李隆基一派和太平公主一派,睿宗被夹在两者之间,左右不是。


李隆基为了遏制太平公主的势力,重用名臣姚崇和宋璟为相,又让自己的兄弟分管皇室禁兵。太平公主感到自己的侄子有夺权的欲望,在睿宗面前声称太子不是长子,没有资格当太子。太子派的宰相让太平公主迁住东都洛阳远离政治中心,但是由于朝廷里公主派的势力强大,太平公主在外放几个月后又回了京师。

从此双方撕破脸皮彻底决裂,睿宗其实图安逸无心国事,这样的日子也不好过,就令太子监国。太平公主利用星相蛊惑睿宗,说太子觊觎皇位想当皇帝,本来打算激怒睿宗从而废太子,没想到弄巧成拙,睿宗索性卸下担子让太子继位,自己做太上皇去了。


尽管李隆基接了盘,但朝廷中许多大臣还是阳奉阴违,看太平公主马首是瞻,两派矛盾空前激化,双方都在暗中筹措人马,进行最后的较量。李隆基决定先发制人夺取兵权,将公主派骨干人物常元楷和李慈斩首,逮捕昭文馆学士贾膺福,中书令萧至忠,侍中岑羲一并诛杀。其余不问,大赦天下。

在一连串的腥风血雨后,太平公主自认大势已去,逃入南山寺庙躲避。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最后被赐死于家中,她的家产被抄,珍玩宝物堆积如山。太平公主党羽和儿子都被抄斩,仅有一子武崇简幸免于难,因为当初他曾经劝诫母亲的僭越行为。


就因为出了个武则天,唐王朝皇族的女人都对皇位蠢蠢欲动,韦氏,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到头来都是未践九五头先折。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看遍山川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二人是亲姑侄关系,一个貌美如花🌸,柔似天仙,有过人的智慧和亲和力,为挽救大唐多次犯险而无危其身,足见其聪慧过人,隆基小名三郎,天生英明神武,文武双全,善于决断了策略,有审时度势的伟才,自小多受姑母垂爱,而感情深厚,自705年神龙政变时,李隆基为中郎将,因拥立李显有功,被授为卫尉少聊。到公元710年六月韦后和皇太女裹儿毒死李显于宫中,和上官婉儿假旨招请太平公主👸善后,在答应了立显子李重茂为帝后,才化了危机,一切归于平静,韦后临朝摄政,思时机成熟取而代之,而相王李旦此时势力以大,隆基也手握重兵与禁军大将多有往来,形成强大势力,在知韦后有异动后,太平👸公主和他们先下手为强,一举铲除了韦后上官婉儿势力,由姑母出面劝退了少帝李重茂,李旦复位,有出奇不意的立隆基为皇太子,,由于太平👸权势极大,七相有五相为其势力,与太子在朝堂中势同水火,不可开交,太平公主亦逐渐显示了想改朝换代,学母自立的野心,公元713年太平公主准备于七月四日发动政变,被宰相魏知古蜜告于隆基,于是,唐玄宗李隆基于七月3日提前动手,一举铲除了公主势力,公主逃入山中,三天后被抓获,,过了几天后一代仙女伟才太平公主在府邸中被赐身亡,大唐政局经几十年动荡终归平顺,李旦乃让位于子隆基,开创了大唐有一个开元盛世的伟大时代。


94310417小云


太平公主是李隆基的姑妈,他们俩是姑侄关系。姑侄俩曾配合默契,秘密策划,一举粉碎了韦后和安乐公主企图篡权夺位的阴谋,铲除了她们的死党,使懦弱无能的睿宗李旦重新复位,也使李隆基理所当然的当上太子。太平公主在这次行动中立下很大功劳。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唯一的女儿,她的气质个性极象母亲,权力欲极强,且工于心计谋略。虽然其皇兄睿宗已复皇位,朝庭实权却掌握在她的手里,她独断专行,为所欲为,朝中大小政务都必须经过她的批准才能实施,睿宗仁厚,甚重亲情,对她这妹妹也是备加宽容忍,睿宗俨然是一傀儡。这更使她野心膨胀,更加专横跋扈。她自小在武则天身边长大,耳闻目睹母亲的一切都是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才得来的,她暗下决心,有朝一日,也要象母亲一样当上皇帝。所以她先要把性情软弱的睿宗牢牢掌握在手里,对于年轻的太子李隆基,原先她认为年轻容易控制,但通过铲除韦后孽党这一行动,她看到了李隆基原来是个很有政治头脑的英武之才,以后恐难驾驭。她认为李隆基是她达到目的最致命的障碍,于是她想尽快废掉李隆基,另立一个庸弱太子,以便自己久掌朝政,以图伺机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为了扩大自巳的政治实力,她广植亲信党羽,拢络朝庭命官,为其出谋划策。首先,她以李隆基不是嫡长子这一理由,到处散布"太子非长,不当立"的流言,又在太子身边安置心腹,暗中监视,随时向她报告大子的动向。她唆使亲信大臣向睿宗屡进谗言,达到她另立太子的目的。睿宗对此也心知肚明,在朝中正直大臣的谏言下,他始终不为这些流言蜚语和谗言所动。李隆基对太平公主的阴谋洞察在心,他不动声色,暗中观察事态的发展,以便预作准备,养精蓄锐,随时应对危急局面。一计不成,太平公主直接跳了出来,明目张胆的反对太子。她把文武大臣召集到光范门内,竟然公开说要换掉东宫。遭到宋璟、姚祟等大臣的极力反驳,由于大臣们一致反对,此次太平公主的目的没有得成。此后,她又令亲信编造各种谣言,挠乱朝庭,企图乱中取胜。从此,朝庭纲政紊乱,中宗朝的弊端又开始显现。在这种情况下,懦弱无能的睿宗己经控制不了局面。他听从了大臣的谏言,下制让太子放手处理政务:军队、死刑及五品以上官员升降之事,臣僚要与太子商议,再行奏闻。太子李隆基开始主持政务,但太平公主的势力并未偃旗息鼓,仍在背后作政变准备。而李隆基则釆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请求让位于宋王成器,睿宗不准。他又主动召回被睿宗调离京城的太平公主,显示自己对亲情的看重,进一步取得了睿宗对自巳的信任与好感,与此同时,他也令心腹亲信加紧准备应对措施。太平公主回京师以后,其气焰更加嚣张。七月,天空出现慧星,她以此大作文章,让术士散布危言耸听的谣言,说慧星出现是太子要夺取皇位的征兆,试图挑起皇上和太子之间的父子关系,以激怒睿宗而废掉太子。不料,睿宗以不愿陷入宫庭漩涡为借口,直接宣布让位给太子,让太平党羽的企图落空。景元三年(712年)八月初三,李隆基即皇帝位,是为玄宗,改元先天,尊睿宗为太上皇。这时,太平公主与即位后的李隆基明争暗斗逐渐升级,己趋白热化。她利用睿宗对她的宽容迁就,结党营私。当时朝中宰相七人中,有四人投靠依附于她,位居军政要职,握有军权的文武大臣也大多聚集在她的周围,为她出谋划策,李隆基完全在太平党羽势力的包围中,处于绝对的劣势。支持太子的宰相刘幽求和羽林军将军张哺,早就看出了太平公主的狼子野心,对她平时在朝中的嚣张跋扈也深感厌恶,就鼓动李隆基及早动手铲除,以绝后患。但不料被依附于大平公主的大臣侍御史邓光宾获息,李隆基大惊,因当时自己即位不久,准备还不充足,一旦打草惊蛇,后果不堪设想,为了怕引起太平公主怀疑,只好忍痛把他俩流放。李隆基诸心腹大臣见太平党羽在加紧活动,眼见李隆基地位岌岌岌可危,都力劝隆基早作决断,先发制人。李隆基表示同意,遂即制定好了实驰计划。开元元年(712年)七月,宰相魏知古获息太平公主党羽欲在夲月四日作乱,他迅速将此情告知李隆基。情况危急,事不迟疑。李隆基决定在太平发难前一天行动,诛杀太平党羽。初三,李隆基从心腹太将王毛仲处秘调闲厩马及将士三百余人,由武德殿入虔化门,将太平公主应召而来的两守将常元楷、李兹诛杀,接着又从内客省捉获贾膺福、李猷、萧至中等数十位太平公主党羽,全部斩首,一网打尽。太上皇李旦闻变,赶紧登上承天门楼,应李隆基请求,下诰宣布太平孽党怀贞等人罪状,同时大赦天下,只有逆臣亲党不赦。李隆基掌握了朝政全权。太平公主闻知党羽全被诛杀,慌忙逃往深山己荒废小庙躲藏。过惯了锦衣王食的她,因忍不住饥寒,三天后存着侥幸心理回到家中,即被赐死于家中,同时抄没全部家产。经查,太平公主家产,田产数不胜数,富可敌国,竟计数年。可见太平公主是一个多么贪得无厌,权欲熏心之人。李隆基一举铲灭了太平公主集团,从而结束了中宗神龙以来,纲政紊乱,政变频发的动荡局面,为李唐王朝的中兴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渤海绿洲


李隆基在唐隆政变之后,成功推翻了韦皇后专制,将自己的父亲相王李旦推上了帝位,成为了唐睿宗,而他自己也成功当上了太子,拥有了成为皇帝的资格,但随着李隆基的势力逐渐强大,对权利欲望很强的太平公主终于对李隆基下手了,两者之间也正式展开了争斗!

非嫡长子,不做太子?

太平公主对李隆基开的第一炮,就打中了一个关键点,李隆基不是李旦的嫡长子。嫡长子继承制自西周以来就被使用,到了唐朝已经有了两千多年了,可以说是一项非常古老传统的继承方法。太平公主派人四处散布流言,说李隆基不是唐睿宗李旦的嫡长子,继承皇位可以说是名不正言不顺,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做太子呢?一时之间流言四起,舆论压力接踵而来!

太平公主甚至找到了李旦的嫡长子——李成器,太平公主告诉他,我打算废掉李隆基的太子之位,扶持你当太子。李成器是嫡长子,是符合继承规则的,太平公主直接诱惑李成器,无疑是对李隆基的极大打击!

太平公主:太子收买人心

唐睿宗李旦是在李隆基的唐隆政变之后,被李隆基推上皇位的,这一场颠覆大唐帝国的政变,李旦并没有参加,但他却享受了最大的胜利果实——当皇帝。李旦的内心是不安的,李隆基一手策划了政变,光复大唐,李隆基在军中,在大臣之中都很有威望,但这对于李旦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太平公主抓住了李旦的心里变化,她欺骗李旦说,太子李隆基到处收买人心,现在整个朝廷的人心都在太子身上(其实这也是事实),李旦听了自然很是惶恐。但太平公主还欺骗李旦,说李隆基又在准备一场新的政变了,搞得李旦夜不能寐!

我和大哥感情好

面对太平公主咄咄逼人的攻势,李隆基却打起了感情牌。他时不时的就向李旦表示,自己愿意将太子之位让给大哥李成器。李隆基更是在闲暇之余亲手缝制了五个人睡的枕头和被子,向外人表示,他们兄弟五人相亲相爱。那么,在政治中打感情牌有没有效果呢?事实自媒体,效果非常好,之前我们说到,太平公主向李成器提出了废李隆基立李成器为太子的方案。按理说,这样私密的谈话我们是不可能知道的,但他却明明白白的记录在史书之上,为我们所知。

为什么呢?因为这件事情是李成器自己告诉李隆基的,他还告诫李隆基一定要提防太平公主。李隆基的感情牌让他的兄弟们明白,他们是真正的血浓于水的亲兄弟,而太平公主是外人,是不安好心的。人家李成器自己都不愿意了,太平公主也没法逼迫,她用嫡长子攻击李隆基的方式自然是失效了!

人心所向

太平公主告诉李旦,李隆基到处收买人心,但实际上,李隆基还真的是人心所向。在太平公主见了李旦后,李旦立刻召来了心腹大臣韦安石,询问太平公主说的是真是假。谁知道,韦安石竟然直接告诉李旦,不要再说这种话,太子是天下人人心所向,说这样的话是想要亡国吗?太平公主还告诉李旦,李隆基在准备一场新的政变,想要夺位,提前做皇帝。宰相张说更是直接告诉李旦,没有这回事,太子一心为国,这种事情必定是别有用心的小人想要诬陷太子,陛下不应该责罚太子,反而应该让太子监国才对。

而宰相姚崇就更狠了,他认为本来天下一切太平,近来却总是流言四起,无非是别有用心的人想要撬动大唐根基,陛下应该让太子的哥哥还有太子的姑姑都到外地去,这样才能让太子的地位稳固,而太子的弟弟们,就让他们做太子的贴身护卫吧!看到这里,大家也就明白了,李隆基确确实实是人心所望,太平公主把希望寄托在李旦身上是完全错误的,作为一个实际上的傀儡,李旦也根本没有能力去废除李隆基的太子之位!最后太平公主被李旦依照姚崇的办法丢到外地去了,败得彻彻底底!

Ps:大家好,我是w芒果布丁w,觉得我的回答还可以的话,大家就顺手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我呗!


w芒果布丁w


可能太平公主一开始帮李隆基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的时候,动机都不太单纯。大家都知道,李隆基的父亲相王旦,个性比较懦弱。这一点倒有点遗传李治的个性。而太平公主的母后武则天在世的时侯,她都有将皇位传给她的侄子或女儿的打算。还是狄仁杰对她说,陛下,怒臣冒犯,陛下百年之后,是儿子供奉你的牌位还是侄子呢?武则天说道,那肯定是儿子啊。狄仁杰又问道,那侄子当了皇帝,他会将谁的牌位供奉宗庙呢?武则天说,那肯定是他的父母啊。狄仁杰说到这里,武则天挺聪明的一个人,自然就明白了。最后还是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自从中宗李显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后。权力就掌握在韦后和安乐公主的手上。韦后想做又一个武则天。她和上官婉儿,安乐几人拟造密诏,想丨立韦后的儿子李重茂为帝。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得到消息,他们两个联手将韦后一党铲除。之后李隆基将自己的父王李旦扶上皇位。而此时的太平公主的权力已达到颠峰,再加上李旦个性优桑寡断。但凡朝堂之事他必决于太平和隆基。就这样,她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她想学她的母亲武则天,独霸朝堂,只可惜还有一个李隆基不受她控制。当时相王登基没多久就封李隆基为太子的。太平开始也没怎么地把李隆基放在眼里的,后来才发现,李隆基并不象她预想地那样好控制。此时她只好千方百计怂恿李旦废太子。可惜李旦虽性弱却并不昏庸。他知道自己个性懦弱,想对太平下手实在是不忍心。最后他提前将皇位传给了隆基。他知道他这个儿子英武果决,一定能有办法解决朝堂纷争。果然,没过多久,太平公主发动叛乱,事先被李隆基事先获得消息。李隆基先下手为强,主动出击,趁机剪除了太平公主的党羽。没过多久,赐死了她。


用户272622327


本来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手发动政变,铲除了韦皇后的祸乱,按理说他们应该同心同德,共同辅佐睿宗李旦治理大唐,李旦是李隆基的父亲,又是太平公主的哥哥。他俩把李旦送上了皇帝的宝座。

但是由于太平自己性格的原因,她是对权利极其看重的女人,对权利有极强得欲望,在朝中培育自己的势力,但是她考虑到一旦李隆基登基,她无法驾驭李隆基,李隆基绝对不会让其摆布,对她言听计从。就是这个原因,她开始到处散布李隆基的谣言。这是太平公主自己的权利欲在作祟。应该说是太平一手制造了她和李隆基之间的矛盾。

后来出乎太平的意料,李旦退位,传给李隆基,自己做太上皇,更让太平不满。由此可以说加紧夺权。而李隆基先下手为强,打了太平一个措手不及,铲除太平党羽,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