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鄉低保標準提高 10個縣(市、區)均為650元

4月26日,太原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經太原市委、市政府同意,太原市決定提高2019年城鄉低保標準,此次提高額度在50元至100元,惠及城鄉居民約30萬人,其中,直接受益低保戶達5.69萬人。

太原市每年低保標準的制定,是根據太原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逐年增長,為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而進行相應的提高。此次提標,在城市低保方面,太原市六城區、清徐和古交城市低保標準統一增加50元,陽曲、婁煩城市低保標準增加80元。調整後10個縣(市、區)城市低保標準均為650元/月。在農村低保方面,六城區農村低保標準提高50元,調整後標準達到每月650元;清徐、古交農村低保標準提高50元,陽曲、婁煩農村低保標準提高100元,調整後三縣一市農村低保標準統一達到530元/月,年標準6360元。

太原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龍稱,這是太原市自1997年實行城市低保制度以來第24次提標,城市低保平均標準由原來的114元/月,提高到目前的650元/月,年均增幅8.23%。2005年實行農村低保以來第21次提標,農村低保平均標準由原來的90元/月,提高到目前的602元/月,年均增幅14.54%。此次提標後,太原市低保實現了第一個“一體化標準”,即太原市10個縣(市、區)城市低保標準“一體化”。

太原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李亞江表示,2019年提標後,太原市城鄉低保標準仍穩居全省第一位。與中部六個省會城市的平均標準相比,太原市的城市低保標準暫居第四位,農村低保標準暫居第三位。但是太原市的低保分類施保政策幅度高,算下來,太原市低保人均補差水平處於中部六個省會城市前列,也就是說,太原市的低保群體拿到手的真金白銀並不少。

此次提標,受益群體不僅是5.69萬低保人員,根據政策,臨時救助標準、大病救助標準、特困人員供養標準也要隨之相應提高,惠及城鄉居民約30萬人,提高他們的基本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2019年實行提標政策後,城鄉低保資金支出大約增加6000萬元,全年資金支出預計將突破4億元。

低保標準提高具體執行時間及步驟為:此次低保提標工作自2019年1月1日執行。具體分兩步走:一是對2019年1—6月近6萬人的低保戶,在6月底之前進行補發,通過銀行存摺(卡)足額髮放到戶。二是第三季度按提標後新的標準進行審核審批。

李亞江表示,一個城市的低保標準反映一個城市的社會救助保障能力,是保障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內容。太原市民政局將不斷破解困難群眾“兩不愁、三保障”難題,在鞏固基本民生應保盡保的基礎上,繼續加大投入、拓展內容、優化流程、創新方式,進一步提升社會救助兜底保障能力,公平有效地滿足各類群體特別是困難群眾的公共服務需求,增進社會福祉,讓困難群眾享有更多的改革發展獲得感,全力打造省城首善民政,奮力譜寫新時代太原民政事業新篇章。

政策解讀

有關低保的問題 有什麼不明白看這裡

低保標準是650元/月,是不是低保人員每月就能拿到這麼多錢?什麼是分類施保?怎麼讓越困難的人享受救助越多?低保城鄉一體化救助標準什麼時候能實現……新聞發佈會後,山西晚報記者專訪了太原市社會救助管理中心主任張宏偉。

問:城市低保標準為650元/月,是不是低保人員每月拿到手的就是650元?

答:不是。太原市低保屬於補差式的低保。比如,一個三口之家的低保戶家庭,他們的家庭月收入如果為每人300元,那麼,實際拿到的低保救助就是每人每月350元,達到650元/月的標準。

問:什麼是分類施保?為什麼說太原市的低保標準在中部六個省會城市中不算高,我們的低保群體拿到的真金白銀卻不少呢?

答:所謂分類施保,就是對城鄉低保對象中的特殊困難家庭,在按照統一的低保標準實施補差救助後,再根據其困難程度,適當增加補助金額,以更好地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

分類施保的對象,主要是因病、老、幼、殘等原因導致日常消費支出過大,明顯影響基本生活的特殊困難城鄉低保家庭。說白了,分類施保就是要保重點,拒絕養懶漢,讓越困難的人享受救助越多。

太原市的低保分類施保政策幅度較高,分類施保分40%、50%、60%三種標準。以城市低保標準650元/月計算,低保戶中重病、慢性病患者按照60%的分類施保政策,保障標準為1040元(650+650×60%);低保戶中60週歲以上的老人,一二級殘疾人,單親家庭中的高中、大學在校學生,按照50%的分類施保政策,保障標準為975元;低保戶中上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學生,三級殘疾人,按照40%的分類施保政策,保障標準為910元。

問:太原市低保什麼時候能實現城鄉標準一體化?

答:從這次提標的數字上,能看到“農村快跑,城市慢走”的節奏。

為了實現城鄉一體融合發展,太原市加大了農村低保的提標幅度,2018年太原市城市低保平均標準594元/月,2019年提標後為650元/月,提標幅度為9.4%;2018年太原市農村低保平均標準542元/月,2019年提標後為602元/月,提標幅度為11.1%。農村提高幅度大於城市,力爭實現“十三五”末城鄉標準趨於一體化的目標。除此,貧困縣提標的額度大於非貧困縣,目的就是確保貧困縣的困難群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中不掉隊。

問:太原市有多少人在享受低保?這些年低保人群數量有什麼變化?

答:至2019年3月,太原市享受低保居民有5.69萬人,3.67萬戶家庭。

自2015年太原市低保救助中心用上“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後,將一些鑽政策空子的人排堵在了外面,讓低保越來越精準,這幾年享受低保的人口數量基本穩定在6萬人左右,隨著精準扶貧,這個數據穩中有降。

問:哪些人可以申請最低生活保障?

答:凡在太原市長期居住的居民(持有太原市戶籍或山西省戶籍),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於當地低保標準,且家庭財產狀況符合當地規定條件的,均可以申請低保救助。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包括夫妻雙方及其未結婚的子女,以及其他具有法定贍養、撫養和扶養關係且長期共同生活的人員。

問:怎麼申請最低生活保障?

答:個人到所居住社區提出申請,鄉鎮(街道辦事處)審核、縣(市、區)民政局審批,中間有入戶調查、評議和公示等工作,整個流程按照一個季度即90天計算,前50天為申請期,中間20天為審核階段,最後20天為審批階段。如果申請時已經處於困難狀態,可以在申請期內申請臨時救助。(山西晚報 記者 姬仙果 郭衛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