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大小”只有“共同威胁” ,今年中俄要搞第三次反导演习

这是两军务实合作高水平的体现,有利于增进中俄战略互信、维护中俄安全利益和国际战略平衡。

没有“大小”只有“共同威胁” ,今年中俄要搞第三次反导演习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任国强。中新网

4月25日,中国国防部发言人任国强在记者会上透露,根据双方共识,中俄第三次反导计算机联合演习将于年内在俄罗斯举行,4月15日至19日,中俄已在北京举行联演首轮磋商,共同协商反导计算机演习的时间、方案、联合培训等具体安排。

没有“大小”只有“共同威胁” ,今年中俄要搞第三次反导演习


中国反导演习一景。

维护和平的“应激反应”

众所周知,反导属于国家战略安全层级,没有相当政治互信与事务合作,举行反导性质的联合演习(哪怕不用实兵的计算机模拟演习)都是不可想象。从2016年起,中俄举行两次代号“空天安全”的联合演习,完全按照真正的作战行动模型展开推演,共同演练指挥空天防御作战,检验观察和通信的作战效率等科目。美国《国家利益》曾酸溜溜地说,这是“老大哥”(指俄罗斯)带着“小兄弟”起舞,但俄罗斯《军火库》主编维克多·穆拉霍夫斯基指出,“空天安全”演习中没有过时的“大与小”区别,有的只是中俄在“共同威胁”面前一致对外。

本世纪初以来,美国及其盟友积极在中俄周边部署战役甚至准战略级导弹防御系统,尤其2018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中导条约,建立太空军,一步紧似一步地打破国际战略力量平衡,给有关国家和地区带来巨大冲击。事实上,中俄都意识到要遏制某些幻想重回冷战、制造“大国竞争”的势力,必须采取强有力的行动回应,确保国际和平与安全不受威胁。

没有“大小”只有“共同威胁” ,今年中俄要搞第三次反导演习


俄空天军将S-400地空导弹系统摆到叙利亚威慑美国。

早在2016年10月,中国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作战局副局长蔡军指出,“空天安全”演习将中俄军事合作关系推向新的水平,显示了两国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的决心,“中国对于俄罗斯就美国在韩国部署末段高空防御系统(THAAD)表现的担忧持有同感,美国应向俄罗斯承诺安全保障的责任。但是,美国没有这样做”。蔡军指出,美国在欧洲实施分阶段部署反导系统计划过程中,没有以法律形式向俄罗斯承诺不将导弹瞄准俄罗斯。

实际上,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已直接威胁到俄国家安全利益。同样,美国执意在韩国部署THAAD,并确认向日本兜售陆基宙斯盾系统,表面上是防止朝鲜“先发制人导弹打击”,但这种部署早已超出作战需求,防范对象已变成中国乃至俄罗斯的战略导弹,旨在剥夺中俄战略反击能力,况且美国所部属的反导打击平台是多用途的,可灵活部署对空中目标乃至地面目标实施打击的导弹。从这个意义上说,中俄“空天安全”演习,是真正的“应激反应”与“有理有节”的。

用计算机也够了

观察历次“空天安全”演习,级别都定得很高,达到首长司令部层次,但外界从未看到实弹发射的内容和镜头,不明就里的人感觉有些不过瘾,其实不然。

没有“大小”只有“共同威胁” ,今年中俄要搞第三次反导演习


俄空天军继续沿用的A-35战略反导系统的拦截弹。

按照俄武装力量的标准衡量,论规模,演习可分为战略、战役和战术三个级别。其中,战略演习也称作大演习,一般是跨军兵种、跨战区进行的演习,或是多个国家联合举行的演习,例如中俄基于上海合作组织框架组织的“和平使命”系列演习就属于战略级演习。战役演习一般在某个战区、某个军兵种或舰队、集团军群内部进行。战术演习一般只是战术级作战单位参加,主要在师以下部队内进行。规模介于战役与战略、战役与战术之间的,分别称为战役-战略演习和战役-战术演习。

没有“大小”只有“共同威胁” ,今年中俄要搞第三次反导演习


俄罗斯风格的防空反导作战示意图。

若就参演人员进行区分,演习可分为实兵演习、首长司令部演习和首长司令部带实兵演习。实兵演习,主要是为了锻炼部队。首长司令部演习主要是为了检验指挥机关的指挥能力。首长司令部带实兵演习,则将前两者结合到了一起。从这个意义上看,“空天安全”更侧重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练,锤炼中俄空天防御力量的指挥、控制与通信职能,为今后遂行实兵演习创造条件。更重要的是,此次计算机模拟演习的层级达到战略级别,必然涉及中俄两军对敏感数据的共享与交流,凸显双方军事技术合作水平的提高,清楚这一点,那些别有用心、挑拨离间的人可以“洗洗睡了”。

没有“大小”只有“共同威胁” ,今年中俄要搞第三次反导演习


俄空天军反导预警值班工位一景。

俄罗斯朱可夫空天防御军事学院荣誉教授阿纳托利·彼得罗维奇·科拉别里尼科夫指出,依照俄空天军作训习惯,首长司令部演习仍有完备企图想定和计算机兵棋推演程序,以不久前俄空天军在莫斯科导弹袭击预警总中心、特维尔朱可夫空天防御军事学院等机关进行首长司令部反导演习为例,演习设定为对抗性的红蓝双方,随机导调确定顺序,结合严格的时间设定,以回合制组织进行双方的作战行动,它采用所谓“人在回路”(Human-in-the-Loop)技术,推演中虚拟的部队需要人类指挥官进行决策与下令,才能在模拟行动中移动或是启动武器系统,更能体现锤炼“脖子以上(指挥机关)”的成效。想想看,中俄“空天安全”演习的水平肯定不会比这个低,是货真价实的“高含金量”军事行动。

“恰到好处”的那一步

穆拉霍夫斯基认为,“空天安全”演习旨在防止难以预测的国际军事冲突发生时中俄遭受“池鱼之灾”,如果中俄防空反导部队之间没有精确无误的作战协同,就无法抵御外来军事威胁。正是判断到共同的威胁,因此中俄才持续举行相关演习。

随着超级大国继续推行对抗政策和部署进攻性反导武器系统,那将进一步导致俄中携手打造至少在预警信息与指挥控制层面实现联合的高级防空反导系统。穆拉霍夫斯基还特别提到一点,中国刚刚引进的俄制S-400“凯旋”地空导弹系统,具备拦截高速来袭导弹的能力,“而它要发挥全部作战效能,获取尽可能的预警信息和情报是首要条件”。俄战略技术分析中心专家瓦西里·卡申认为,联合反导演习反映了俄中发展军事技术合作的共同利益,中国将吸取俄罗斯防空反导经验,而俄罗斯将致力于自己的经济利益,与中国签订新的合同。

没有“大小”只有“共同威胁” ,今年中俄要搞第三次反导演习


俄制S-400地空导弹系统已向中国出口。

中国学者、中俄全面战略协作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吴大辉向本报记者表示,西方社会有一种误解,认为美国对俄罗斯不断升级的制裁,为中俄结成战略同盟提供必要的地缘政治条件,双方正逐步走向同盟关系。事实上,乌克兰危机、美国制裁、俄罗斯“向东看”战略等,并未改变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性质,但确实使两国关系获得新的重大突破。他强调,莫斯科的政策是建立在对国际力量格局清醒的战略认知基础之上。他相信美国奉行“1.5个对手”战略——将中国视为首要的全球性防范对象,同时把俄罗斯视为地区性防范对象,即半个全球对手。正是基于这一点,中俄在进行共同安全合作时清楚走到哪一步是“恰到好处”的。

新民眼工作室 吴健

图片 | 东方IC、新华社、俄罗斯《国防》杂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