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艇勝大艦,我軍靠兩件“法寶”打贏了西沙海戰

小艇勝大艦,我軍靠兩件“法寶”打贏了西沙海戰

發生在1974年1月的西沙群島自衛反擊戰距今已過去45年,這場戰役不僅在我人民海軍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在世界海戰史上也擁有不可磨滅的影響力。這裡我們僅僅將目光聚焦在1月19日的海戰第一階段:我軍4艘小型艦艇與南越4艘美製中型艦船對峙,南越軍艦首先開炮挑起衝突,然後雙方發生激戰,關鍵時刻我軍2艘支援艦艇趕到,最後南越軍一艘護衛艦被擊沉,3艘驅逐艦受傷逃跑撤出戰場。噸位和火力均佔據優勢的南越海軍何以戰敗?我軍靠什麼“法寶”以弱勝強?下面我們一一道來。

小艇勝大艦,我軍靠兩件“法寶”打贏了西沙海戰

■1974年1月19日西沙海戰示意圖,南越海軍的4艘軍艦在圖中為黑色影像,我軍艦艇為紅色影像。其中編號為402、407的影像是我方的2艘漁輪,它們未參加海戰。

噸位相差懸殊——我軍處於絕對劣勢

在1974年1月19日的西沙海戰當中,南越海軍和我軍南海艦隊共有10艘軍艦投入交戰,首先我們來對比一下雙方參戰艦艇的噸位大小。南越方面全部為美式軍艦,最小的10號艦“怒濤”號排水量也在600噸以上,具體噸位數據如下:

南越海軍4號艦“陳慶瑜”號(HQ-4),原美國海軍“埃茲爾”級護航驅逐艦“福斯特”號(USS Forster DE-334),1943年8月開工建造,艦長93米,最高航速21節,標準排水量1253噸,滿載排水量1590噸。

小艇勝大艦,我軍靠兩件“法寶”打贏了西沙海戰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海軍“福斯特”號護航驅逐艦(USS Forster DE-334),相當於護衛艦。南越海軍接收該艦後將其命名為4號艦“陳慶瑜”號(HQ-4),作為驅逐艦使用,滿載排水量1590噸。

南越海軍5號艦“陳平重”號(HQ-5,旗艦),原美國海軍“巴尼加特”級水上飛機支援艦“堡巖”號(USS Castle Rock AVP-35),1943年7月開工建造,艦長94.7米,最高航速18.2節,標準排水量1766噸,滿載排水量2800噸。

小艇勝大艦,我軍靠兩件“法寶”打贏了西沙海戰

■南越海軍5號艦“陳平重”號(HQ-5,原美國海軍“堡巖”號水機支援艦),它是西沙海戰中南越艦隊的旗艦,作為驅逐艦使用,滿載排水量2800噸。

南越海軍16號艦“李常傑”號(HQ-16),原美國海軍“巴尼加特”級水上飛機支援艦“欽科蒂格”號(USS Chincoteague AVP-24),1941年7月開工建造,艦長94.7米,最高航速18.2節,標準排水量1766噸,滿載排水量2800噸。

小艇勝大艦,我軍靠兩件“法寶”打贏了西沙海戰

■1945年6月在美國西海岸航行的美國海軍水上飛機支援艦“欽科蒂格”號,南越海軍接收該艦後將其命名為16號艦“李常傑”號(HQ-16),作為驅逐艦使用,滿載排水量2800噸。

南越海軍10號艦“怒濤”號(HQ-10),原美國海軍“欽佩”級掃雷艦“寧靜”號(USS Serene AM-300),1943年8月開工建造,艦長56.2米,最高航速14.8節,排水量650噸。

小艇勝大艦,我軍靠兩件“法寶”打贏了西沙海戰

■南越海軍10號艦“怒濤”號(HQ-10,原美國海軍“欽佩”級掃雷艦“寧靜”號),作為小型護衛艦使用,排水量650噸。

我軍參戰艦艇為獵潛艇和小型掃雷艦,具體噸位數據如下:

271“錦州”號、274“瀘州”號,屬於南海艦隊榆林海軍基地獵潛艇73大隊,均為6604型獵潛艇,1955年開工建造,艇長52.24米,最高航速18.7節,標準排水量302噸,滿載排水量337噸。

小艇勝大艦,我軍靠兩件“法寶”打贏了西沙海戰

■我軍274號艇的電腦彩繪,西沙海戰中的271、274號艇均屬於6604型獵潛艇,滿載排水量337噸。

389號、396號均為6610型掃雷艦,1954年開工建造,艦長60米,最高航速14節,標準排水量520噸,滿載排水量599噸。

小艇勝大艦,我軍靠兩件“法寶”打贏了西沙海戰

■我軍6610型掃雷艦,西沙海戰中的389號、396號艦均屬於該型掃雷艦,滿載排水量599噸。

281號、282號均為037型獵潛艇,分別為1966年和1967年開工建造,艇長58.77米,最高航速30.5節,滿載排水量 392噸。

小艇勝大艦,我軍靠兩件“法寶”打贏了西沙海戰

■航行中的我軍281號艇,西沙海戰中的281、282號艇均屬於037型獵潛艇,滿載排水量 392噸。

若按照滿載排水量計算,南越4艘軍艦的總噸位為7840噸,我軍6艘艦艇總噸位為2656噸,可見南越海軍在總噸位方面形成了約3:1的優勢。尤其是海戰初期我方的281號、282號獵潛艇趕到之前,南越海軍與我軍的總噸位比約為4:1,更加具有壓倒性的絕對優勢。

小艇勝大艦,我軍靠兩件“法寶”打贏了西沙海戰

■西沙海戰雙方參戰艦艇側視彩圖對比,可以明顯看出南越海軍4艘軍艦(左側)比我軍(右側)的6艘艦艇具有噸位和體積上的顯著優勢。

大炮對小炮——敵軍火力佔有優勢

對比過噸位的大小之後,我們再來看看參戰雙方的火力配置情況。南越海軍參戰軍艦主要武器裝備如下:

南越海軍4號艦“陳慶瑜”號(HQ-4)主要武器為3門76毫米艦炮,1座雙聯裝40毫米炮,8門20毫米炮,1座三聯裝魚雷發射管。

南越海軍5號艦“陳平重”號(HQ-5,旗艦)主要武器為1門127毫米艦炮,2門81毫米迫擊炮,4挺12.7毫米機槍。

南越海軍16號艦“李常傑”號(HQ-16)主要武器為1門127毫米艦炮,2門81毫米迫擊炮,4挺12.7毫米機槍。

南越海軍10號艦“怒濤”號(HQ-10)主要武器為1門76毫米艦炮,2座雙聯裝40毫米炮,6門20毫米炮。

小艇勝大艦,我軍靠兩件“法寶”打贏了西沙海戰

■南越海軍5號艦和16號艦各裝備有1門127毫米艦炮,這是美軍的5英寸38倍徑高平兩用炮,初速792米/秒,射速15發/分,最大射程15900米,在威力和射程方面遠遠領先於我軍參戰艦艇裝備的火炮。

我軍參戰艦艇主要武器裝備如下:

271號、274號獵潛艇,每艘主要武器為1門85毫米炮,2門單裝37毫米炮,2座雙聯裝12.7毫米機槍,2座1200型反潛火箭發射裝置。

389號、396號掃雷艦,每艘主要武器為2座雙聯裝37毫米炮(389號艦為一門85毫米炮+1座雙聯裝37毫米炮),2座雙聯裝25毫米炮,2座雙聯裝14.5毫米機槍。

281號、282號獵潛艇,每艘主要武器為2座雙聯裝57毫米炮,2座雙聯裝25毫米炮,4座1200型反潛火箭發射裝置。

小艇勝大艦,我軍靠兩件“法寶”打贏了西沙海戰

■電腦CG製作的274號獵潛艇(6604型)的85毫米前主炮開火效果圖,85毫米口徑是我軍艦艇在西沙海戰中裝備的最大火炮,其中3艘艦艇共裝備3門這種火炮。

小艇勝大艦,我軍靠兩件“法寶”打贏了西沙海戰

■我軍參戰艦艇裝備的雙聯裝25毫米炮,其中4艘艦艇共裝備8座這種火炮。

由於交戰雙方都是主要使用火炮機槍等速射武器進行對決,幾乎沒有機會使用魚雷等其它武器,所以這裡將南越4艘軍艦和我軍6艘艦艇的火炮(含大口徑機槍)彙總情況進行如下對比:

南越軍艦共裝備2門127毫米炮,4門81毫米迫擊炮,4門76毫米炮, 3座雙聯裝40毫米炮,14門20毫米炮,8挺12.7毫米機槍。

我軍共裝備3門85毫米炮,4座雙聯裝57毫米炮,4門單裝和3座雙聯裝37毫米炮,8座雙聯裝25毫米炮,4座雙聯裝14.5毫米機槍,4座雙聯裝12.7毫米機槍。

綜上可見,南越軍艦在火炮口徑方面佔有優勢,有2門大威力的127毫米艦炮,而我軍火炮最大口徑為85毫米;我軍的優勢在於小口徑速射武器的數量更多,在單位時間內的彈藥投放量並不輸於對方。總體看來雙方在火力方面是各有所長,不過在海戰初期我方的281號、282號獵潛艇還未趕到,我軍在海戰的大部分時間裡是以小博大4打4,因此總體火力情況是居於劣勢的。

揚長避短——我軍機動性和近戰的優勢

雖然南越海軍的4艘大艦在噸位和火力上都佔有優勢,但這並不是影響海戰勝負走勢的決定性因素。我軍的小艦艇噸位小,相應的長度和體積也較小,即使在航速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海戰初期我軍的4艘艦艇最高時速均不到20節),轉彎半徑、靈活性方面也優於南越的大艦,因此機動性佔上風。

小艇勝大艦,我軍靠兩件“法寶”打贏了西沙海戰

■我軍艦艇噸位和體積較小,因此受彈面積也較小,同時在航速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機動性也好於南越海軍的4艘大艦。

南越的大口徑艦炮善於打擊遠距離目標,對於小艦艇甚至於可以做到一擊致命或重創,但面對行駛到近距離的靈活小目標卻難以準確捕捉。我軍小艦艇受彈面積小,且敢於抵近發起近戰,小口徑速射炮在近距離對南越軍艦碩大的艦體和上層建築一頓猛掃,甚至利用衝鋒槍、手榴彈等陸戰武器發起攻擊,這都是揚長避短的明智戰法,在這種情況下南越軍艦不僅佔不到半點便宜,反而被打得矇頭轉向。

因此利用小艦艇機動性好的特點抵近發動近戰,進而充分發揮小口徑速射武器的優勢,這是我軍取勝的第一件“法寶”。

小艇勝大艦,我軍靠兩件“法寶”打贏了西沙海戰

■西沙海戰的油畫作品,反應我軍充分發揮小艦艇機動性和小口徑速射武器的優勢,敢於近戰,給予南越軍艦沉重打擊。

“海戰拼刺刀”精神——我軍官兵戰鬥意志完勝

拋開武器論和戰術等因素,戰爭中起根本作用的還是人。俗話說狹路相逢勇者勝,我軍指戰員在西沙海戰當中表現出來的不怕流血犧牲的精神、堅定的戰鬥意志都遠超南越軍隊,這直接影響了戰鬥的勝負走勢。無論是戰前的動員準備,還是激烈戰鬥過程中的耐受力和拼搏精神,我人民海軍官兵都完勝對手,這就是“亮劍精神”,這就是西沙海戰中的“海上拼刺刀”精神,也是我軍取得海戰勝利的第二件“法寶”。

小艇勝大艦,我軍靠兩件“法寶”打贏了西沙海戰

■西沙海戰之前,我軍281號獵潛艇全體官兵在西沙永興島碼頭舉行戰前動員大會併合影。

小艇勝大艦,我軍靠兩件“法寶”打贏了西沙海戰

■我軍389號掃雷艦和部分官兵的合影。該艦是西沙海戰中我方受傷最重的艦艇,但堅持死戰不退,海戰勝利後直接駛往琛航島坐灘等待修理。

反觀南越海軍官兵,他們在戰鬥中一度也表現得可圈可點,給我軍艦艇造成了一定損傷。但隨著海戰激烈地進行,人員傷亡增加軍艦損壞加重後,他們戰鬥意志薄弱的缺點便逐漸暴露。尤其是海戰中南越海軍最高指揮官何文鍔大校,他在海戰中腿部受傷,在我軍2艘前來支援的獵潛艇趕到戰場的關鍵時刻,思想出現鬆動的何大校以為我軍的導彈驅逐艦到來(他本人戰後回憶),驚恐之中遂下令撤退。3艘南越驅逐艦丟下因傷重行駛緩慢的10號艦撤出戰場,最後孤立無援的10號艦“怒濤”號被我軍追上擊沉。

小艇勝大艦,我軍靠兩件“法寶”打贏了西沙海戰

■南越海軍士兵列隊接受南越海軍高層和美國軍官的檢閱。雖然採用全套美式裝備和訓練模式,但南越海軍的綜合戰力依舊不可給予過高期待。

小艇勝大艦,我軍靠兩件“法寶”打贏了西沙海戰

■西沙海戰中南越海軍最高指揮官何文鍔大校,他的撤退命令不僅宣告了南越艦隊西沙海戰的失敗,也間接宣判了10號艦“怒濤”號的死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